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吉安客家分布及其特征*

2022-04-28 08:05温春香龙梅娇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吉安自然村赣南

温春香,龙梅娇

(赣南师范大学 客家研究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

客家,作为汉民族的一个重要支系,其多次迁移的经历使得客家分布广泛。赣闽粤地区作为客家分布的大本营,毗邻赣南的赣中吉安也分布着众多客家人。罗香林先生在其《客家源流考》中讲到关于吉安非纯客县有永丰、万安、遂川、吉安、吉水、泰和,说明吉安也是客家分布地区之一。因此,探讨明清吉安客家分布及其特征也有利于丰富客家研究。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移民屡见不鲜,明清吉安客家的分布正是移民导致的结果。学术界关于江西客家移民已有丰富的讨论,主要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客家移民;(1)整体客家移民: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客家源流考》(中国华侨出版社,1989年);陈支平:《客家源流新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赣闽粤客家移民:刘永华:《宋元以来闽西社会的土客之争与佃农斗争》,《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2期,第36-40页。四川客家移民:刘正刚:《闽粤客家人在四川》,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二是江西客家移民。(2)江西移民研究:赣西、赣西北棚民研究,郑锐达的《移民、户籍与宗族:清代至民国期间江西袁州府地区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以更微观的视角讨论移民;梁洪生以“怀远文献”讨论移民入籍问题(《从“异民”到“怀远”——以“怀远文献”为重心考察雍正二年宁州移民要求入籍和土著罢考事件》,《历史人类学学刊》,2003年第1期,第29-66页)。赣南客家研究有,曹树基从明清流民对赣南开发进行了讨论(《明清时期的流民与赣南山区的开发》,《中国农史》,1985年第4期,第19-40页),饶伟新分析了明代赣南移民运动及其分布(《明代赣南的移民运动及其分布特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36-45页)。这些研究主要从整体或一个区域去讨论移民,或是从赣闽粤客家大本营和四川等客家较为集中的地区去研究,即使在整个江西移民研究中也主要以赣北、赣西北的棚民和赣南客家为主。因此,对于赣中吉安客家的研究则寥寥无几。(3)吉安客家研究有:万芳珍、刘纶鑫:《客家入赣考》,《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第118-127页;《江西客家入赣缘由与分布》,《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第53-67页;刘劲峰、耿艳鹏:《吉安市的宗族、经济与文化》(上、下),国际客家协会、海外华人资料研究中心、法国远东学院,2005年。

万芳珍、刘纶鑫的《客家入赣考》将客家定义为“明清时期、主要是明中叶后至清前期由闽粤赣三省交界地迁出的移民,最初只指由移民发祥地迁入广东内地的移民,后来人们则将由发祥地迁至他省以及海外、乃至留居在发祥地的局面统称为‘客家’。”[1]因此,本文结合前人论述,认为吉安客家主要指,明清时期由赣闽粤三省交界地迁入的移民。

一、明清吉安客家的分布情况

明清吉安府作为江西十三府之一,下辖庐陵(今吉安县)、泰和、吉水、万安、安福、永新、永宁(4)永宁,1914年改名为宁冈县,2000年撤销并入井冈山市。、永丰、龙泉(今遂川县)九县。清乾隆八年(1743),析永新砻西乡20个都及安福上西乡12个都之地另置莲花厅(今莲花县)。至此,吉安府共领9县1厅,直至清末。

