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庆平 刘微
(广西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近年来,随着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不断融合,体育旅游以其独特的体验性获得快速发展。国务院在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的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和促进体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激发体育旅游业的潜力,从而刺激和拉动经济增长。2016年,为进一步促进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与高质量融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签署的《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中明确指出体育是发展旅游产业经济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进体育产业的重要动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旅发〔2016〕172号)等文件精神,焕发广西体育旅游产业新活力、新潜力,创建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试点基地,努力探索具有广西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道路,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文化和旅游厅于2019年联合出台了《广西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综上可见,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出台,如在财政扶持、税费优惠、奖励等方面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制度保障。因此,探索建立区域内体育旅游合作机制,加强规划引领,建设独具特色的产业协同路径对提升广西体育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及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产业融合是实现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融合是在产业系统开放的前提下产业构成要素或者运作主体之间相互竞争、协作,沿着相同或相近的演进路径,形成新兴产业或者产业形态创新的过程,它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和产业的不断创新而发展[1]。从产业融合的维度来看,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二者的深度融合,以体育活动为核心,通过观光游览、参与体验等活动形式来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需求的新兴产业形态[2]。将区域内与体育旅游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公共服务设施、自然与人文资源等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提升,充分发挥广西的区域及生态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与相关产业有机融合,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可以推动广西体育旅游产业更高更好的发展,使广西体育旅游由“点缀旅游向核心吸引物”发展模式转变[3]。
广西以其独特的沿边、沿海的地理位置,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和旅游资源,为发展体育旅游提供了良好先天条件。首先,广西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舒适的生态环境。广西处于亚热带,有未被人类涉及的原始森林,有姿态各异的石山,也有五彩缤纷的岩溶,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开发探险类项目。其次,广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广西不仅濒临北部湾,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也有众多河流险滩、水潭水库等多样内河资源,可开展划船、帆船、赛艇、漂流、冲浪和垂钓等水上项目。再次,广西作为多民族聚集地,多民族的融合使其拥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广西目前共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具有独特悠久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丰富多样的传统体育项目。独特的自然山水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俗活动造就了广西体育旅游资源的巨大发展潜力。广西少数民族体育资源90%分布在广西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并呈线形分布,主要集中在桂林、柳州、河池、南宁、百色5个地区的连线上[4]。
广西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种类丰富,经过历史的积淀,其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在当地人的代代相传中不断发展壮大。这些活动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健身、娱乐、社交等功能,也反映着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宗教和祭祀等文化活动。据统计,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约有三百项。其中,表演类123项,占40.2% ;游戏类64项,占21% ;竞技类47项,占15.4% ;舞蹈类38项,占12.5% ;节会类24种,占7.9% ;养生类9种,占3%[5](如表1所示)。可见,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数量丰厚、种类齐全、特色鲜明,将成为广西体育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和新亮点。
表1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分类概况
另外,作为著名的旅游省份,广西的旅游产业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的基础配套设施已形成了成熟的建设和服务体系。据统计,广西境内已有四百多个景区(点)设置了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4](如表2所示)。可见,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富有潜力,已成为广西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还存在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未被充分挖掘等问题,因此,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
表2 广西少数民族旅游景区(点)民族体育旅游项目开展情况调查结果一览表
目前,由于起步较晚、规划及开发水平较低等原因,广西体育旅游的开发及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体育旅游产业融合是一个冗杂的过程,需要涉及旅游、体育、文化、卫生、林业、工业、农业等多个部门,但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以及各部门间的工作职责和利益各不相同,如何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实现市场、规划、管理、组织一体化,是广西面临的长期的挑战。这也导致体育旅游规划管理、区域建设、产品定位、营销推广等方面欠缺统筹规划,没有形成统一的大格局的发展理念,这是体育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广西虽然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但这11个少数民族聚居在各个地区,没有明显的地域区分。如隶属于河池市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除仫佬族外,还会集了壮族、瑶族、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地处广西西北部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居住着壮族、苗族、瑶族、布依族等13个少数民族,并不仅只有毛南族一个民族。其次,由于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体育产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作为特色鲜明的老牌旅游省份,广西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落实落地陆续下发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指导文件,这对各地区各单位各尽其责,通力协作,提高质量与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部门在各市均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也致使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受到限制。
广西体育旅游在融合内容上主要有体育赛事型、观赏游玩型、康体养生型、运动休闲型、民俗体验型等,在各地区融合发展中存在资源开发盲目模仿,没有形成区域差异性和地域特色优势。另外,从表2可见,各景区开设的民族体育旅游项目相差无几,大多存在开发质量欠佳,开发过急过糙,缺乏创新等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体育资源开发不足,缺乏深度的挖掘。尤其是在民俗文化资源及乡村的自然生态资源两方面与体育资源的融合缺乏深度,以致出现体育旅游综合载体功能不强,参与性、创意性项目欠缺,缺乏完善的产品体系等问题,从而导致了广西体育旅游发展相对滞后。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办公厅审批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桂政办发〔2020〕44号)指出,要整合乡村优质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旅游品牌体系;依托传统节庆和民间竞技活动,推动乡村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采取多形式、差异化、市场化理念陆续培育、举办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活动。广西体育旅游开发应结合民族文化资源特色和群众性体育氛围浓厚的特点,充分利用其沿边及沿海的区位优势,结合以山、水、城、田、河、海为自然生态空间格局的基础,打造生态化、多元化、特色化、品质化的体育旅游产品。
