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角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究

2022-04-26 00:39张清荣
老区建设 2022年5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文旅融合

[提 要]福州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几年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有待加强、文化内涵挖掘不足、融合发展动力不强、知名度不够高等问题。对此,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力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提升红色综合效益,推进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加快区域联合发展,打造福州红色文旅品牌,助力福州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文旅融合;福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作者简介]张清荣,阳光学院现代传媒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融合。(福建福州 350001)

[基金项目]福州市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文旅融合视角下福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究”(2021FZC51);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福建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挖掘和功能拓展研究”(FJ2021XZB060)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新时期深化文化和旅游改革的重点工作内容,是文化旅游发展多元化战略的选择,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红色文化及其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红色文化的时代载体,是弘扬红色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文化自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时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州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创新利用红色文物、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遗址等宝贵资源,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主题展览、知识竞赛、教育培训等系列活动,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发展红色研学,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做好文旅融合视角下福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不断发掘福州红色文化承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教育等多重价值,对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软实力,助力福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福州为研究样本,分析文旅融合视角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路径选择。

一、福州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福州地处我国华东地区、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福建省省会、福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福州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资源丰富,是福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是福建省五四运动重要发起、活动地,是福建省最早建立地方党组织的地区,是闽东土地革命的策源地和活动中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地、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城市运动和游击武装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林祥谦、王荷波、吴石、方尔灏、翁良毓、李良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福州。邓子恢、陶铸、叶飞、粟裕、曾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留下了光辉足迹。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上,福州大地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根据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福州市登记的革命遗址共338处,有相当一部分革命人物或事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影响和地位[1]。主要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共福州市委旧址纪念馆、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福建学生联合会旧址、马尾船政旧址群、邓拓故居、闽江游红船(闽江地下航线)、福州市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八一七革命烈士公园、闽侯县林祥谦烈士陵园、罗汉里红色文化旅游区、闽清宏琳厝(项南住所暨《抗日救亡周刊》编辑部旧址)、省璜革命斗争史迹陈列馆、罗源百丈村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罗源指挥部旧址、连江透堡红色革命遺址群等。

从空间上看,所有县(市)区均有红色文化资源分布,以连江县数量最多,有90处;永泰县53处,罗源县51处,福清市49处,闽清县22处,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仓山区等城区数量不多,但资源等级较高。从时间上看,涵盖了辛亥革命战争、国民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从类型上看,包括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物质文化资源主要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革命领导人故居、名人故居(伟人故里)、综合性革命历史纪念设施(纪念馆)、烈士陵园和墓碑(群)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革命故事、革命传说、革命文艺、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传统等,如闽剧《杜鹃山》、福州伬艺《刑场上的婚礼》《血色鸡角弄》等。

二、福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一)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有序开展

2021年,福州印发《红色文化生态保护开发规划》,重点开展重点红色文物保护状况监测工作,加强红色文物日常管护和保养维护,注重文物周边环境风貌的整体保护。当前,福州市已经全面实行红色文化遗址分级保护制度,突出保护重点、增强保护实效。近年来,福州先后投入约1.3亿元,修复了宏琳厝、福建省委联络站、生顺茶栈、潮江楼等一大批革命文物并予以展示利用。从保护程度上看,福州市红色文化资源保存状况较好以上的179处,占61.73%;一般的63处,占21.72%;较差和差的48处,占16.55%[2]。福州市现有120处革命文物列入国家和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42处。可移动文物118047件(套),位居全省第一[3]。

(二)红色文化教育示范成效显著

福州市红色文化资源中已经成功建成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处,分别是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闽侯县“二七”烈士林祥谦陵园、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冰心文学馆,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5处,县(市)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处;省级党史教育基地25处,市级党史教育基地25处,县(市)区级党史教育基地21处,市级党性教育基地的13处,特色教育基地如国防教育基地、廉政建设教育基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50余处。依托各类红色文化遗址,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参观学习,开展红色文化专题展、红色文化进校园、党史国史知识竞赛等爱国主义系列活动,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已成常态,红色教育示范功能效果显著。

