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山海情》中乡土文化传播的新突破

2022-04-27 00:45李美清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4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

李美清

内容摘要:《山海情》是2021年初上映的一部以扶贫攻坚为主题的主旋律剧作,这部以西北农村、农民为主要展现视角的电视剧,用土得掉渣的造型和语言讲述鲜活的脱贫故事,上映之初,即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收视佳绩。为国内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新题材,为乡土文化推广传播提供了新途径,也为主旋律的宣传普及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山海情》 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传播困局

《山海情》是由孔笙、孙墨龙执导,正午阳光出品的一部脱贫攻坚剧,剧中“山”指的是宁夏西海固地区,而“海”指的是沿海的福建。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西海固的人民“吊庄”移民,克服重重困难,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该剧一上映,豆瓣评分直达9.1分,而随着电视剧的播出,评分更是持续上升,创下了近年来主旋律影视作品中难得的收视佳绩。这部以西北农村、农民为主要展现视角的电视剧,用土得掉渣的造型和语言讲述鲜活的脱贫故事,从众多的宫斗剧、穿越剧、霸道总裁偶像剧中越众而出,收获老、中、青各个年龄段观众的一致点赞,这一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山海情》从环境、造型、语言各方面精到的细节刻画,也是片中浓浓的乡土文化唤起了民众心中的强烈认同。《山海情》的成功热播实现了乡土文化传播模式的新突破。

一.乡土文化及其传播困局

乡土文化是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民族发展历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然而,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文化的迅速崛起,加之各种国际文化也纷至沓来,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乡土文化存在空间的同时,也使得乡土文化的传播也陷入更大的困局。

(一)认同感不足

《山海情》的故事发生地宁夏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的代称,是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王维《使至塞上》:"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中的萧关;[2]自秦汉以来即为关中与塞北的重要交通要冲,是抵抗塞外游牧民族侵略的重要关口;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曾在此胜利会师。这样一个拥有着灿烂历史、民族文化的地区,本应名声在外的地方,事实上却是在《山海情》播出之前,知之者寥寥。这与宁夏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非我国改革开放前沿有关,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的简单二元对立,使得很多进城年轻人迫不及待的抛却自我身上的“土气”,而迅速被城市文化所同化。就这样在社会变迁的不断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乡土文化流变、转型、式微甚至消亡。张秋红在《宁夏方言文化的乡音乡韵》中说“但是受经济文化较为落后思想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宁夏方言‘太土’,尤其是年轻人不太喜欢说家乡话,语言使用者的心理驱使将不断加快宁夏方言消亡的步伐,因此宁夏方言文化的保护任重道远。”[3]。

同时年轻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不足,也与长期以来学校、家庭教育对乡土文化的重视不足有关。笔者的家乡在云南大理的一个白族村落,杂居着白族、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百年村落、杂居的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然而这一切的影响似乎只到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也就是笔者父母那一代人为止,他们中的很多人熟悉民族歌舞、民间故事、传统刺绣等等,每逢重大节庆、庆祝活动也多以民间歌舞为主,但是他们却很少有主动把他们所熟悉的这一切教授给自己孩子的,更多的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到外面去见识、去开眼界。与此类似,笔者在家乡十余年的求学生涯中,学校从未开设过任何有关乡土文化的课程,老师在课堂上也只讲外面的世界,而作为陪衬,家乡总是贫穷、落后、老土的那个,长此以往,年轻一代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自然只会越来越低。

(二)传播途径有限

电子信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几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然离不开网络了,网络也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宣传、展示自我的平台。然而乡土文化的传播途径却依然更多的是靠口口相传。笔者儿时,听家中老人讲过很多民间故事,比如讲白族火把节来历的《火烧松明楼》《白洁夫人》,还有讲酒的来历的故事、讲调料起源的故事等等,现在要再想听,会讲的人已经很难找了,而如果想看书,發现只能到图书馆一角可能能偶尔找到,书店里面却是难觅其踪了。乡土文化必须突破现在单一的传播途径,以更多、更新颖的形式进行推广、宣传,比如,鼓励自媒体宣传乡土文化,产生更多的“李子柒”“桃子姐”等大V号;拍摄更多的如《山海清》这样的优秀电视剧;学校课堂也多讲讲乡土文化等等。乡愁、乡愁,乡愁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对家乡的人、事、物的念念不忘,而文化才是乡愁的根源。

