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服装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2022-04-29 08:55周亚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能双师校企

石 云,周亚

(湛江科技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的展开,《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82 号)提出:重点发展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推动纺织服装、塑料、皮革、日化、五金、家具、造纸、工艺美术等重点行业创新发展,加快与新技术、新材料、文化、创意、时尚等融合,培育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形成国内领先、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纺织服装的大力发展离不开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的支撑,而服装人才的培育离不开高校服装专业教师的教育。广东省各大高校高度注重“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利用广东省服装企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展开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双师双能型”教师的项目越来越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1 校企合作培养服装专业“双师双能型”师资的优势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双能型”服装专业教师,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师进入企业,结合自身研究的特长,加入企业项目研发团队,以产业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的改革,推动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进展、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提高服装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服装企业提供资金、软硬件设施,提供技术团队,形成培育体系,接收教师和学生的实训与实习,通过对技术的重塑,增强服装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学校合作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一起提高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终为企业带来服装专业人才输入,促进企业良好发展。校企合作培养服装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优势如图1。

图1 校企合作双师双能教师培养优势

1.1 服装企业层面

服装企业要实现快速发展与飞速进步就需要技术创新与专业技术人才支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企业与学校优势互补,企业提供先进的设施设备、优秀的技术团队、完善的培训体系,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建设培养“双师双能型”服装专业教师的场地,最终所需求的是适合企业发展的服装专业人才,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是为服装人才培养打好扎实的前期基础。

高校教师在企业学习期间,通过和企业开展横向科研项目,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与企业共同完成服装产品研发,发挥校企合作各自的优势,共享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教师在学校培育服装专业学生过程中以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标准,在学校授课教学中结合企业先进技术和产品研发技能,让高校教学落到实处,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合格的应用型服装人才,反哺于企业。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1]。

1.2 高校发展层面

高校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包括学生的培养与教师的培养两个方面。

对于学生的培养方面,在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高校派出骨干服装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的课程实践指导,企业选派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以导师身份和高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即以交互型的“双师”模式开展协同教学,让学生与企业面对面,真正感受毕业后工作场景与真实工作要求。

对于教师的培养方面,在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过程中,服装专业教师可以直接参与服装企业的产品研发、制版与工艺技术攻关,提升教师服装专业实际操作能力与教学能力。通过双方的产学研合作、校内实训实验室建设、教学交流活动,促成服装专业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制定教师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服装专业教师工作的实战能力,起到与企业共同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目的,最终提高高校的核心实力,为打造学校教育品牌提供坚实基础。

1.3 服装专业发展层面

校企合作可有效提高高校服装专业教师的双能素养与技术应用能力,服装企业为服装教师提供服装设计与制作的技能锻炼基地,高校服装专业的设计课程、专业制版、服装工艺的技能课程与服装企业各部门联合,合理安排教师在企业定岗实习,让教师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学校服装专业教师只有在企业对服装行业的流行趋势、发展动态、先进工艺技术等进行深入了解,其授课才能更好地将设计实践与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教师在企业完成的的设计案例作为服装专业教学的素材,让服装专业的设计理论类课程与实践紧密相连,让课程发展呈实用化趋势,形成学校自身特色的课程教学。建设一批精品课程,最终促进服装特色专业的发展。

2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双能型”服装专业师资路径

2.1 校企合作立体化模式

学校与服装企业在共同培养教师队伍的过程中,达成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战略合作策略,采取互建基地、共建课程、校企双方资源共享的合作方式,在实习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培训、项目研究、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广泛的深层次合作,积极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协同共赢的局面(如图2)。

图2 校企合作立体化模式

在服装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方面,学校派遣服装专业教师寒暑假挂职锻炼,或者实习实践课程去服装企业一线顶岗锻炼,使其在企业的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教学实操能力,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课程理论紧密结合,逐步完善服装专业课程建设,形成多面一体的校企合作立体化模式,共同打造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服装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2]。

2.2 建立多样化的服装企业校企合作基地

每家服装品牌企业的发展都有各自精准的市场定位,高校服装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策略的需求选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服装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这为培养“双师双能型”服装专业教师提供前提条件,也为发展学校特色服装专业做支撑。

湛江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时尚产品系选定利郎男装服饰有限公司、中山伟立纺织品有限公司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利郎服装公司以生产研发男装为主,中山伟立纺织有限公司以生产研发T 恤、帽子、服饰品为主,学校根据企业的生产研发对象的不同开设对应的课程,如服饰品设计、针织衫设计、服装生产管理、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男装设计专题课程、服装电子商务、服装销售、服装陈列、服装外贸跟单、毕业实习等服装专业课程实践实习。在不同的实践基地,服装专业的教师可以和不同的服装企业技术骨干互相交流学习,拓宽知识面,增强不同服装研发技术的实践动手能力。

多样化服装企业校企合作基地促使校企共同研发最接近潮流发展的服装专业在线课程,如《服装工艺设计》《男装设计》《服饰品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销售》,编写接近市场发展的服装专业教材,如《服装立体裁剪》《服装专题设计》等,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改革学校课程实施与评价方式等。建立多样化的服装企业校企合作基地,可以促进学校服装专业个性化发展,培养高标准的“双师双能型”服装专业教师。

2.3 制定学校与企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的互助机制

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后,共同制定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机制,制定互聘互派协议。学校定期选派服装专业骨干教师去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制定的任务里包括一种企业先进制版技术掌握、一种服装专业的先进工艺技术的掌握、校企合作建设一门课程、书写一本教材、任职一个岗位,以及参与一次企业产品设计研发项目等,让教师在企业中真正得到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研发能力。邀请服装技术骨干代表来学校给教师和学生开展学术讲座,分享新的服装技术知识与服装流行趋势。

企业方面制定教师到企业实践基地后的培训制度,提供实践条件,提供合适的企业岗位,安排企业骨干技术人员来校上课,邀请教师参与企业的设计项目攻关、面料纹样的研发项目攻关。让教师真正在校企合作的教师培养过程中,相互帮助与提升,相互包容与接纳,共同成长与提高。

2.4 建立学校和企业共融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教学团队的建设在每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建立”双师双能型“的服装专业教学团队是服装专业师资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在学校与企业互助下打造双师水平和双能素质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互融,优化师资结构,是每所高校改革发展最迫切的需求。学校每年从企业聘请一定数量比例的企业设计骨干、制版技术骨干、工艺技术骨干、销售技术骨干来学校给服装专业学生上课,形成一定的兼职教师集群。企业骨干技术教师不仅在企业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工作,也担任学校的专业授课教师,人数要占学校双师双能教师一定的比例。学校每年派送骨干教师去企业锻炼,鼓励服装专业教师考评职业证书,增强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与研发能力,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评定[3]。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共融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3 结语

高校“双师双能型”服装教师是培养符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需求的服装专业人才的直接实施者,对教师能力的培养是本科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培养高质量的“双师双能型”服装专业教师需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拓校企合作的多样化形式,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鼓励企业技术人员与骨干教师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建立校企共融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为高校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双能双师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创新应用“双能”型物流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引培并举多元平台打造“双能”型专业教师队伍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