健康因子、体验因子和突破因子是构成旅游动机的主要影响因子[6]。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其旅游需求和动机也不尽相同,如蹦极、漂流、野营、冲浪、登山、定向越野等大强度、极具刺激性的项目是青年人钟爱的;中老年人喜欢徒步、骑行、下棋、垂钓、游玩等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比较小的项目类型[7]。近年来,广西的体育资源与旅游资源虽有一定的开发,但力度及深度仍然不足,如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体育的相关资源,与旅游的相关产业资源如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商、学、闲等方面都没有实现合理、全面的融合,而完整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也未形成,从而导致形成的产品呈单一化而无法满足新时代下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广西应充分利用各区域优势,充分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打造多样化的体育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体育旅游产业专业人才匮乏是当前广西体育旅游规范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8]。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的人才数量存在严重缺口。截至 2018 年底,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约为四百万人[9],预计2035年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可能达到一千九百万人左右[10]。但目前各类高校每年培养的体育产业相关毕业生仅约为八万人[11],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速度无法填补需求,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广西体育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南宁和桂林,但两地为广西培养的体育人才从全国范围来看处于落后,相关人才毕业后也不是全部都会留在广西从事体育产业工作,因此人才缺口显著。另一方面,高质量人才不足。在人才培养方面,广西的体育类专业高校在教学上存在与社会实践脱节的现象。课程教学对学生项目实践所需要的策划、设计、宣传等能力的培养不足,从而使很多体育旅游相关的企业单位在人才招聘时出现招聘非体育专业学生,偏向具有体育特长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另外,缺乏高端的策划和管理人才也是制约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原因。其原因之一为主要是广西体育产业的财政拨款低于其他产业,导致很难推出高质量的体育旅游项目。原因二为人才待遇不够有吸引力,难以留住高质量人才。
首先应组建“联合办公室”,以各市领导挂帅,各区各县政府,体育、文化、旅游等部门,以及在区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一定代表性的旅游企业组成广西体育旅游产业联盟成员单位,高水平编制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规划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建立健全区域协同管理办法,共同打造区域体育旅游一体化平台,最终实现开发模式和产品类型的多样化,以及多元化、多层次的立体性投资结构。同时,由广西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研究中心,搭建智库团队,相关的体育、文化、旅游等企业建立产业联盟,为广西体育旅游产业提供策划咨询、项目供需对接、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等服务。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打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广西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另外,与周边省市协同发展,如同广西交界的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产品共享、市场共享、优势互补,不仅可以满足广大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增强游客的体验感、愉悦感和满意度,同时可以节约游客的时间成本、物质成本,实现双赢。
根据壮美广西的发展定位,依托漓江的自然生态资源,开辟沿江风景精品线路;依托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长寿之乡生态集群以及健康旅游产业资源,建设集红色资源、医疗、体育项目、旅游为一体的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并开发与中医药及壮瑶等少数民族特色医药相结合的传统健康旅游产品及产业,结合当地特色打造具有医疗作用的旅游康养小镇、红色革命老区体育赛事旅游项目体验地和医疗旅游目的地;推动体育项目与当地的红色资源、医疗、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建立体育产业新发展路径与业态;结合广西的生态与民族特色优势,高水平编制专项规划及配套政策措施,如培育国际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红色资源体育赛事项目,加强营销推介力度,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精品路线、民族特色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内容丰富的体育旅游综合体,以助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遍地开花的新局面;利用便利的交通网络,结合所在片区的地理布局优化和体育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等因素,建设2小时体育旅游圈。广西的每个城市都有公园,甚至是园博园,那里景色宜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设施完备,因此可以通过公园与健身锻炼、文化、休闲、观赏、游玩相结合,打造以休闲、运动、娱乐、养老、度假、养生为特点的示范区,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体验感、获得感和满意感,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生活、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地处南疆的广西,以其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独特的地理优势,造就了独特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可以结合独特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不同的人文景观、民族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工艺特产、农耕文明等旅游特色文化,重点发展红色资源、健康养生、边境跨国、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民族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从而提升独具广西区域特色的体育旅游影响力,构建广西体育旅游的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品牌。根据广西具有“海陆空”的自然资源,可开发航海模型、皮筏艇、龙舟、游艇、自行车、越野车、航空模型等多维度产品,形成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式的综合性体育旅游产品体系,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会带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以及价值链等方面的创新,这也对体育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必须具备多视野、跨行业、多业务的能力[12]。因此,为培养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专业人才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开展:1)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从体育旅游赛事活动的策划、场地搭建、技术实施等方面进行基础运动培训。让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赛事组织,“以赛带练”,丰富学生组织体育旅游赛事经验。2)通过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培养知识类项目人才,从事体育旅游产业项目策划、咨询、规划等。让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体育旅游项目实践机会,使学生具备公文撰写、媒体宣传、设计、招投标流程、商务合作等能力。3)通过乡村振兴培训计划,对县、乡镇、村委开展专题培训,加大对体育旅游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重点针对餐饮住宿服务、体育项目体验、乡土特色文化讲解和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等方面开展。
目前,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在管理体制、产业融合深度与广度、高质量人才等方面面临挑战。因此,需要通过探索创建和完善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协同合作机制,做好体育旅游产业的顶层设计,助推体育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创建多维度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和三级渠道培养高质量体育产业人才。以此激发体育旅游产业经济创新活力,助推广西体育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