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四科,辽宁 沈阳 110041)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指由于脑供血障碍等引起的局部脑缺血性坏死,属于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1-2]。患者发病后常出现脑供血障碍,进而诱发坏死、神经功能损伤等一系列综合症状。头晕、言语障碍、肢体活动不灵为该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如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4]。目前对于该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如丁苯酞软、依达拉奉治疗,其中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可发挥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保护脑组织,同时,该药物还可抑制梗死部位血流量的减少,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丁苯酞软属于临床治疗CI常用药物,能有效缩小患者梗死部位面积,同时,可通过提升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triphosphate,ATP)及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CP)水平,发挥保护神经的作用。因此,积极探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软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3 月至2020 年3月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46~71岁,平均(58.63±5.24)岁;梗死部位:基底节结区21 例,枕叶12 例,颞叶9例,小脑7例。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47~72岁,平均(58.93±5.67)岁;梗死部位:基底节结区22例,枕叶13 例,颞叶8 例,小脑6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与脑梗死诊断标准一致[5];无意识障碍,可正常交流;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未参与溶栓及取栓等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大器官疾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已服用其他药物治疗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包括抗板、降脂、调控血压及控制血糖等。
1.3.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Mitsubishi Tanabe Pharma Corporation,生产批号20180678,规格:100 ml∶30 mg)30 mg,使用150 ml 0.9%氯化钠溶液进行稀释,采取静脉滴注给药,每天2次。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恩必普(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539,规格:0.1 g)口服治疗,每次0.2 g,每天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降低46%~90%,临床症状改善;有效,NIHSS 评分降低18%~45%,临床症状好转;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采用NIHSS 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包括面瘫、感觉、意识、语言、凝视、构音障碍、忽视、上下肢运动及肢体共济失调10 个项目。总分42 分,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③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living scale,ADL)测定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自理水平,总分100分,完全自理100分,轻度功能缺陷计61~99 分,中度功能缺陷计41~60 分,重度功能缺陷计≤40分。④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两组精神情况,包括地点定向力、时间定向力、视空间、即刻记忆、语言、延迟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7 个项目,共30个题目,轻度痴呆>20分,中度痴呆10~20分,重度痴呆<10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Z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s,分)
时间观察组(n=49)对照组(n=49)t值P值治疗前25.78±2.53 25.54±2.46 0.476 0.635治疗后15.14±1.62 17.65±2.01 6.806<0.001 t值24.792 17.386 P值<0.001<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ADL、MMSE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ADL、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ADL、MMSE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DL、MMSE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DL、MMSE评分比较(±s,分)
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MMSE,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组别观察组(n=49)对照组(n=49)t值P值观察组(n=49)对照组(n=49)t值P值ADL 36.53±7.67 36.70±8.16 0.106 0.916 61.74±8.24a 50.32±7.57a 7.144<0.001 MMSE 17.27±4.35 16.87±4.23 0.462 0.646 25.76±4.52a 21.05±4.34a 5.262<0.001
CI 指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突然减少或完全停止,导致脑血管供血不足,在持续缺氧缺血的条件下,脑组织逐渐软化坏死。发病时可能会出现言语不清、四肢无力等情况,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炎症细胞,从而加重病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6-7]。目前对于该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如溶栓、神经保护剂等。其中溶栓可通过溶解血栓或栓子,实现血管再通,缓解临床症状,但该治疗方式易导致患者出现再灌注损伤,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可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相对较少,为降低机体损伤,保护神经尤为重要。
依达拉奉及丁苯酞软均属于神经保护剂,可有效降低CI患者神经损伤,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可保护神经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认识功能,增强治疗效果。分析原因为,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酚类自由基清除剂),可通过抑制水杨酸羟基化,从而抑制铁离子(Fe2+)依赖性过氧化,可有效阻止氧化损伤,发挥抗缺血效应,同时,还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改善神经缺损。该药物还可抑制炎症,减轻脑水肿和脑组织损伤,帮助患者恢复脑血氧供应,减轻神经细胞坏死[8]。丁苯酞软胶囊主要成分为d1-3-正丁基苯酞,能直接穿透血脑屏障,通过多靶点改善脑缺血和受损的中枢神经功能,修复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梗死面积,保护血管结构的完整性,促进血管形成新生血管,从而减少脑水肿,改善脑血流和脑循环,抑制神经元细胞死亡及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此外,该药还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炎症反应和自由基生成,保护线粒体,从而减少神经细胞损伤,保护神经功能[9-10]。因此,两药联合治疗可修复神经功能,缓解炎症,促进患者恢复[11]。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软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