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难点教学内容。一直以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一手好文章是教师研究的主要问题。运用语言的另一种形式是口语表达,将作文训练和口语表达联系在一起,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基于此,文章针对小学生口语表达训练和作文训练一体化策略进行分析探究,旨在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口语表达训练;作文训练;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5-014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5.047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没有丰富的学习经验,因此常常会出现不会写、写不出作文的情况。而口语表达与作文教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故而教师可以将口语表达训练和作文训练相结合,降低作文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为写作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范文,还要确保语言的干练、生动、简洁,以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耳所闻、触目所见的都是规范生动的语言,以达到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效果,使学生作文时写出的是规范、生动的文字,从而保证作文效果。
不仅如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也要为学生写作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之前的三分钟到五分钟开展“说说我见到的新鲜事”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语言干练简洁,表述清晰完整。这种语言表达环境的创设,无论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来说,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一定要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同时多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口语交流,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规范学生语言表达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注重感悟与积累鲜活的语言,丰富作文写作内容
在生活中有大量的作文素材以及鲜活的语言,可以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的外延就有多大。
作文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的,整个的生活内容都可以融入作文当中,而教师在开展口语表达训练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关注生活当中鲜活的语言以及富有活力的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这些鲜活的语言和富有情感的语言记录下来,以便在特定的情境下充分发挥语言在写作中的价值。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并体验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当中感受语言,为学生的作文引入生活的源泉,改善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的现象。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口语训练。口语对象一定要广泛,不要将口语对象局限在学生以及教师之间,家长及生活当中能够接触到的对象都可以作为口语交流的对象。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语言更加丰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积累优秀的写作素材,使学生作文展现丰富的生活内容。
三、利用影视媒介进行口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独特且强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周末或是寒暑假期间,学生沉迷于电视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时,学习以及欣赏台词。
众所周知,动画片是小学生的最爱,而这些影视作品中的语言是艺术化的生活语言,是非常值得学生学习的,能够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为重视作文语言的精巧表达,以此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口语表达并不重视,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还要鼓励学生从影视作品当中进行优秀语言的学习。在运用影视媒介进行口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影视作品,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口语学习的欲望。为了能够在此过程中突出写作训练,在口语表达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相关影视作品写读后感,或者是写自己对于影视作品的感受,有效实现口语表达训练和作文训练的一体化。
四、合理有效开展辩论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没有辩论的校园是缺乏活力的校园,没有辩论的思维是较为呆滞的思维,而没有辩论的头脑则是较为僵硬的头脑。辩论在口语表达训练过程中能够体现出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化学生的头脑、敏捷学生的思维以及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辩论是口语表达训练的重要呈现方式。而在辩论之前,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辩论的题目,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来搜集辩论资料,然后写辩论稿,而這个过程则是开展作文训练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对话式辩论、应用辩论以及赛场辩论三种方式开展辩论教学模式。应用辩论多以对社会上的敏感现象、生活实际问题以及学生心中存在的疑惑为主题,在实际辩论过程中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辩论。对话式辩论与应用辩论有很大的一致性,区别就在于对话式辩论采取正方以及反方的形式,通过驳回的话语进行辩论。赛场辩论顾名思义就是根据特定的辩题,正反及反方在严肃的场合进行激励的争辩,能够培养学生的机变能力。总而言之,辩论教学模式是实现口语表达训练和作文训练一体化的有效教学模式。
五、注重运用演讲训练教学活动,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口语表达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整合材料及选择材料的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口语表达空间。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小型演讲活动,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演讲,有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口头作文能力[1]。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演讲活动,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以及理解。而从作文的角度出发,在此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确立主题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演讲训练的过程中,演讲主题不能太过抽象,一定要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以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运用水平。在实际开展演讲训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掌握大量的说话技巧,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另外,在开展演讲训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演讲时注重感情及语气,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发学生的演讲兴趣。