(三)文化冲突的不断加剧

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寻梦”,这些年轻人接受了城市文化、外来文化的洗礼,也在回家时,将这些文化带回了家乡,使得留在家乡的年轻人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更为突出的是,乡村旅游的振兴,使得现在国内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游客的足迹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带来的是更为广袤国土的不同的文化,这些都对乡土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还有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大力打造各色古镇,可是打造的结果,确实古镇原有乡土文化的缺失,而越来越多的呈现为具有极大相似性的商业街,既丧失了本地特色,却也使得游客了了,这点从全国的古镇都越来越像可见一斑。

乡土文化传播的困局不光在西海固,而是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都在普遍的发生着,这与当下我们大力倡导的文化自信是极不相符的,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都要加大对乡土文化的传播和倡导,使乡土文化中真、善、美等优秀的内在价值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使其成为我们内心的文化根脉,才能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使中华文化自信的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二.《山海情》中的乡土文化

《山海情》以视觉、声觉等多重感官协调创设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其在乡土文化传播模式的一大突破。剧中人物皆鲜活且充满张力,令人不禁沉浸在他们的表演中,不由地以为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自然而然的就唤起了观众内心深处的乡愁。乡愁是后农业时代的典型特征,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祖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到城市谋生,和自己的故乡渐行渐远,在努力融入城市生活、城市文化的同时,在内心深处总免不了漂在异乡的孤独感,也常常觉得自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而孤苦飘零,这些文化层面上的孤儿,需要有影视作品来重构内心深处的乡土文化,以获得精神抚慰,满足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而这一点,《山海情》无疑是做到了。

(一)真实场景再现的典型环境营造

典型环境是影视艺术视角表达中最为直观的要素。典型环境的营造既能有效地交代作品背景,又能对作品主题展现起到很好地烘托效果。《山海情》讲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宁夏西海固地区在福建的援助下脱贫致富的故事,主题本身立意深远,站位较高,这样的主旋律影视,很容易拍成空喊口号的宣传片,如何将高远的主题以普通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成了作品创作的重难点。《山海情》在其中的突破首先表现在真实典型环境的再造上。第一集开始马德福骑着自行车艰难的行进在一望无际的光秃秃的群山之间的场景,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了故事的发生地,那一片贫瘠、干渴的大山中,让观众不由地悬着心跟着他往下走。其次,大山中破败的土屋、蹲在墙角衣裳破旧的村民、土屋中脏乱的陈设,真实的劳动场景,这些环境营造共同渲染了影片的乡土色彩,强化了影片地域特色的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真实感。

(二)土气而真实的人物形象

片中所有人物,从马德福、水花,到其他每一位演员,个个都是脸上灰扑扑、黝黑黝黑的,还带着被太阳晒伤的高原红,举手投足都是地道的土生土长的西海固村民,自然的和西北漫天的黄沙连为一体而绝无违和,仅从人物造型来说,《山海情》就已经突破了很多同主题作品人物形象同质化的问题,我们不妨去比较一下其他同类题材的作品,干部总是一眼就能从人群中认出来的,无论他是否和当地农民一样穿着打扮,而马德福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当地村民,农校毕业第一件工作就是追回从吊庄地玉泉营跑回涌泉村的村民,从一开始他就没有任何喊口号似的宣傳,甚至在全县现场会上都不愿照稿子读,而是在将心比心的去看问题、讲道理。追回吊庄村民、解决饮水、灌溉用水问题、通电问题,他永远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光是解决通电问题,先是吊庄村户数不够,差了一户,不符合当地村村通电的硬指标,于是德福只好想方设法去劝说村里人吊庄,好在水花一家的到来,终于凑够了户数,然而在通电的路上依然有很多的问题,他去苦苦哀求过,也去堵门撒泼过,终于解决了村里通电的问题。但是他在使出浑身解数解决问题的同时,换来的并不是村民的感激和善意,因为对吊庄政策的没有充分了解,加之认为吊庄地的条件比自己原来村里还苦,用剧中人的话来说“回村起码还能吃土,在这只能吃沙,土总比沙细点吧?”正因如此,马德福在受苦受累的同时还得不断面对村民的抱怨和指责,而所有的一切他都自己默默的扛了下来,在他身上涌现的是源源不断的向上的力量。而其他人物,如水花,粗糙的马尾、花衬衣、肥裤子,都那么强烈的冲击着观众的心,剧中水花拉车的步伐、盖房时和泥的动作,无不在强烈的昭示着这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村姑,她有着西北大山一样的朴实和坚韧。再看马喊水、马德宝、水旺、大有,每个人都是活脱脱的西北村民,他们的表演令观众完全感觉不到表演的成分,真实地再现了西海固村民众生相。

