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源,张大超,牛明天,王顺兴
(1.信阳学院 公共体育教学部,河南 信阳 464000;2.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3.信阳学院 社会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大学生是社会和国家未来的重要建设者,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健康和自身的发展,更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近些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来看,我国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正在持续下降,体质健康问题突出,体质下降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明显呈上升趋势[1]。教育部2016-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复核报告和《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6)》的数据显示,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中,大学生不及格率高达30%,远远高于小、中和高学生的不及格率,大学生的多项身体素质检测整体不如中学生,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问题已经开始向大学生群体转移[2-3]。针对大学生体质下降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我国近年来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年)中提出:“到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量化目标”[4];同时诸多政策文件对促进大学生体育参与水平,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都提出了相关明确要求[5-6],这些政策文件的颁布与实施,都充分说明国家对增强大学生体质、实现健康中国的决心。随着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内部分高校展开了诸多行动计划来促进大学生的体育参与。但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校园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还没有足够重视,促进大学生体育参与的主要途径还是以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为主,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相对较少,还没有设计出跨领域、多类型的相关行动方案,其中有部分学者提出大学生校园体质干预方案研究,但干预效果并不显著,干预措施也缺乏创新性,还没有给出具体的、可实施性强的行动方案设计和实施路径,对促进大学生体育参与的行动方案探索还处在起步阶段。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其发展困境,找出影响体育行动方案建设的深层次因素,为日后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同时为高校体育改革和大学生体育治理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本研究主要从高校体育管理层教师和学生两类研究对象入手,围绕高校体育行动方案设计的价值理念、目的、合作伙伴、资金来源,以及实施的主要内容类别、具体项目或活动的实施和衡量标准等内容设计两套问卷抽样调研,深入分析现实情况。因为其中调查对象是我国高校,所以问卷的发放采用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分层抽样调查法,根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武书连2020中国大学前600强榜单》中的1-100名、101-200名、201-300名、301-400名、401-500名、501-600名中的前20所高校中,各抽取5所学校,学校的选取结合学校办学类别、办学层次和地区等要素,采用本人发放、他人代发、电话和电子邮箱填写等方式,对每个学校的高校体育管理层(校体委、体育学院党委、行政、科室或公共体育教学部负责人)及教师问卷发放1-3份问卷,对主要的相关学校学生问卷随机发放20-40份问卷,调查学校的选取情况见表1,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见表2。
表1 调查高校选取情况
表2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
对预调研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再结合相关领域专家的修改、删减建议,对问卷内容修正形成问卷终稿。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邀请10位高校体育管理相关领域专家对问卷的总体、内容和结构设计等三方面进行了五级效度评价,结果显示两份问卷的总体设计效度、结构设计效度和内容设计效度均大于4分,说明问卷能够有效表达所要调查的问题,达到科学研究需要的效度。此外,采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对问卷回收数据进行问卷内部一致性检验,并用SPSS21.0对测量出的数据进行统计,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调查(管理层及教师问卷)的系数分别为0.851和0.751,学生对体育行动方案的认知和参与情况的系数分别为0.988和0.998,表明问卷整体具有较高信度。
价值观念是高校体育行动方案所要传播的精神理念,是学校共同价值追求的重要体现。从我国高校设计体育行动方案时的价值观念比例图可以看出(见图1),“多元化、平等、合作”是我国高校在设计体育行动方案时的主要价值观念。而“包容、尊重、沟通”等价值观念的占比均超过了50%,整体与排在前三位的比例相差不大,其中“领导力”的占比仅有38.2%,说明“领导力”还没有成为大部分高校体育行动方案所要倡导的价值理念。整体来看,多元化、平等、合作、包容、尊重和沟通等价值观念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在设计体育行动方案时所体现的基本价值观念,但值得注意的是,像“领导力”等一些价值观念的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毕竟“领导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所以未来我国高校在设计体育行动方案时,应该重视倡导“领导力”方面的价值观念体现。
