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银 , 胡晓苗 , 赵瑞宏 , 张丹俊 , 潘孝成 , 沈学怀 , 尹 磊 , 周学利 , 侯宏艳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安徽 合肥 230031)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严重危害番鸭养殖业的急性传染病[1]。该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呼吸困难、拒食、脚软等,传播方式较多,尤其是雏番鸭易感染发病,死亡率可高达80%[2-3],对我国很多地方番鸭的健康养殖已经造成严重影响[4-8]。MDPV为细小病毒科、依赖病毒属成员,线性、单链DNA病毒,基因组大小约5kb。基因组包括2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 frame,ORF),左侧ORF编码非结构蛋白NS,右侧ORF编码结构蛋白 VP。NS蛋白参与病毒DNA复制及基因表达,对宿主细胞产生毒性作用等;VP蛋白编码的病毒粒子衣壳蛋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与病毒致病力密切相关[9-12]。2种蛋白作为病毒的重要结构成分,均具有不可替代的生物学功能。2019年本课题组对安徽省2个不同地方的MDPV毒株进行了分离鉴定,本试验通过分段扩增获得了2株番鸭细小病毒基因组NS和VP全长基因序列并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研究水禽细小病毒宿主差异、分子致病机理和遗传变化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1.1 材料
1.1.1 毒株基因组DNA 番鸭细小病毒安徽分离株AH1901和AH1902基因组DNA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实验室分离、鉴定并保存。毒株AH1901和AH1902分离于2019年,分别来自安徽合肥和安庆地区。
1.1.2 主要工具酶和试剂 DNA Marker DL2 000等,均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Taq酶、dNTP、琼脂糖(电泳纯)等,均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引物设计 参照GenBank数据库中MDPV毒株SAAS-SHNH的基因组序列(登录号:KC171936),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5对特异性扩增引物。P1:5′-GACATGGCACTTTCTAGG-3′,P2:5′-TAGTTCTTTGCTGCTCTGTT-3′;P3:5′-TCAACTGTAGCTCCCCTTAT-3′,P4:5′-AGACATAGCTATTTTGAATC-3′;P5:5′-GCTCTTTGCTTCAGTTGCTC-3′,P6:5′-CAGGTTCGGAGCCTTCGGTG-3′;P7:5′-ACCTGTGGCAGCACCTAA-3′,P8:5′- CGCCTTTCACAGCCTTTT-3′;P9:5′-AAAAGGCTGTGAAAGGCG-3′,P10:5′-GAACGAACCCTCCAATGA-3′。预期目的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680、1 270、890、809 bp和920 bp,序列拼接后基因片段全长4 190 bp,包括完整的NS基因和VP基因编码区。
1.2.2 基因组的分段扩增 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采用P1 和P2、P3 和P4、P5 和P6、P7 和P8、P9 和P10为上下游引物扩增。PCR反应体系:10×PCR Buffer 5.0 μL,dNTP Mixture 3.0 μL,上下游引物各1.0 μL,DNA 2 μL,TaqDNA 聚合酶0.5 μL,加双蒸水补足50 μL。PCR扩增程序:94 ℃预变性4 min;94 ℃变性30 s,45 ℃/51 ℃/51 ℃/53 ℃/53 ℃退火30 s,72 ℃延伸2 min,共33个循环;72 ℃延伸10 min。扩增产物经1.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阳性产物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纯化、测序。
1.2.3 基因序列分析 应用DNASTAR软件拼接基因序列,DNASTAR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Clustal X 1.83软件分析比对基因序列,MEGA 5.0软件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遗传进化树,聚类分析的可靠性用Bootstrap置信区限检测,同时每1 000 Bootstrap测试结果大于50%的在节点上显示。基因片段拼接后获得NS基因和VP基因全长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MDPV、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毒株相应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参考毒株基因组GenBank登录号及信息见表1。
表1 参考毒株信息Table 1 Details of reference virus strains
2.1 基因的扩增 以提取的分离株AH1901和AH1902基因组DNA为模板,P1和 P2、P3和P4、P5和 P6、P7和P8、P9和P10为PCR引物,分别扩增获得了约680、1 270、890、809 bp和920 bp的特异性DNA片段(图1),并将扩增的基因产物测序。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MDPV全长基因进行比对,显示均为目的基因序列。
图1 基因组的PCR扩增Fig.1 PCR amplification of viral genomeM:DNA标准分子量; 1~5:分别以P1和 P2、P5和 P6、P3和P4、P7和P8、P9和P10为引物的PCR产物M:DNA Marker; 1-5:PCR products of P1 and P2,P5 and P6,P3 and P4,P7 and P8,P9 and P10 primers,respectively
