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格局的路径

2022-04-29 11:17
社会科学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康养双循环旅游业

刘 娜

(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党校,上海 200233)

如今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应对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基于国际环境“大变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恢复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与转型[1]。旅游业作为一种外向型产业,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内外循环特征。因此,旅游业就成为落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之一。但是,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必须科学认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找出合适的融入路径和对策,这样才能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

一、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旅游业已经成长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因此,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将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样可以促进旅游业在时代变革中寻求更大的发展,例如扩大出入境旅游市场和旅游消费市场,提升旅游投资效率等。

目前,学术界对于旅游业发展以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旅游业发展方面,无论是全国性的旅游业发展或地方性的旅游业发展,均已有一系列较完整的论述。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方面,近两年来学术界对其提出背景、理论基础、显示意义和政策建议,也都有着比较丰富的学术论述。不过,目前学术界对于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魏小安(2021)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非只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所做出的权宜之计,它是一个只有中国这样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才能做出的大战略,表现出重大的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当前旅游业在中国经济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重要性与日俱增,旅游业的内循环正在茁壮成长发展,国际循环也有望逐步恢复[3]。所以旅游业更应该把握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努力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扮演更加突出和重要的角色。徐彤等人(2021)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的背景下,作为外向型产业的旅游业的内外循环属性更加明显。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旅游业的国内循环不断得到加强,但是国际循环发展却遭遇诸多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通过更多扶持激励政策,激发旅游消费意愿和潜力,并且加快智慧化旅游和旅游便利化的快速发展[4]。黄震方(2021)则从城乡旅游融合发展、生态旅游发展、文旅融合发展、国际旅游市场拓展等角度出发,提出了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从区域协同、生态旅游优化、文旅融合、以科技赋能实现创新驱动等几个方面入手[5]。吴曦(2021)则提出,旅游是一种辐射强、韧性高的产业,因此推动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于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具体融入路径上,应从完善国内旅游市场、开阔国际旅游市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推动“旅游+”或“+旅游”等几个方面开展[6]。刘倩倩等人(2021)则对107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入境旅游的经济带动效应也会不断增强。因此,应加快改善入境旅游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旅游业的高质量的发展[7]。总而言之,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对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并且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加强。但是,已有研究中更多是从现象描述和定性分析的角度出发,对于宏观层面的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二、科学认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内涵

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对外贸易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然而,从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受到重大影响,一股“逆全球化”趋势开始在国际上愈演愈烈。中国经济发展也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由此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新常态”。加之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国际贸易遭受重创,中国的对外贸易也遇到了较大的影响。

长期以来,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对外贸易又极易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进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中国政府不断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引导以国内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因此,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06年中国外贸依存度超过60%,2020年则下降至30%多一点,同年国内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4.3%[8],表明国内消费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经济结构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国内消费不断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贸易造成重大冲击和影响,加之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旨在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不断挖掘国内内需市场潜力,以内需作为发展的出发点,统筹生产、流通、分配等各个环节,打通影响经济循环的堵点,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二者应该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而非相互对立的关系,其中国内大循环是基础,国际循环则是国内大循环的延伸与拓展[9]。实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的新发展格局。

三、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双循环”可促进旅游需求侧结构性改革

“双循环”中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可促进中国旅游业需求侧的结构性改革。中国旅游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对旅游需求侧加强管理。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因此,扩大旅游内需市场、加强旅游需求侧管理,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也是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效方式。据统计,截止2021年底中国共有14.13亿人口,其中中等收入人群占比达到43%(6亿人左右)[10],这表明中国有着巨大的旅游消费潜力。不过,虽然看似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潜力很大,但是在旅游消费质量上,仍然存在人均出游次数少和人均旅游消费低等问题,因此仍然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挖掘,释放中国国内旅游消费潜力。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是在巨大的国内旅游市场的优势基础上,通过旅游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众更多进行旅游消费、绿色消费和理性消费,进而不断完善旅游内需体系。