明清吉安府位于江西省中西部,东与抚州府相邻,南和赣州府、南安府相连,西与湖南交界,北和袁州府、临江府接壤。地处赣江中游,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总的地势是南高北低,东西两侧隆起,因而形成一个带状盆地——吉泰盆地,庐陵、泰和、吉水、安福等县就地处富饶的吉泰盆地。吉安地属罗霄山脉中段,扼湖南、江西两省咽喉孔道,在江西交通地理上占有特殊位置。在以农业为主的传统时代,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吉安很快成为江西省经济开发与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因此,吉安是一个十分适宜的移民点。吉安的客家因为迁入吉安的时间、地点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状态。前人关于吉安客家的研究主要论述了客家入迁江西的特殊政治、经济条件,考察了客家入迁江西各地的方式、经过及路线,展现了江西客家的源流。[1]分析了导致明清时闽粤移民客家由南而北入赣的缘由,并以图表具体展现了客家的原籍,统计了吉安客家各县开基村在各市县的建村总数及人户数和他们在全省的分布。[2]

(一)时间分布

表1 不同历史时期吉安各县赣闽粤移民自然村数量(单位:个)

20世纪80年代江西编纂的吉安各县市地名志中关于各地自然村建村状况,包括建村姓氏及其来源、建村时间、村庄地理位置、户数、人口等,为了解明清吉安客家分布提供了直接的线索。根据表1对不同历史时期吉安各个县市赣闽粤移民自然村数量进行粗略统计可以看出,宋元以前吉安各个县只有零星的呈现,赣闽粤移民村数量几乎都在个位数,只有永丰县达到20个自然村;宋元时期,由赣闽粤迁入万安、泰和、永丰、遂川的移民村数量分别增加了48、30、32、45个;明朝时期,迁入万安、泰和、永丰、遂川的赣闽粤移民村数量则分别有160、74、124、340个,此外,永新、吉安、吉水的赣闽粤移民村数量也开始分别增加了25、47、69个;进入清朝,万安、泰和、永丰、遂川、永新、吉安、吉水的赣闽粤移民村数量则进一步增加了769、561、760、1 823、47、241、153个,与此同时,井冈山市和宁冈县的赣闽粤移民村数量大量增加,分别有174、149个;而进入民国,万安、泰和、永丰、遂川、永新、吉安、吉水、井冈山市、宁冈县的赣闽粤移民村数量则分别只增加了56、139、44、83、7、45、125、17、12个,说明宋元以前就有部分赣闽粤移民迁入吉安,宋元时期具有一定规模,明代进一步增加,清代达到顶峰,民国开始衰落。明清时期的移民数量庞大,占据整个移民数量的五分之四,这与当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口繁衍等息息相关。

(二)空间分布

在空间分布上,对20世纪80年代江西编纂的各县市地名志关于各地赣闽粤移民自然村地理位置收集整理后形成表2不同迁出地吉安各县市赣闽粤移民自然村数量,对其进行粗略统计可以看出,赣闽粤三地移民迁入吉安的自然村数量总数。由此可知,福建作为迁出地主要是汀州府、漳州府、泉州府、邵武府等,以汀州府为主;广东则是潮州府、惠州府、韶州府、嘉应州等,主要以惠州府和嘉应州为重点;而赣南各县均有移民迁入吉安。

表2 不同迁出地吉安各县赣闽粤移民自然村数量(单位:个)

图1 吉安赣闽粤移民自然村数量分布

结合图1吉安赣闽粤移民自然村数量分布的粗略统计中,可以看出吉安宋元以前至20世纪80年代之间的赣闽粤移民吉安的具体分布。这些村庄主要分布于永丰县的东南部分,以石马、沙溪、龙冈等为主;吉水的东南部,以水南为主;青原区东南部,以东固为主(2000年以前属于吉安县即庐陵县);泰和县东南部以水搓、老银盘、上圯、中龙和西北部桥头为主;万安县南部和东南部,以五丰、宝山、涧田、枧头为主;遂川全县都有分布,其中尤以大汾、左安最多;井冈山市的东南部,以黄垇、下七为主(明清时期属于龙泉县)。总体而言,吉安客家移民主要分布于吉安的东部、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

