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井冈
摘要:处于现代化教育改革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师需突破固式思维限制,并在先进教学思想的引领下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从而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其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程中占据重要教学地位,教师需改变之前的写作教学理念,尝试采用新颖且有效的教学方式来丰富和优化写作课堂,从而能够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学习和训练中。如何进一步优化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成效已经逐渐成为当前教师们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将以这一课题为中心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优化路径
一、明确写作步骤,梳理写作思路
为切实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应在某一写作主题的要求下,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步骤、梳理写作思路,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初步确立写作大纲。鉴于此,在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写作学习时,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一篇完整作文的框架结构和基本要素,并逐步引导他们把握写作主旨、选择合适立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分析和规范写作思路,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写作素材。之后,教师还应帮助学生设计合理、规范的写作过程,指导他们提炼重点、列出提纲,并结合主题内容指导他们完善和修改,最终能够逐渐形成正确的写作习惯,使得他们所写文章具有整体性和逻辑性。比如,教师在讲解“友情”这一主题式作文写作时,教师可以结合范文分析和教学经验为学生梳理这一类型的写作思路,并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动画和文字图片,使得学生能够在众多资料中提炼出体现“友情”的写作方式和写作步骤。这样,通过带领他们进行素材分析和提炼,能够帮助学生整理写作思路,为他们后续进行写作练习奠定基础。
二、挖掘生活素材,锻炼观察能力
为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素材,教师有必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整合能力,从而能够为后续写作提供丰富的作文素材。为此,教师可以将语文写作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颖度,能够实现既定的写作教学目标。结合笔者实践调研可知,部分教师仍采用仿写训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对写作模板进行背诵和熟记,这样,不仅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意识、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情绪,久而久之,便会打击学生写作自信,消磨学生写作意识,最终无法切实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准。为此,教师应尝试引进生活化教学法,围绕身边故事和亲身经历来设置生活化写作教学主题,但是其中注意的是应与中考作文拟题方向相契合,避免学生所写作文变得程序化和模式化。与此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需探寻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衔接点,从而能够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带领他们挖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思路,最终能够切实提高他们的洞察能力和创作能力。这样,学生能够在生活化教学环境中逐渐摆脱固式思维,能够从自身角度出发,结合生活经历来构思和创作,最终能够高效地完成写作任务。
三、积累写作素材,充实写作内容
教师需向学生明确素材积累对整个写作内容质量的影响作用,并尝试开展名句分析和文章鉴赏来帮助他们积累丰富且优质的写作素材,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够做到下笔如有神,顺利完成写作。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课后阅读任务,为他们推荐符合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优秀书籍,并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来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在此过程中,学生需鼓励学生标记优美语句、分析写作手法,逐渐能够独立完成仿写,并在仿写中不断锻炼他们自身的写作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阅读比赛,要求学生在完成既定的阅读内容后写下读后感,最终由全班进行作品评选,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最终能够鼓励和表扬写作水平突出的学生。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还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为后续独立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优化写作语言,提高写作质量
在写作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鼓励学生对所写作文内容进行润色和完善,从而能够不断优化他们的语言表达,掌握不同的表达技巧,能够从精准的词汇、优美的语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为此,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续写、仿写以及创作练习,使得学生能够在频繁的写作练习中逐渐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最终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技能。比如,在完成故事类文本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引进自己的思路、加入自己的创新,结合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情感来对故事内容进行扩写和续写,这样,既可以鍛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文章水平,锻炼他们的写作水准。
五、结语
综合所述,伴随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与深化,初中语文教师需意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并尝试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创新写作教学模式,最终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慧.言为心声以情动人——试探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如何写出真情实感[J].少年写作,2021(12):1.
[2]陈清芳.精读巧鉴,读写融合——统编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探讨[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