(二)“双循环”可促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旅游业也强力开展了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上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升。不过,至今旅游供给上仍然存在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旅游业通过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以满足国内旅游需求来牵引旅游供给改革,提升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匹配性,进而实现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供给是旅游经济循环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若不解决旅游供给侧长期存在的问题,旅游消费增长必然受阻,国内旅游大循环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实现旅游产品供给升级,才能以旅游供给增长拉动消费需求的提升,最终实现国内旅游大循环的顺利运行。

(三)“双循环”可提升中国旅游业在国际循环中的竞争力

从中国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发展历程来看,多年来中国旅游业始终处于被动参与国际循环的局面[11]。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政策引导下,中国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以实现创汇,此时中国旅游业在参与国际循环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虽然之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出境旅游、购物的需求快速增长,但是中国旅游业在国际循环中的被动态势依然没有改变。随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国际旅游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但这也为中国旅游业实现内涵式发展带来了“窗口期”[12]。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是要立足于国内旅游大循环的基础上,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循环,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旅游市场的资源,这才是实现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

(四)“双循环”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其基础是以国内旅游大循环为主体,这可以带动旅游资源要素在各个环节的顺畅流通,尤其是旅游资源向乡村旅游的流通与涌入,实现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发展,这将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最主要是保证乡村地区的农业产业稳定发展、保证传承传统文化以及加强乡村地区的环境治理[13]。乡村旅游是一项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乡村野外为空间,覆盖乡村生态、农业生产、乡村风俗、乡村民情和乡村文化等众多领域的旅游形式[14]。借助更多旅游资源要素的涌入,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更好地保护乡村生态环境,而且乡村旅游本身就需要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同时,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当地村民的积极参与,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升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文明程度,这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到的乡风民风文化建设。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推进发展,可以引导当地乡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荣的利益共同体,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当地乡民的收入水平,而且还可以提升和完善农村基础综合治理体系。

(五)“双循环”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旅游业是五大幸福产业之首,因此更应该担负起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责任。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一方面国内旅游产品供给将更加丰富,旅游服务水平会更加有保证,必然能够带给人民群众更好的旅游体验感。另一方面,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人们将有更多出境旅游的机会,去体验各个国家的文化风土人情,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在这个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休闲旅游活动中享受慢节奏的生活、实现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的释放。因此,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旅游、休闲、放松、享受生活的“刚需”,让更多的人获取美好生活的感受。

四、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参与旅游的热情愈发高涨,因此中国的旅游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无论是国内游、出境游和入境游市场都进入了相对完善的发展阶段。国内旅游市场方面,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达60.06亿人次,比2001年增长了6倍有余。国内游人均花费超过1000元,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国内游人均花费分为1063元和632元,自2011-2019年中国国内游人均花费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见表1)。

表1 国内游人均花费(单位:元)①数据来源:CSMAR。

出境旅游市场方面,2019年出境游达到1.69亿人次,比2001年增加了14倍有余。自2012-2019年间,中国的出境旅游花费连续9年排名全球第一,尤其是2015年中国出境游人均花费创下最高纪录,达到2140美元。入境旅游市场方面,2019年中国入境游客达到1.45亿人次,比2001年增长不到一倍,由此可见目前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增长远远不如国内游市场。外国游客中超过一半来自亚洲国家,其他是来自欧洲和北美洲的游客。这表明,中国的入境游客市场开发还很不充分,如何借助中国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入境游客市场,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2001-2019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整体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然而,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则阻碍了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势,也对全球旅游市场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受国内外不同防疫政策的影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国内游和跨境游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

1.疫情对国内游的影响与挑战

作为较早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国家,中国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经济复苏,都走在了全球的前列。自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的旅游景区、旅行社和酒店宾馆几乎全部关门停工,旅游市场几乎全面停滞。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旅游收入只有2.23万亿元,较2019年减少61.1%。2021年国内旅游收入虽然比2020年同期增加了0.69万亿元,但是依然只恢复到2019年的51%(见表2)。