二、明清吉安客家的分布类型

虽然明清吉安涌入很多客家移民,但移民在迁入吉安后,有些因为各种原因会在府内再次迁移,按照迁入后是否再次于府内迁移可分为开基村和分迁村,开基村即迁移时间为明清,迁出地点为赣南、福建、广东的自然村,不包括分迁村;分迁村,指迁出地点为开基村,从赣闽粤迁移来的时间是明清。根据表3明清吉安客家自然村数量粗略统计可以看出,明清吉安客家有移民开基村与分迁村的总和有5 625个。

表3 明清吉安客家自然村数量(单位:个)

表4 明清吉安客家开基自然村数量(单位:个)

图2 明清吉安客家开基自然村分布

(一)开基村

在明清客家移民中,以开基村为主。从表4明清吉安客家开基自然村数量的粗略统计可以看出,万安、泰和、永丰、吉安(县)、吉水、井冈山、宁冈、遂川这些客家分布较多地区的开基村数量分别为779、545、727、265、196、124、113、1 494个,永新、峡江、新干、安福、莲花这些地区的开基础数量则只有几十或者更少。无论是客家迁入集中的县还是迁入较少的县,其开基村都占了很大的比重,几乎每个县都占了一半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十分之八九,而总数也占据了十分之七。图2中明清吉安客家开基自然村的粗略分布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出,这些村庄主要分布于永丰县的东南部、吉水县的东南部、青原区东南部(2000年以前属于吉安县)、泰和县东南部和西北部、万安县南部和东南部、遂川县全县、井冈山市的东南部,此外,还有永新县的三湾有部分分布。和图1的分布几乎一样。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一个家族迁移到一个新的地方后能够定居下来已非易事,难以再次迁移,因而开基村数量占明清吉安客家移民自然村数量的一大半以上。作为外来移民,在吉安定居并非易事。龙泉县石狮《上官四修族谱》就大致说明了移民定居过程的不易,其文如下:

清初,康熙三十六年,翁年过四旬,见乐邑地瘠人稠颉生。适彼乐郊之慕携长男克昌年十七岁,次克胜年十二岁,三可望甫数岁,并一女一媳徙江西龙泉县兴贤乡,卜居余二十七都仙人掌,维时翁远方初至,尚无姻娅相通之谊,诸所经略多有未就于此,未有不苦,其难也。翁日:吾自祖父以来皆清白继世忠厚传家,至于吾身犹恪守不敢忘,既不发于粤当必发于泉。况泉地桐茶竹木物产蕃滋,推为吉郡之最,语云富从俭里来斯言岂欺我哉。翁由是栉风沐雨,非分之财一毫不取,居恒惟敦崇节俭常,以创业难三字兢兢自惕,不数年渐积渐充,更赖有象贤子如三槐挺立相助为理嫣。生平持朴厚饶有古风,一切大小应酬惟以直道而行,且又随时量力多积德,诸凡义举舞步乐从,故乡里雅爱敬之,翁树德,务滋异日福及子孙必能昌大厥家。[3]

石狮上官氏原为广东省长乐县人,因为长乐县土地贫瘠、人口众多而不得不迁移,见吉安府龙泉县物产丰富,于是定居于此,栉风沐雨、兢兢业业、勤俭持家,经过几年后才开始慢慢有所积蓄,进而发展壮大。上官氏除了艰苦创业,还因为上官氏一家人丁兴旺,有3个儿子相互扶持才能在几年时间内慢慢发展起来,说明创业的艰难,移民的艰辛。

表5 明清吉安客家分迁自然村数量(单位:个)

