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燕妮
[摘 要]幼兒园的课程建构中凸显绘本阅读,对培养幼儿的观察、沟通、想象及创新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对构建人文幼儿课堂、提升幼儿道德水平、改革幼儿园德育体系等皆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绘本选文上应该有意识地指向人文生态,在教学方面注重问题激趣,注重猜测想象。同时,允许幼儿个性解读,允许多方尽心拓展,配合家长完成必要的拓展阅读,真正为丰富幼儿的阅读体验与精神生命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绘本故事;人文生态;个性解读;拓展阅读
绘本的优势主要指向画面:“以图言物、以图悦众、以图制胜。”“言物、悦众、致胜”不仅针对物质层面,也应该指向精神层面。绘本中的文字尽管较少,但具备“起、承、转、合”特点,与画面形成互相补充、解释与印证等关系。幼儿园的课程建构凸显绘本阅读,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有影响。绘本图文并茂的特点与图画叙事的传统适合于幼儿以感官与形象思维获取知识与经验的年段特征,因而受到幼儿与家长的青睐——能够大面积激活幼儿的阅读兴趣、能够很好地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够于不经意间纯化学生的道德。依托绘本阅读教学,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与精神世界,应该被提倡。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及想象能力,能够在高质量的绘本中有所收获。我们应该引领幼儿经常性地阅读经典或者高水准的绘本,以读促学,促使幼儿养成从小爱阅读、勤阅读的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高质量的绘本阅读,丰富幼儿的想象体验,提升幼儿的道德水平,夯实幼儿的精神基座。做精做细做活幼儿阶段的绘本阅读教学,对于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式发展意义重大,对于幼儿园德育的精细化改革意义重大,对于家园共育的人文指向意义重大。下面仅以经典绘本《小黑鱼》的教学为例进行探析。
一、指向人文生态的筛选
绘本读物多,未必全部适合于幼儿,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警觉去筛选。站在人文的立场,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奠基,主动摈弃那些仅仅具备炫目元素的绘本。当下,的确有一些绘本其画面之精美令人目不暇接,但精神内容的单薄也客观存在。自媒体中的快餐文化中也有不少绘本,其耀眼程度令人眼花缭乱,但其教育功能十分稀缺,更谈不上人文生态的建构。作为幼儿园或幼师,秉持一种慎重的态度,本着对幼儿真正负责的态度,抱着建设性的态度,以培养多元智能为落脚点,应从浩如烟海的绘本读物中精心筛选那些指向人文生态的经典读物。某些经典绘本,蕴含着滋养儿童的精神命脉,应该被纳入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体系中,成为幼儿园教学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凯迪克金奖绘本《小黑鱼》是艺术天才李欧·李奥妮的经典励志绘本作品。之所以说励志,是因为作品主人公——小黑鱼的坚强精神激励了一批批青少年。这样的立意对于当下这个时代的幼儿是有其警示意义的。尽管,《小黑鱼》出版已经快60年,但其现实主义力量仍然那么厚重。当下,相当一部分幼儿被过分宠爱,自主不够而柔弱有余,家长“扶”得多而“放”得少。久而久之,软弱与低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们身上的重要标签。而小黑鱼直面困难并且勇于突围的精神,正是对软弱幼儿的有力回应,正是对过分溺爱幼儿家长的当头一棒。另一方面,部分幼儿利他意识比较淡漠,自私,不善于团结,不懂得分享。而《小黑鱼》中关于团结就是力量的隐喻,正是对自私幼儿的鞭挞。面对这样一篇充满寓意的经典绘本,挖掘出意蕴十足的一面大有必要。
如,当金枪鱼一口吞掉很多小红鱼时,逃走的小黑鱼心情如何,是否绝望?当它见证更多奇迹之后,其心态是否有所变化?当小黑鱼提议众多的小红鱼团结起来“组合成大鱼”,而它自己充当“眼睛”时,作为幼儿,有什么触动或者启发?整个绘本,画面美在哪里?故事棒在哪里?挖掘出其中的多重意蕴,对于幼儿的成长究竟有什么意义?如何才能自然而然地与当下幼儿的内心进行对接?这一切值得幼师去研究。
