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尊洁,倪 航,杜 锐,田 玉,朱小龙,郑 广
(江汉大学 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56)
人类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也在研究一些新的储能器件,如超级电容器、锂电池等。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型能源储存器件,因具有快速充放电、工作寿命长等优势,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1−4]。超级电容器主要由正负极材料、集流体、隔膜、电解液4部分组成,其中超级电容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极材料是影响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5−6]。因此,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尤为重要。本实验采用一步水热法,在泡沫镍上直接生长了活性物质,不需要粘结剂,简化了工艺流程,可以更为客观地对电极材料进行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目前,超级电容电极材料主要为碳材料[7]、金属化合物(如RuO2[8]、MnO2、Ti O2[9]等)、导电聚合物[10]等。研究表明,二元系金属化合物的综合电化学性能表现强于一元系金属化合物。钴酸镁作为尖晶石型二元系金属化合物,具有多重价态,理论比电容高达3 122 F/g[11],但是因为形貌、结构、电导率等因素,实际获得的比电容值并不高,因此如何获得高比电容成为该材料的一个研究热点。
近年来已报道的MgCo2O4纳米材料有纳米链[4]、纳米锥[11]、纳米针[12]、海胆球[13]等。众所周知,材料的电容器存储性能主要受化学成分、结构形态等的影响,目前已有研究结果显示获得的实际比电容值并不高,如Xu等[14]制备出双海胆状MgCo2O4分级结构,在2 A/g的电流密度下测试得到的比电容为508 F/g;Krishnan等[15]制备出立方体结构的MgCo2O4,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比电容达到690 F/g。
本文运用水热法[16],以尿素为沉淀剂,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与镁、钴离子结合成前驱体复合在泡沫镍上,而后通过进一步高温氧化制备出海胆状MgCo2O4纳米材料,该制备工艺简便,且制备出的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本实验所采用的药品均为分析纯,主要药品信息见表1。
表1 药品信息表Tab.1 Chemical list
先裁取一定大小的泡沫镍(2 cm×4 cm),随后依次用盐酸(3 mol/L)、丙酮、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分别超声清洗15 min,去除氧化物、杂质等,再在40℃的条件下干燥5 h。取0.77 g六水合硝酸镁(Mg(NO3)2·6H2O)、1.75 g六水合硝酸钴(Co(NO3)2·6H2O)、5.4 g尿素(CO(NH2)2)溶解于60 mL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1 h,随后再转移进100 mL聚四氟乙烯内胆的反应釜中,斜插入干燥后的泡沫镍,拧紧密封放入真空干燥箱中,100℃下反应12 h。水热反应完成降至室温后,分别使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清洗多遍,再次在真空干燥箱中60℃干燥5 h。干燥完成后将样品放入真空管式炉中350℃煅烧2 h,得到海胆球状MgCo2O4纳米材料,标记为M−10。重复上述实验两次,其他条件不变,仅真空干燥箱中水热反应温度分别设为80和120℃,产物标记为M−8和M−12。
本实验使用XPert Powder型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对样品进行物相分析,与标准卡比对,确定材料中存在的物相及纯度等;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型号为SU8000,加速电压为3 kV)来观察和分析样品微区形貌。
测试采用型号为CHI660E上海辰华电化学工作站。在三电极体系中,以待测材料为工作电极,PT片电极为对电极,Hg/HgO电极为参比电极,在3 mol/L KOH溶液中测试循环伏安(CV)曲线、恒电流充放电(GCD)曲线以及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等。
CV曲线为扫描电位与响应电流线性相关的曲线,通过该曲线可以清晰地观察判断其电势行为。GCD曲线为恒定电流下的充放电曲线,据此判断电容特性、库伦效率等。EIS曲线用于研究传递阻抗、分析材料内阻等。材料比电容C(F/g)的计算公式[17]为
式中,I为放电电流(A);Δt为放电时间(s);ΔV为去除电压降后的电压窗口(V);m为活性物质量(g)。
