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文慧 张之峰
摘 要: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1995—2013年上合组织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进行了首次测度与评价,同时通过包含环境因素的地区差异指数(GRDI)量化分析了绿色发展的国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合作组织的GTFP在样本期间总体呈现出上升的特征;各国GTFP差异的动态演进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绿色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是上合组织GTFP增长的源泉。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绿色发展;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指数
本文索引:耿文慧,张之峰.<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08):-101.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4(b)--04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是重要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截至2021年,上合组织国家包括8个成员国, 4个观察员国,以及6个对话伙伴国。秉承“上海精神”,该组织在政治、经贸、文化、安全等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均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然而根据世界银行WDI(World Development Index)数据库,从2017年18个上合组织国家的PM2.5年均浓度指标数据来看,有半数的国家不满足世界卫生组织关于PM2.5的最低年均浓度标准35μg/m3。可见上合组织国家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差。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绿色发展逐渐成为上合组织国家的共同意志。
因此,探讨上合组织的绿色发展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上合组织国家的环境现状进行直观且准确的评估,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上合组织的合作框架,也对各组织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上合组织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经查阅发现,现有文献对上合组织的研究多集中于经贸合作、反对恐怖主义以及扩展成员国等方面,然而有关该组织绿色发展问题的探究少之又少,且其中主要以环保合作为主题。例如,王玉娟和何小雷(2017)对上合组织的环保合作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可行建议。秦鹏(2008)则通过分析上合组织在环保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从多个角度给出了上合组织开展环保合作的新思路。
而关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学者们目前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分析,二是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在测度与分析方面,例如,陈诗一(2010)通过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作为投入要素、期望产出以及非期望产出构建出三个模型,估算出中国工业行业的绿色生产率。马骍(2019)选取1992—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其进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并提出合理建议。
在影响因素方面,例如,蔡乌赶和周小亮(2017)着重讨论了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以及自愿协议型三种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影响。张帆(2017)通过构建一个熊彼特增长离散时间模型来探究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两者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会随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递减。武宵旭和葛鹏飞(2019)则从城镇发展的视角出发,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动趋势。
1.2 文献评述
通过对上合组织绿色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笔者发现目前该研究领域主要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与政策的探讨上,没有对上合组织的绿色发展问题进行统计量化分析,不利于人们对此问题产生一个相对直观的认识。二是在环境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将经济因素纳入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因此,笔者认为探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固然具有研究价值,然而如何准确且客观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和评价显然是十分基础和关键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路,本文的主要研究任务是通过测度与分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上合组织绿色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当前状况进行清晰、全面的呈现与评价。
综上,本文聚焦于上合组织的绿色发展问题,基于数据的可得性与连续性,利用 1995—2013年17个上合组织国家的相关投入—产出指标,通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上合组织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动态评价,从而为上合组织的绿色发展提出建议。
2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2.1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简介
本文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上合组织1995—2013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是一种时态数据包络分析的非参数模型,通过计算距离函数比率的几何均值来高度近似得到全要素生产率;若在距离函数的计算中引入非期望产出指标,则可以描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可以从时空两个维度对生产率进行动态评价,同时不需要设定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与分布假设,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中的生产率测度。
Malmquist指数可以分解为绿色技术进步指数(GTECHCH)与绿色技术效率指數(GEFFCH),后者为绿色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GPECH)与绿色规模效率变化指数(GSECH)的乘积,其中,GPECH表示投入要素利用效率变化对生产率变动的影响,GSECH衡量的则是投入与产出的规模对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程度。以上指数若大于1,则表明生产率提高,技术水平与效率改进。
2.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与连续性,本文选取1995—2013年上合组织中17个国家的相关投入—产出数据来进行GTFP的测度与分析。参照已有研究,投入、期望产出以及非期望产出的相关指标选取如下:(1)投入指标。包括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与能源投入三个方面,其中劳动力投入采用劳动力人口总量表示,资本投入选取的指标是以2011年为不变价格所测算出的资本存量,能源投入根据人口总数与人均能源消耗量的乘积得到。(2)期望产出。使用以2011年为基期剔除价格变动影响后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示。(3)非期望产出。选取样本国家各样本年度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的指标。
上述投入—产出指标的相关数据均来自佩恩表9.0版本(Penn World Table version 9.0)与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数(World Development Index,WDI)数据库。
3 上合组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评价
基于以上投入—产出指标,借助软件DEAP2.1对1995—2013年上合组织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及其分解指标进行测度与评价,同时测算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以与GTFP进行比较。此外,本文还采用地区差异指数(GRDI)来定量分析GTFP的国别差异变动程度。
3.1 上合组织GTFP的总体变化趋势分析
上合组织1995—2013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的时序变化特征如图1所示。总体看来,1995—2013年上合组织的GTFP基本大于1,其平均值为1.016,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同时存在一定波动,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995—1997年GTFP增速逐渐下降,直至转向负增长;1997—2008年GTFP处在上升阶段,特别是2003—2004年这一阶段的GTFP达到样本期间的峰值1.038,可见2004年对《上合组织环境保护合作构想草案》的进一步修订工作富有成效;2008—2009年GTFP骤降至0.966,达到1995年以来上合组织GTFP的谷值,这一阶段的GTFP增长率为-3.4%,与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密切相关;2009—2013年GTFP逐步上升,但也出现增长放缓的趋势。