“教育是一种唤醒。”《小黑鱼》恰恰就是唤醒幼儿的典范文本。唤醒什么?唤醒幼儿的同情心,唤醒幼儿的挑战意识,唤醒幼儿的协作精神。别看幼儿那么小,似乎不懂得生命的意义。但如果引领得当,他们会同情更弱小的生命,会不由自主地滋生保护弱小的本能与意愿。这样的一种本能需要激发,需要一种较好的载体,需要成人通过一定的媒介去传承。无疑,《小黑鱼》可以游刃有余地充当这样的载体与媒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把这部作品简单地呈现给幼儿。其中的问题设计值得商酌,其中的情境化氛围值得精心营造,其中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值得深思。如何剔除各种阅读禁忌,如何弘扬人文力量,如何抓住精神内核,如何提升幼儿的抗挫能力,实在是“巨大”的问题。幼师应该有一些倾向,注重阅读兴趣激发的同时,倾向于幼儿的精神滋养,倾向于课堂人文生态的建构。
二、指向人文生态的设计
(一)以问激趣,醇厚道德
上文提到,绘本具备“起、承、转、合”的特点,这四字特点需要一定的问题设计与启发,才能体会出来。一开始这样,将会引发什么,接着会有什么发生,都蕴藏于画面的深处。有意义的问题促使学生完成由读到思的转变,进入想象、假设、可能、如果、印证等多种思维活动中。既然绘本“文字少而画面丰富”,那么,设计一定的、有意义的、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补充文字理解,开启幼儿的言说欲望,拓展幼儿的思维深度与宽度,帮助幼儿吸收与内化。问题设计应该结合幼儿阅读实际、结合绘本实际而具有启发性,既是对绘本更好更深的理解,也是对幼儿精神的醇厚与滋养。
引领幼儿阅读《小黑鱼》的过程,不妨设计一些问题,达到以问激趣的效果:把文中的小黑鱼换成你自己,突然进入一个陌生的区域,没有家人,没有朋友,非常的孤独,非常的渺小,你的心情会如何?碰到强大的生物要吃你,你会如何……要求幼儿必须实话实说,不能为了迎合教师而故意撒谎。幼儿可能会说:“如果是我,一定非常的害怕。”“我会哭泣,期待着别人要救我”……这样的回答是真实的,正因为真实,所以与文本中的小黑鱼形成反差或者落差,而这正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教师接着追问:“这条小黑鱼也非常害怕,但是它别无选择,尽管害怕也得面对现实,那么,它是如何做的呢?”这样的问题与幼儿的内心对接,有利于调动幼儿现有的经验储备,有利于幼儿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对于教师而言,也是建构人文课堂生态的策略之一。
當然,当幼儿的现实与小黑鱼的经历形成强烈对比时,我们并不是去谴责现实中的幼儿。我们只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价值观,而非改变幼儿;我们只是在现实与文本之间建立一条通道,让幼儿明白多种可能性,意识到生命的多种走向,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恰恰是在文本与现实的对比中,幼儿接触到与自己及自己生活场域不一样的地方,而这对于幼儿视域的开阔与思想的转变意义重大。可见,绘本阅读为这样的一种增量思维提供了助力,绘本与现实的张力为幼儿课堂人文生态的构建提供了助力。
(二)猜测想象,感同身受
“单纯的静态阅读方式难以长时间维持儿童的阅读兴趣”。所谓的静态阅读就是光有视角享受,而没有想象扩充,仅有故事情节的梳理而没有情感递进的引领。那么,如何改变静态的阅读状态呢?其中,有一定指向的猜测想象不可或缺。缩短画面与文字的距离靠什么?靠猜测与想象。当幼儿具备了猜测与想象之翅,那么他们对绘本的理解就上了档次,就能有效弥补绘本中的空白之处。当然,幼儿的猜测应该是既合理又丰富,既大胆又合情理。猜测与想象的丰富性,意味着幼儿言语解读力提升与思维迁移力的高下。从另一个角度说,想象力的高下也是提升幼儿综合能力的前提,尤其是提升幼儿创新力与实践力的前提,而这正是打造人文幼儿课堂的应有之义。
教学《小黑鱼》时,不妨让幼儿尽情展开猜测与想象:金枪鱼吞了那么多小鱼,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力量?小黑鱼遇到了很多奇迹,这种奇迹还可能是什么?除了课文中的海洋动物,还能碰到什么样奇形怪状的动物?你能想象一下课文中没有的画面吗?除了把小红鱼团结起来“形成大鱼”,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应对金枪鱼的有效办法吗?当幼儿的猜测不够大胆不够丰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回忆一些自己看过的动画片”,回忆一下自己家的鱼缸进行想象。只要想象合理,教师都给予一定的肯定,促使幼儿进入想象的深处,当然,也进入绘本教学的深处而乐而忘返。
