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贤君
[摘要] 目的 以短暫性脑缺血病变作为观察重点,对磁共振多扫描技术诊断加以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60例,并提供MRI常规序列检查、DWI、MRA、3D-ASL检查,测量颅内患侧脑实质CBF值,对比镜像区域CBF。 结果 经MRI扫描、DWI,患者未见异常。经MRA扫描,显示血管狭窄患者35例,血管闭塞患者15例,TIA检出率为83.33%,MRA图像阴性患者10例。经ASL扫描,脑灌注减低患者45例,TIA检出率为75.00%。经MRI检查,多灶、单发病灶患者分别为46例、4例,所有多灶患者均为双侧多发,在单发病灶患者中,桥脑2例,小脑半球2例。观察患者病灶位置,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桥脑、丘脑分别为30例,16例,2例,6例。MRA、ASL联合检出率高于单一使用两种检查,对比ASL与对侧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TIA患者,通过应用MRA、3D-ASL多扫描技术,可有效提升TIA诊断率,并使该疾病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充足依据。
[关键词] 磁共振多扫描技术;短暂性脑缺血病变;诊断价值;MRI常规序列检查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2)07-0116-04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sca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DUAN Xianjun
Radiology Department, Hengyang Central Hospital in Hunan Province, Hengyang 421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sca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9 to April 2020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all patients were provided with conventional MRI sequence examination, DWI, MRA and 3D-ASL examination. The CBF value of the brain parenchyma on the affected side of the patients was measured, and the CBF in the corresponding mirror area on the opposite side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MRI scan and DWI, no abnormality was detected. After MRA scanning, 35 patients had vascular stenosis, 15 patients had vascular occlusion, the detection rate of TIA was 83.33%, and 10 patients had negative MRA images. After ASL scan, there were 45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ypoperfusion,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TIA was 75.00%. After MRI examination, there were 46 patients with multiple lesions and 4 patients with single lesion, and all multifocal patients were bilateral multiple lesions.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single lesion, there were 2 cases in pons and 2 cases in cerebellar hemispheres.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of lesions, 30 cases, 16 cases, 2 cases and 6 cases were found in semioval center, basal ganglia, pons and thalamus, respectively. The combined detection rate of MRA and ASL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metho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ASL and contralateral CBF (P<0.05). Conclusion Based on TIA patients, MRA and 3D-ASL multisca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iagnostic rate of TIA and provide sufficient evid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TIA.
[Key words] Multiscan magnetic resonance technology; Transient ischemic lesion; Diagnostic value; Conventional MRI sequence examination
由于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出现短暂性供血不足,产生脑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1]。当患者患有TIA后,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短暂性失语、瘫痪等,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且在24 h内,患者还会出现症状、体征消失现象。该疾病多发生在患者体位改变、颈部活动等情况下,存在反复发作的风险[2]。该疾病诊断难度较高,常规检查并未存在特异性检查方法。TIA主要发病人群为50~70岁男性群体,并且该类患者多伴随较高的脑血管病风险。有学者经研究后发现,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IA属于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当患者患有TIA后,7 d内存在8.0%~10.5%的脑卒中风险,90 d内存在10.5%~14.6%的脑卒中风险[3]。并且研究还发现,通过在24 h内为TIA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手段,可有效降低患者脑卒中患病风险。因此,落实TIA患者诊断工作就成为重中之重[4]。本研究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短暂性脑缺血病变患者,分析磁共振多扫描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病变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TIA患者,其中男4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65±3.95)岁。纳入标准:①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专家共识(2011)》[5],已确诊;②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未存在大面积脑梗死病史以及脑出血病史者。