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婉婷
摘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能够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并有效培育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提升语文教学中的整体质量。对此,本文将对“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不断地推进,教师就要积极地革新自身的教学策略,便能借助“互联网+”教育技术,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并将“互联网+”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学内容能与时代发展相贴近,进而激发出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小学生实现全面化发展。
一、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情境创设,能够加深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由于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创作时间对中学生而言较为久远,中学生难以同作者产生较为强烈的共鸣,在某种程度上就制约了中学生理解语文的效果。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就可借助互联网技术,将课文与中学生间的“距离”拉近。在课前,教师就可依据教学内容,并借助互联网技术制作教学动画、视频。进而在语文教学中为中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中学生进入到课文中,拉近中学生与课文间的距离,充分感悟作者创作文章时的心境,进而提升语文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解《三峡》时,这篇课文与中学所处时代相差的较为远,进而制约了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此时,教师就可借助互联网技术,为中学生播放与古诗相应的教学视频,如,两岸的高山相互对峙,崖壁陡峭,江中水流湍急,险滩密布,猿声此起彼伏,这样中学生就能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色有个初步感知,同时中学生也被课文中的自然风光所吸引,进而与作者产生较为强烈的共鸣。当中学生观看完教学视频后,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向中学生演示本节课的课件,进而将本节课文中的重难点逐一突破,进而体悟出作者所要表述的思想情感。并且借助互联网技术,强化中学生的感官体验,调动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最终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得以提升。
二、借助音频功能,强化学生诵读体验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但是目前中学生的阅读效果不是很好,此时教师就可借助各类智能app中的跟读功能,也可通过喜马拉雅等FM电台,引导中学生录制自己朗读课文的音频并上传,以此强化中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进而促使中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记承天寺夜游》时,教师就能借助互联网向中学生播放本节课的音频资料,使中学生熟知本首的阅读节奏,准确朗读诗中的重点字词,进而感悟出作者所要表述的情感。另外,当中学生跟着音频朗读数次后,便能有效把控语气停顿以及起伏,进而有效记忆这首古诗。“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学生听这句诗的音频,可从“寻”字感觉出作者的迫切感,因此中学生在朗读这句诗时,会读出诗人渴望与好友共同赏月的迫切感。在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时,这句蕴含着诗人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在模仿和朗读中,就要读出诗人所要表述的情感,同时语气可稍带沉重。当然,在以通过喜马拉雅等FM电台录制音频时,教师还可让班上一部分中学生首先示范,另一部分中学生进行评价,接着互换。这样,教师可通过彼此朗读和互评,检验中学生真正的朗读成果,进而在多次重复的朗读中加深中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以此为基础,背诵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三、优化课后环节,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以往的课后作业往往是以纸质化的形式呈现,但是这类的题库资源不够充足,并且对试题进行打印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导致教师无法及时批阅中学生的课后作业。此时,教师就可借助互联网技术,设计语文题库小程序,并将相关的语文资料上传到这个小程序中,同时要求小学生下载这个小程序。此外,教师也可借助小程序批改中学生的语文作业,这样就能及时将语文错题反馈给中学生。这样的方法能够使中学生在课后环节中不断地对语文知识加深理解、记忆.从而调动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并且,教师能根据中学生线上答题的数据,对语文教学进程不断地调整或者是修改,并制定出最适合中学生学习的计划,进而提升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质量,并有效培育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就要积极地应用互联网技术,来不断地优化课后环节。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用“互联网+”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有效培育中学生的语文思维。对此,教师便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创设出优质的教学情境,激发出中学生的兴趣,还要充分应用音频功能,强化中学生的阅读体验,此外,还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来优化课后环节,这样便能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从而培育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中学生实现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仇红梅.“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J].新智慧,2021(15):17-18.
[2]王卉彬.“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3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