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是培养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歌唱能力的课程。本文主要论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如何从岗位标准出发,分阶段培养学生歌唱能力;如何选择适宜高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曲目;如何解决学生学习演唱过程中的困难。文章也介绍在学习的每个阶段中应该达到的学习标准、从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出发的教学模式,总结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践经验。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是以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为本位,结合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经验,使学生掌握科学歌唱的基础知识,能够准确演唱幼儿园儿歌,具备指导和组织幼儿开展唱歌活动、音乐表演活动的能力。“由此看出,声乐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幼儿综合素养的培养,使高校中声乐教学更加实际,以便学生在之后的发展和工作中顺利进行声乐教学。”[1]
从课程定位来看,这门课程与艺术类院校声乐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不同的,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都要有独到之处。根据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合理规划教学进度,有明确的阶段学习标准,教学曲目需要适宜高职学生专业特点和学习兴趣,教师要有效解决学生学习演唱的困难,形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特色。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多适宜这一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
(一)初学阶段
“声乐是指基于天然的声音条件,采用科学的训练手段与方法,达到超越自然声音条件的音域、音量和音色的声音艺术表现,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2]因此教学就要从基础训练做起,制定准确的训练目标和方法、进度,在初学阶段把音准、节奏节拍、音色这些基本要素训练好。
1.对歌唱音准的要求
(1)音高标准
音高准确就是一种好的歌唱习惯,对保证歌唱声音的质量至关重要。在歌唱音高的技术层面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不是随意唱音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听力集中地倾听标准音,要能迅速捕捉音高的高度,发声时气息力量适中;声音位置适宜音高的高度,保证发出的声音音高迅速到位,这样建立的音高不会边界模糊,听起来也更加悦耳。
(2)训练目标和方法
刚入学的新生只有很少学生有日常生活中唱歌的爱好,大部分学生几乎没有歌唱经验甚至有一些学生跑调,这就需要第一年初学阶段给学生建立起准确音高概念。通过三度音阶重复练习、三度音程慢断音练习、五度音阶上下行练习、五度内跳音练习、哼鸣练习等有效地帮助学生固定音高。同时,要求学生在训练时仔细、用心倾听自己的声音,找出自己发出的音高与钢琴标准音高的差异,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把关,一对一带学生找差距,每节课都要有这样的反复训练,这样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应该基本能建立起学生的音高概念。对于音高距离感差的学生也可以运用柯达伊手势辅助练习音准,使学生准确建立起八度内各自然音程的音高距离。
(3)輔助音高训练的教学内容
教学中选择幼儿园小班教材中篇幅短小、音域不宽、易唱的儿歌学习,使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建立起歌唱经验,之后再逐步增加儿歌音高和音域难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拓展音高音域。如:《扮家家》《一分钱》《小鞋匠》《小小熊》《小兔子乖乖》这些小儿歌音调朗朗上口,段落短小易于唱准,教学中教唱大量同一难度儿歌的学习会增加学生对音高的感性认识,强化节拍感,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如此基础训练才会更加扎实。
2.对歌唱节奏、节拍的要求