表2 2019-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和人均消费统计②数据来源:2019-2021旅游统计年鉴。

疫情下的旅游业几乎停摆,旅游企业失去了收入来源,因此所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只存在局部零星病例。但是疫情对国内游的影响依然很大,这两年来国内游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呈现出“停摆-重启-停摆”的态势,走走停停的国内旅游市场,导致国内旅游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依然很高。尤其是我国很多旅游企业属于中小微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差。游客减少很可能导致企业现金流断裂,最后经营无法持续而面临破产。据统计,疫情出现以来我国已有上万家旅游企业破产注销[15]。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很快就建立了一套科学的防疫体系,目前疫情得到了快速有效的控制,各地陆续松绑限制性措施,对于恢复消费者及行业信心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科学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在保持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各项国内游活动,使国内游市场很快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从2020年9月开始,中国国内游市场基本开始恢复。

2.疫情对跨境游的影响与挑战

鉴于目前国际上仍有很多国家的疫情形势并不明朗,因此无论是国内外的人员跨境流动都受到严格限制。一些疫情防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跨境旅游受到很大的限制,进而对中国出境游和入境游市场均造成较大冲击。在出境旅游市场方面,全球多个国家对中国游客实行旅游禁令和限制措施,导致中国出境游大幅下降。据统计,2020年我国出境游总数为2033万人次,较2019年减少86.9%。2021年出境旅游总数,预计只有2019年的17%左右(见表3)。由此可见,在疫情影响未完全消退的情况下,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出境游市场依然会持续在底部徘徊。入境游市场方面,尽管目前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国外疫情依然比较严重,这导致我国入境游客大幅减少。近年来,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美国是我国主要的入境游客源国。但截止目前这些国家的来华入境团体旅游已全面暂停,散客旅游者也比往年少得多。由此可见,此次疫情对中国跨境旅游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表3 2019-2021年中国跨境游人次统计①数据来源:2019-2021旅游统计年鉴

3.疫情对旅游业影响传导渠道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和挑战,主要通过三条渠道进行传导。其一,疫情防控常态化所带来的人员流动限制,直接限制了旅游需求的增长。如疫情早期为了切断病毒传播,2020年1月29日全国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随即各地的长途交通暂停,旅游景点关闭,使国内旅游市场呈断崖式下降。截至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因严峻的疫情形势,对于人员跨境流动依然存在诸多限制,因此跨境游需求至今还在底线徘徊。其二,疫情冲击经济发展,间接影响旅游需求。疫情期间,各地企业出现一定的停工停产,使企业员工收入减少。人们的经济收入下降,就会降低人们的旅游消费能力。其三,疫情期间公共卫生安全感,直接影响旅游需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很多人对参与旅游活动仍持保守观望态度,很多人担心在旅途中遭遇公共卫生安全隐患,进而降低出游的意愿。

(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旅游业发展遇到的机遇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旅游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总体向好的趋势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尤其是随着对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人员流动的增加,国内旅游市场已经开始逐渐高效恢复。而且对于中国旅游业来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发展危机中也蕴藏着一定的转型发展机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游市场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受疫情的影响,目前大部分跨境游仍然处于停滞状态。因此,一部分本来打算出境旅游的游客,倾向于选择国内游,这无疑会壮大国内游市场。可以预见,在未来防疫常态化的一段时期内,国内游将是大部分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尤其是国内游对一些老年游客的吸引力更强。在这种背景下,可以通过调动和转移,将过往那些出境游的旅游需求转移到国内游的市场,必然可以推动国内旅游市场的更好发展,进而拉动国内旅游需求和供给的动态平衡增长,助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2.旅游业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新冠肺炎疫情终有过去的时候,因此加快对外开放仍然是中国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尤其是随着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世界新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渐形成[16]。在此背景下,中国旅游业尤其是跨境旅游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旅游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必然随着新的发展格局的形成而引发跨境旅游需求的上升。例如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开发更多优质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投资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等。