图1 我国高校设计体育行动方案时的价值观念
设计目的是各个高校在设计校园体育行动方案时的愿景所在,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各个学校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目的代表着不同大学体育的发展方向。
由图2可知, 设计目的占比最高的是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这与近些年我国大学生各项素质持续下降、各种疾病频频出现和超重肥胖的人数越来越多等方面因素密切相关。排在第二位的设计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率,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与学生的体质健康成正相关关系。认为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丰富学生生活和促进体育价值观的传播的占比均超过了50%,学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行为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同时学校借助各种体育活动,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促进体育价值观的传播。认为设计目的是增加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比例仅为30.9%,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进入社会,而当前高校体育甚少与社会机构产生联系,学校与社会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体育行动方案,可以使学生提前与社会产生良性互动,对培养学生社会归属和社会融合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未来高校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目的要重视增加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发挥社会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等方面的社会力量,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融合。
图2 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时的设计目的
2.3.1 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设计的合作伙伴
在所有可选择的合作伙伴中,有61.8%的高校体育管理层和教师选择了社会体育协会,也是所有合作伙伴中比例唯一超过50%的,其中可以明显看到没有选择慈善机构、社会公司、国家与地方政府部门、社会体育俱乐部的比例都超过了50%(见图3)。排名前三名的合作伙伴分别为社会体育协会、社会体育俱乐部和国家与地方政府部门。社会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俱乐部都属于社会体育组织,高校关于体育行动方案的合作对象,一般会首选社会体育组织,这与社会体育组织一定的专业性、与高校体育之间的融合性有关。只有5.5%的高校管理层和教师选择了慈善机构,这一现象显示了我国高校目前和社会慈善机构联系较少,同时与我国慈善机构基数和品牌性慈善机构较少等方面因素有一定关系,但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与社会慈善机构合作,借助体育志愿类行动方案,达到培养学生社会归属感和人生价值观发展的目的[7]。整体来看,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设计的合作伙伴还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社会体育组织和政府部门,日后要重视与社会公司、慈善机构和其他机构的合作关系建立,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图3 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设计时的合作伙伴
2.3.2 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设计时的资金来源
学校经费是我国高校设计和实施体育行动方案的主要来源,在整个资金来源中占比98.2%(见图4)。排在第二位的是社会机构赞助。排在第三位的是国家部门拨款,我国经常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体育活动,像“阳光体育”衍生的一些体育行动方案,国家部门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来源于个人捐赠方式的比例最低,这方面主要来源于学校校友、当地社会企业家等人群。整体来看,我国高校设计体育行动方案时的资金来源相对匮乏,主要来源于学校经费,但学校经费要分配到学校的各个领域,势必造成设计和实施体育行动方案时的经费紧张,所以一些高校会探寻与社会机构合作,需求资金赞助,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但目前整体的资金来源渠道还是过于匮乏。
图4 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设计时的资金来源
学校经费是我国高校设计体育行动方案的主要资金来源,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能完全满足设计和实施体育行动方案的资金需求。
由图5可知,38.2%的高校管理层和教师表示学校经费一般可以满足设计和实施体育行动方案,这也从一定层面说明学校经费对于体育行动方案的支持存在不足。同时出现了选择完全可以满足和比较不能满足的占比均为14.5%的现象,对比选择这两个选项的问卷结果,发现前者主要来源于排名相对靠前的学校,一般情况下,国家对排名靠前的学校经费支持会更加充裕,也会相应地加大对体育行动方案的资金支持。结合在国家和社会支持高校设计和实施体育行动方案的资金占比(见图6),发现国家和社会支持高校体育行动方案资金占比为10%以下的达到了50.9%,这也说明了学校经费一直是我国高校设计和实施体育行动方案的主要资金来源。整体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学校经费还不能完全满足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国家和社会对高校设计和实施体育行动方案的支持还存在不足现象,所以我国高校在日后设计和实施体育行动方案时,应该重视以优质的体育行动方案来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资金支持,同时要积极与社会机构建立长期资金赞助合作,推动高校体育行动方案的正常实施。