图3 明清吉安客家分迁自然村分布

(二)分迁村

大量客家移民于明清时期迁移到吉安后,因为定居已非易事,因此再次迁移至吉安别的地区的往往较少。根据表5,明清吉安客家分迁自然村数量的粗略统计可以得知明清吉安客家分迁村数量较少,万安、泰和、永丰、井冈山、宁冈、遂川,这些原本为吉安客家分布密集地区的分迁村数量分别为137、82、141、83、60、679个自然村,而永新、吉安(县)、吉水等原本分布较少的区域则只有极少的数量。整体的分迁村数量只有整个明清吉安客家自然村的五分之一,而原本明清吉安客家分布密集的地区大多数仍是分迁的重点。从图3明清吉安客家分迁自然村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其大致分布主要以遂川县为重点,但是这也因为遂川原本客家分布数量大。在1986年版的《江西省井冈山市地名志》中就记录一部分分迁情况,如:罗团村,开始黄姓由广东省龙川县铁厂分居石角白水洞后再迁此地居住,现传12代;洋南村的黄姓由广东龙川迁洪石岭下住了3代后,迁居洋南建村,现已传5代;乌坑口村,明朝末年,黄姓由广东龙川、兴宁两地迁居烟囱,后搬迁此地建村,现传10代;上坳村,清朝道光年间,郭、张、曾三姓从广东迁至上七,后又由上七迁到此地建村;梨坪:清朝中期,陈姓由广东兴宁县家园洲徙本市黄垇居三年后迁此开基。现属于井冈山黄坳石围子李氏的迁移过程如下:

介公长子讳镜号清发,公诞于粤东长乐洋田村,幼颖异攻举业,精堪舆。年十四岁,高祖见背先业中落,至年三十,慨然曰:大丈夫随地可以为家,何郁郁恋桑梓为。康熙元年壬寅春,兄弟遂携家入江右南康。癸卯,始居上犹营前梅里。乙巳冬,公迁居龙泉石阁里。癸丑春,又迁移高田塅。时石围原属荒芜,公欲结茅为居未举也。甲寅,公避土寇思欲万全又迁移于泰和七十都,继又转迁本邑龙泉大江洲与台背上。戊午,抵湖广酃县七都水口,时海内升平,过桂东,越膝岭,至龙泉门坳前。后播迁所历居址均未惬意。庚申春,乃于石围村世家焉。但石围田地上塅多旱,戊辰夏,命匠凿石垅以溉田畴,越二年始竣,复延名师以课子孙教养生聚遂成巨族。于戏后之孙子,其毋忘先人立业之艰难也夫。(5)《陇西李氏族谱》,卷一《清初石围开基始祖尚清尚兴尚俊十三世祖世系图》,民国12年(1922)活字本,第22b-23a页。

李氏原属于广东长乐县洋田村,康熙元年开始携带家人迁移,先后迁移九次,每次都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再次迁移,最终定居于当时吉安府龙泉县石围村,说明想要在一个新地区定居的不易。

在经历迁移的艰辛后,能够安定下来已经实属不易,而这些客家人却还要再次迁移,说明当地生存资源少或者和土著有矛盾或者有更深层次、更复杂的原因,这些背后涉及明清时期吉安经济发展、地区开发与文化冲突等地域社会之间的错综复杂。然而,如果是因为家族繁衍资源变少而外迁通常都是直接说明从本地某个村子迁出,而不会深入说明在此迁出之前的上一次迁出情况。如:井冈山市的水北洲,“清康熙年间,江姓从广东省五华县迁入建村”“清朝康熙年间,江姓由水北洲迁南坪建村”。(6)井冈山市地名办公室:《江西省井冈山市地名志(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36页。大部分分迁是因为初迁地不适合生存或者繁衍壮大需要外迁。