3.倒逼康养旅游的快速转型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公众出行急剧减少,消费市场遭受严重影响和打击。不过疫情之后,全国很多地区将出现补偿性消费现象,旅游消费市场也不例外。鉴于此次疫情对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威胁,文章认为以养生、休闲、绿色和健康为主题的康养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消费市场的主要需求增长点[17]。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次疫情将倒逼康养旅游的快速转型发展。一方面,经历过此次疫情,公众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意识将更加强烈,而参加康养旅游正好契合人们的这一心理需求变化。另一方面,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广大老年人群体对于康养旅游的消费需求巨大。截止2021年底,中国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了2.64亿;同时根据中国保健学会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的亚健康人口比例高达70%,也就是9亿多人。规模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和亚健康群体,预示着国内大力发展康养旅游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4.加速线上“云旅游”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我国旅游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线下实体旅游在疫情期间几乎停滞。然而在这种背景下,线上“云旅游”开始崭露头角。所谓“云旅游”,是借助云计算和终端设备,为游客提供线上个性化“云体验”的旅游服务模式[18]。由此可见,“云旅游”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活动,它主要通过像游客展示虚拟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场景,为游客提供尽可能逼真的旅游体验。早在2018年,我国就开始了发展线上旅游的早期尝试,而防疫常态化加快了线上旅游的发展进程。为了弥补游客因疫情无法出行游玩的遗憾,从2020年开始,我国多个旅游景区陆续推出线上“云旅游”服务,让游客们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各个旅游景区。比如,2020年2月,敦煌研究院设计推出了“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游客只需通过微信便可线上欣赏敦煌石窟的各种壁画雕像。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全景故宫”小程序,游客可以借助VR技术游览故宫所有的开放区域,甚至走进太和殿,坐上“龙椅”。2022年清明假期期间,携程网推出的“花样踏青季”“住进春日·赏花季”等云旅游直播活动,其热度较去年上升了170%。“云旅游”虽然是疫情这一非常时期的权宜之计,但是在科技时代的今天,这种新的旅游发展业态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五、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一)加快完善国内游市场,促进国内游大循环的形成

通过加快完善国内游市场,既可以拉动国内旅游消费和增加旅游就业,而且可以促进国内游大循环的形成,从而实现中国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完善国内游市场的过程中,重点应针对过往那些“出境游客”推出一些高质量的国内旅游产品,以此吸引更多的“出境游客”参与国内旅游。数据表明,我国的出境游客有着强劲的旅游消费能力,通过吸引这一游客消费群体,可以大大提升国内游市场的规模。具体做法包括: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将乡村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使农村的旅游资源转化成生产力;将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文旅产业,则可以提升国内游的产品品质,进而提升国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第二,进一步放宽境内免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一些大型免税购物村,同时在其附近开发一些与之配套的周边游或区域游,最大限度引导出境游消费的回流[19]。第三,为了吸引更多的中青年游客,可以利用5D等高新技术,推出一些适合中青年游客游玩的旅游产品,例如高空飞行、海上航行、沙漠越野、极地探险等。第四,不断提升国内游服务质量。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景区、酒店和导游投诉率居高不下,一直是阻碍国内游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顽疾”。因此,为了提升国内旅游服务质量,可以制定和推广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借助大数据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平台,可以让游客随时随地对享受到的旅游服务进行评价。同时,要加强导游专业素养和职业形象,坚决杜绝“零团费”现象,使游客和导游之间构建和谐的关系,从而营造良好的国内游市场秩序。