(三)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如火如荼

目前,福州主要的红色旅游景区(点)中,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处,国家AAA级及以上红色旅游景区7处,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1处,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1处。近年来,为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展示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功能,引导干部群众就近就便实地考察学习,福州市推出13条“初心如磐逐梦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线路涵盖福州市13个县(市)区,串联起新四军福州旧址、林觉民故居、林则徐纪念馆等经典红色旅游点。周末及节假日,红色景区、景点活动精彩纷呈,红色文艺演出、红色文化主题展览、红色研学等人气旺盛,已经成为市民游客热门打卡地,由此也带动了红色文旅经济的蓬勃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三、福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虽然福州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内红色文化旅游的许多热点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区域投入差异较大,文物保护修缮力度有待加强

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投资大、周期长,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各级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保护意识和发展战略不同,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投入也存在明显差异。部分经济较發达地区,如鼓楼、长乐等地,由于地方政府有充足的财政收入和长远的发展眼光,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资金投入较为充沛,文物保护修缮力度较大。但还有不少红色资源地处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乡镇地区,如闽清、永泰等地,大多鉴于财力关系,这些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并未被充分开发利用,一些重要的革命遗址遗迹没有得到有效抢救和保护,不少资源被忽视和遗忘,有的甚至遭到损毁、破坏、拆除,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尤其是非旅游景区的红色资源更是缺乏应有的保护措施和利用手段,自然损毁流失现象严重。红色文化遗址修复与保护、利用等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红色综合效益尚未充分显现

目前,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工作主要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牵头开展,部分高校科研单位相关专业师生、红色文化研究会人士也参与其中,总体上专业的红色文化研究机构和人才较少,且相关单位机构和社会组织尚未形成研究合力。有些红色事迹、名人故事细节挖掘不深,历史描述不够严谨,缺少权威专业的介绍。大部分地方特别是乡镇区域对红色文旅资源的开发方式大多局限于收集罗列、修复旧址、设立展览馆等,大多依赖固有资源,内容较为单调,展览形式相对单一,现代化气息太强。红色精神与新时代社会精神价值融合不够,关于红色题材的故事、图书、实景剧、歌舞、小品等作品较少;不少地方还存在盲目、粗放式开发的现象,红色文化特色不明显,思政教育活力不足,时代感和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不强,难以对游客产生吸引力。一些地方红色教育主题存在“走过场”现象,重形式而轻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有限。一些地方红色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经营管理不善,大部分时间并未有效运营,除了重大纪念日或重大活动,平时多处于闲置状态,经济效益不佳。

(三)融合发展动力不强,红色产业链条尚未完全形成

跨要素融合不足,红色文旅资源之间,红色文旅资源与其他文化资源,如地域文化资源、乡土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艺术文化资源等之间,以及红色文旅资源与周边自然环境、其他特色景区之间,在开发利用时缺乏纵横统筹。如福州的温泉文化、古厝文化与红色文化之间的融合,福州油纸伞、脱胎漆器等众多的非遗文化并未跟红色文化巧妙结合,创作出红色文创商品。红色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创意能力的融合水平较低,数字化水平不高,表现形式不够丰富。“数字福州”的溢出效应并未充分覆盖红色产业,红色景区智慧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跨行业融合不足,“红色文化+制造业”“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农业”“红色文化+教育”等多种业态融合模式有待深化,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休闲观光、教育培训、餐饮服务、住宿服务、演艺娱乐、创意设计、信息技术、金融资本等形态多元组合的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红色文化赋能未充分实现。

(四)品牌知名度不够高,区域联合开发模式有待完善

202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旅游一体化发展,将福州建设成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世界一流旅游休闲城市。目前,福州的文旅品牌主要还是依托于以三坊七巷为主的古厝古街旅游、连江、平潭为主滨海旅游以及温泉度假旅游等,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的精品项目较少,特色不明显、竞争力不够强,对外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不够,红色文化旅游尚未形成知名品牌。福建省的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多、品质高,价值独特,开发潜力巨大,但由于区域间旅游资源的差别,各地对红色旅游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差异,导致政策上下衔接落实、区域内交通联结、区域间旅游形象整体宣传及协同均存在着不少问题。此外,不少地方还存在本位主义,对福州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合开发也造成一定的阻碍。

