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鑫 王俊俊
摘 要:為了纪念性陵园景观的完善和发展,选择运城舜帝陵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游客满意度的原始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子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调查的评价指标进行重要性-满意度分析。结果表明:(1)游客对运城舜帝陵景区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服务质量等主因子会影响游客满意度的综合评价;(2)由因子分析法提取4个主要影响因子,其影响程度为:景观价值>游览氛围>基础设施>服务质量;(3)游客对运城舜帝陵景区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724,各影响因子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景观价值(5.042)>游览氛围(3.312)>基础设施(2.477)>服务质量(2.002);(4)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重要性-满意度分析,得出水体设计(N4)、休憩设施(N7)、安全防护(N9)3项评价指标涉及的内容需要进行重点改进和提高。最后,根据游客满意度的分析结果,提出运城舜帝陵景区应注重游客体验和提升环境质量的发展建议。关键词:纪念性景观;游客满意度;因子分析法;舜帝陵景区
中图分类号:F592.7; F224 ;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2.04.011
Tourist Satisfaction Survey of Shundi Mausoleum Scenic Area in Yuncheng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Method
WANG Lixin, WANG Junjun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Shanxi 044000,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and develop the Memorial Cemetery landscape,this paper studied the tourist satisfaction of Shundi Mausoleum scenic area in Yuncheng by means of field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Factor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original data of tourist satisfaction, and the material-satisfac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results could be drawn as follows :(1)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tourists to Yuncheng Shundi Mausoleum scenic area was relatively high, bu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ourists' satisfaction would be affected by the main factors such as service quality;(2) Four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extracted by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was as follows: landscape value >tour atmosphere>infrastructure>quality of service; (3)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score of tourists to Yuncheng Shundi Mausoleum scenic area was 3.724 points, and the descending score of each influencing factor was: landscape value (5.042) >tour atmosphere(3.312)>infrastructure(2.477)>quality of service(2.002);(4)Based on the material-satisfaction analysis of the evaluation indexe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he three evaluation indexes, namely water body design (N4), recreation facilities(N7) and safety protection(N9),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enhanc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ourists' satisfaction, th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YunchengShundi Mausoleum scenic area were put forward tha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ourist experience and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Key words: memorial landscape; tourist satisfaction; factor analysis; Shundi Mausoleum scenic area