节奏节拍准确对初学歌唱的学生也是有难度的,很多学生生活中从来没有过有节奏规律歌唱的体验。在教学中提出“有板有眼”“时值等长”“整齐划一”“心跳速度”等一些形象、易于理解的描述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节奏观念,也可以结合节拍器的训练帮学生克服节奏随意的习惯,进而建立有规律的节奏感。教学曲目可安排同一种节拍类型的儿歌反复训练,反复强化达到对某一特定节奏型形成较深印象。对比二拍子和三拍子两大类基本节拍类型儿歌的特点,逐步拓展学习四拍子和六拍子节拍的儿歌,增加学生对节奏节拍的感性认识。
3.对歌唱声音音色的要求
(1)好声音的标准
无论是美声、民声还是儿歌演唱的声音,好的歌唱声音是会被大家所认可的,其标准都是用明亮、集中、甜美、干净、有穿透力等等的词汇来描述。这样标准的声音是需要具有一定听辨能力,是在歌唱中有意识地发出来的声音,很多学生对形成这样的声音在初学的一年里是有困难的,需要一点点启发,建立声音概念,磨炼耳朵增加对好声音的认知能力,反复要求学生在歌唱中协调发声器官的正确打开动作,例如:吸好气并保持喉咙稳定、口腔打开时软腭抬起、鼻腔保持通气状态打开通道、声音立体送到共鸣位置形成结实、明亮、干净的音柱、咬字有力量、吐字清晰准确、字形保持归韵快。
(2)训练手段
在教学中会发现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能按老师要求发出高质量声音,感悟能力差的学生在歌唱中会出现各种不协调的情况,这就要求老师既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还要用自己的范唱反复给学生重复正确声音的示范,面对面感染学生,以最真实有力的声音加深学生对好声音的印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用外界优秀资源,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3]例如:给学生看音乐会演唱视频,看比赛现场演唱等等,增加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分辨能力。
(二)深入学习阶段
1.学会有乐感的歌唱
(1)有乐感歌唱的标准
“乐感,泛指音乐的感觉,即人们对音乐的背景、旋律的线条和发展、力度和情绪的变化转换,以及对节奏和音乐内涵的敏感性和把握性”。[4]有乐感的歌唱要做到歌唱的乐句连贯、打破小节线的束缚,声音用力均匀,有强弱变化等。乐句连贯的演唱的前提是,每个乐句内字与字的连接动作必须保证张嘴动作方向一致,字与字之间的衔接不能生硬,有海浪般推波助澜的涌动,声音会拐弯、会随着音高起伏、会抑扬顿挫地有语气歌唱,才能使歌唱如行云流水般流动起来,给人听觉以美的声音。
(2)有乐感歌唱的培养方法
歌唱者乐感的培养有很多方法,“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创新声乐教学模式,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5],这里强调运用信息技术对好声音模仿的学习方法。全世界男高音在学习时期都会千百遍倾听和模仿帕瓦罗蒂、多明戈等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的演唱声音,为自己的声音树立标准,通过对照学习发现自己声音的缺点。在这一过程中挑选最适合自己声音模仿的歌唱家,学习她们的演唱来熏陶自己,无疑是提高自己对声音鉴别力和培养良好乐感的有效途径。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薄弱,会建议学生选择跟自己声音音色接近的歌唱家来模仿,或者多去模仿教科书类型的歌唱家,模仿的老师不宜过多,一两位就够了。
2.学会在音色、共鸣、气息、力度、速度等方面控制声音
(1)音色、共鸣、气息的控制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歌唱音量增加、能发出立体声音,但声音仍有僵直、生硬现象,音高之间的转换衔接不够自然,因此二年级学生歌唱时应该注意训练对音色的听辨,演唱时多分析自己声音是否集中、饱满、明亮、流畅、甜美。高音尤其要借助高位置共鸣来演唱,高音也要用好假声区的声音,真声假声结合自然,中低声区到高音区过渡没有坎。对乐句内气息运用也要逐渐摸索出经验,起声不用很多气息,均匀用气用力,句尾也有足够气息支持才好。儿歌通常曲风轻快活泼,演唱时气息也不都是长气息,很多时候气息要根据语气的处理做相应的变化,连、断唱法结合自如。
(2)力度、速度等方面的控制
有些儿歌乐句中有强弱和渐强渐弱的对比,例如《大雨小雨》中第一段和第二段歌词对比的需要,唱大雨时音量和强度都要大一些,唱第二段小雨时音量和强度都要小一些。每一首儿歌演唱的速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应该学会通过儿歌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判断儿歌演唱需要的速度。欢快活泼的儿歌速度通常要中速稍快,抒情和叙事的儿歌大都不能快速度演唱,有的儿歌在乐句上也有速度对比,要运用好速度的音乐表现。恰当的声音控制会给音乐以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学生在演唱中应该积累这些经验,把这些歌唱的要素逐个理解并内化,从而提高演唱的专业水平。
