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对民间精神和本真生命的礼赞

2016-05-09 14:20曹文扬何杰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0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莫言

曹文扬+何杰

摘  要:莫言的小说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独特的主观视角以及特有的民间文化形态屹立于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之中。莫言汲取了当地的民间文化资源,并在他的作品中对民间性因素作了审视与批判。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他善于将民间的故事、传奇、历史和现实有机融合,创造性地凝结当地本土民间文化,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小说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与本真性。本文将从莫言小说的乡土情结、民间文化特征、民间精神等方面入手,探讨莫言小说民间性因素的主要表现。

关键词:莫言;民间性因素;乡土文化;民间文化符号;民间精神

作者简介:曹文扬(1995-),女,重庆人,重庆工商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在读;何杰(1994-),女,重庆人,长江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01

在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一系列作品中,他以个人独有的民间写作道路屹立于文坛之中。在莫言的小说中民间性一直是莫言的一个特有标签,生长于高密东北乡的他善于将视角投向民间,不断发掘民间的人、事、情,从而凝结成文字。在莫言的文学创作中,他将自己视为民间的一份子,投身于民间之中去感受民间当中的真性情。

莫言认为“为老百姓的写作”是一种写作心态,从而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莫言的民间写作贯穿了其三十余年的写作历程,他开创了现当代文学的新时代。他不但将自己最熟悉的那个高密写进了自己的小说,还将高密乡民间的文化搬进了他的文学王国。那些人、事以及一切都已经超越了高密的范围,所表现的一切都已经成为人类最普遍的情感。民间文化形态一直深深植根于莫言的文学作品之中,是莫言创作的生命之源和小说的生命力之源。莫言小说中所彰显出的浓厚人文主义色彩更是对中国社会民间精神及其本真生命内涵的深深礼赞。

一、民间小说的乡土文化探讨

乡土文学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学现象第一次提出是在“五四”运动时期,“乡土”不仅仅只是一种地域概念,更是一种包含乡土文化、乡土情结在内的文化概念。所谓的“乡土意识”是指某一地区范围内个体或集体对整个区域的全部认识和情感接受。在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莫言是乡土民间写作代表的里程碑性人物。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鼻祖为鲁迅先生,后又有山药蛋派赵树理的小说作品为乡土小说的代表人物,而作为高密乡人的莫言作为新一代乡土文化的代表人物,更是将“乡土意识”在他的作品中淋漓精致地展现出来。

莫言的“乡土意识”及他的“乡土情结”在他的作品《红高粱》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红高粱》这部作品中,作者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以莫言的家乡为创作的原背景,在小说中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主观世界。在作者莫言的字里行间里随处都流露出了作者对高密东北乡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而当作者描写到抗日年代在高粱地里“我”爷爷与“我”奶奶爱情这一条线索时,从对奶奶注视着高粱地眼神的描写以及在高粱地里那传出的扭曲的呻吟声,无处不表达出了莫言对于那个特定年代特定人物爱情的伟大歌颂与敬意。

二、民间文化的艺术特征

莫言在小说的创作中总是将创作与民间的传统文化、故乡情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莫言以他的亲身经历去感受着养育他的每一寸土地所带给他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与胸怀融入到了文字当中。同样,莫言也将一些当地的民间戏曲、民间歌谣、民间语言贯穿其中,字里行间透露出了浓厚的地域特色。猫腔小调是一直流传在山东高密乡的一种地方小戏曲,作为民间话语的一种新形式。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也使得整部作品的语言节奏变得流畅,丰富了它的戏剧化效果,使作品更加的深入人心。莫言的小说被归类于“寻根文学”,民间民俗是方言产生的根基,而方言又承载着民俗,从而更接近于社会民间底层大众,还原民间生活的真实面貌。

莫言小说除了在语言上大胆赋予其民间生活的特性,在小说的色彩方面莫言也是将其渲染得独具历史与民间色彩。红色与黄色是色彩中最具有情感张力的两种色彩,莫言更是将这两张色彩作为其作品的主色调贯穿其中。红色,代表的是热情、奔放、豪迈、喜庆之意;黄色,代表的是丰收、希望、传统、成熟之意。对于出生农民的莫言来说这两种色彩已成为他童年在高密乡生活的两种主基调,它们象征的是农民的色彩。莫言对于这一些列有形与无形色彩的渲染描绘,都将乡土小说的民间特征从另个一角度进行了深刻的挖掘,从而传递出了一种本真的生命形态。

三、民间精神的现实性批判

莫言在2012年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写道:“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从另一层面反映出莫言得奖的一重要因素就是他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观念和对本真生命的歌颂与赞扬。莫言的生活经历过大跃进、三年饥荒已经十年文革时期,在他的小说中历史色彩浓厚。他一直被归类于“寻根文学”作家,受到魔幻主义影响的他善于将魔幻主义与民间文化相结合,莫言从事“乡土小说”写作近三十余年,对现实的批判一直以来都是莫言小说的重要母题。莫言作品明显属于批判现实主义风格,却又不同于一般的批判现实主义,故事其中暗含批判与讽刺并将其魔幻化。总之,莫言在小说创作中善于将视角放到人类社会的最底层,将民间故事传奇化、魔幻化,从而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桂琴.论莫言小说的民间性与现代性的关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8).

[2]涂登宏.莫言小说的乡土特征探讨[J].文艺探究,2010(05).

[3]田秀平 杨赛楠.论莫言小说写作的乡土意识[J].文学观察,2012(11).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莫言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农村中小学乡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改善
“捆绑制”的文化研判:基于文化适应论观点的分析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文化浅谈
莫言:虚伪的文学
莫言坦承自己当下的写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