六、规范学生日常运用语言训练,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口语表达首先就是表达,应让学生学会表达、想要表达、敢于表达,并且懂得表达的原则以及要求。实际上,口语表达训练就是作文训练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为作文训练打下良好基础的环节[2]。教师应重视开展规范学生日常运用语言的训练,主要应抓好以下两点。
第一,严格要求语言规范。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学生说普通话。研究表明,普通话在表达感情以及表达思想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所以无论是口语表达训练还是作文训练都应严格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以促使学生表达能力以及作文水平的有效提高。
第二,严格要求礼貌用语。文明礼貌用语是社会交际过程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语言,运用文明礼貌用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七、自编故事完整简述故事情节,满足作文基本要求
自编故事是作文训练的重点内容,在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写作技巧,拥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之后,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教师应注重开展自编故事训练,让学生自己编故事,自己讲故事。对于学生来说,虽然自编故事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故事存在一定的趣味性,所以较作文练习而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3]。
在进行自编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简述故事情节,如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其次,要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让学生能够通过想象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曲折。再次,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件事情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推测,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确保故事的完整性,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促使学生口语表达更加丰富及充实的有效途径。
八、合理把控口语表达训练效果,做好作文训练铺垫
综观我国小学语文口语表达训练和作文训练一体化的实施现状,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理清口语表达训练和作文训练之间的关系,对口语表达训练的把控不到位,不仅致使后续的作文训练丧失了有力的根基,而且无法充分发挥口语表达训练对作文训练的积极影响,从而降低了二者一体化的融合成效。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这句话非常生动地阐述了口语表达训练和作文训练之间的关系。在口语表达训练中谈吐高雅、口才良好的学生,其文章也往往富有文采。同理可证,在作文中能够言之有物、将内在思想转化成文字的学生,其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必然是非常超群的。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口语表达训练和作文训练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更新教学思想,明确口语表达训练是过渡,作文训练是归宿,口语表达训练从本质上来讲是为作文训练服务的。教师立足于这一前提合理把控口语表达训练,一方面可以优化口语表达训练和作文训练一体化的实施流程,另一方面也能为作文训练做好铺垫工作,从而以说促写,充分发挥口语表达训练对作文训练的服务职能。
在开展口语表达训练时,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一个明确的主题,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及逻辑思维有的放矢,从而提升口语表达训练的目的性。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慢”下来。这里的“慢”不是指一味地拖延时间,而是把控口语表达训练流程螺旋式推进,先鼓励学生尝试表达,再引导学生表达完整、表达具体,使学生能够通过口语表达整合出清晰的作文脉络,这样再跟进作文训练时,学生不但可以迅速进入写作状态,而且可以使作文语言更显流畅。这是实现口语表达训练和作文训练一体化的重要标志。
九、开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拓展表达创作空间
虽然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待完善,但是他们通常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这对于口语表达训练和作文训练一体化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只要科学地开发利用,就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
教师在推进口语表达训练和作文训练一体化的过程中,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教学价值,积极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識经验,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唤醒学生的口语表达及写作期待,引导学生将掌握的知识技能渗透到口语表达训练和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表达和创作空间,使学生习得正确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让语文口语表达训练和作文训练一体化成果产生质的飞跃。
十、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避免作文千篇一律
从我国小学语文口语表达训练和作文训练一体化的实施现状来看,学生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在口语表达训练中思维空间比较狭窄,想象能力非常薄弱,缺乏灵动的创意元素。
第二,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普遍存在“假大空”“搬抄套”的现象,无法将口语表达内容付诸笔端,也无法在作文中吐露真情实感,致使作文语言冗长而啰唆、主题不明,缺乏感染力。
追根溯源,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沿用陈旧的“一言堂”模式,没有综合考虑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个性特征,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被压制,不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展开奇思妙想,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和心理需求,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凸显口语表达训练和作文训练中的个性成分,使学生说得精彩、写得有新意,从根本上避免学生作文内容千篇一律,从而收获丰硕的口语表达训练和作文训练一体化成果。
总而言之,口语表达训练和作文训练一体化是一种新的尝试,无论是从理论上来说,还是从实践上来说,都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想要充分发挥口语表达训练和作文训练一体化的作用,教师必须注重对其进行分析探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空间以及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朱淑敏.小学作文口语表达方法课例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7(2):79.
[2] 潘木兰.口语表达,实现起步作文的无痕过渡——谈谈指导学生写好起步作文的具体做法[J].语文知识,2016(10):96.
[3] 刘森,张必隐.作文中借助书语优势进行口语表达策略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6):3.
作者简介:张菊兰(1982.4— ),女,汉族,甘肃高台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有机融合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25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