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权海 郭晓婷 叶桥钦 文康彦 陈 忠
1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529100; 2 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影像医学教研室
乙状结肠是指在左髂嵴处起自降结肠,沿左髂窝转入盆腔内,全长呈“乙”形弯曲的大肠,乙状结肠梗阻占肠梗阻的20.0%~30.0%[1]。乙状结肠梗阻起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5.0%~10.0%,若为绞窄性乙状结肠梗阻死亡率则高达10.0%~20.0%[2]。 MSCT是乙状结肠梗阻的重要诊断方式,可快速覆盖腹腔与盆腔,图像运动伪影小,肠系膜血管显示好。多平面重组(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RP)是将扫描图像经处理后获取任意器官的冠状、矢状、横轴及斜面的图像处理方式,对于判断细微的解剖结构及病变性质有明显优势。目前MSCT已成为乙状肠梗阻初步的无创性检查手段,但腹部平扫获取横断面图像诊断乙状结肠梗阻的价值并不满意[3]。为此,本文分析了MRP图像与横断面图像在乙状结肠梗阻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接收的疑似乙状结肠梗阻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63.50±10.84)岁;体质量指数(BMI)19.40~25.73,平均BMI 23.28±2.64;基础疾病:糖尿病5例,高血压7例,高血脂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其他3例。纳入标准:(1)均有肠梗阻的相关临床症状;(2)有完整的影像学图像;(3)有手术或肠镜检查结果。排除标准:(1)伴严重心、肝、肾脏器官病变;(2)伴精神疾病、代谢性疾病。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Ingenuity 64排128层螺旋CT机,所有患者均行全腹部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仰卧位,脚先入。(1)横断面图像。扫描参数为:矩阵 512×512,管电流250mA,管电压120kV,准直器宽度0.67,螺距1.2,层厚5mm。(2)MRP图像。横断面扫描完毕后,采用双管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碘海醇(300mg/ml,北京北陆),剂量1.5ml/kg,注射速率为3.0~5.0ml/s,在腹腔干水平腹主动脉设定监测点,当CT值达100Hu触发扫描,以肝脏三期增强扫描的标准,分别于6s、65~70s,180s获取动脉期、平衡器及延迟期增强图像。扫描结束后将受检者的原始数据及重建图像上传至ADW4.4工作站,行MRP。
1.3 评价指标及方法
1.3.1 图像质量评价。(1)图像伪影。0分:严重伪影;1分:伪影较多;2分:少量伪影;3分:伪影极少;4分:无伪影。(2)图像清晰度。0分:无法辨认病灶;1分:仅可辨认部分病灶,且轮廓欠清晰;2分:可见病灶,轮廓变强可辨;3分:病灶清晰,但有中断;4分:可充分显示病灶轮廓。(3)图像变形程度。0分:严重变形,无法辨认结肠结构或走形;1分:重度变形,仅可分辨结肠大体走形;2分:中度变形,可分辨结肠走形,但无法辨认结肠的细微结构;3分:轻度变形,可区分结肠细微结构,但血管管腔及旋转无法判断;4分:无变形,结肠管壁、管腔、肠系膜血管均可清晰显示。评价方法:由2名CT阅片经验>5年的放射科医师在隐去图像患者信息后盲评,记录横断面图像与MRP图像的评分。
1.3.2 乙状结肠梗阻诊断价值。 肠梗阻[4]:(1) 肠管是否扩张;(2) 肠腔内存在液平面及“串珠征”;(3) 肠内气体与其他物质混合征象。有上述征象之一即可诊断为肠梗阻。肠梗阻部位包含空肠、回肠、乙状结肠、盲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十二指肠,在隐匿患者信息后,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阅读横断面图像与MRP图像后判断肠梗阻部位,意见一致时为最终诊断;意见不一致时协商最后的诊断结果。
1.3.3 乙状结肠梗阻类型。 符合以下CT特征即可诊断为绞窄性乙状结肠梗阻[5]:(1)肠壁对称性增厚;(2)肠壁增厚呈“靶征”或“双晕征”;(3)肠系膜血管水肿,血管呈现缆绳状,血管边缘毛糙可呈现扇形改变;(4)肠系膜血管呈弥漫性充血模糊,呈“云雾状”;(5)肠系膜血管异常走形呈“旋涡征”。不符合绞窄性乙状结肠梗阻诊断标准的为单纯性乙状结肠梗阻。