(三)上头的西北方言

方言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该剧方言的使用是其创作上的又一大突破。正是西北方言的使用,使全剧充满了浓郁的西北风情,满满的西北味道,进一步丰满了人物形象,带给观众更多的心灵冲击,成功使观众一秒入戏。“有奔头就不算苦,没奔头才是真的苦”等金句,也正是因为有了西北方言的加持,而感染力倍增。该剧还成功创造了不少方言版网络热词,“美得很”“好吃得很”等西北方言也成了不少年轻人的口头禅,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他们对乡土文化认知、了解的兴趣,也加深了年轻人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三.《山海情》对乡土文化传播的启示

影视作品是当今社会政治、知识、信仰、道德、习俗的复合传播载体,承载着一个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理念、信仰追求、思想观念传播的重任。以乡土文化传播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对于在全社会重塑乡土文化形象,帮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重构乡土文化意识,更加积极、主动的正视乡土文化,丢掉轻视农村和农民的意识,自觉学习和尊重民族文化传统,树立文化自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为国内影视作品创作提供新题材

与当前国内影视市场大量的宫斗、仙侠、战争等题材相比,以乡土文化展现为主题的作品少之又少,而以主旋律题材展现的就更少。《山海情》的成功播出表明观众对乡土文化题材的作品一样是很欢迎的,这为今后国内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新题材,那就是创作更多更好的以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作品,进一步在全社会推广优秀的乡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二)为乡土文化推广传播提供新途径

任何一种文化只有推广、传播出去,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解认可、接受,并在与外来文化的不断碰撞中才能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乡土文化也是如此,封闭不是对她的保护,相反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乡土文化素材,使更多地人真切感知乡土文化中的真、善、美,感受乡土文化深厚的底蕴与内涵,才能提升全社会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度。影视作品受众广,传播途径多样,视觉、声觉的多种感官协调感染力更强、传播效果更佳,也为乡土文化的推广传播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

(三)为各级学校思想教育提供丰富题材

习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说:“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4]传统文化教育是我国整个思想教育的基本工程,也是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和永恒的主题,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级学校思想教育提供更为丰富的题材。

(四)为主旋律的宣传普及提供新思路

自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而这也对主旋律的弘扬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要使更多的人更加自觉的学习、弘扬主旋律,就必须找到他们所新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山海情》的热播为今后的主旋律宣传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影视作品在文化传播、思想观念宣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深入推进文化自信的今天,应该主动承担起乡土文化宣传的重任,在全社会推进乡土文化意识,改变当下一些影视剧胡编乱造,刻意迎合低俗趣味的创作倾向,使文艺创作重新回到人民大众中去,扎根生活的沃土,创作出真正为人民发声,为时代放歌的好作品。而《山海情》就是这样有艺术担当的作品,令观众在沉浸在演员精湛的表演中的同时,也從思想上进行了文化的洗礼。

参考文献

[1]李宗桂.中华民族精神概论[C].广东人民出版社《第三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2]刘治立.萧关道茹河谷道探析[k].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P12—P15

[3]王昭馨.乡土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困局——以灵山卫城隍文化的传播为例 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6)

[4]包晗雯 李茂森.乡村学校文化价值重建的意蕴与路径[J].教育参考.2021,(02)

[5]彭赵星.文化认同语境下的乡土文化传承路径浅析[J].汉字文化.2020,(20)

注 释

[1]李宗桂.中华民族精神概论[C].广东人民出版社《第三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2]刘治立.萧关道茹河谷道探析[K].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P12—P15

[3]宁夏文明网.宁夏方言文化的乡音乡韵http://nx.wenming.cn/2015sy/2015rwnx/201903/t20190319_5043129.html

[4]习近平谈文化自信.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713/c64094-28548844.html?source=1

(作者单位: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
到民间采风去
农村中小学乡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改善
“捆绑制”的文化研判:基于文化适应论观点的分析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让文字鲜活起来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研究开发课外学习资源
莫言:对民间精神和本真生命的礼赞
乡土文化与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