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应用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使用头颈联合正交线圈,取患者仰卧位,固定患者头部,以免受到患者不自主运动影响,出现伪影。在图像采集过程中,首先完成DWI扫描,在确定患者不会出现新发脑梗死后,经MRA图像扫描,对患者血管情况加以评估,最后完成3D-ASL扫描。在完成图像采集后,在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中导入数据,在ASL感兴趣区中,将数据采集层面设置为病灶最大层面图像。借助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完成ASL图像处理工作,经重建获取CBF图像。确定病灶区域后,完成感興趣区选择,共2个,确定对侧镜像位置,再次选择感兴趣区,共2个,要求每个感兴趣区应保持像素、面积相同,其中感兴趣区面积保持在0.39 cm2。准确记录各项数值,经计算获取均值。在得到患者MRA、ASL、DWI图像后,由科室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完成阅片,并予以相关系数(ICC)分析,当ICC>0.75时,则说明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MRA(磁共振血管造影)、ASL(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CBF(脑血流量)自身对照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A、ASL检出率
经一致性检验,两名医师判定检查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观察血管狭窄、闭塞、DWI图像阳性结果,确定ICC值为1.00。观察ASL灌注减低结果,确定ICC值为0.83。经MRA扫描,显示血管狭窄患者35例,血管闭塞患者15例,TIA检出率为83.33%,MRA图像阴性患者10例。经ASL扫描,脑灌注减低患者45例。经MRI检查,多灶患者46例,均为双侧多发,单发病灶患者4例,其中,桥脑2例,小脑半球2例。观察患者病灶位置,半卵圆中心30例,基底节区16例,桥脑2例,丘脑6例。总体而言,MRA、ASL联合检出率高于单一使用两种扫描检查。见表1。
2.2 CBF自身对照
对比ASL与对侧CBF,健侧高于患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以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主要以病史作为依据,通过结合疾病特点,辅助相应的检查手段,完成诊断工作,但需要对患者是否存在其他脑血管疾病进行排除,才能够确诊[6]。有研究表明,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通过为其提供早期诊断,并配合有效治疗手段,可有效降低患者患继发性脑梗死的风险[7-9]。以往临床考虑到短暂性脑缺血临床发作特点,主要应用常规影像学检查,但因为检查结果与患者临床症状存在差异,存在较高的误诊概率。因此,强调临床应深入探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影像学检查方法,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有效评估,并完成确诊工作,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11-12]。
以TIA发病机制展开分析,临床尚未明确TIA发病机制,多认为其与炎症因子、血管狭窄等因素相关,降低患者脑血流灌注[13]。总体而言,该疾病患者发病机制与脑梗死相类似。应用常规影像学检查TIA,难以准确显示患者脑实质血流灌注情况会直接影响评价有效性,因此,在TIA诊断中,血管良好性属于唯一标准[14]。借助磁共振造影技术、CT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获取到患者颅内动脉评价,但因为CT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不仅具有药物过敏风险,还具有射线辐射危险,本研究主要选择磁共振造影技术完成血管评价工作[15]。具体以发病的突然性、脑与视网膜局灶缺血症状、1 h以内持续时间、有无后遗症、反复发作作为诊断标准[16-17]。但以上述诊断标准为依据,在实际检查过程中,仍难以准确判断TIA。相关研究人员发现,部分确诊TIA患者还会存在头颅DWI散在高信号情况,反映出单一使用DWI、MRA检查,易出现假阴性结果,可称病灶为短暂性症状伴梗死[18]。具体而言,该症状主要指可在患者检查中发现TIA症状,但症状将会在24 h内消失,且头颅DWI显示异常信号[19]。近年来,以磁共振技术发展作为背景,各类新颖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中。本研究不仅应用了DWI,还进一步对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进行了研究,同时观察MRI扫描序列结果,显示处于无创伤、无辐射状态[20]。
相关调查显示,TIA男性患者数量远高于女性患者数量,TIA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本研究收集资料男性多于女性,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TIA相关概念最早提出于1951年,后续被各国学者反复修改,但其在客观诊断依据方面仍存在不足。就目前而言,临床主要应用ABCD2评分完成TIA临床诊断,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主观性。2009年美国脑卒中协会重新定义了TIA,强调新发脑梗死情况属于区分脑卒中、TIA的关键性依据。在TIA诊断中,影像学检查具有显著作用[21]。
国内医学界在2011年认可影像学检查在TIA患者中的应用。在本研究收集的患者资料中,经完整影像学资料检查,存在多位患者出现阳性结果。相关研究表明,TIA可能会受到血栓调节蛋白影响,并且当患者出现脑梗死后,与非脑梗死患者相比,脑梗死患者血栓调节蛋白相对更高,说明血栓调节蛋白属于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22]。在本研究中,经MRI扫描、DWI,患者未见异常。经MRA扫描,显示血管狭窄患者35例,血管闭塞患者15例,TIA检出率为83.33%,MRA图像阴性患者10例。经ASL扫描,脑灌注减低患者45例,TIA检出率为75.00%。MRA、ASL联合检出率高于单一使用两种检查,对比ASL与对侧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证实,TIA发作频率、脑梗死患病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可将TIA视为脑梗死前兆,加强对TIA的關注度,通过落实TIA防治工作,进一步有效控制脑梗死发病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23]。近年来,以影像检查技术发展作为背景,通过有效应用MRI高级序列,能够在部分TIA患者中,获取特殊影像学表现。基于ASL,其内源性示踪剂主要为血液中水分子,借助脉冲标记,经一段时间后,可完成采集图像。在这一过程中,标记后延迟时间属于重要参数,通过有效控制该参数,可确保图像采集有效性。有学者研究发现,与2.5 s标记时间相比,1.5 s标记时间病灶检出率更高[24]。但本文研究将部分病例标记时间设置为1.5 s,没有采集到灌注信号,而将设备中PLD参数调整到1990 ms后,才完成灌注信号采集,该情况的出现与设备不同有关。对比CT灌注技术,ASL灌注扫描技术可支持10组图像以上的CTP扫描,在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还需要注射双倍碘对比剂,进而增加患者药物过敏风险。而应用磁共振ASL,能有效弥补以往常规影像学方法存在的不足,其属于新型MRI灌注成像方法,借助动脉水质子定量,可对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加以检查,即使不使用注射对比剂,也能有效反映患者脑部血流灌注状态,并且不会受到血脑屏障影响,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安全性显著[25]。另外,磁共振ASL在无辐射方面优势显著,并且因为该检查方式不需要使用对比剂,可避免患者出现药物过敏情况,当前磁共振ASL的使用深受临床认可。具体对磁共振ASL进行分析,以不同标记方式作为区分标准,可进一步将其分为连续式、脉冲式ASL,其中,3D-PCASL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其兼具了CASL、PASL优势,灌注更加均匀,并且具有高SNR信噪比的特点,SAR值相对较低。与常规ASL相比,应用磁共振3D-ASL功能成像技术,可支持并行采集,经多通道线圈,高场较强,可有效提高成像范围,并进一步优化图像质量,能有效提升信号定位的精准性,从而改善采集速度,可有效满足疑似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诊断工作,为治疗提供各项准确依据,确保患者治疗效果,该技术在临床研究价值较为显著。另外,3D-PCASL技术还存在扫描速度快的优势,本研究应用3D-PCASL技术后,扫描时间仅花费3 min 12 s,且未出现磁敏感伪影情况,图像信噪比得到有效优化,标记效率显著提升,关注图像具有较高的均匀性,整个全脑信号采集十分稳定,应用优势良好。