四、文旅融合视角下福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对策

(一)持续加大投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力度

各级政府应当树立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增强革命文物保护意识,落实革命文物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整合资金和人力,形成分工明确、统筹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大市级革命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保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和省级财政支持,合理考虑资金项目安排,加大对红旅产业发展落后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探索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文物修缮保护激励机制,比如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持续开展革命文物资源普查,加强相关实物、文献、档案、史料、口述史的抢救、征集与研究,依托“数字福州”优势,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做好革命文物清理、建档等工作,形成革命文物资源目录和专题数据库。及时为各级革命文物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落实革命文物定期风险排查和日常养护管理制度,及时上报革命文物的安全状况。

(二)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提升红色综合效益

发挥地方党史方志室、红色文化研究会、各大高校的作用,组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力量,加强福州地方革命史和红色文化资料的整理研究;通过寻访亲历者和见证者,进一步校核史实,力求更为真实地还原历史,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让更多的革命文物、红色遗址成为回顾党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进一步强调开展红色教育的初心,进一步严肃和规范红色教育,加强互动性教学,多进行实践性体验,用新时代的语言和方式讲好百年红色故事,实现红色教育效果入脑入心,进而实现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明传承价值。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中华民族传统节庆,依托革命文物资源组织策划设计发展红色文化旅游项目,通过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改善区域交通、住宿、通讯等基础条件和设施。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介入、社会参与的红色文旅产业协同开发机制,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培养红色文旅人才,共同推动区域产业振兴,进而实现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

(三)培育产业融合发展动能,催生融合發展新业态

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找准红色文化和其他产业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强化精神内核融合,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将红色文化精神与现代社会精神价值、福州城市精神文化融合,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特性。强化产业融合,联动红色文旅与工业、农业、教育、体育、文化创意、信息科技等产业,通过整合资源、设计项目,积极打造新业态,形成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吃住行游购娱美育康体业态协调发展的红色旅游产业链,提升红色旅游竞争力,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效益。强化产品要素和线路融合,以红色为引,与绿色、蓝色、古色等多维产品和线路融合,加强红色文化游与绿色生态游、滨海蓝色海洋游、古色古厝游、非遗民俗游、民族特色文化游、温泉养生游等旅游产品组合,如罗源的畲族文化与红色文化结合,连江的滨海旅游、温泉旅游与红色旅游的结合,永泰的绿色生态资源与红色文化旅游的结合。强化科技融合,将科技手段融入红色文旅发展中,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提高AR、VR、AI、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高新数字技术的应用水平,开发“云旅游”“云演艺”“云展览”等新产品,推广网络预售票、智能语音导览解说、导游预约、景区交通智能调度,提高红色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打造一批智慧红色文化旅游景区。

(四)加快区域联合发展,打造福州红色文化品牌

深化红色文旅区域协作,发挥红色资源聚合效应,实现“资源互享、优势互补、游客互送、市场共拓、品牌共建”区域联合发展。应当重视建立市外对接、市内联动、景区互动的三级互动机制。积极与周边的宁德联合打造闽东红色山海游憩区,结合闽北、闽西等地构建红军北上抗日红色生态体验游线,强化跨区域主题产品的打造和推广,推出跨区域精品线路,制定互惠互利的营销政策,互推红色旅游产品,推进福建红色旅游的共同发展。把红色旅游纳入全域旅游及研学旅游范畴,增强福州内的红色旅游景区之间的互动,依托推出的十三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并通过主要媒体资源重点进行推介宣传,使红色景点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主题教育和大中小学生进行研学活动的场所。增强市内不同景区之间的互动呼应,优化交通联络和资讯推送,推出一日游、二日游等旅游线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借助新媒体,加大红色文旅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塑造福州红色文化品牌,增强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张力,提升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吸引力。

五、总结

文旅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创造了新机遇。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入手,持续加大投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力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提升红色综合效益;培育产业融合发展动能,催生融合发展新业态;加快区域联合发展,打造福州红色文化品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福州红色文旅产业高质量跨越发展,进一步提升福州红色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福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福州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

[2]中共福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陈清华,吕南勋.进一步加强革命遗址在福州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中的引领作用[J].福建党史月刊,2018,(10).

[3]段金柱,卞军凯.福州:激活红色资源 汲取奋进力量[N].福建日报,2021-06-28(2).

[4]刘宏明.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开发利用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5).

[5]王雄青,胡长生.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江西的视角[J].企业经济,2020,39(11).

[6]李响.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文旅融合的困境与路径[J].学术交流,2021,(7).

[责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文旅融合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