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显平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能够显著推动在线课程的建设,以此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相关政策带动下,高校积极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其数量不断增加,种类不断丰富。然而,在线课程资源的应用情况不容乐观,长期处于一个浅层次的状态。本文就高校教学改革的混合式教学导向、教师应用在线课程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深入剖析教师应用在线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教师在线课程资源的应用策略,以期提升在线课程资源应用效益,使其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实现在线课程资源应用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应用好在线课程资源,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但教师在实现混合的过程中,是否合理选用在线课程资源,线上线下的混合是否有效契合了教与学的需求?从现实情况看,一方面是在线课程资源的供给量不断增长,一方面是高校对教师应用混合式教学的要求越来越明确而具体。但数量众多的高校教师又对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在线教学方式和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等,表现出茫然和不知所措。
一、高校教师实施混合式教学的问题
(一)在线课程资源优质性不突出
什么样的在线资源才算得上是优质呢?那些能帮助教师把课程内容变得有意义、有价值和生动有趣味的资源,才可以称作是优质;或者说,能对教与学的两端均产生学习有效性激励,指向致用性的资源才是优质。总体上看,多数专业性强的在线课程资源优质特性不突出。结合爱课程、学堂在线、网易网络公开课等平台梳理的情况看,培训类课程往往资源量大、资源类型多,呈现文本、课件、视频、习题等多样化的配套资源,但这也往往是收费资源。专业性课程,或是文本、试题堆积,或是主讲教师一讲至底的视频。专业在线课程资源数量多,却难以满足高校教师常态化应用需要,是教师应用少或不用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认为资源看上去很美,但中看不中用,缺乏足够的本专业优质共享资源是教师获取资源的最大障碍。
(二)在线课程资源的适切性不强
建设资源应当是为了应用资源,应当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性和支持,即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才是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引导其进行探究性学习,是为教与学服务,提升教学效果,实现资源应用的效益最大化。但不同的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目的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例如,一些学校的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目的是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等;一些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评比和获得奖励,并不是帮助自己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的目的偏移,必然导致资源建设“本末倒置”,为了建设而建设、为了评奖而建設;这是大量在线资源不具备教与学服务适切性的根本原因。
(三)部分在线资源平台功能欠缺
在线课程资源平台,除开能提供知识点讲解、大量练习,还应当有互动交流和评价反馈,并配给以课程组织和课程资源系统开发;或是教学设计、学习过程优化,来强化学习支持服务。而现实的情况是,在线课程平台均存在功能缺失问题。其一,基本没有课前课后互动交流环节;即使平台有留言板功能,也被设置为关闭状态;其二,课间的生生互动往往是被禁止的,同学之间彼此无法查看学习情况;其三,缺失学习进程的激励措施,没有对学习阶段性任务的检查督促功能设置,如学生自觉性较差,往往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四)线上线下融通教学环境缺失
高校线上线下融通的教学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信息化硬件和软件。一方面,部分高校的观念转变不到位,对于完善信息化的教学设施缺乏动力;另一方面,学校受到资金等因素的限制,没有能力去完善信息化的教学设施。部分学校的硬件配置、无线网络等满足不了教师应用在线课程资源的现实需要,制约了教师对在线课程资源的充分应用,也制约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想去改变但无能为力,从而可能导致一部分教师放弃了应用在线课程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想法,严重制约了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教师认为硬件设备老化是他们获取和应用在线课程资源的障碍,有一半的教师表示缺乏支持线上教学的软件。
(五)信息化服务及保障机制不全
这里所说的信息化服务及保障机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机制不健全。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不够重视这方面的工作,甚至没有保障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相应制度。学校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虽然没有完全忽视,但培养力度有待加强,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机制有待健全。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依然存在不足,培训的效果普遍不佳,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教师对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应用出现滞后的现象。二是缺乏鼓励教师应用在线课程资源的相关措施。高校对混合式教学的提倡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应用在线课程资源情况的关注度不够。调研数据显示,近四成的教师表示所在学校“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措施”。