(二)深度开发入境游市场,加快国际循环

如前文所述,近些年来中国国内游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入境游市场却一直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短板。如何充分利用中国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是实现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是实现旅游业融入“双循环”的重要一步。目前,中国入境游客中,港澳台同胞是入境游客的主要组成,外国游客中亚洲国家游客占比超过一半。接下来在深度开发入境游市场时,要将重点放在潜在客源市场的开发上。近年来,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中国与协定成员国的经贸往来更加紧密。因此,今后中国入境客源开发可以重点放在协定成员国游客上来。同时,对于不同成员国的游客,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市场开发。首先,中国入境旅游客源首先应放在东盟十国及日韩市场上。中国旅游资源本身在东盟国家就有着比较广泛的知名度,东盟国家每年来中国旅游的人数也比较多。日本和韩国同样也是RCEP成员国,RCEP成员国之间随着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领域的逐步开放,对开发日韩旅游客源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日韩游客消费能力较强,是比较优质的入境客源。因此,中国应把握实施RCEP的时机,积极推动东盟十国和日韩两国入境旅游需求的增长。其次,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既是RCEP成员国,也是国际旅游市场上的重要消费者。据统计,2019年澳大利亚游客的国际旅游人均花费为3240美元,新西兰游客人均花费则为1520美元,两国国家游客的国际旅游人均花费分别位于全球第2位和第15位[20]。但是,每年来我国的大洋洲游客,只占入境游客总数的3%左右,这说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入境游客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另外,中国在开发入境游市场的过程中,应注重提升中国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加强中国旅游产品品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此提升中国旅游产品的境外附加值。

(三)加快发展“云旅游”,促进线上旅游消费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景区实行人员限流,因此线下旅游短期内仍然无法完全恢复正常。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发展“云旅游”,促进线上旅游消费迎来了难得的机遇。通过加快发展“云旅游”,引导游客进行更多的线上旅游、线上购物和线上游戏,用增加线上旅游消费弥补线下旅游的损失。因此,在防疫常态化这一特殊时期内,旅游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旅游”这一新的旅游发展模式[21],加快开发高质量的线上文旅产品,促进旅游业向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甚至智慧化的方向转型。鉴于很多旅游企业本身规模实力有限,独立发展“云旅游”可能力不从心。因此,旅游企业可与其他行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云旅游”产品。比如,旅游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借助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共同开发特色鲜明的线上文旅产品,同时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企业的网络营销优势,拓展线上文旅产品的营销渠道和覆盖范围。通过行业合作的方式发展“云旅游”,能够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分担,以报团取暖的方式共度疫情难关。虽然“云旅游”无法和线下旅游那种身临其境之感相比,不过随着VR、AR、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云旅游”能够给予游客的旅游体验将会变得更加趋于真实。“云旅游”的出现让旅游活动和旅游消费都变得非常便捷,人们只需动动手指便可以赏尽天下美景。因此,如果可以将“云旅游”的短期效能持续放大,必然可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转型发展。

(四)大力发展康养旅游,提高服务质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愿望也愈发强烈。而康养旅游不仅可以强身体魄提升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在防疫常态化背景下,康养旅游还兼有病患康复疗养、改善心理状态和提升身体免疫力等新功能。因此,旅游企业可以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并且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旅游服务。发展康养旅游时,首先应针对不同群体开发针对性和差异化的康养旅游项目。比如,参加康养旅游的老年人通常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为了起到减轻病痛、延年益寿的作用,二是为了在旅游过程中能够结识更多的朋友。因此,针对老年游客应重点开发一些乡村田园养生游、森林避暑游等项目[22]。参加康养旅游的亚健康人群,主要是为了改善不佳的身体健康状况,同时远离忙碌的工作环境,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体验生活。因此,针对亚健康人群可以开发一些体育运动类和休闲娱乐类的康养旅游项目。对于身患疾病或是新冠肺炎感染康复的游客,则可以借助自然气候环境和中医医疗资源,开发一些医疗类的康复旅游项目[23]。其次,要切实提高康养旅游项目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已将发展康养旅游作为振兴本地旅游业的重要抓手。但是康养旅游市场普遍存在服务水平不高、服务内容单一、同质化等突出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快制定出台统一的康养旅游服务标准,保证康养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和规划化,最终促进康养旅游向品质化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康养双循环旅游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