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支气管腺体和肺泡上皮的一类肺恶性肿瘤,显微镜下特点是胞浆丰富、核异形、细胞较大[1]。NSCLC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多数患者在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等到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无法进行手术切除[2]。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三维适形放疗现已成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其中肿瘤靶区的精准勾画是最重要的步骤,有利于肿瘤的分期和疗效进行诊断和评估[3-4]。以往的靶区勾画是根据磁共振、CT等图像进行的,但对于肺不张、胸腔积液等患者靶区勾画存在一定困难[5]。而PET/CT图像融合可以同时发挥PET和CT检查的作用,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率。因此,本文旨在探讨PET/CT图像融合在NSCLC三维适形放疗靶区精准勾画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84例NSCLC患者,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PET/CT图像融合组(52例)和单纯CT图像组(32例)。纳入标准:符合NSCLC诊断标准[6];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2)存在其他恶性肿瘤者;(3)存在其他心、肺等严重器官疾病者;(4)存在精神疾病者;(5)临床资料不完整者。PET/CT图像融合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41~62岁,平均年龄(51.66±4.71)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23.47±1.23;学历水平:大专及以下34例,本科及以上18例;病理类型:腺癌28例,鳞癌24例。单纯CT图像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1~62岁,平均年龄(51.32±4.34)岁;平均BMI 23.85±1.24;学历水平:大专及以下13例,本科及以上19例;病理类型:腺癌15例,鳞癌1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检查及勾画方法 仪器及设备:PET/CT扫描仪(Biograph mCT Flow 64 ,SIEMENS),图像分析及后处理工作站(SyngoMMWP VE61B,SIEMENS)。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由南京江原安迪科正电子研究发展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生产提供,放化纯≥95%。检查方法:所有受检者检查前要求空腹6h以上,测定血糖水平低于11.1mmo1/L,肘静脉注射18F-FDG(按体重,0.1mCi/kg)后静卧,注射药物前10min开始饮阳性对比剂(每间隔10min喝100ml),注药50~60min后嘱受检者排尽尿液并再饮水300ml后立即开始检查。检查时受检者仰卧,双臂抱头,平静呼吸,扫描范围从大腿中上段至眼眶下沿,头颅单床位扫描。体部CT扫描方案:120kV, mAs使用CARE Dose4D技术根据患者CT定位像计算,螺旋扫描方式,扫描层厚64mm×0.6mm,Pitch=1,Rotation time=0.5s。体部CT重建方案:层厚3mm,层间距2mm,Kernel=B31f medium smooth+体部PET采集方案:Flowmotion技术连续扫描(胸部扫描速度1.2mm/s,其他部位1.8mm/s),3D模式采集。体部PET重建方案:Recon method=TrueX+TOF(ultraHD-PET),Iterations=2,Subsets=21,Image size=200,Zoom=1,Filter=GAUSSIAN,FWHM=5mm;并基于CTAC图像进行PET图像的衰减校正和散射线校正,获得最终PET/CT图像。头颅CT扫描方案:120kV,120mAs,螺旋扫描方式,扫描层厚64mm×0.6mm, Pitch=0.55,Rotation time=1s。头颅CT重建方案:层厚3mm,层间距1.5mm,Kernel=H31s medium smooth+头颅PET采集方案:单床位扫描(4min),3D模式采集头颅PET重建方案:Recon method=TrueX+TOF(ultraHD-PET),Iterations=3,Subsets=21,Image size=400,Zoom=2,Filter=GAUSSIAN,FWHM=2mm;并基于CTAC图像进行PET图像的衰减校正和散射线校正,获得最终PET/CT图像。靶区勾画:由 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及核医学医师共同参与靶区勾画:分别在单纯CT 增强所得的图像和PET /CT 融合后的图像上勾画肿瘤靶区(GTV),GTV边界外放0.8cm为临床靶区(CTV),CTV边界外放1.0cm为计划靶区(PTV)。单纯CT图像组:在CT图像的肺窗(窗宽1 600HU,窗位-300HU)勾画肺肿瘤,纵隔窗(窗宽 400HU,窗位800HU)勾画纵膈淋巴结,根据水平对每逐层病灶边界进行GTV的勾画。PET/CT图像融合组:在纵隔窗(窗宽900HU、窗位300HU)水平下围绕肿瘤周围环晕逐层勾画GTV。治疗方法:选择1位医师勾画的GTV,以相同的参数形成PTV。采用瓦里安系统设计放射治疗计划。采用5~6个视野进行适形治疗。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对治疗计划进行优化。设置要求:1.8~2.0Gy/(次·d),5d/周,剂量为60~66Gy。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下勾画的 GTV、PTV体积。(2)疗效评估:在治疗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实体瘤评价标准[7]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完全缓解:所有病灶完全消失,肿瘤标志物下降至正常水平;部分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改善,病灶直径减少一半; 稳定: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改善,病灶直径增大<25%或缩小<50%;进展: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加重,有新的病灶出现。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率。(3)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肿瘤复发率。
2.1 两组患者靶区勾画的GTV、PTV体积比较 PET/CT图像融合组的GTV、PTV体积均显著低于单纯CT图像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靶区勾画的GTV、PTV体积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PET/CT图像融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42.31%,与单纯CT图像组的37.50%相比无显著差异(χ2=0.190,P=0.663=>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肿瘤复发率比较 PET/CT图像融合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纯CT图像组(P<0.05),但两组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肿瘤复发率比较[n(%)]
NSCLC是我国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所有肺癌的80%,主要是由于吸烟及空气污染等引起的,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恶性肿瘤首位[8]。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由于大部分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导致其无法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因此放化疗成为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9],而化疗前对靶区的精准勾画与患者的化疗疗效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既往有研究显示,PET/CT图像融合可以精准定位肿瘤靶区,及时发现肿瘤远处转移而改变放疗计划,使副作用的发生率减少[10],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结果显示,PET/CT图像融合组的GTV、PTV体积均显著低于单纯CT图像组,说明PET/CT图像融合可以使肿瘤靶区勾画更准确。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PET/CT图像融合将肿瘤解剖学信息与细胞代谢状况相结合,可弥补单纯CT扫描的不足,准确反映出肿瘤物边界,有利于提高肿瘤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对于存在肺不张、胸膜等情况的患者,其肿瘤边界不明显,单纯的CT图像很难将肿瘤与正常组织区分开[11-12],导致确诊困难,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因此在化疗过程中会扩大GTV,进而使正常组织被过度照射。而PET/CT图像融合可有效辨别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情况[13],准确的测量肿瘤GTV,使勾画的GTV、PTV体积减小,在放疗时可以对周围正常组织进行保护,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本文结果显示,PET/CT图像融合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纯CT图像组,说明经PET/CT图像融合勾画后的三维适形放疗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PET/CT图像融合在确定NSCLC分期中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既往研究显示,PET/CT图像融合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边界,对肿瘤分期的诊断及治疗后肿瘤的复发、病灶转移等具有明显的优势[14]。在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分期后,通过放疗可抑制较小的转移病灶,从而降低复发的风险,有利于延长生存期。
综上所述,PET/CT图像融合可提高NSCLC三维适形放疗靶区精准勾画的准确率,有利于降低治疗后的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