二、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对策
(一)营造线上线下互动的教学氛围
高校要真正实现在线课程资源应用效益的最大化,应当将混合式教学作为导向,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意志,从学校层面进行整体规划,系统推进,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组织支持,营造线上线下互动的教学氛围。高校混合式教学的实施除了与相关的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有关以外,还涉及学校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教务处工作人员、教师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等。因此,要想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避免“形式化”,切实有效的开展和进行,需要每个相关的部门详细地明确各自部门的工作职责,并且做到协调推进每个相关部门的运转,以便能够合作和商议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确保混合式教学改革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务管理部门应该负责的工作主要包括:混合式线上课程选课管理、导学管理和成绩管理。选课管理中,应当为每个应用在线课程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班级配备一名教务管理人员,担任线上课程选课教师。从经验看,通过学生与线上课程材料的交互,发现每周访问时间和访问频率是学生学习成功的最有力的预测因素。一般来说,选课教师负责日常引导学生完成线上的学习任务,线上答疑,督促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教师设计具有特色的线下课堂活动,组织期末的考核等;导学管理中,应当同时关注教师和学生,分别细化线上部分和线下部分的工作,线上部分包括:每周按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督促落后的同学;每天固定时间登录在线课程平台辅助教师进行答疑;待课程全部结束后,帮助教师进行成绩统计。线下部分:辅助教师安排、组织线下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统计出勤;课程运行中的其他事务。
(二)开发优质的课程资源
优质的在线课程资源的应用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可以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将已有的和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优质资源收集起来,进行整理和加工,尤其是对国外的优质课程资源实现本地化;另一方面,可以自主建设优质的课程资源。建设在线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资源的类型应多样化。既有任务性的资源,也有知识、方法性的资源;既有测试性的资源,又有案例、成果性的资源;既有静态的资源,又有动态的资源;既有平面的资源,又有立体的资源。目的在于让多种类型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利用多个维度的资源去刺激学生不同感官,从而达到激发思维的效果。第二,资源形态要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那些较难理解和抽象的原理和结构等知识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动画或视频这类形象、可视化的方式去呈现和说明。第三,任务导入要趣味化。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知识本身就是一件乏味、枯燥的事情,特别是在线上这种缺乏与教师和同学面对面进行情感交流的环境中,想要吸引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特别在内容开始前的导入部分要精心設计,增强趣味性。例如可以通过相关的故事或者神奇的某个现象等进行内容的导入,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有欲望去进一步探究,从而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第四,资源内容要精炼化。在线课程资源的内容不宜一味地去追求量多,应该把教学单元中核心和精华的部分呈现出来,而不是把教材上的全部内容照搬上去。
(三)健全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机制
教师作为资源应用的主体,其信息化能力是在线课程资源能否用好的关键,也是当前教学改革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全面推动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显得十分为重要,并且已经迫在眉睫。首先,应当注重对教师信息化意识的培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给教学带来了变革,高校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考虑如何才能立足于这场教学变革当中,并且实现自我的发展。教师应当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观念,勇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及方式,将信息技术和在线课程资源的应用作为教学的必要部分。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升需要将其自我发展的信念作为内驱力,这样才能主动地去学习相关信息技术,并将其运用在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创新型、能力型人才。其次,应当完善培训体系,保证培训的效果。在培训形式上,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采用校本培训、专家讲座、外出培训和网络在线培训等方式。其中校本培训还包括面对面讲座、实战操练、交流研讨和公开观摩等。网络在线培训主要有中国大学MOOC网、平台自组培训课程、试学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和以学生身份观摩其他老师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赵慧臣,彭梦甜.高校教师实施混合式教学问题与对策的质性研究[J].数字教育,2022,8(01):32-39.
[2]范业婷,孙燕.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J].南方农机,2022,53(03):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