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舟石瓢壶》来看紫砂陶刻艺术的技艺传承和文化魅力

2022-04-25 07:24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器型

崔 燕

作为陶瓷艺术之中一朵靓丽的奇葩,紫砂以其独特的透气性和良好的可塑性,再加上文人雅士的陶刻装饰之后,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实用功能和视觉体验。紫砂陶刻艺人在宜兴丁蜀有着非常高的地位,被尊敬地称之为“刻字先生”,他们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紫砂知识和对泥料特征的熟悉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专业的书法和绘画水准,这样才能够在紫砂坯胎之上镌刻出各种各样、题材丰富的艺术作品。紫砂陶刻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了紫砂品类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也彰显着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潮流,让我们能够在把玩欣赏紫砂艺术的过程之中,更加地产生浓郁的兴趣。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景舟石瓢壶》采用了非常经典的紫砂石瓢器型,以紫砂泰斗、布衣壶宗顾老命名,尤此可见其中的分量。然而此壶着重要表现的还是上面的陶刻技法和内容,在潇洒自如、老辣纵横的陶刻装饰之下,其中蕴含的情感也宣泄而出,令人观之啧啧称赞。此壶壶身相较于传统的子冶石瓢来说,壶身线条更加的柔和、低矮一些,壶口开口更大,特别适合茶叶的投放和清理,壶嘴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更加的粗壮,但是还是保留了钢管直流的造型,出水爽利,与之相呼应的壶把也是加粗了些许,三角形的形态和壶身完美呈现出平行四边形的设计,端握舒适,张力十足。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外延突出,上面的桥型壶钮既凸显出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特点,又便于拿捏,和谐统一。壶身的陶刻则是气势磅礴,刀法娴熟,连贯自然,一气呵成,具有浓郁的书卷气息和金石味道。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景舟石瓢壶》,原本憨厚敦实的紫砂壶造型搭配着行云流水的书法作品,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审美和视觉享受,特别是在陶刻技艺的运用上面,作者很好地传承了古法刀刻的特点,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读懂壶中蕴含的思绪和情感,启迪我们的思想,影响我们的人生。

“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剩觅蜀冈新井水,要携乡味过江东。”这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中所写到的内容,其中的背景故事就是东坡先生在宜兴买田置业,然后准备从扬州出发回到宜兴,在竹西寺内所写,表达了诗人在经过了宦海沉浮和人生的几遭变故之后,希望在宜兴做一位真正的田舍之翁。关于坡公在宜兴的故事和传说不胜枚举,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虽然他在宜兴逗留的时间并不长久,但是却留下了深深的影响,宜兴的人们非常地善于挖掘和宣传坡公与紫砂、茶叶的故事,让我们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魂牵梦绕着江南宜兴这古老的土地。石瓢壶,作为紫砂艺术之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器型之一,受到了许多壶友的喜爱,也是最为广泛的实用器型,彰显出中国文人的风骨气度和精神属性。“景舟石瓢”就是顾老根据大众的实用性,重新设计之后的靓丽呈现,更加的饱满厚重,搭配着陶刻装饰,相得益彰。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景舟石瓢壶》就是把这种相当具有辨识度的石瓢器型演绎得淋漓尽致,展示了作者精湛的紫砂技艺和匠心独运,很好地将诗词的意境和紫砂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做一名真正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舍翁,在饮茶玩壶的过程之中,体会到紫砂技艺的传统之美和历史的沧桑厚重之感,从而让我们后来的人们汲取到更多的营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和生活品质。

结语:在紫砂艺术千百年的历史之中,从圆融饱满的圆器,到横平竖直的方器,再到惟妙惟肖的仿生器,都能够展示出紫砂艺术独特的历史韵味和美好的情感寄托,最为关键的是,器以载道,紫砂可以通过陶刻等等艺术手法,把我们的情感充分地彰显出来,为紫砂艺术的长远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器型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浅析紫砂陶刻中的书画艺术
论紫砂陶刻在茶壶结构上的跨越
——浅谈紫砂壶“清隐”的陶刻创作
论紫砂陶刻的连续性
从“永乐”看紫砂壶造型与陶刻装饰的结合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