从GTFP的分解来看,GTECHCH在样本期间除1996—1997年外均大于1,其均值为1.023,这说明GTECHCH是GTFP增长的主要来源。GEFFCH在样本期间的均值为0.994,GSECH的整体变动趋势与其基本同步,因此相比于GPECH,GSECH变化对GEFFCH的影响更大。在GTECHCH与GEFFCH的联合作用下,1995—2013年上合组织的GTFP平均增长了1.6%,GTECHCH与GEFFCH的贡献水平分别为2.3%与-0.6%,可见,上合组织的绿色发展具备一定的“增长效应”而“水平效应”较为欠缺。因此,上合组织在整体重视技术进步水平的同时,也应适当关注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此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3.2 上合组织国家GTFP的国别差异性分析
3.2.1 GTFP国别差异定性分析
17个上合组织国家1995—2013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国别差异情况如表1所示。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相关政策、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由此使得各国GTFP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1995—2013年,上合组织中绝大多数国家的GTFP处于上升状态。通过对各国GTFP进一步分解发现,除乌兹别克斯坦之外,各国在样本期间的GTECHCH增长率均要大于GEFFCH的增长率,再次表明绿色技术进步是各国G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样本期间内,蒙古国是在17个上合组织国家中GTFP增长最快的国家,平均以5.4%的速度增长,而只有乌兹别克斯坦出现了负增长,平均增长率为-2.5%。
同时,在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超过半数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相较于GTFP显著上升,说明如果忽略环境因素则一般会导致经济增长核算的结果失真,这也与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3.2.2 GTFP国别差异定量分析
为进一步直观呈现17个上合组织国家在1995—2013年绿色发展问题的国别差异,本文根据前人研究,采用包含环境因素的地区差异指数GRDI(Green Regional Disparity Index)来定量分析GTFP的国别差异变动程度。
(1)
在式(1)中,代表本文所研究的上合组织国家的数量,即取17;表示在第t年中的第i个国家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数值,则代表在第t年17个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均值。GRDI在1到10之间变动,其数值大小与差异程度呈正相关。各国GRDI指数的时序变动情况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上合组织17个国家的GTFP的动态演变可分为两个阶段来解释。1995—2007年这一阶段的GRDI大致围绕0.3上下波动,并且变动较为稳定,说明在此期间GTFP的国别差异并不显著。在2007—2013年,GRDI变动幅度增大,特别是2008—2009年达到了样本期间GRDI的峰值,同时GRDI也较前一阶段有所上升,国别差异拉大,这可能是由于各国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导致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各国的影响不同。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根据17个上合组织国家的相关投入—产出数据,对1995—2013年上合组织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同时通过包含环境因素的地区差異指数进一步量化分析了上合组织绿色发展的国别差异,得出的结论与启示如下。
第一,通过对上合组织总体与国别差异的分析,可以发现在1995—2013年,上合组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总体呈现出上升的特征,但也出现了增长放缓的趋势。各国之间的绿色发展差异经历了先小后大的过程,其差异的变化幅度近年来逐渐增大。
第二,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来看,绿色技术进步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方面处于主导地位。上合组织各国应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深入挖掘本国的科技创新潜力,同时适当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以促进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此外,上合组织整体的绿色技术效率指数在样本期间呈现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各国也要兼顾技术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注重经济规模的合理性。
第三,在不考虑环境因素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上合组织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都被过高估算,这表明在经济发展中绿色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动上合组织的绿色发展进程,各国也需要继续加强环保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完善相应的绿色合作机制,以共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王玉娟.何小雷.加强上海合作组织环保合作 服务绿色丝绸之路建设[J].中国生态文明,2017(3):33–37.
秦鹏.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环境保护合作机制的构建[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00–105.
陈诗一.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1980—2008)[J].经济研究,2010,45(11):21-34+58.
马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动态评价及绿色发展的国别差异: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2):17–25.
蔡乌赶.周小亮.中国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效应[J].经济学家,2017(9):27–35.
张帆.金融发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7(9):154–167.
武宵旭.葛鵬飞.城市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金融发展传导效应:以“一带一路”国家为例[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1):13–24.
逯雨奇.张之峰.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金融科技合作与治理体系构建: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商展经济,2021 (10):78–80.
Zhang,Z.;Xu,H.;Shan,S.;Liu,Q.;Lu,Y.Whether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olicy Achieves Green Income Growth-Evidence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Total Cost Insurance Pilot Program.Int.J.Environ.Res.Public Health 2022,19(2),852;https://doi.org/10.3390/ijerph19020852
Zhang,Z.;Duan,H.;Shan,S.;Liu,Q.;Geng,W.The Impact of Green Credit on the Green Innovation Level of Heavy-Polluting Enterprises—Evidence from China.Int.J.Environ.Res.Public Health 2022,19,650.https://doi.org/10.3390/ijerph19020650
Dynamic Evaluation of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DEA-Malmquist Index
School of Economics,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071
GENG Wenhui ZHANG Zhife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A-Malmquist index model, this study firstly evaluates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CO)’s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TFP) from 1995 to 2013. 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ces among countries in green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through the gross regional difference index (GRDI) which includes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GTFP of the SCO generally presents an upward trend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The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of GTFP differences among countr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improvement of green technology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growth of the GTFP of the SCO.
Keywords: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CO); green development; DEA-Malmquist index mode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TFP); gross regional difference index (GR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