图5 我国高校经费对设计和实施体育行动方案的满足程度
图6 国家和社会支持高校体育行动方案的资金占比
根据国内外体育行动方案的类型,本研究将体育行动方案划分为特色体育课程类、特定人群类、固定节日活动类、系列体育赛事类、系列户外拓展类、体育志愿服务类和其他几种类型。如图7所示,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设计的主要类别为固定节日活动类、特色体育课程类和系列体育赛事类,三个类别的行动方案比例都超过了70%。结合高校体育管理层及教师的访谈和问卷数据来看,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固定节日类体育行动方案主要为体育文化节和校园长跑活动;特色体育课程类主要集中在线上跑步打卡和假期的线上健身课程(包括疫情期间的线上特色体育课程)等;系列体育赛事类主要是校园迷你马拉松、特色运动会等。系列户外拓展类和体育志愿服务类体育行动方案的占比分别为34.5%和27.3%,大部分高校的系列户外拓展类体育行动方案主要是户外拓展,部分学校开展了攀岩、登山和自行车活动,体育志愿服务类主要以体育赛事类志愿活动为主。仅有16.4%的学校设计了特定人群类体育行动方案,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我国大部分高校不太重视特定人群类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整体来看,我国高校对固定节日活动类、特色体育课程类和系列体育赛事类的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相对重视,而对特定人群类、系列户外拓展类和体育志愿服务类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存在不够重视的现象,尤其是针对特定人群类的体育行动方案,如校园中体育参与度较低的女大学生、残疾人和少数民族学生。
图7 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设计的主要类别
在对我国高校体育管理层及教师的调查中发现(见图8),认为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设计的风险来源比例中,比例最高的风险来源是学生因素,占比为76.4%,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学生方面的风险因素决定了整个体育行动方案的风险来源。排在第二位的是学校因素,这与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一般在校内进行有关。其中环境方面风险因素要高于教师方面,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方面产生的风险因素相对主动,而环境方面产生的风险因素相对被动,这与一些自然环境变化不可控密切相关。有32.7%的风险来源于社会因素,一些社会体育机构与高校合作设计和实施体育行动方案时,这些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和风险应对能力也影响着体育行动方案。总的来说,只有将学生、学校、教师、外部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风险降到最低,才能保证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最优化。
图8 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设计时的风险来源
2.6.1 学校因素
学校一般是体育行动方案设计与实施的主体,学校中的各种因素直接影响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关于学校因素的研究,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学校组织管理、教师执行能力、学生参与程度、体育场地设施、资金来源保障和后期监督管理方面。根据李克特量表,共分为非常影响、比较影响、一般、不太影响、完全不影响,分别赋分为5、4、3、2、1分,利用均值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如表3所示,在影响高校设计体育行动方案因素顺序上,排在前两位的是学生参与程度、学校组织管理因素,平均得分超过或等于4.35,这也说明了学生参与程度、学校组织管理因素直接影响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其次是体育场地设施和资金来源保障,平均得分均超过了4.3,说明调查大部分学校的体育管理层和教师认为体育场地设施和资金来源保障对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影响程度较高。排在最后两位的是教师执行能力和后期监督管理,平均得分超过或等于4.0,说明这两方面因素也比较影响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总体来看,学校的各个因素调查结果的平均得分均超过了4.0,虽极小值分值均有2,但依然不影响学校因素是影响体育行动方案设计的主要因素这一调查结果。
表3 学校因素影响(n=55)
2.6.2 社会因素
关于社会因素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政府的支持、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如表4所示,关于政府的支持对体育行动方案的影响程度的平均得分为3.55,较小值得分为1,出现了大部分体育管理层和教师意见不一的现象,这也说明了认为政府的支持对体育行动方案设计的影响程度为一般的比较多。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因素对体育行动方案设计影响程度的平均得分为3.65,要高于政府的支持,说明与政府的支持相比,与社会组织合作会更影响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整体来说,政府的支持和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平均得分约3-4分,说明社会因素一般影响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
表4 社会因素影响(n=55)
2.6.3 政策因素
