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述艳
摘 要:我国金融科技正迎来发展新浪潮。重庆以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为战略目标,形成“四区、两中心、一合作、一高地”的发展战略。以重庆市金融科技为切入点,对重庆市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金融科技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进行分析,从高校教育、产学研一体化、薪酬和政策探索重庆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路径的转变,并提出对应措施。
关键词:金融科技;人才培养
一、引言
近年来,金融与科技不断融合发展形成新态势。2020年3月,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领导小组会议召开,明确重庆作为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是服务国家战略的现实需求,是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0年4月24日,国务院还印发了《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明确了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发挥重庆“三个作用”、用好“四個优势”,响应习总书记“立足两点、建设两地、实现两高”的号召,拟在打造“四区”“两中心”的基础上,创建中新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形成国内一流开放合作平台。
金融科技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金融业务创新,以数据作为基础,新兴技术作为手段,应用于各种前沿科技,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创新产品和服务以给客户带全新的体验。与此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系统化、复合型的高端金融人才。另一方面,随着重庆市定位升级,需要将金融科技行业建设成国内数一数二水平,以满足国家级战略需求,需要大量金融人才队伍,但金融人才往往供不应求,目前重庆金融人才缺口高达150万,要应对我国金融科技人才缺失情况,保障我国金融科技地位,培养出更加高端的金融人才,引领全国甚至全球金融科技进步。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文从重庆市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相应的人才需求,探索人才培养路径,力求缓解重庆市金融科技的人才缺口。
二、重庆市金融科技及人才发展现状
无论是建设成渝双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还是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和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支点,推进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重庆新定位下必走的路径之一。
(一)重庆金融科技的SWOT分析
1.重庆金融科技发展优势
(1)重庆科技金融体系初步成型
重庆特色金融中心地位初显,区域结算和定价功能、金融竞争力和辐射力也不断增强。金融业已成为重庆重要的支柱产业。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2月末,重庆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9826.7亿元,排名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重庆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截至2020年9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超2600亿元,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累计采集企业环保信息4.68万条。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组织召开“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工作推进会暨绿色重点项目(企业)融资对接会”,共计实现融资对接金额1439亿元,惠及绿色项目(企业)356个、小微企业172家。
(2)重庆科技产业不断聚集
重庆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资源的聚集工作,目前重庆已具有规模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系统。数据显示,当地科技型企业达16918家、高新技术企业3141家,分别增长53.4%、25%;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8%、11.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提高到70.8%;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460亿元、同比增长12.1%。
(3)强化金融科技人才培养
重庆积极建设人才培养合作交流高地,搭建金融科技交流平台,加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高层对话、交易合作、技术攻关、人才交流等。加强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重庆英才计划”为平台,重点围绕技术、资金、产业核心要素,实施科技创新、科技创投、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遴选支持高层次人才400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00个。自2019年启动实施以来,2年累计评选出790名英才,162个团队。另外重庆还研究制定专项的金融人才政策,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数量超过1500名,其中有院士团队14个、国家级人才69名、海外人才188名。
2.重庆金融科技发展劣势
(1)研发与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重庆缺乏优质的金融科技企业、研发机构、人才培育机构。科研投入水平较低,2020年,重庆市的R&D经费投入总额为526.79亿元,投入强度为2.11%,在西部地区低于四川和陕西,也落后于成都和西安等主要中心城市。重庆仅有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一家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创新示范建设仍需努力。
(2)金融业态与金融科技业态发展不完善
金融业发展程度不高,重庆金融业大多作为简单融资平台,没有充分认识和发挥银行信贷业务对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信用水平、资本市场对企业改制和完善管理制度、保险对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和持续经验水平能力等方面的作用。金融科技业态以P2P网贷和网络小贷为主,金融大数据相关领域的企业较少,2019年重庆拥有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仅6张,远远落后北京(49)、上海(46)、深圳(19)等多个省市,从企业数量来看,重庆约有250家金融科技企业,与北京(4795)、上海(3845)、浙江(1519)相差一个数量级。
(3)金融科技监管机制仍不完善
2019年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各地开始快速推进金融科技监管工作试点,“强监管元年”正式到来,虽然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出台了区块链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智能防控、多方安全计算等行业标准,也发布了很多金融科技创新方面的相关标准规范,但作为试点城市之一的重庆,在试点项目数量上,远不及四大一线城市,在应用场景上也十分局限,多数项目均以信贷服务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的重点,金融科技监管单调化,无法满足本地区金融科技多元化发展的需要,监管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重庆金融科技人才需求分析
1.重庆金融科技人才队伍现状
相较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而言,重庆金融业从业人员在人数上存在着量级上的差距,且不同于北上深三座城市拥有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重庆本地资本市场发展并不算迅速,因此在创造就业上,无法与一线城市匹敌,根据经济普查公报结果来看,重庆全市金融从业人员有29.34万,其中保险业从业人员高达20.31万人,占比约为69.23%,由于金融科技的技术门槛要求较高,传统的金融就业人员难以实现向新兴的金融技术性人才转化,过度饱和的金融业基层人员供给叠加金融部门内就业分布失衡,势必会对整个行业向良好、健康发展的态势造成影响。
2.重庆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现状