随着现代园林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纪念性景观作为一种独特的园林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刘滨谊[1-2]对纪念性景观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机理和原则、特点和设计手法、视觉特征等基础理论有较为全面的研究,孟萌[3]、张云[4]分别对东西方纪念性景观的理论应用和规划布局进行了比较研究,张红卫[5-6]通过实例分析当代纪念性景观表现的设计特征,李方正[7]对纪念性景观的叙事手法进行论述。纪念性景观中的陵园景观除具有纪念人物、缅怀历史的功能之外,更是集教育、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综合的展现了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8-9]。相关学者对于陵园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陵园植物景观的营造[8,10]、陵园景观元素及表达形式[9,11]、陵园设计主题及思想[12-14]、陵园景观空间与功能[15-16]以及陵园景观设计案例[17-18]等方面。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纪念性景观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方面,但是从游客体验的角度探究其发展规划的文献较少。
本文基于上述研究,選取运城舜帝陵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探究帝陵景观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对评价指标进行重要性-满意度分析,以便发现制约运城舜帝陵景区发展的因素,进一步提出改进意见,为纪念性陵园景观乃至纪念性景观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运城舜帝陵景区位于运城市西北部的鸣条岗上,为纪念我国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领袖舜帝而建,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舜帝陵景区占地总面积约118.5 hm2,景区以古柏广场为界,自南向北分布着风景区和陵庙区。风景区以游览休憩为主,景点主要包括舜帝广场、舜帝大道、博览馆、历山、舜王坪、条谷仓野、雷泽湖、妫汭河、百花园、植物园及小型游乐场;陵庙区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于元代立“舜帝陵”碑,主要包括外城、陵区、皇城三个部分,是该景区内的核心纪念区。舜帝陵景区全园景观尽显舜帝的生平经历,舜帝所代表的德孝文化对后人影响深远[19]。
1.2 数据来源
本文结合实地访谈内容编制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根据实地访谈内容调整预先设定的测评指标并确定问卷内容,问卷调查期间包含工作日、双休日和节假日,保证了调查内容的代表性与广泛性。调查人员采用当场发放、填写、访谈并收回问卷的方式对游客进行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13份,问卷有效率为92.6%。
1.3 评价指标
依据调查目的,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游客的统计学特征,包括游客的性别、年龄、职业背景、交通工具和游览时间;第二部分为游客满意度,包括休憩设施(N1)、小品建筑(N2)、植物配置(N3)、水体设计(N4)、山石景观(N5)、环境卫生(N6)、道路规划(N7)、信息资料(N8)、安全防护(N9)、配套服务(N10)、娱乐项目(N11)、维护管理(N12)共12个指标的题项,另有总体满意度、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3个题项调查游客游后行为意向。评价量表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指标选项与对应得分分别为: “非常满意”为5分、“满意”为4分、“一般”为3分、“不满意”为2分、“非常不满意”为1分。在实地调查中,游客根据自己对舜帝陵景区的感知意向对测评体系中的指标进行打分。
1.4 研究方法
借助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对所调查的游客基本信息和游客满意度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游客基本信息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主要针对不同选项被选频率进行分析;游客满意度分析因涉及问题较多,分析较为复杂,固在对样本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通过降维求出潜在的起支配作用的少数几个公共因子,以综合反映全部变量的大部分信息[19]。
2 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2.1 游客统计学特征分析
从游客的统计学特征数据中可以看出,被调查游客的性别比例差别不大,女性游客稍多(54.5%);游客年龄主要集中在18~30岁(41.3%),以中青年为主的游客出游频率较高;学生游客占比超过三分之一(37.1%),主要是周边临近区域运城学院、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运城护理职业学院三所高校。此外,游客选择使用的交通工具形式多样,其中选择骑电动车(23%)、步行(22.1%)、骑自行车(13.1%)等出行方式的游客超过二分之一,这说明周边居民的出游频率较高;游客选择的游玩时间主要以节假日(62.4%)和双休日(28.2%)为主(表1)。
2.2 游客满意度分析
