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科研管理系统

2022-04-25 12:46:11李楠杨宇林赵云志赵辉周子人
品牌与标准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检验检测科研信息化

李楠 杨宇林 赵云志 赵辉 周子人

【摘要】 本文介绍了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科研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提出系统需求及功能设计,从而提高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科技创新管理水平,推动检验检测机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检验检测;科研;信息化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22.01.021

Analysis on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of Inspection Examination and Certification Institutions

LI Nan,YANG Yu-lin,ZHAO Yun-zhi,ZHAO Hui,ZHOU Zi-ren

(Liaoning Inspection,Examination&Certification Centre,Shenyang 110036,China)

Abstract: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of inspection examination and certification institutions,puts forward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and functional design,improve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level of inspection examination and certification institutions,and promot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spection examina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Key words: inspection examination;scientific research;informationize

1 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大多是以各类检验检测认证活动和科研活动为主的数据密集型机构,这类机构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显性和隐性数据,包括各个层级的科研课题、论文、专利、标准、奖励、研究成果等,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数据和知识资源。

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不仅要保护好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更要充分整理和挖掘这些宝贵资源的价值,利用数据的传承、挖掘和复用来帮助和指导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各項科技创新工作。同时在辅助领导科技创新工作决策,提高科技创新基础数据利用效率,实现项目与课题全过程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管理工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系统建设目标

2.1 提高科技创新整体工作效率

科研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人工管理模式,通过系统来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等管理,达到管理流程可视化、数据管理智能化,系统具有即时保留科研项目整体生命周期、阶段进度、科研成果等特点。一是,系统能够基于科研互动进行动态数据的聚集与生成,实现快速直观的科研全景展示;二是,提供全面的科研数据支持,包括过往经验、学术成果及相关政策,减少或降低不同角色在了解相关内容时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

2.2 构建完整的科技创新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化管理

通过系统的建设,对单位各组成部门的各类科技创新基础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集成,实现在一个系统中对各类科技创新基础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发现和安全保存,打通内部数据采集、加工、整合、存储、管理、服务及利用的数据成果生产循环系统,减少因人员流动带来的各项研究成果及过程文档的损失。

2.3 多维度服务于各类科技创新工作人员

1)服务科技创新一线人员:提供多途径资源整合、跨库检索等功能,提供分散资源的集中利用,为科研人员的整个科研活动过程提供服务,确保通过管理系统查找的资料更全、更准、更及时。

2)服务科技创新管理人员:管理系统的建设将改变科技创新工作的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人工粗放型管理方式,将耗费在项目申报、项目评审、科技基础数据收集整理等大量基础性工作上的时间,转而用于思考科技创新工作思路,集中精力解决科技创新工作的难点和堵点,相当于配备了多名科技管理人员。

3)服务科技创新决策人员:通过数据分析技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服务,辅助决策者制定科技创新发展目标与方向,管理科研与成果转化过程,集群体智慧动态补充数据库,为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难题增加了解决渠道。

3 系统功能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见图1。

1)项目类型管理

支持自定义维护科研项目类型,主要类型包括: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其他单位横向委托、协作类科研项目;内部储备项目;其他项目或课题等。

2)项目申报模板管理

支持项目模板分类管理、模板审批流程管理、模板权限管理、模板查询检索功能。支持按照年份、项目类型、研究领域等不同组合方式对项目申报模板进行多级分类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立项申请书模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项目任务计划模板》《项目预算模板》《项目结题报告模板》《项目总结报告模板》《项目决算模板》等。

3)项目计划模板管理

支持用户自定义配置各类项目计划模板,支持结构化模板信息管理,通过选择项目计划模板快速完成项目计划编制,简化工作流程,避免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项目目标管理

以项目为单位,每个项目在系统中编制项目目标,每个项目目标又包含很多小目标,例如:科研项目目标、日常管理工作目标。

5)项目申报管理

支持项目需求征集、项目需求审核、项目申报、项目申报审核等功能。其中,项目需求及项目申报等相关主要信息包含:科研项目(选题)的名称、项目类型、项目级别、专业领域、专业分类、项目概况、项目背景、立项依据、主要研究内容、预期成果、项目年度、项目起止时间、项目预算、协作单位、项目负责人以及科研项目相关的附件。缓立(或未向外部推荐)的项目汇总录入科研项目储备库。建立科研项目储备库,未通过立项评审的项目存入科研项目储备库。