2.2 基因序列特征 序列分析可见,扩增获得的2个MDPV基因组片段均包括完整的NS基因和VP基因,其中NS基因全长1 884 bp,NS1和NS2长度分别为1 884 bp和1 356 bp,二者共用同一终止密码子;VP基因全长2 199 bp,VP1、VP2和VP3长度分别为2 199、1 764 bp和1 605 bp,同样三者共用同一终止密码子。将所有获得的2个MDPV毒株及20个参考毒株基因核苷酸序列经Clustal X 1.83软件分析后可知,NS基因核苷酸替代较少,较为保守;而VP基因序列核苷酸替代较多,变异较为明显。
2.3 遗传进化分析 采用MEGA分析软件,将22条水禽细小病毒基因组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图2)。结果显示,所比对的序列明显分为GPV和MDPV两个类群。安徽分离毒株AH1901和AH1902基因遗传距离较近,处于同一分支。二者与MDPV国内分离株ZJ-JH-2013基因遗传距离较近。与安徽分离株AH1401、AH-AQ-2015及上海分离株SAAS-SHNH遗传距离相对较远,尤其与P1疫苗株、匈牙利毒株FM、国内毒株FZ91-30等5个MDPV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位于不同分支。
图2 基因组序列系统发育树Fig.2 Phylogenetic tree of genome sequences▲:本试验分离的病毒株▲:The virus isolates of this experiment
2.4 基因同源性分析 将MDPV和GPV的NS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图3),结果表明,所比对的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介于80.9%~99.9%,其中MDPV毒株之间同源性在98.0%以上。安徽分离株AH1901与AH1902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8%,与GPV同源性相对较低,同源性均介于81.0%~83.2%。二者与MDPV毒株ZJ-JH-2013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均为99.8%,与上海分离毒株SAAS-SHNH同源性均为99.6%,与安徽分离株AH1401同源性均为99.5%,与毒株AH-AQ-2015分别为99.7%和99.6%。与疫苗株P1、匈牙利分离株FM序列同源性相对较低,均为98.7%。
图3 NS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Fig.3 Homology of NS nucleotide sequences
将VP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图4),结果表明V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79.6%~100.0%,其中MDPV之间同源性在88.9%以上。安徽分离株AH1901和AH1902基因序列一致,与GPV基因同源性均较低,与鹅源GPV毒株SYG61v仅为87.9%。与分离株ZJ-JH-2013、AH-AQ-2015同源性较高,达99.8%。与MDPV上海分离株SAAS-SHNH、安徽株AH1401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7%,与疫苗株P1及国外分离株FM基因序列同源性仅为88.9%和89.3%。
图4 V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Fig.4 Homology of VP nucleotide sequences
本试验通过分段PCR扩增获得了2个MDPV安徽分离株AH1901和AH1902的NS和VP全长基因,并与GenBank数据库登录的20个MDPV、GPV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对。序列分析可知,克隆的MDPV基因均包括完整的NS和VP基因,分别为1 884 bp和 2 199 bp;VP是主要的免疫保护性抗原基因,初步分析可见相对MDPV的NS基因,VP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程度较高,这与已有相关研究基本一致[13-14]。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AH1901和AH1902遗传距离较近,二者与2013年国内分离的MDPV毒株ZJ-JH-2013基因序列亲缘关系最近,与重组型毒株SAAS-SHNH、2014年分离的安徽毒株AH1401,尤其与疫苗株P1及匈牙利毒株FM基因序列距离相对较远。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可见,国内分离的MDPV基因同源性均较高,安徽分离株AH1901与AH1902的N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8%,与VP基因序列一致。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相似,安徽分离株AH1901和AH1902与疫苗株P1及国外分离株FM的同源性均较低。此外,虽然进化树显示二者与毒株AH1401、SAAS-SHNH、AH-AQ-2015位于不同分支,但与分离株ZJ-JH-2013一样,NS基因和V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较高。结果显示,近年国内的MDPV分离株总体遗传变异程度较小,基因组特性相对稳定[14],但个别毒株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导致病毒株感染力的不同。
研究发现相对GPV,MDPV的宿主范围较窄,仅感染番鸭,但经常存在混合感染,甚至发生基因重组现象[15-17]。与经典型MDPV相比,重组型MDPV对雏番鸭的致死率更高,且多见肠道栓塞,已在我国流行多年[18-20]。毒株AH1401与SAAS-SHNH被认为是MDPV与GPV重组型的水禽细小病毒株[21-23],但AH1901和AH1902与重组型MDPV毒株有一定差异,不属于同一分支亚群。二者均是2019年在安徽省2个不同地方分离获得的MDPV毒株,与分离株ZJ-JH-2013可能来源于同一经典毒株。近年重组型MDPV备受关注,但经典型毒株造成的危害也不能忽视。安徽省番鸭群细小病毒病频发,一方面与传统病毒株的变异,不科学的饲养管理相关,也可能与安徽流行株与使用较为广泛的疫苗株同源性相对较低,疫苗难以有效防控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