2.2.1 描述性分析 游客对舜帝陵景区的总体满意度良好,各项评价指标平均分均在3.4分以上,总体评价指标的平均分为4.08分。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中的12个评价指标平均分在4分以上的有植物配置(N3)和小品建筑(N2)两项指标,说明游客对舜帝陵景区的植物景观营造及园林建筑、景观小品的设计最为满意。另有水体设计(N4)、环境卫生(N6)、道路规划(N7)、信息资料(N8)、安全防护(N9)、配套服务(N10)六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偏差在0.8以上,在平均分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标准偏差的数值较高说明游客对这六项指标的满意度差异较大,表明游客对景观设计的审美喜好以及服务设施的认知程度各有不同(表2)。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少数游客对休憩设施(N1)、水体设计(N4)、环境卫生(N6)、道路规划(N7)、安全防护(N9)、配套服务(N10)、维护管理(N12)七项评价指标非常不满意。结合访谈发现,在景观设计方面,部分游客对休憩设施的设立、水体驳岸的处理和道路规划的合理性不甚满意;在园区管理方面,个别游客对园内垃圾的清理、安全防护设施的更新、配套服务的完善和后期维护管理不够满意(图1)。
2.2.2 因子分析 (1) 数据检验 。通过对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检验,采用Cronbachα系数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出数据为0.835,说明总体可靠性较高。Kaiser-Meyer-Olkin(KMO)检验值为0.822,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541.576,在自由度为66的条件下和0.000的水平上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数据结构合理,且研究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
(2)公因子提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时,需考虑提取公因子的数量。通过对比特征值与解释数据变异的比例,最终确定提取4个公因子,根据各因子具体内容将所提取公因子依次命名为景观价值(X1)、游览氛围(X2)、基础设施(X3)和服务质量(X4)。利用最大四次方值法旋转后,所提取的公因子分别能够解释26.608%,12.613%,11.310%,9.137%的数据变异,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669%,即所提取得公因子解释了原始变量的59.669%的方差(表3)。
(3)因子得分。计算各因子原始数据标准化后得到的满意度均值与因子系数的乘积之和,可以得出各公因子得分,以便更为准确的反映游客对舜帝陵景区的满意度水平。根據因子得分矩阵得出因子表达式:X1=-0.095N1+0.156N2+0.309N3+0.319N4+0.284N5+0.144N6+0.202N7-0.073N8+0.029N9-0.023N10-0.074N11+0.127N12,同理可得X2、X3、X4的因子表达式,由此计算各因子得分,分别为:景观价值X1=5.042,游览氛围X2=3.312,基础设施X3=2.477,服务质量X4=2.002。从各公因子得分情况可以看出,游客对景观价值的得分较高,基础设施得分次之,最低得分为服务质量。游客总体满意度得分为各公因子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所得总体满意度表达式为:X=0.446X1+0.211X2+0.190X3+0.153X4,得分X=3.724,表明游客对舜帝陵景区总体满意(表4)[19]。
通过对游客满意度的因子分析结果可知,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724分,表明游客对舜帝陵景区的整体评价较为满意。提取的4个公因子中,景观价值(X1)的重要性和因子得分都最高,该公因子所包含的评价指标有(按旋转后因子载荷大小依次排列):水体设计(N4)、植物配置(N3)、山石景观(N5)、道路规划(N7)、小品建筑(N2)、环境卫生(N6)、维护管理(N12),其方差贡献率达26.608%,表明游客对舜帝陵景区的景观质量更为关注,特别是景观中水体、植物、山石、道路、小品及建筑等基础性景观元素的规划设计,景观元素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此外,园区环境卫生的干净整洁,后期维护管理的全面及时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
2.2.3 游客游后行为意向分析 本次调查对游客游后行为意向设计2个题项,分别是重新游览此地和向他人推荐此地的意愿,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得出,大多数游客表示非常愿意或愿意重游或推荐此地,仅个别游客表示不愿意(图2)。结合实地访谈发现,舜帝陵景区能够满足游客的日常休闲活动,对游客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因此游客重游率和推荐率较高。
2.3 重要性-满意度分析
采用重要性-满意度分析图对游客满意度的评价指标进一步分析,选择游客对评价指标的满意度作为纵坐标,分界值取均值3.8;重要性作为横坐标,分界值取均值3.96,以此划分为四个象限(图3)。
第一象限为优势区,包含休憩设施(N1)、小品建筑(N2)、植物配植(N3)、维护管理(N12)4项评价指标,表明游客满意度和重要性都较高,表明舜帝陵景区独有纪念性意义的小品建筑以及种类丰富的植物景观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园内休憩设施的设立和后期维护管理的加强更是得到了游客的认可。
第二象限为维持区,包含山石景观(N5)、娱乐项目(N11)2项评价指标,表明游客满意度得分较高但重要性不高,园内供游客游览观赏的山石景观有历山、舜王坪等景点,娱乐项目主要分布在园内的游乐场内,这两项指标得到游客较高的满意度,需继续保持现有状态。
第三个象限为机会区,包含环境卫生(N6)、信息资料(N8)、配套服务(N10)3项评价指标,表明游客满意度和重要性都不高,表明游客对园内环境适宜、卫生整洁,宣传资料完整、指示信息准确,服务设施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等内容的关注度不高,可以作为次要改善和提高的方面。