6)项目立项管理

建立项目立项库,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项目类型、项目来源、项目级别、项目状态、承担机构、协作单位、项目简介、主要研究内容、项目目标(技术经济指标)、进度安排、经费预算、成果形式、知识产权状况等。立项的项目进入项目立项库。

7)项目实施管理

建设科研项目计划的管理,包含:项目计划编制、计划审核、变更申请、变更审核、变更审批。

8)项目变更管理

支持项目负责人变更、成员变更、项目延期等。

9)项目预算管理

支持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费用计划,主要包括项目直接经费和项目间接经费等费用支出计划。其中,项目直接经费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或外协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其他费用等;间接经费包括:管理费和绩效支出。

10)项目经费支出管理

支持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费用支出的统计和控制。

11)项目进度管理

支持对项目进度进行检查、监控和考核,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可以根据项目完成情况调整项目状态。

12)立项指标考核管理

支持科研结果考核标准管理、科研结果考核验证记录、结果指标比对、考核结果管理等功能。

13)机构和人员科研业绩管理

支持部门和个人科研业绩管理功能,业绩主要是指科技项目、科技奖励、科技成果转化、论文发表、著作发表、专利发明、软件著作权、标准制修订(规程规范)、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平台建设、获得科技创新表彰和荣誉以及重大社会事件中科研攻关贡献情况等。

14)项目验收管理

支持项目验收申请、项目验收审核、审报资料定稿管理等功能。

15)项目资料管理

资料分为两大类,即文档类和数据类。对于文档类的资料,系统支持在入库时按照要求收集较为全面的分类信息,如文档类型、文档作者、文档创建时间、文档所属专业分类、文档所属项目等信息,并预留足够的冗余信息,如文档最后修改时间、文档使用权限等。

16)科研成果管理

建设成果库,系统支持上传并显示PDF、BMP、JPG、GIF、TXT、DOC、WPS、EXCL、压缩包等多种文件格式的附件,同时对于纸质版材料可通过高拍仪扫描成PDF格式自动上传至系统,实现成果的电子化管理。成果库内容主要包括:科技项目、科技成果、标准制修订、标准会员会、院校合作、科技创新平台、科研人员外部任职情况等。

17)项目归档管理

支持项目归档管理。项目归档信息主要包括:档案编号、项目名称、归档日期、归档时间、保存期限、项目号、归档内容(如研究报告、技术协议、试验记录等)及目录(包括电子版)、负责人、存放地点、存档阶段(项目申报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总结验收阶段、成果奖励申报阶段、推广应用阶段)。

18)学术活动管理

支持学术活动管理。系统可以记录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参加部门、参加人员等信息,形成学术活动列表,能根据相关条件进行检索,查看详细信息,并且能够对学术活动的信息进行维护。

19)专家库管理

建立专家库。专家信息包括:姓名、工作机构(工作单位)、职称、个人简历、研究领域承担项目情况、科研成果、邮件地址、电话等。通过专家查询模块,可以对专家信息进行查询。

20)项目查询统计管理

建设科研项目的查询统计管理,系统需支持多种数据展示方式,包括数据表格、甘特图、饼状图、柱状图等。

21)移动办公

通过移动应用,用户可用移动设备随处访问关键信息。

4 结语

通过利用大数据时代的IT技术,建设数据存储、分析、利用为一体的科技管理信息化平台,是科技创新工作的实际需求和必要手段。同时,构建科技管理信息化平台能建立和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组织体系,支撑科研活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进一步提升科技基础数据管理水平,有效增强辅助领导科技创新决策的智能交互功能。

【参考文献】

[1] 张诗敏,张南,王悠然,等.科研管理信息系統平台研究与开发[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6):171-174.

[2] 张骅.基于科研项目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6):188-191.

[3] 单淇,周思佳.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探析[J].信息系统工程,2021(1):56-57.

[4] 靳钰,吴晓昱,张国城.科技体制改革下计量技术机构项目管理策略[J].中国计量,2021(6):40-44.

【作者简介】

李楠,男,1984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

杨宇林,男,1972年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为科技与质量管理。

赵云志,男,1978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化。

赵辉,男,1981年出生,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检验检测管理。

周子人,女,1984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检验检测管理。

猜你喜欢
检验检测科研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互联网+检验检测”云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
武汉建设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研究
商业经济(2016年11期)2016-12-20 19:29:16
试析县域检验检测机构资源优化整合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5:41:04
厂内机动车辆检验检测质量研究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04:22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18:44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信息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