两电极中,以泡沫镍上生长着活性物质的待测电极为工作电极,活性炭(AC)电极为对电极,其中AC、导电炭黑与聚偏氟乙烯质量分数比为8∶1∶1,加入少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搅拌均匀,完成后均匀涂覆在预处理后的泡沫镍上,放入真空干燥箱中80℃干燥12 h,活性炭电极质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m+、m−分别表示正负极质量(g);C+、C−分别表示正负极比电容(F/g);ΔV+、ΔV−分别表示正负极测试电压窗口(V),由此可得到碳电极质量,再依据(1)式(此时式中I为两电极体系放电电流(A);Δt为放电时间(s);m为体系中正负极电极材料的总质量(g);ΔV为两电极测试电压窗口)可算出此两电极体系的比电容(C,F/g)、能量密度(E,Wh/kg)以及功率密度(P,W/kg)[18]:
本实验M−10制备步骤分3步:①泡沫镍预处理,使用化学试剂对纯NF进行超声清洗;②水热反应,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MgCo2O4前驱物;③高温煅烧,前驱物进一步氧化生成目标产物。反应机理为溶液中尿素会参与水解产生OH−,进而与Mg2+、Co2+反应结合生成MgCo2(OH)6前驱物沉淀,再在管式炉中进行脱水热处理得到钴酸镁[19−20]。
为了避免泡沫镍对样品XRD图谱造成影响,本实验采用反应釜中沉淀物350℃煅烧2 h后的产物进行XRD衍射测试,将衍射图谱与标准图谱(JCPDS No.81−0667)比对(见图1)。由图1可知,100℃及120℃水热反应的产物有7组晶面对应性完好且无其他明显杂质峰,说明所制备的MgCo2O4晶体结晶性良好,与文献[21]结果一致,纯度较高,相较之下M−8则明显存在不足。
图1 所制备3种样品粉末的XRD图Fig.1 XRD patterns of the three samples prepared
图2(a)、图2(c)和图2(e)分别对应样品M−8、M−10和M−12的低倍率SEM图,图2(b)、图2(d)和图2(f)对应样品M−8、M−10和M−12的高倍率SEM图。从图2可以看出,3种样品对应的形貌均为海胆状结构。样品M−8、M−10对应的海胆状结构尺寸大多在7μm左右,M−12的海胆状结构尺寸大多在5μm,同时表面还混有其他不规则结构。相对M−10的海胆状结构,图2(a)和图2(e)显示M−8和M−12的形状差异和不规则程度较大。高倍率图中,M−10球体尺寸规则,由众多放射状纳米针组装而成,长度均匀,约为3~4μm,球体与球体间、纳米针之间都有较大的空隙,可以增加电活性位点,提高样品电化学性能的各项参数[22]。
2.3.1 材料的电容量分析 本实验在3 mol/L KOH电解液中进行测试。图3(a)为M−8、M−10和M−12在5 mV/s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三者测试曲线均出现了氧化还原峰,说明均为赝电容,M−10峰值电位分别为0.5和0.316 V,M−12为0.499和0.338 V,M−8为0.446和0.335 V。
由图3(a)可以看到M−10的CV曲线面积最大,表明M−10具有较好的电容性能,存储电荷能力更强。图3(b)为M−8、M−10和M−12在0~0.5 V电压范围内、1 A/g电流密度下测试的GCD曲线,各曲线充电与放电时间相接近,曲线基本对称,表现出良好的可逆性,同时曲线中出现的放电平台表明三者均具有法拉第赝电容特性,与图3(a)分析结果保持一致。此外M−10的放电时间最长,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储能能力,与SEM表征中M−10拥有更为均匀分布的纳米针间隙有关,可增加活性位点,综合而言M−10的性能最好。
图2(a)M-8低倍SEM图;(b)M-8高倍SEM图;(c)M-10低倍SEM图;(d)M-10高倍SEM图;(e)M-12低倍SEM图;(f)M-12高倍SEM图Fig.2(a)Low magnification SEM image of M-8;(b)High magnification SEM image of M-8;(c)Low magnification SEM image of M-10;(d)High magnification SEM image of M-10;(e)Low magnification SEM image of M-12;(f)High magnification SEM image of M-12
图3(c)为M−10在1、3、5和10 mV/s的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从图3(c)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一对氧化还原峰,这说明溶液中发生了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电容主要是赝电容[23−25]。随着扫描速率的增加,对应的CV曲线的面积也随之增大,氧化峰与还原峰在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这是材料内部的欧姆电阻和极化反应所致。
图3(d)为M−10在0~0.5 V的电位窗口中,1、2、3、7、10、20 A/g电流密度下测试的GCD曲线,曲线上均存在明显的放电平台,表明材料主要发生的是赝电容行为[26];M−10的放电时间分别为534.5、255.0、163.0、58.4、37.4和12.2 s。据(1)式计算对应的比电容分别为1 090.8、1 040.8、1018.8、888.7、850.0和625.6 F/g。
2.3.2 M−10的倍率/阻抗性能 图4(a)为M−10的倍率性能图。可以看到随着电流密度的不断加大,比电容值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充放电速率比溶液中离子或质子传递速率大,离子来不及充分反应,最终电极材料周围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得不够彻底所致,当电流密度达到20 A/g时,比电容为625.6 F/g(计入了电压降),容量保持率为57%,说明材料具有良好的可逆性以及不错的电子传入与传出效果[27−28]。