人才需求高端化,复合化。金融人才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驱动力,金融科技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为引领,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传统的金融人才,在新兴的金融技术、金融服务、金融产品下,已显现出力不从心之态,而目前,就重庆江北金融嘴来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员工人数最多,占金融機构现有员工数的63.62%,超过50%的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伦敦纽约有100万的金融人才,香港有80万的金融人才,上海有47万的金融人才,而重庆金融从业人员只有29万左右,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的人才更为短缺,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出现供求两端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这对一个拥有3200万人口,志在成为西部金融中心的大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短板。
三、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培养目标与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偏离市场需求
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目标大多是不再单单强调是应用型人才还是理论型人才,更多强调复合型人才,但到底如何培养、培养怎样级别的复合型人才一直让高校的学科定位和培养目标所迷惑。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直接影响复合型人才的技能质量。不同企业招聘的岗位对金融科技人才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的要求各有不同。有的企业注重从业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有的科技企业着重培养未来商业精英,更多的金融科技企业看中从业人员对金融市场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对金融科技的创新能力。不同的人才在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上的侧重点不同,需要高校转变培养方式和课程结构。
(二)政府、企业和高校合作不紧密
对于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产学研一体化中,应该是高校为主导,企业参与合作,政府提供支持。但是随着新型金融业态不断升级与创新,高校的培养方式都或多或少的与金融科技实际脱节,由于政府缺乏推进力与资金投入力。2021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7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4%,虽然从中国研发支出稳居世界第二,但投入到高校里的占比并不多。在高校主导的条件下,企业与高校合作力度浅,参与度极低,而且企业与高校合作方向参差不齐,多数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没有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在产学研一体化中考核制度也不够完善,高校针对导师的水平多倾向于学术研究而非教学能力,金融科技企业与高校老师的合作项目中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对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很不利,企业、政府和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对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三)人才政策不完善、薪酬机制需改善
虽然重庆市政府已出台了相应的金融科技发展扶持政策,加大了高新技术公司及相关人才的引进,但与成都、天津、厦门等地相继出台的《成都市引进培育交子金融人才实施办法》《关于支持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在津发展的政策措施》《厦门市金融人才计划实施办法》等金融引才政策相比,目前重庆市还缺乏一个具体的,详细的政策方案,重庆的商务环境上也需要进一步改善,重庆市人才接触国际市场机会少,高端人才不能充分发挥自己作用。
四、金融科技背景下人才队伍建设路径分析
(一)确定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金融科技进入4.0时代,重庆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改变了金融行业的传统业务模式,同时也要求传统金融人才做出改变,重庆金融人才不在急需一般意义上银行工作人员或柜员,而是具有现代金融知识体系的同时具有互联网常规知识与技能,深谙现代金融市场,精通金融科技知识,具备数据思维及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并购重组、直接融资、海外融资,推动渝派企业上市,做大重庆的总部经济、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
(二)通过政企校三方联动改善高校课程结构
重庆市内各高校应该顺应数字化金融的转型趋势,以政府为引领,以企业为驱动,以高校为载体,三方联合培养金融科技人才,探索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路径。在金融科技时代,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科技复合型人才不应在注重金融理论知识,更应加强金融科技专业技术性学科,具备金融科技技术分析能力,因此,金融学专业学生需整合其他专业课程,增加如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型技术课程。
政府和企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把产教融合作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深化与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的紧密合作,在校内搭建金融科技研发平台,引入政府与企业的资源、数据、技术等等,满足校内课题的需求,同时为实训项目积累经验,培养高校学生专业能力,输出技术和服务,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量化模型、行业数据报告、风险控制建议、金融产品研发与创新等技术服务。逐步提升高校人才质量,为金融科技市场输送人才。
(三)完善金融科技人才政策与薪酬机制
一是优化金融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在金融科技人才引进需求上,充分聚焦重庆金融科技行业的人才需要,系统制定金融科技人才引进工程,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人才工作服务平台、指定人才引进政策。同时建立金融科技人才引进需求评估机制,明确需要引进的金融科技人才类型和所需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在金融科技人才引进的方式上,以重庆市金融科技人才发展战略为统领,充分依托重庆金融科技市场,对金融科技行业急缺的复合型人才,开辟专门渠道,提高急缺高端人才引进效率,同时坚持外部金融科技人才和内部金融科技人才同步优化,防止人才流失。
二是细化金融科技人才激励政策,物质激励上保障金融科技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各类金融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等重要环节的财政投入,各高校及各个科研所应加大对金融科技人才的工资激励力度。精神激励上可以通过表彰奖励、市级及区县层面的各类人才奖项,定期表彰杰出人才,加强重庆市对金融科技人才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叶望春.探索金融科技人才发展之道[J].银行家,2018(05):132-133.
[2]刘光仿.破旧立新,重构金融科技人才体系[J].金融电子化,2018(01):46-47.
[3]贾德铮.金融科技对上海金融中心升级的影响探析[J].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2020(01):50-59.
[4]刘庆富,孙传欣,顾研.上海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及其基本路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05):148-158.
[5]刘勇,曹婷婷.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20(01):31-36+59.
[6]冯莉莉,张博.金融科技新时代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8(07):65-67.
[7]刘雪莹.科学引导 有效激励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J].工会博览,2021(1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