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亚玲
摘要:学前阶段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借助科学的方式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帮助幼儿适应生活环境。教师需充分借助主题游戏,将幼儿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进而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使幼儿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对此,本文将对主题游戏背景的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展开探究,以期参考。
关键词:主题游戏;幼儿;学习品质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在课程教学期间融合游戏已逐步成为幼儿学习品质培育的应用趋势之一。主题游戏是一种游戏课程,在发挥游戏自身价值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幼儿提升自己的学习品质,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质量。
一、激活幼儿兴趣,提升游戏能动性
主题游戏材料的种类较为丰富,但是需要教师不断探究和寻找,比如,以自然材料为例,天然的花朵、羽毛等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品,这些物品可以和我们的美术、涂鸦、手工制品活动相结合,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自然界的物品创造他们的作品。通常幼儿对于鲜艳的颜色、动态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基于兴趣培养的观察能力能促使幼儿实现快速成长的目的。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植物会产生不同的形态。而多数幼儿并未注意到这些自然特征,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变化以及成长特征。春天时小草从土壤里钻出来,并先后长出了花叶芽;到了夏天,各种花草树木进入到成熟期,五彩缤纷很是好看;秋天到了收获的季节,很多树木会树叶凋零,满地金黄的景象别有一番风味;到了冬季,有些树木已经落叶,而有些树仍是郁郁葱葱。借助自然条件培育幼儿的观察能力,是提升幼儿学习品质的有效手段。
二、融入生活元素,提升游戏素养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生活元素渗透在主题游戏中,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获取生活化经验,将趣味性赋予游戏的同时,也能为幼儿营造出轻松的游戏氛围,这样便能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置主题游戏时,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建立起联系,并在游戏中产生相应的感悟,促使幼儿在体悟游戏乐趣时也能积累大量的经验。教师在主题游戏中融入生活元素,首先就要仔细分析幼儿周边的事物,构建一个生活化框架,社会发展所需的规则以及秩序融入其中,促使幼儿意识到秩序与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夯实幼儿们的生活经验,有效提升幼儿的生活能力。因此,教师就应将自身在生活中获取的灵感融入主题游戏。如教师依据幼儿园的条件设置养殖区、交通区等。设置养殖区,能够促使幼儿对植物的生长规律有相应的认知,意识到保护环境对社会的重要性,调动幼儿接触自然环境的积极性。设置交通区则,是教师依据当前城市的道路规划进行的游戏策略,帮助幼儿识别交通灯岗、初步认识交通规则,并可以让幼儿们进行故事情节扮演,演绎交通警察如何执法、路人如何遵守规则等。因此,在主体游戏中融入生活元素,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效率。
三、提升幼儿认知,发挥主题游戏作用
教师通过对主题游戏进行创设,能够促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取大量的知识,这对幼儿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待提升,教师就要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最大化地激发出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调动幼儿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此外,还要突出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引导幼儿选择与自身能力相符合的游戏形式,进而提升主题游戏的人性化。例如,设置涂鸦区、沙水区等,还要将足够的自由赋予整个游戏过程,促使幼儿们快乐地开展主题游戏。比如,教师在培育幼儿的观察能力时,要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有效影响,幼儿并不是天生就会正确观察方式,而且缺少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如果只是单纯地东瞧瞧、西看看,就很容易将科学的观察方式遗忘掉,也不能快速抓住事物的特征性,还可能产生不良的观察习惯。在主题游戏中,教师就应教给幼儿一定的观察技巧,让幼儿有目的性地进行细致观察,例如豆芽的成长,可以从播种、发芽、浇水、施肥的过程中观察豆芽的变化,教育引导有助于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强化才能对植物的生长形态形成认知观点。观察方法教育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教育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幼儿自身的探索能力,要给幼儿足够的成长空间,鼓励自主探索五彩繽纷世界。
总而言之,学前阶段的教育方式更多是以游戏为主,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在好奇探索阶段,幼儿对主题游戏充满兴趣。但是游戏教育方式不能以教师的命令为主导,而是需要将幼儿的心理变化过程作为依据,注重幼儿自身的内在动机,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探索,加强教育引导和自主学习,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悦、自由、开放的游戏环境,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车慧.基于主题游戏背景的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J].小学生(中旬刊),2021(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