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HMGB1 Fas表达水平与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关系

2022-04-28 05:58王瑜玥范云飞杨晓鲲
河北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迟发性脑损伤颅脑

王瑜玥, 范云飞, 杨晓鲲

(1.西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医学科, 四川 成都 610083 2.四川省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达州 635000)

急性颅脑损伤作为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病情变化快、高致死率等特点,因此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以改善病情,促进患者恢复[1]。目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高压氧、外科手术等,临床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意愿进行适当选择,但仍然存在少部分患者易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H),使得患者病情加重,对其生命及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威胁[2],据以往报道显示DTIH具体机制与脑挫裂伤、蛛网膜出血、填塞效应、基础疾病、激素水平等息息相关,认为上述因素均可导致DTIH发生,为此警惕高危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B1)属于一种免疫性非组蛋白,当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后,HMGB1水平就会随之增加,与各种免疫性疾病息息相关;而Fas则是参与上皮细胞调控的重要因子,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其表达可明显减轻脑损伤,又能刺激巨噬细胞主动释放HMGB1,且既往研究发现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Fas与急性颅脑损伤发生发展具有明显相关性[4],因此我们推测上述血清中HMGB1与Fas的表达可能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有关,为此,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发展机制,着重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HMGB1、Fas表达水平与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关系,以期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DTIH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18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CT检查可见头皮软组织肿胀,帽状腱膜下血肿,颅骨骨折呈线形或伴有硬膜外血肿,还可见脑室、脑池移位变窄等占位效应等,并符合急性颅脑损伤诊断标准[5];②均接受我院外科手术治疗;③依从性良好,且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研究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或疾病;②凝血功能障碍;③重要系统器质性障碍;④全身感染;⑤恶性肿瘤。181例患者根据术后CT复查[5],观察骨折线是否经过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沟,有无帽状腱膜下血肿,双凸镜形或弓形高密度影,分为DTIH组(n=92)与非DTIH组(n=89),两组性别、年龄、血肿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TIH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低于非DTIH组(P<0.05),见表1。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n(%)]

1.2方法:血清HMGB1、Fas测定:于术后采取外周静脉血5mL,离心15min后取出血清后放置20°冰箱中保存,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试剂盒选择上海恒远生化试剂有限公司生产,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其他临床资料采集:查阅电子病历记录各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后情况、血常规、血压、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空腹血糖、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等。其中GCS评分标准[6]:评估内容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运动3个项目,以三者分数加总来评估,得分越高提示意识状态越好;血清指标检测:取外周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后置于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厂家:成都晟达亿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中进行测定。血压:采用态血压监测仪测量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

2 结 果

2.1两组血清HMGB1、Fas水平比较:DTIH组与非DTIH组相比血清HMGB1、F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HMGB1 Fas水平比较±s)

2.2两组其他临床资料比较:DTIH组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PT与非DTIH组相比较高,血小板计数、白蛋白低于非DTIH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DTIH组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其他临床资料比较±s)

2.3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DTIH的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DTIH作为因变量(DTIH=1,非DTIH=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血清HMGB1、Fas与TT、GCS评分是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DTIH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4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DTIH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急性颅脑损伤病情复杂且严重,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一般可通过降颅压、营养支持、手术等抢救治疗后得到显著缓解,但依然有部分患者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中DTIH就是导致预后不良的一种常见因素,但DTIH进行CT扫描时可能无明显血肿,常被忽视,一旦耽误治疗不仅会诱发脑疝,破坏延髓功能,进一步加大患者生命风险[7]。张旭阳[8]等的研究显示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HMGB1水平较高,且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息息相关。另有研究显示脑出血大鼠模型Fas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认为该指标在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神经损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9]。

本研究结果显示DTIH组血清HMGB1、Fas高于非DTIH组,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HMGB1、Fas是导致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DTIH的危险因素。究其原因是由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常出现脑或者脑组织血管破裂,使得血液聚集,压迫脑组织,颅内压增高,经手术治疗后,颅内压降低,血管及脑组织发生移位,进而形成血栓,若不给予相关处理,机体炎症反应加重,进而引起脑水肿,导致脑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现象,这与张斌[10]的等部分机制一致;HMGB1作为一种免疫性非组蛋白,广泛存在与机体单核巨噬细胞核中,当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发生后其直接进入到外部环境中,使得HMGB1水平增加,逐渐影响免疫因子激活,进而增加白细胞介素-1(IL-1)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动脉硬化及和血压也会随之升高,进而就会加大DTIH发生的风险[11],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明显关系,在炎症、细胞分化、肿瘤细胞迁移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临床上评估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12];而Fas,又称CD95,是一种重要的单克隆受体,在脑损伤上扮演着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身份,同时其他研究者也发现细胞凋亡与炎症反应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而细胞凋亡是一种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发生的死亡过程,由外源性凋亡通路、内源性凋亡通路各种通路控制,其中以Fas/Fas-L为途径的反应链,是调节细胞凋亡的主要通路,机体炎症反应过强,就会诱导细胞凋亡,通过Fas/Fas-L途径接到导致急性脑损伤,而该水平越高就代表着机体细胞凋亡加剧,导致颅脑损伤程度越严重,其发生DTIH的几率就越大[13]。此外,本研究也证实了TT与GCS评分也可影响DTIH发生,同时TT作为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已在诸多研究中被证实与血肿发生息息相关,而在DTIH中可能与其术后凝血系统激活具有明显关系,因此临床可根据这一指标对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监测,以减少DTIH发生风险;最后GCS评分作为临床评估昏迷程度的重要方法,也是反映脑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当其指数降低就代表着其意识状态越差,易术后压迫脑组织,形成占位效应,使得脑干功能衰竭,因此GCS评分可作为其保护因素,预防DTIH发生。但由于本研究为对其他炎症因子及细胞因子进行分析,加上样本量较少,基于此本研究还应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深究,以期获得更多的血管疾病潜在生物标志物,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

综上所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DTIH发生与血清HMGB1、Fas息息相关,其中Fas水平的预测价值更好,可作为术后判断DTIH发生的潜在指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迟发性脑损伤颅脑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血酶敏感蛋白-1、血浆组织因子水平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关系
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ADC值在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