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儿童的科学想象力是重要课题,教师通过在观察中引导想象、在自由中创生想象、在实践中求证想象等路径,引导儿童体验想象魅力,走进想象世界,享受创造性的科学学习过程。
关键词:想象力;引导想象;创生想象;求证想象;小学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2B-0082-03
*本文系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培育项目“学科教学中儿童想象力的培养”(2021JSQZ01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12-02作者简介:袁晋,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校,高级教师,徐州市青年良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科学教学。
想象力是人类对未知的或者不存在的事物进行虚幻解释或者预设、预想的独特能力,是所有发明和创新的动力,它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小学科学是一门富有想象力的和创造力的课程,它能打开探索未知世界的大门,促使学生对未知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开启学生的智慧和想象。《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1]。想象力也是启发儿童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无疑是重要课题之一,而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尤为重要。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面向想象力培养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展开具体分析。
一、在观察中引导想象
普通心理学对想象的解释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想象素材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展示形式,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认知过程范畴。人类在大脑里凭借记忆所提供的各种知觉材料进行二次加工,从而产生了新的形象。而儿童的观察能力将直接影响其想象力的发挥,所以说,观察是想象的基石。
在科學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儿童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有计划、有目的、比较持久的观察。只有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切实提升观察能力,才能获取丰富多样的经验和感受,继而在观察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认真思考,然后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最后,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想象的翅膀就此展开。在观察中引导想象,才能使想象有立根之处,观察具有基础性作用。
如在教学“昼夜交替现象”时,提前布置学生观察昼夜交替现象:太阳东升,白昼开始,太阳西落,黑夜降临......昼和夜不停地交替出现。昼夜交替是地球上司空见惯的现象,通过观察感知白天黑夜交替变化的自然现象,思考“什么原因使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为什么昼夜交替变化的周期是24小时?”,有了观察,有了丰富感性的知觉材料,就有了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想象的方向。随后学生们大胆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并归纳为以下四种:(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学生们发现只要地球和太阳处于相对圆周运动就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对于一个自然现象,人们可能会有多种解释,但是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通过观察获得的证据越多,人们就越能合理地解释,也就越接近真理。
二、在自由中创生想象
想象带来创新,想象带来创造。创生想象,离不开自由自主的学习时空的支持。强调纪律、规约的学习环境,推崇唯一性、确定性答案的学习模式,是不利于培养想象力的;只有给予儿童一定的自由度,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空间,赋予学生自由参与、表达、体验、探究、思考的机会,才能有想象力培养的可能。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学习过程是以探究为核心的,而实验教学是进行探究式学习必不可少的途径。科学教师可从实验教学入手,引导学生在自由的探究中,运用想象来建构关于某事或某物的种种可能性,然后再运用思维去推理或设计实验以进行验证。比如举办“奇思妙想校长奖”校园拍客、创客大赛,“拍客”作品呈现的是教材中必须掌握的主题实验,重在总结实验方法与技巧,同时增加安全小贴士环节,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创客”作品展示的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小把戏”,活动的核心价值是学生可以自由自主地提出实验猜想,撰写实验报告,反思实验得失。
如何促使学生在校园拍客、创客大赛中创生出独具想象力的特色作品呢?学校的科学实验室随时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提前预约,自由选择去实验室探究的时间。科学教师化身科创导师为预约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各式各样的工具、器材,比如锤子、锯子、胶枪、锥形瓶、酒精灯、显微镜、小苏打等,为学生打造出自由的学习空间,在必要的时候协助学生完成“拍客”“创客”作品并择优上传至平台。预约实验室,这一小小的举措,使得学生有了自由地深入探究、大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更好地激活、链接已有的生活经验,继而生成新鲜的观念,从而积蓄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内驱力。
三、在实践中求证想象
英国诗人布莱尔曾经提出,今天在实践中证明的东西就是过去想象中存在的东西。通过创设求证想象的实践条件,引导儿童建立科学想象的基础,丰富想象力,并促进想象力发展,儿童才有可能进行更大胆的、高质量的想象与思考。这一过程依赖于儿童的不同种类的学习活动,儿童必须经历反复求证想象的实践活动后,才能形成和增长自身的想象力。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牢记: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或者对头脑中的观念进行求证。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拓宽思路,并给予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锻炼其动手能力,激发其求知欲,改以往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探索求证。除了让学生多进行实验前的预测、猜想和假设外,即使是学生在错误猜想和预测下设计出的实验,也要让学生勇敢地去实践,只有让学生多动手、多探究,在实践中进行各种尝试、求证,学生才能学会用正确科学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去进行科学实践。
如在教学“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时,学生都知道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在一个公转周期中会发生四季变化,四季交替与地球公转有关。但说到四季的成因,学生常常会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错误的猜想: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生硬地进行纠正,可以设计一个“地球自转和公转成因”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学生经过反复实践后会自己发现,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大致是一个椭圆,根据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及地球处于不同公转位置的时间点可知: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时间是每年的1月初,此时刚过冬至不久。冬至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所以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时间是每年的7月初,此时刚过夏至不久。夏至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所以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在这种允许试错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一定会找到规律:四季成因和地球距离太阳远近无关,而是由太阳直射点引起的。顺着求证的进程,学生最终找到四季变化的真正成因:由于地轴的倾斜,从而形成了赤道夹角,使地球在公转时,太阳不能一直直射同一区域。
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不论是能力还是思维都在形成阶段。实践证明,运用恰当的策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十分有效且有意义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要做充满想象力的、有责任心的教师,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进行科学教学实践,强有力地推动学生的深入学习行为,挖掘学生潜能,促使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体验想象魅力,引导学生走进想象世界,享受充满创造性的科学学习过程,为每一位学生插上想象的羽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
责任编辑:贾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