(三)歌表演阶段
1.学会按作品风格塑造声音
高职学生学习声乐演唱的第三至第四学期,会更多接触多种风格的儿童歌曲。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风格塑造声音形象,会有助于准确演绎儿童歌曲,增加演唱声音的表现力。古诗词填词的儿歌,如《春晓》演唱时要声音饱满、均匀,拍子唱满、音量充足;抒情类型的儿歌,如《秋天多么美》演唱时声音要非常连贯自然,有悠起来的感觉,美感更多一些;叙事性的儿歌,如《小乌鸦爱妈妈》演唱时声音要有角色感,根据角色的特点给予相对应的音色变化,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增加歌曲的表现力;诙谐类型的儿歌,如《三只猴子》演唱时声音要有幽默感,衬托出角色的智慧;戏曲风格的儿歌,如《戏说脸谱》演唱时声音要有戏剧效果,塑造出京剧角色形象。
2.学会歌唱中运用得体的歌表演动作
儿童歌曲的演唱是不能缺少肢体动作表演配合的,表演动作会使演唱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儿童化。要想得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表演动作不能随意,要有设计感。通常按乐句做两个或者四个小节为单位的动作,动作卡在强拍上无需太复杂,手位、脚位要到位,要有美感。歌表演的动作还要儿童化,不能用成人化的动作表演,动作可以根据歌词提炼,也可以与歌词无关,只跟歌曲风格、节奏关联。做动作时还应该力求保持歌唱的腔体状态正确打开,面部表情自然甜美,表情与动作融为一体。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其音乐技能重要的是自己能唱好儿歌,能准确教幼儿唱儿歌、感受音乐、表达内心情感。这就决定教学内容要依据专业特点量体裁衣,不能跟本科学生一样。声乐学习曲目既要以儿歌为重点,也要辅以歌唱性强的艺术歌曲学习,使得学生学习内容丰富有趣,乐于接受,歌唱技能逐步提高。
(一)高职学生各阶段演唱训练歌曲曲目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没有歌唱基础,不识谱,部分学生甚至五音不全,因此识谱的学习要从头开始,识谱学习要贯穿始终才能建立音高概念和调式感。因此教学的进度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这样无论是音高还是节奏的难度都会从基础开始。例如一年级学生会学唱《春雨沙沙》《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好妈妈》《浪花和脚丫》《小鸭子》等相近程度的儿歌,通过几十首这样的儿歌演唱,训练学生真声音域的用声方法,唱好短乐句,合理换气,声音明亮有力气,能滚动连贯地演唱儿歌。
二年级学生会学习《娃哈哈》《我来当老师》《春天在哪里》《秋天多么美》等相近程度的儿歌,通过演唱训练学生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法,学会有支点的假声用声,会使用有共鸣的声音,会唱长乐句,能发出甜美明亮的声音,咬字吐字口型准确,清晰有力,会使用声音的强弱变化,有儿童化语气的歌唱。
三年級学生会学习少年儿童歌曲和艺术歌曲,例如《小小少年》《拾稻穗的小姑娘》《让我们荡起双桨》《雪绒花》等相近程度的儿童歌曲,通过学习训练学生对更为复杂的音乐结构作品的声音控制能力,声音的协调性、稳定性,音乐的表现力和对作品的艺术处理。
(二)适宜高职学生专业特点和兴趣的教学曲目
1.歌唱性强的作品
对于音乐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习的作品尤其重要。旋律优美、有起伏易于流动的歌曲;歌词精炼朗朗上口的歌曲;音乐抒情的艺术歌曲都更加适合这样的学生。例如《送别》《西风的话》《踏雪寻梅》《半个月亮爬上来》《伦敦德里小调》《绒花》等难度不高但艺术性很强的作品,能用作品本身的音乐性感染学生情绪,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歌唱性强的作品更能受到学生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广为流传的民歌
中国民歌常常伴有鲜明的地域特点,经典流传的曲调婉转流淌,是中华文化精髓的体现,诗词般的歌词、优美灵动的曲调、浑然天成的艺术韵味都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和感染音乐内涵,对于快速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歌唱水平是极好的选择。实践也证明了这样的曲目深受学生喜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能接地气地找到艺术上的共鸣。例如《槐花几时开》等民歌,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让更多的人从文字和实际聆听中对民歌有更深的认知和理解,体现出很好的教学效果,适合高职学生学习。