2.1 MSCT横断面与MRP图像质量比较 MRP 图像伪影、图像变形程度及病灶清晰度评分均高于横断面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MSCT横断面与MRP图像质量比较分)
2.2 MSCT横断面与MRP图像对乙状结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50例疑似乙状结肠梗阻患者经手术或肠镜确诊为乙状结肠梗阻38例,空肠梗阻4例,回肠梗阻3例,十二指肠2例、盲升结肠2例、横结肠1例。横断面图像诊断乙状结肠梗阻诊断准确34例,MRP图像诊断准确44例;MRP图像诊断乙状结肠梗阻敏感度及准确度高于横断面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MSCT横断面与MRP图像在诊断乙状结肠梗阻价值比较(%)
2.3 MSCT横断面与MRP图像对单纯性及绞窄性乙状结肠梗阻诊断价值 经手术或肠镜检查,38例乙状结肠梗阻中绞窄性乙状结肠梗阻14例,单纯性乙状结肠梗阻24例。横断面图像对绞窄性乙状结肠梗阻诊断符合6例,MRP诊断符合11例;横断面图像对单纯性乙状结肠梗阻诊断符合30例,MRP诊断符合34例。MRP对绞窄性乙状结肠肠梗阻准确率及整体准确率高于横断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CT是乙状结肠梗阻的重要诊断方式,MSCT可通过X线球管连续旋转并曝光,提升诊断的准确度,其具有以下优点:(1)扫描时间短,MSCT扫描可在一次屏气状态下完成数据的
表3 MSCT横断面与MRP图像对单纯性及绞窄性乙状结肠梗阻诊断准确率比较(%)
采集,可极大地减少呼吸运动伪影,减少小病灶遗漏;(2)MRP可对任何位置进行任意间隔的图像重建,减少了容积效应的影响,可清晰显示病变器官的解剖细节;(3)可在任何扫描部位获取三维图像及血管图像,极大地提升对微小病灶的检出能力。王盼[6]采用MRP技术,有效提升了图像的清晰度,减轻了运动伪影,结肠梗阻位置判断准确率较好。本文结果发现MRP图像伪影、图像变形程度及病灶情绪度评分均高于横断面图像,提示经MRP技术处理后的结肠梗阻图像质量明显提升。MRP在薄层重建基础上,通过多方位观察病变特征,调整长轴、短轴与切线位,提供了高质量的图像,为疾病诊断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MRP可通过多平面成像跟踪扩张肠袢,高位的肠梗阻可经十二指肠球部跟踪肠管,经扩张肠袢和萎陷肠管间的移行带寻找肠梗阻的位置;低位的肠梗阻可经直肠逆行寻找移行带,判断肠梗阻位置。文献[7]报道,MRP图像对肠梗阻位置判断准确率高达90.0%。本文结果显示MRP图像在乙状结肠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显著高于横断面图像。说明MRP技术提升了乙状结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临床上根据结肠是否存在血供障碍,可将肠梗阻分为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由于肠壁血液循环障碍,易引起肠管坏死、肠壁穿孔,甚至脓毒症,若在24h内无法获得救治,死亡率可超过10.0%,48h未获得救治,死亡率可超过25.0%[8]。本文中,38例乙状结肠梗阻中绞窄性乙状结肠梗阻14例,单纯性乙状结肠梗阻24例。横断面图像对绞窄性乙状结肠梗阻准确率为42.86%,整体准确率为71.05%;MRP对绞窄性乙状结肠梗阻准确率为85.71%,整体准确率为89.47%,MRP对绞窄性乙状结肠梗阻准确率及整体准确率高于横断面。绞窄性乙状结肠梗阻早期血液循环障碍并不明显,横断面图像缺乏多角度观察,易误诊为单纯性乙状结肠梗阻;而动态增强扫描后,行MRP技术可分析肠壁厚度、肠系膜血管走形、是否水肿等微小病变,进而提升绞窄性乙状结肠梗阻诊断准确率。值得注意的是,本组绞窄性乙状结肠梗阻即使经MRP技术仍旧存在被误诊为单纯性肠梗阻病例,主要与图像采集质量、MRP技术水平及诊断时机有关,可适当加强对肠梗阻患者的CT随访,降低由于误诊带来的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MSCT的MRP图像质量优于横断面图像,MRP在乙状结肠梗阻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高于横断面图像,且MRP对绞窄性乙状结肠梗阻准确率及整体准确率高于横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