为进一步探究M−10阻抗性能,研究电极材料内部的电荷转移电阻和离子扩散性能,分别测试3个样品的EIS(见图4(b))。弧形曲线包含高频的半圆区和低频的直线区,高频区的半圆直径反映了材料与电解液之间传递阻抗的大小,低频直线区反映了材料界面的物理扩散情况,直线的斜率越小,阻抗越大。由图4(b)可知,M−10阻抗及扩散性能介于M−8与M−12之间,其内部阻抗(Rs)为0.42Ω。较小的阻抗有利于离子的扩散[29]。
图3(a)M-8、M-10、M-12在5 mV/s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b)M-8、M-10、M-12在0~0.5 V电压范围内、1 A/g电流密度下的GCD曲线;(c)M-10在1、3、5和10 mV/s的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d)M-10在0~0.5 V的电位窗口中,1、2、3、7、10、20 A/g电流密度下的GCD曲线Fig.3(a)CV curves of M-8,M-10,and M-12 at the scan rate of 5 m V/s;(b)GCD curves of M-8,M-10,and M-12 at the voltage window of 0~0.5 V and the current density of 1 A/g;(c)CV curves of M-10 at the scan rate of 1,3,5,and 10 mV/s;(d)GCD curves of M-10 at the voltage window of 0~0.5 V and the current density of 1,2,3,7,10,and 20 A/g
图4(a)M-10的倍率性能图;(b)M-8、M-10、M-12 EIS曲线Fig.4(a)Rate performance of M-10;(b)EIS curves of M-8,M-10,and M-12
2.3.3 材料的循环性能分析 为测试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对样品M−8、M−10、M−12以12.6 A/g的电流密度各循环1 000圈的电容保持率曲线进行了对比(见图5(a))。比电容保持率分别为84.6%、94.5%和89.9%,M−10表现最稳定。将M−10再以20 A/g的电流密度循环5 000圈(见图5(b)),比电容保持了91.0%,插图为其循环5 000圈时比电容变化图,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图5(c)为M−10循环5 000圈前后的CV曲线对比,氧化、还原峰位都分别在0.5、0.3 V附近。图5(d)为循环5 000圈前后的GCD曲线对比,放电时间分别为126.5、125.9 s,皆未有明显的变化,这说明M−10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且电化学性能优于其他同种MgCo2O4材料,具体数据见表2。
图5(a)M-8、M-10、M-12以12.6 A/g的电流密度循环1 000圈的电容保持率曲线;(b)M-10以20 A/g的电流密度循环5 000圈的电容保持率曲线;(c)M-10循环5 000圈前后的CV曲线;(d)M-10循环5 000圈前后的GCD曲线Fig.5 (a)Capacitance retention curves of M-8,M-10,M-12 after 1 000 cycles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12.6 A/g;(b)Capacitance retention curves of M-10 after 5 000 cycles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20 A/g;(c)CV curves of M-10 before and after 5 000 cycles;(d)GCD curves of M-10 before and after 5 000 cycles
表2 M-10样品与报道钴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数据对比Tab.2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data comparison of M-10 sample and cobalt-based materials on earlier reports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的活性炭电极按照(2)式计算结果来制备。在对两电极体系进行测试前,需先确定其电压窗口区间。图6(a)和图6(b)分别为M−10∥AC ASC在两电极体系中不同电位范围的CV曲线和GCD曲线,当电压窗口从1 V增加到1.6 V时,GCD曲线未表现出明显不同,CV曲线出现翘曲的尖角,说明可选的最大合适电压窗口为1.5 V。较之于传统的以水系为电解液的碳基对称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区间(0.8~1.0 V)有所改善,也可以减少实际应用中器件串联数量[34−35]。
图6(a)M-10//AC ASC在两电极体系中不同电位范围的CV曲线;(b)M-10//AC ASC在两电极体系中不同电位范围的GCD曲线Fig.6 (a)CV curves of M-10//AC ASC at different voltage ranges in the two-electrode system;(b)GCD curves of M-10//AC ASC at different voltage ranges in the two-electrode system