学习声乐演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日复一日反复练习,需要有坚定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的学习精神才能成材。高职学生在专业技能基础弱的前提下学习,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能给予更多的细致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进步。
(一)解决声音问题
初学声乐的学生对声音是没有概念的,发出正确声音又有很多要求,兼具声音干净、集中、通畅、有力气、有共鸣、音高准确到位、色彩明亮结实等很多要素。这些看似简单的要素做起来很难,使学生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声音闭合不好,声音漏气;有的学生声音没有亮度;有的学生声音没有支点;有的学生口腔声音共鸣不集中、声音不立体;有的学生声音音高偏低或者偏高;还有的学生咬字无力、吐字不清晰等等。这些问题一定要由教师发现并指出来,对不敏感的学生还要反复提醒,教师也要给学生改变固有习惯的练习方法,一对一解决问题。学生只有在发出的声音上更加规范才会在学习作品演唱上获得学习的愉悦情绪,好的学习体验能推动学生积极制定阶段目标,不断进步。
(二)解决歌曲调的难度
很多歌曲的调不能满足学生各种音域差异的需要,有的歌曲写的不难但调不适合所有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可以将歌曲移调教唱,在上下二度范围做降调或者升调处理,在一节课教学中根据学生各自的声音差异为其选择适合的调演唱,并录制不同调的钢琴伴奏提供给学生课后练习用。当然,为学生量体裁衣地选择歌曲就更加重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难度但又不能感觉太困难,才会使学生逐渐进步而不至于停滞不前。
(三)解决声音辨识度低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演唱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深刻记忆熟悉的好声音,就很难在脑海中刻画自己的声音。这也就是说,学习声乐要有很好的对声音的听觉分辨能力,对声音的辨识度低是不能发出好声音的,需要学生学会多听多分辨不同的声音,发现自己声音的特点,了解自己发声习惯,不断提高对声音的判断才能提高歌唱能力。
多听多模仿好声音会增加学生对声音的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声音的特点为其推荐适合其模仿的歌者,正如所有的男高音在学习过程中都要模仿多明戈、帕瓦罗蒂的声音,适当的模仿会增加学习者对好声音的体验和记忆,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根据高职学生初学的程度,男生推荐廖昌永、戴玉强、魏松、石倚洁等歌唱家,女生推荐迪里拜尔、雷佳、吴碧霞、刘媛媛等歌唱家,这些优秀歌唱家的声音能给学习者以启示,经常模仿能为其树立好的声音概念,通过自己声音与他们声音的对比发现问题,逐步靠近好的声音,达到近朱者赤的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教学经验总结是在实践教学中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探索,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并量体裁衣教学,如何能够更好地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演唱能力,还有待同行们更多的实践研究和交流以期改进、完善,培養出更加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JG20EB044)的研究成果。
[1]陈芳芳、赵辛:《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方式的探讨与思考》,《戏剧之家》2021年第35期,第184-185页。
[2]王志达、李云:《审美能力培养目标下的声乐教学——评〈声乐教学法〉》,《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11期,第123页。
[3]高园园:《声乐演唱中声音连贯的实现路径》,《艺术大观》2021年第27期,第10-11页。
[4]姚元强、刘成英:《乐感培养对声乐教学的作用》,《艺术评鉴》2021年第20期,第115-117页。
[5]秦嘉璐:《信息化时代声乐教学模式及教学技巧的探究——评〈当代声乐教学理论与艺术实践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12期,第151页。
高晓辉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