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2022-04-29 09:08侯娟陈焕文陈建丽陈文青
当代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补体系统性

侯娟,陈焕文,陈建丽,陈文青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检验科,福建 厦门 361000)

临床上,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一种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好发于青年女性群体,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通常认为与环境因素、免疫异常、感染、内分泌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1-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且可能会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功能异常及B、T 淋巴细胞异常等情况,因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易出现误诊情况[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28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测定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M,IgM)及补体β1C-球蛋白(C3)、β1E-球蛋白(C4),并行可提取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r antigen,ENA)检测、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检测与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y spectra,ANAS)检测,旨在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 年6 月至2019 年3 月本院收治的128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甲组,另选取同期12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乙组。甲组男70例,女58 例;年龄21~58 岁,平均(46.28±6.38)岁;活动期54例作为活动组,非活动期74例,作为非活动组。乙组男68 名,女52 名,年龄23~59 岁,平均(46.19±6.35)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无精神障碍者;能正常交流与沟通者。排除标准:拒绝参与本研究者;依从性低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免疫学联合检测,采集其5 ml清晨空腹静脉血,以3 500 r/min离心15 min,获取150 μl以上血清,置于-20 ℃的冰箱中保存待检。

IgG、IgA、IgM 及补体C3、C4 测定方式:均采用散射速率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于同一膜片上固化相应特异性抗原,充分利用微孔滤膜的渗透、凝集及浓缩作用,捕捉被检样品中的特异性IgG抗体,在固相膜上,抗原抗体以极快的速度形成复合物,并与IgG免疫金试剂发生反应,固相膜上有红色斑点出现。

ENA、ds-DNA 抗体与ANAS 测定方式。①试剂与仪器:显微镜(日本尼康公司);ENA、抗ds-DNA 试剂(广州万孚生物公司);ANAS 试剂(欧蒙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②测定方式:ENA 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ANAS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采用识别仪对图像进行采集,分析不同点阵灰度值,判定测定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抗ds-DNA抗体,采用样本缓冲液稀释待检血清,在样本槽中分别加入稀释后的血清、标准品及阴阳性对照,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温育与洗板,加入酶结合物后,再次进行温育、洗板,将底物液加入,滴入终止液,将450 nm 作为比色,波长参考620~650 nm。测定ANA 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采用PBS 吐温缓冲液稀释血清标本,一直加到反应区,采用阴阳血清进行对照;经温室温育、冲洗、浸泡,加入抗人球蛋白,再次温浴、浸泡,采用PBS 封片。以猴肝细胞、人喉癌细胞Hep-2作为ANA基质,采用荧光镜进行观察,阳性判定标准为效价>1∶100。

IgG 测定方式:人血清中抗线粒体抗体M2 型(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M2,AMA-M2)、抗核糖体P蛋白(anti-ribosomal P-protein antibody,APRA)、抗组蛋白(histone)、抗核小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抗着丝点B、抗Jo-1、抗PM-Scl、抗Scl-70、抗Ro-52、抗SS-B、抗SS-A、抗Sm、抗nRNP/Sm均可采用线性免疫测定法进行检测,显色结果灰度值采用EUROLineScan软件进行扫描分析,阳性判定标准为灰度值≥11,弱阳性判定标准为灰度值6~10,阴性判定标准为灰度值≤5。

1.3 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IgG、IgA、IgM 及其补体C3、C4测定值,并比较ENA检测、ds-DNA抗体检测与ANAS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检测指标比较 活动组IgA、IgG、IgM 均高于乙组,C3、C4 均低于乙组(P<0.05);非活动组C3低于乙组,IgA、IgG高于乙组(P<0.05),IgM、C4与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各组检测指标比较(±s,mg/L)

表1 各组检测指标比较(±s,mg/L)

注:IgG,免疫球蛋白-G;IgA,免疫球蛋白-A;IgM,免疫球蛋白-M;C3,β1C-球蛋白;C4,β1E-球蛋白。与乙组比较,aP<0.05

组别活动组(n=54)非活动组(n=74)乙组(n=120)F值P值IgA 3.93±0.52a 2.15±0.58a 1.21±0.16 56.639<0.05 IgG 22.15±3.63a 19.63±2.96a 11.62±1.58 128.963<0.05 IgM 2.56±0.88a 1.28±0.63 1.25±0.16 225.632<0.05 C3 0.43±0.12a 0.95±0.16a 1.15±0.63 196.357<0.05 C4 0.11±0.02a 0.29±0.06 0.30±0.05 296.357<0.05

2.2 甲组、乙组阳性测定结果比较 甲组ENA、ds-DNA 抗体与ANAS 各项测定指标的阳性率均高于乙组(P<0.05),见表2。

表2 甲组、乙组阳性测定结果比较[n(%)]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之一,其病变会累及多器官与组织,同时,患者体内会出现各种针对正常细胞的自身抗体[4-5],且抗体含量大,亲和力强,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会进一步加重病情[6-7]。该病的免疫学异常主要表现为血清中出现以ANA为代表的各种自身抗体谱,细胞核成分为ANA 的靶抗原,包括抗核仁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及抗DNA抗体[8]。本研究结果显示,活动组IgA、IgG、IgM 均高于乙组,C3、C4均低于乙组(P<0.05);非活动组IgA、IgG、C3 均低于乙组(P<0.05),IgM、C4 与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ENA、ds-DNA 抗体与ANAS 各项测定指标的阳性率均高于乙组(P<0.05),提示补体系统被激活后,补体成分被消耗,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其补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与其他补体成分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C4补体水平降低时间更早,回升更晚,可在预后、疗效与病情诊断中发挥一定作用。现阶段,Sm 抗体、抗ds-DNA 是临床公认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标志性抗体,其中抗ds-DNA 阳性率为60%~90%,滴度与活动性呈正向相关,当其持续升高时,提示肾脏严重受损[9-10]。其次,u1RNP、Sm 均具有较高特异度,且不受临床治疗、病情活动等因素影响,但其阳性率相对较低。本研究中,ulRNP、Sm 均阳性率为18.75%,与普遍研究相似。SS-B、SS-A阳性者和新生儿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存在密切相关性,所以对其进行检测利于疾病预后判断与分型。间接免疫荧光法是临床用来测定ANAS 的经典方式,从理论上来说,抗ds-DNA抗体或ENA为阳性时,ANAS也为阳性。但从临床实践来看,部分患者ANAS仍漏检。

综上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较高,可辅助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情况。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补体系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不同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肌酐、白蛋白、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清补体C3、C4以及抗C1q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的相关性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