教师应该让“读、说、想”融为一体,让幼儿的体验进一步加深;应该依“画”猜测,让幼儿的想象空间进一步宽广;应该依“画”想象,让绘本教学的意蕴进一步丰富。引领幼儿猜出绘本的新图景,不仅是绘本教学新的增值,更是幼儿成长中新的增值。做精做实绘本教学中的增值,正是打造人文幼儿课堂的关键行为。
三、指向人文生态的拓展
“绘本在选题、构图、色彩、语言、故事情节等方面都蕴含着大量的教育信息”。如何高质量地捕捉这些信息,需要教师的敏感与课堂的拓展。那种浅尝辄止的阅读是要不得的,那种拘囿于此时此刻的教学应该予以摈弃。尽管幼儿的思维那么单纯,但引领他们尽可能地拓展视域仍然是有必要的。于是,由固定化模式变为多元理解、由扶到放、由“此阅读”到“他阅读”等应被提倡。
(一)多元互动,个性解读
经典绘本中的画面与文字间有空白,有一些意蕴十足的省略号,值得师生去涵咏、思索与发掘。这种发掘不应做统一要求,而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注重个性解读,既是打造人文课堂的需要,也是幼儿道德成长的需要。作为幼师,其责任不是定性,而是鼓励;不是马上盖棺论定,而是积极启发幼儿进行多元思考或个性解读。如,当小黑鱼看到“同类”时要说些什么,有的幼儿可能会有消极对话:“啊,我太害怕了,我们赶紧回家吧。”“以后单独是不能出去的,太危险了。”这些回答与家长或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有关系,不应被否定,不能因为不符合文本的主旨而“一棍子打死”。还如,也可以是无数个小黑鱼组合成一条“大鱼”,而小红鱼充当“眼睛”,凡此种种,都值得肯定,都应该在多元互动的基础上允许出现,并且成为人文课堂中应有的风景。作为教师,一方面允许幼儿的回答呈现多维态势;另一方面,当幼儿的回答过分整齐划一时,应通过必要的启发,引领幼儿尽可能地“奇思异想”,尽可能跳出现有的标准藩篱。如此,课堂开放了,幼儿的思维开阔了,绘本教学呈现出极具人文的姿态。
(二)由扶到放,尽心拓展
“绘本小世界,世界大绘本。”面对经典绘本,由“画其所见”到“画其所想”大有必要。这就需要教师的由扶到放。“放”不是任由幼儿去自由阅读,而是基于文本而进行必要的拓展,基于家长的配合而有所延伸。当亲子共同由内到外进行拓展时,绘本教学的人文姿态得到进一步凸显。例如,幼儿见识了“金枪鱼、海鳗、海葵”等的神奇,一定会想:大海如此之大之丰富,一定有更为神奇的动植物。于是,暂时抛开文本,通过钉钉等家长群发布进一步探究任务而成为必然:“亲爱的家长,请结合《小黑鱼》搜集海洋生物方面的知识,做成专辑(包括画出来形成自己的绘本)上传给老师。”由此,大海之大,大海生命之丰富等,为幼儿打开了一扇更大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幼儿体验程度的加深成为现实,当然,进一步生成思想与智慧也成为必然。
(三)交流总结、推荐阅读
经典绘本的理解对于幼儿很不容易,需通过进一步的议一议、画一画、读一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巩固,需要进入一个更深广的语境系统中,让阅读的正效应充盈在更大的时空内。这种语境系统包括与此相关的画面、文本意义上的总结、谚语形式的提炼和别的绘本阅读。绘本《小黑鱼》的教学中不妨进行以下拓展:第一,拿起自己的笔,画一个太阳图(或小黑鱼组合成的大鱼,小红鱼充当“眼睛”;或反之,小红鱼组合成的“大鱼”,小黑鱼充当“眼睛”);第二,出示“一根筷子与十根筷子”等相关的谚语;第三,推荐阅读书目,如《一寸虫》《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大卫,不可以》,实践证明,“太阳图”的绘画直接从画面的理解中加深幼儿对团结意义的领悟,远胜于理论上的总结,之后再出示有关团结的谚语就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之后的推荐阅读则从一个更广的视野引领学生步入经典绘本的海洋中。
“好的故事或者好的话语都与灵魂的成长有关。”经典绘本就指向灵魂的成长,不仅能帮助幼儿形成对现实的正确认识,而且能促使幼儿具备一种难能可贵的勇气——积极面对人生、勇于改变困境、敢于解决问题等。这种灵魂的成长值得师生迈出建设性的步伐,因为引领幼儿在人生的源头上播撒爱、团结、利他等精神层面的种子,是对幼儿长久而全面的奠基。随着课改的深入,期待幼儿的绘本阅读能够由单纯的视觉盛宴变为多元的精彩大餐。但愿,幼师能够依托绘本帮助幼儿建立新的认知图式,并促使幼儿在这种认知中茁壮成长。
参考资料:
[1]徐东萍.经典绘本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幼儿教育,2018(8):49.
[2]田兴江.在绘本教学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21(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