国家、地方和学校政策是高校体育行动方案设计的有力导向。如表5所示,在政策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与学校政策的支持性,平均得分为4.4,说明大部分高校管理层和教师认为与学校政策的支持性比较影响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其次是与国家政策的统一性、与地方政策的一致性,平均得分分别为4.2和3.98,值得注意的是,两者的极小值都为1,说明存在体育管理层和教师的意见不一现象,但不影响反映出与国家政策的统一性、与地方政策一致性比较影响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
表5 政策因素影响(n=55)
2.6.4 环境因素
影响体育行动方案的环境因素主要分为学校体育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如表6所示,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平均得分为 4.29,极小值为2,说明虽存在体育管理层和教师间的意见不一的情况,但大部分体育管理层和教师认为学校体育文化环境比较影响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自然环境的平均得分为3.80,极小值为2,说明体育管理层和教师也存在意见不一的情况,认为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在一般的比较多。整体来看,在环境因素中,相对于自然环境,学校体育文化环境更影响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
表6 环境因素影响(n=55)
高校体育行动方案的实施主体一般是学校的主管部门,有时学校会依托其他校内和校外组织合作实施。关于除学校主管部门外的其他实施主体的研究,主要从五方面进行:学校体育社团、社会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组织、社会体育协会和其他方面。如图9所示,除学校主管部门外,排在第一位的实施主体是学校体育社团实施,说明我国学校体育社团在促进学生体育参与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是社会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俱乐部,但在调查结果中,仅有27.3%和40%的高校体育管理层和教师表示除学校外,与社会体育俱乐部和社会体育协会合作实施体育行动方案,说明存在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与社会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的合作实施程度的分布不一现象。排在最后一位的实施主体是社区体育组织,这一比例相对较低,结合访谈结果和问卷数据可知,与社区体育组织的合作实施主要集中在一些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上。整体来看,除学校主管部门外,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的实施主体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协会和社区体育组织的协作实施存在不足现象。
图9 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除学校外的实施主体
在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的开展形式中(见图10),排名最高的是体育课,说明体育课是我国高校实施体育行动方案的主要形式,结合调查问卷数据,发现这一形式主要体现在特色体育课程类和系列户外拓展类的体育行动方案。排在第二位的开展形式是课外体育活动,在固定节日活动类、系列体育赛事类、系列户外拓展类和体育志愿服务类体育行动方案中均有体现。排在第三位的是体育赛事,结合调查问卷数据,发现我国大部分学校都有类似于新生杯等单个运动项目的系列体育赛事类行动方案。体育志愿服务和户外拓展类的开展形式比例均没有超过50%,说明我国至少有一半高校不重视体育行动方案通过体育志愿服务和户外拓展活动等形式的实施。
图10 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的开展形式
整体来看,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等形式的比例都超过了50%,这几种形式是我国高校开展体育行动方案的主要形式,而体育志愿服务和户外拓展活动等形式是我国高校日后实施体育行动方案要加强建设的。
在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的实施类别中(见图11),固定节日活动类和系列体育赛事类的行动方案比例最高,高达85.5%,说明这两类体育行动方案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都有所实施。其次是特色体育活动类,结合问卷结果,发现像运动APP线上跑步打卡、假期线上健身课等特色体育课程类的体育行动方案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都有实施,同时很多特色体育课程还是必修课程。其中体育志愿服务类和系列户外拓展类的比例均没有达到50%,说明我国至少有一半高校没有实施这两类的体育行动方案。排在最后一位的是特定人群类,比例还不足三分之一,说明我国大部分高校针对残疾人、少数民族学生和女大学生等人群的行动方案实施有所轻视。整体来看,固定节日活动类、系列体育赛事类和特色体育课程类行动方案在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有所实施。有不到一半的高校实施体育志愿服务和户外拓展类行动方案,但针对特定人群类行动方案实施明显存在不足,像残疾人、少数民族学生和女大学生等人群同样享受体育参与的权利,更要注重对这些人群的体育行动方案设计和实施。
3.4.1 我国高校行动方案的实施效果分析
在高校体育行动方案的实施效果上,本研究针对体育管理层及教师、学生两种人群进行分开调查,在对高校体育管理层和教师的调查中(见图12),认为高校体育行动方案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依次是比较大、一般、非常大、比较小和非常小。整体来看,存在体育管理层和教师意见分歧的现象,但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管理层和教师普遍认为学校实施体育行动方案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参与。
图12 我国高校实施的体育行动方案对学生的影响程度
关于高校体育行动方案对学生体育需求的满足程度调查上(见图13),有超过一半的体育管理层和教师表示体育行动方案可以基本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持完全可以满足、一般满足和不能满足态度的比例相对较低。
图13 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对学生体育需求的满足程度