图7(a)是M−10∥AC ASC在10、15、20、25 mV/s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图中曲线为不规则的矩形,存在细微的氧化还原峰,表明存在法拉第赝电容行为。本实验中活性物质的质量约为7 mg,依据(2)式得活性炭的质量约为16.3 mg,再依据(3)式可得电流密度为1、2、3、4和5 A/g下的质量比电容为69.8、66.0、63.5、61.8和60.3 F/g(见图7(b))。图7(b)中GCD曲线都近乎对称,但不是完全的线性规律,这也表明组装的非对称电容器是赝电容,具有较高的充放电库伦效率。图7(c)显示出了M−10∥AC ASC在较大电流密度下仍有较好的电容保持率,保持了86.4%。
图7(a)M-10//AC ASC在不同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b)M-10//AC ASC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GCD曲线;(c)M-10//AC ASC倍率性能图Fig.7(a)CV curves of M-10//AC ASC at different scan rates;(b)GCD curves of M-10//AC ASC at different current densities;(c)Rate performance chart of M-10//AC ASC
依据GCD曲线及(3)式和(4)式计算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倍率性能,结果如图8所示。图8(a)中功率密度为731.5 W/kg时,拥有最大能量密度为20.71 Wh/kg;当能量密度为14.4 Wh/kg时,拥有功率密度为3 281 W/kg。图8(b)为将M−10∥AC ASC以6 A/g电流密度循环3 000圈测试图,比电容保持率为96.8%,表明体系在循环后仍保持活跃的状态,拥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插图为以5 A/g电流密度循环3 000圈前后的GCD曲线,循环后充放电时间有细微增加,可能由活化作用引起,表明M−10具有较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图8(a)M-10//AC ASC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关系图;(b)M-10//AC ASC在6 A/g电流密度下循环3 000圈的电容保持率曲线以及循环测试前后的GCD曲线Fig.8 (a)Energy density vs.power density of M-10//AC ASC;(b)Capacitance retention curves of M-10//AC ASC after 3 000 cycles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6 A/g and GCD curves before and after the cycle
图9为海胆状MgCo2O4的合成及电化学测试示意图。在纯镍基底(见图9(a))上以不同温度制备MgCo2O4纳米材料,标记为M−8、M−10、M−12,形貌皆为海胆状,但是M−8和M−12有团簇现象,M−10则反应充分,分布均匀,如图9(b)所示,球体纳米针之间间隙较大,使得电解液中的OH−能与活性物质充分反应。图9(c)为测试电化学性能时溶液中可能存在的OH−和电子流动渗透示意图,M−8和M−12由于团簇,不易被渗透,OH−和电子只是在其表面作用,而M−10中纳米球排布较均匀、尺寸均一,接触面积增加,传输渗透的通道更多,从而电化学性质表现优异。
图9(a)纯镍基底;(b)M-8、M-10、M-12海胆状Mg Co2 O4合成示意图;(c)M-8、M-10、M-12电化学性能测试示意图Fig.9 (a)Pure nickel substrate;(b)Synthetic schematics of urchin ball-like Mg Co2O4 of M-8,M-10,and M-12;(c)Schematic diagram of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test of M-8,M-10,and M-12
1)采用水热法在80、100、120℃下成功制备出均匀生长在泡沫镍上、密集度较高的海胆状MgCo2O4电极材料,XRD分析显示其结晶度较高,M−10为较纯相的MgCo2O4。
2)M−10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GCD曲线的放电比电容为1 090.8 F/g,在20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 000圈,比电容保持率为91.0%,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3)M−10∥AC两电极体系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时间为204.4 s,计算比电容为69.8 F/g,在6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3 000圈后,比电容保持率达到96.8%。两电极体系M−10∥AC在功率密度为731.5 W/kg时,拥有最大能量密度为20.71 Wh/kg,当能量密度为14.4 Wh/kg时,拥有功率密度为3 281 W/kg。以上实验表明M−10电极材料具有较大蓄存电荷的潜力,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