因为家族繁衍壮大而不得不再次迁移,从而寻求新的生存地,是分迁的重要原因。如,万安县图鹏黄氏,“即今之图鹏其基祖,自国朝由闽杭而迁此,椒衍瓜绵,尚未及十代,聚居散处已将近千家。”(7)《图鹏黄氏三修族谱》,《黄氏重修族谱序》,民国十六年(1927)活字本,第9b页。说明黄氏自清朝迁至万安图鹏以来迅速立基,并取得飞速发展,家族繁衍壮大。而《万安县地名志》中武术乡的新蓼大队中的大坑、象狮面、枫树岗、潭背、店前、牛头坪都表明由本地“图棚下”(8)图棚下即图鹏,“新蓼大队在解放初为武术区大蓼乡小蓼村”(《江西省万安县地名志》,1987年,第144页),而图棚下为小蓼村下属自然村。在《图鹏黄氏三修族谱》的《万源公传》中提到“始移居江右之万安,择地而蹈得小蓼图鹏而定宇焉”说明图棚下即图棚。即“图鹏”迁移而来,印证了图鹏黄氏自福建省上杭县迁移至万安以来因家族不断的繁衍而不得不再次迁移,或至附近村落立基或寻找新的地点建村,说明当一个家族迁移至吉安后,因发展迅速人口不断繁衍,因而不得不再次迁移寻找新的生存地点。

三、明清吉安客家的分布特征

(一)山区性

吉安作为一个三面环山,中间为盆地的地区,其中东部、东南部主要分布着雩山山脉、西南有罗霄山脉,连云山。根据前面的分布图可知,明清客家移民主要分布在吉安的东南部、南部和西北部,因此,客家移民的分布即沿着山脉分布。吉安“神冈峙其前,螺山据其后,俊江流东走其下,青原瑞华诸山夹立而拥大,江西诸郡独称雄,苛厥土瘠,狭山多石不长材木,水激冽,田野不及山川十二”[4]“庐陵县……山环水外,水环郭外……其山南自五岭赣山连延百里自西昌蜿蜒而下。莲花县……亦与接壤崇山峻岭,路皆险巇羊肠,独厅治于万山中开平旷之区。永丰三面距山有镛岭五岭之险,带恩江环葛水,华阳香炉五岭诸峰交错。万安县……形势发迹赣地,其山崱屴峭拔。永宁县据吉上游,崇山峻岭介永新西偏,处万山中险阻四塞,非舟车辐辏之会。”(9)定祥、特克绅布修,刘绎、周立瀛纂:《吉安府志》卷一《地理志·形胜》,清光绪二年(1876)刻本,第12b-17a页。说明吉安分布着众多山区,这些山区对于土著而言为贫瘠之地,但是对于客家人而言却是生存之地。因为对于客家人而言,在历史的长河里经过多次迁移,早已形成自己的一套定居生存之道,即往山区迁移,寻找合适的生存地点定居开垦。泰和、庐陵、吉水处于吉泰盆地腹地,生存资源早已被土著和更早迁移而来的人占据,从明朝吉安府的科举情况就能反映。明朝吉安府科举取士兴盛,“曾两次出现一科三鼎甲的盛事,这种情况尤以庐陵、泰和、吉水、安福诸县为最。”[5]而这些中举之人大部分来自吉泰盆地,反映了这些县科教兴盛,交通与经济发达,以及士大夫群体有自己的内部体系。因此,吉安平原地区早已没有生存资源给客家移民,即使迁移进来也很难融入,而人烟稀少的山区则更适合客家。明清时期虽然人口大量增长,但是吉安一些山区还是人烟稀少,这就为客家人的迁移提供了场所。

(二)边界性

吉安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布着的山脉,也是府界,因此,明清吉安客家移民的分布也是沿着府界而居。“吉安府控江西上流五百九十里,东至白竹坳与乐安界,西至石桥清水与攸界,又西至涧富岭与宜春界,南抵分水岭与赣县界,北至分界铺与峡江界限,东南至均村界兴国,西北至银塘岭界分宜,又西北至关岭界新喻,西南至黄土岭界赣县,又西南至分水石界南康,又西南至白云岭界上犹,东北至白岭复接峡江。领县九,东西相去六百二十里,南北相去四百二十五里。”[5]明朝时期的地方志就记载吉安东南和西南部与客家聚居区的赣州府和南安府交界。图4中清朝同治吉安府图也清晰地展现了清朝时期吉安府东南部、南部和西南大范围与宁都、兴国、赣县、南康、上犹这些客家聚居区交界。因此,很多这些地区客家人在外迁时会就近迁入相邻的吉安。