同时没有体育管理层和教师持完全不能满足态度,说明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行动方案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高校的体育行动方案对学生体育需求的满足程度为一般或不能满足,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的整体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同时结合问卷数据,学校层次水平高的院校体育行动方案对学生的满足程度明显高于层次水平一般的院校,所以我国很多高校在体育行动方案各方面的建设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加强。在体育行动方案是否可以达到学生锻炼目的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行动方案可以达到他们的锻炼目的,但仍有15%的学生表示学校的体育行动方案不能达到他们的锻炼目的。学校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整体学生的体育参与度,学校的育行动方案是否可以达到学生的体育锻炼目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参与度。所以高校必须丰富体育行动方案类型、内容和开展形式,从而满足整体学生的体育需求,达到学生的锻炼目的。
在学生对学校体育行动方案的满意程度调查中发现(见图14),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学校的体育行动方案,学生持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态度的比例均不足三分之一,说明不同高校学生之间在关于对学校体育行动方案的满意度态度上,出现意见不一的现象,同时有少部分学生比较不满意学校的体育行动方案。整体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对该校的体育行动方案还是持比较满意态度,但仍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持一般比较不满意态度,说明一些高校体育行动方案的实施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
图14 我国学生对学校体育行动方案的满意程度
3.4.2 我国高校行动方案实施效果的衡量标准
衡量体育行动方案实施效果的标准是检验高校体育行动方案水平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关于衡量体育行动方案实施效果的标准调查中(见图15),校园体育参与率、学校体育设施的使用率排在前两位,比例均超过了70%。其次是定期参与校园体育俱乐部的人数、学生参加国家和地区性体育赛事的人数和结果这两个标准,比例均没有超过50%。与此同时,上述的几种衡量标准都是可视化的,但一些隐形化(不可直观统计和测量)的衡量标准,也应该在高校衡量体育行动方案实施效果的标准之中。
图15 我国高校衡量体育行动方案实施效果的标准
在关于高校体育行动方案实施存在的问题调查中发现(见图16),相关部门组织问题和体育场地、器械缺乏问题高居前两名,比例均为65.5%,其次是学校领导管理问题和学校师资问题。而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问题、安全问题比例均不足50%,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第三方机构的合作问题、安全问题上存在意见不一的现象。整体来看,相关部门组织和体育场地、器械缺乏、学校领导管理和学校师资是我国大部分高校行动方案实施时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均来源于学校,第三方机构的合作问题、安全问题也是部分高校体育行动方案实施时的问题所在。
图16 我国高校体育行动方案实施存在的问题
关于不同因素对高校体育行动方案实施的影响程度研究,主要从学校领导重视程度、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经费来源、学生兴趣、体育锻炼意识、社会力量支持、安全因素和其他因素等方面展开。利用均值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在关于不同因素对体育行动方案的影响调查中发现(见表7),排在前几位的影响因素是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学生兴趣、体育锻炼意识因素、管理制度及执行力度和安全因素,平均得分均超过了4.5分,虽然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因素出现极小值为2的现象,但依然能够说明这些因素对体育行动实施的影响程度较高。
表7 不同因素影响
其次是场地器材、师资力量和经费来源因素对平均得分都在4~4.5分之间,最后是社会力量支持和其他方面因素,平均得分在3~4之间,同时出现社会力量支持因素的极小值为1的现象,说明不同高校体育管理层和教师之间存在意见分歧的情况,整体也说明了社会力量支持因素的影响程度为一般。值得注意的是,在体育行动方案实施的影响因素中,大部分都源于学校,虽然学生兴趣和锻炼意识的平均得分在4.5以上,但是不得不承认学校体育行动方案的整体水平可以直接决定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意识和行为。
我国高校应该加大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在设计时要注重不同价值观念的体现。鼓励高校寻求多元化的合作伙伴,共同设计实施体育行动方案,建议政府加大对高校体育行动方案的资金支持,高校在设置体育行动方案的专项资金的同时,应该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借助社会力量来促使体育行动方案的顺利实施。行动方案类型应该趋于多元化,鼓励各个高校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结合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设计和实施适合本校的体育行动方案,从而向具有本校特色的品牌性体育行动方案发展。
倡导设计和实施针对特定人群学生的体育行动方案,实现全部学生共同参与体育行动方案的良好局面。大力发展系列户外拓展类和体育志愿服务类体育行动方案,让学生的体育参与走出学校,促进学生的社会互动和社会融合。建议实施主体要更加趋于多样化,要主动与社会体育组织建立良好互动和密切合作,重视通过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行动方案建设。同时后续的相关研究可以加大对具有典型性的高校体育行动方案进行案例分析,推广宣传具有特色的高校体育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