第四个象限为改进区,包含水体设计(N4)、道路规划(N7)、安全防护(N9)3项评价指标,表明重要性较高,但游客满意度不高,园内水体景观的设计、道路系统的规划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的布设是舜帝陵景观发展的短板,后期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重点改进和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基于因子分析法对运城舜帝陵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调查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结论有:(1)游客满意度总体评价较高,各项评价指标平均得分均在3.4分以上,其中,植物配置(N3)平均得分最高为4.11分,配套服务(N10)平均得分最低为3.41分;(2)提取出的4个公因子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景观价值(X1)>游览氛围(X2)>基础设施(X3)>服务质量(X4),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669%;(3)公因子得分分别为:景观价值X1=5.042、游览氛围X2=3.312、基础设施X3=2.477、服务质量X4=2.002,总体满意度得分X=3.724;(4)重要性较高但满意度不高的评价指标有:水体设计(N4)、道路规划(N7)和安全防护(N9),这3项指标需要重点改进和提高。
3.2 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纪念性景观的营造更加注重参观者的体验与感受,通过参观者的体验以满足其物质和精神活动,通过参观者的感受来强调纪念性景观的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因景观环境因素在景观设计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营造纪念环境成为纪念性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5]。
运城舜帝陵景区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公园,其通过对舜帝生平重要事件的记录和表述,传达出我国传统的德孝文化,对后人影响深远,因而在景区定位上应以纪念性景观为主导,结合文化教育、休闲游憩等功能,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首先,景观营造方面,应该注重游客体验。纪念之地与游览之地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因而在舜帝陵景区的景观设计中,不仅要注重纪念意义的体现,更要注重强调游客的游览体验,游憩、服务、管理等游览性常规设施的设置及维护是基础,营造有特定纪念意义的空间以丰富游客体验是核心。其次,运营管理方面,应该注重提升环境质量。环境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中环境因素的应用,不但能够增强景观的整体性,同时还能够体现景观的场所感,因此舜帝陵景区后期建设应该更加注重人工及自然环境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 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 刘滨谊, 姜珊. 纪念性景观的视觉特征解析[J]. 中国园林, 2012, 28(3): 22-30.
[3] 孟萌. 中西纪念性景观比较初探[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4] 张云. 刍议东西方纪念性景观规划布局的特点[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2): 194-200.
[5] 张红卫, 王向荣. 漫谈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J]. 中国园林, 2010, 26(9): 38-42.
[6] 张红卫, 张睿. 美国“国家纪念景观”简介及其启示[J]. 中国园林, 2016, 32(3): 67-71.
[7] 李方正, 李雄. 漫谈纪念性景观的叙事手法[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4(4): 598-603.
[8] 陈文婷, 陈教斌. 纪念性景观中的植物景观营造探析——以武汉市施洋烈士陵园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3(1): 126-134.
[9] 张敏. 陵园设计中景观元素的发掘与释放——以厦门文圃陵园为例[J]. 中国园林, 2009, 25(8): 67-71.
[10] 李传霞. 论现代陵园植物配置[J]. 安徽農业科学, 2009, 37(28): 13810, 13852.
[11] 樊俊喜, 弓弼, 周文强. 汉阳陵生态修复过程中景观要素表达形式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8(4): 2147-2148, 2156.
[12] 顾菡. 陵园景观设计的主题分析——明孝陵、中山陵、雨花台烈士陵园景观设计比较研究[J]. 艺术百家, 2010, 26(S1): 103-107.
[13] 苑军. 从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解读民族形式的陵园景观设计——以中山陵为例[J]. 美术观察, 2016(2): 111-115.
[14] 何疏悦, 王春芳, 季建乐. 让人文关怀介入城市纪念性景观公园的构建——以纽约爱尔兰饥荒纪念公园为例[J]. 中国园林, 2014, 30(4): 120-124.
[15] 张四维. 城市纪念性空间的功能整合与空间套叠——雨花台烈士陵园江苏公安英烈纪念墙及纪念广场剖析[J]. 现代城市研究, 2008(9): 71-75.
[16] 权东计. 唐昭陵地貌景观与遗址分布空间意象初探[J]. 经济地理, 2004, 24(4): 542-545.
[17] 陈新洋, 陈新建, 葛蔓. 城市生态陵园规划设计探析——以龙凤山艺术陵园概念规划为例[J]. 规划师, 2011, 27(S1): 84-87.
[18] 朱育帆, 姚玉君. 为了那片青杨(上)——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园景观设计解读[J]. 中国园林, 2011, 27(9): 1-9.
[19] 王利鑫, 李德. 运城舜帝陵庙景观调查与分析[J]. 运城学院学报, 2018, 36(6): 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