综上所述,在本文研究中,ASL扫描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但是仅仅能够获取单一rCBF数据,而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可获取CBV、MTT、TTP等数据。相关研究表明,ASL获取CBF数据与PWI获取CBF数据相关性良好。但因为ASL不需要使用对比剂,可有效降低患者药物过敏风险,并且能够准确获取患者组织灌注信息,通过将其与MRA联合使用,可有效提升TIA诊断准确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章松,陈然,刘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特点及CT血管造影在其诊治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 41(14):2943-2946.
[2] 王良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诊断意义及准确性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7):1292-1294,1312.
[3] 吴定权,严建春,李捷.介入脑动脉造影术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 5(13):18-20.
[4] 赵芮.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指标水平检测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中的预测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2):88-89,92.
[5] 王媛,马文彬,王美玲,等.CHA2DS2-VASc评分对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21,44(3):196-200.
[6] 张书瑶.益气活血化瘀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 19(11):141-143.
[7] 刘维,王鑫,刘虹.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指标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3):399-401.
[8] 吕晓清.3D-ASL技术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21.
[9] 郭利茹,陈维亮,马小贝.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病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2):2272-2274.
[10] 孙锋刚,秦瑞波.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效果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价值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2):107-109.
[11] 苏绍芳.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对短暂脑缺血患者发作诊断准确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6):925-927.
[12] 韩召春,刘松国.MRI 3D-ASL灌注扫描在短暂性脑缺血诊断中的价值[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43(2):154-155.
[13] 張楠,李铁,杨光.短暂性脑缺血的尿液代谢标志物筛选[J].应用化学,2021,38(3):305-314.
[14] 万文,马鹏程,周瑞.磁共振多扫描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1, 24(4):284-288.
[15] 杨千朋,周欣,张华文.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价值的评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1,32(2):83-86.
[16] 邹春霞,冯静.3D-ASL与多模态磁共振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1, 44(1):206-208.
[17] 许涛,郭静,由秀.磁共振成像和C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急性脑梗死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1):54-58.
[18] 周建昌,纪丽萍,孙红红,等.磁共振3D-ASL、DWI及MRA技术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观察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12):2169-2173.
[19] 李正欢,陈杨,宋雪利,等.2019年NICE《大于16岁人群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初期管理指南》解读(二)[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7):775-779.
[20] 张鸿彬.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亏虚型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性眩晕患者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21):3547-3548.
[21] 冯静.磁共振3D-ASL功能成像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运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1):103-105.
[22] 孟令啸.头颈联合64-MS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10):1915-1917.
[23] 赵东,雷红华,张丽平,等.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外周血RDW与NLR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8):79,81.
[24] 赵海峰.活血通络清脑方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性眩晕症[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2):137-138.
[25] 马晶龙.双抗血小板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的价值[J].智慧健康,2020,6(26):88-90.
(收稿日期:202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