图4 清朝同治吉安府图

(三)聚居性

明清时期,虽然很多来自广东、福建、赣南地区的客家移民迁入吉安,但在吉安具体各县的侧重点又有不同,龙泉县以广东最多;永宁县以广东居多,其次是赣南;永新以福建居多;万安县、永丰县以福建占多数,其次是赣南;庐陵县以赣南居多,其次是福建;吉水县以赣南居多,其次是广东;泰和县以赣南居多。而龙泉县、永宁县位于吉安西南部,万安位于吉安中南部,永丰位于吉安东北部,庐陵县、吉水县、泰和县位于吉安中部。因此,福建客家移民主要迁入吉安东部和东南部,广东移民主要迁移至吉安南部和西南部,赣南则迁移吉安中部及和其相邻的地区,充分显示了同乡的聚居性。究其原因,与广东、福建、赣南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系,广东和江西南部赣南接壤,位于吉安南方;福建和江西东部相交,位于吉安东侧;而赣南则属于江西,位于江西南部,吉安位于江西中部,和赣南相交。因此,福建客家迁移至吉安东部、东南部最近,广东客家迁移至吉安从南部、西南部路途相对最短,而赣南客家则直接迁移至相邻县,这样最能缩短路途,减少消耗。

根据1987年《万安县地名志》的记载,高陂公社位于万安县西北部,距万安县城26公里,有49个村庄是属于客家移民村庄,而这其中有32个村庄是从福建迁移而来。同属于万安县西北部的韶口公社,距离县城20公里,在20个客家移民村庄,有18个是赣南迁移而来,而这两个公社的这些客家移民村庄并非同一姓氏。同样在1986年《永丰县地名志》中,位于永丰县东南部的南坑公社,43个客家移民村庄中,有33个村庄的客家移民来自福建,其中有明确记载来自福建上杭县的有22个。并且在1987年《遂川县地名志》中,位于遂川县东部的上坑乡,58个客家移民村庄中有54个来自广东,其中53个来自广东兴宁县,说明对于移民者而言为了能顺利在迁入点定居,通常会选择同乡已经迁入的地区,这样会避免和土著的冲突,也会得到同乡的帮助从而更快扎根。对于前期迁入的人而言,接纳新的移民有利于发展、壮大同乡实力,进而在和土著发生矛盾时有抗衡的实力。因此,这种聚集性对于移民而言十分普遍。

四、结语

客家作为一个经历多次迁移的民系,虽然赣闽粤地区是其分布的大本营,但不局限于此。四川、广西、湖南、台湾地区、东南亚等地也分布着大量的客家人,同样江西不仅仅是赣南大本营地区分布着客家人,吉安也分布着大量客家人。吉安的客家迁移时间为明清时期,清朝达到顶峰。迁入地区主要在永丰县的东南部,吉水县的东南部,庐陵县东南部,泰和县东南部,万安县南部和东南部,龙泉县则全县都有分布,其中以龙泉县分布最多。分布类型为开基村和分迁村,其中以开基村为主,开基村即迁移时间为明清,迁出地点为赣南、福建、广东的自然村;分迁村指迁出地点为开基村,与此对应开基村的迁入时间为明清。这样的分布类型与移民迁入地区的艰难性有关。而吉安的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形态山区众多,以及移民的同乡情节,因而明清吉安客家移民具有山区性、边界性、聚居性的特征。明清吉安客家移民分布及其特征反映了吉安客家移民数量多、分布广、分布特点鲜明,有利于清晰吉安客家的具体分布,进而为进一步分析吉安客家的移民入籍、科举、宗族的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吉安自然村赣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金吉安监理公司市场开拓取得重大突破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江西高速公路吉安管理中心养护管理系统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河南安排部署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