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映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南宁,530022)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对信息化背景下的五年制幼师专业英语课程考核模式进行创新,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幼儿英语游戏设计课程为例,从Big6模式角度出发,通过分析Big6模式的内涵,探讨Big6模式运用于五年制幼师专业英语课程考核的可行性,并基于Big6模式设计五年制幼师专业英语课程考核模式,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与反思。
Big6模式的全称是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Big6 model of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它是由迈克·艾森堡和鲍勃·博克维茨在1988年提出的一种信息问题解决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1]Big6模式分为确定任务、搜索策略、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整合信息、评估信息6个步骤,每一个步骤又包括两个阶段,共12个阶段(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 Big 6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梳理信息、整合信息、表达信息和合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表1 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
五年制幼师专业英语课程包括大学英语、英语绘本阅读与表演、幼儿英语游戏设计。在课程考核方面,除了大学英语是闭卷考试,另外两门课程以期末随堂考核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运用和创新的能力。
Big6模式提供了一个问题的分析框架和解决步骤,它将任务引入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具体来说,Big6模式运用于幼师专业英语课程考核的可行性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信息素养方面。信息处理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完善自主学习,多渠道获取资源,让学生自主有效地开展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五年制幼师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但其信息素养的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其次,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幼师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其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信心、动力不足。最后,幼师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较多实践类课程,与英语等理论教育课程相比,学生也更倾向于学习实践操作课程。对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将幼师专业课程融入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落实新课标的有效抓手。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翻转课堂、在线教育、数字教材、微课、慕课等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迈进初步实现。幼师行业的转型升级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在信息化背景下,该行业需要越来越多具备“外语+”能力和“互联网+”思维,熟悉使用数字化、信息化办公设备及软件的复合型人才。Big6模式在五年制幼师专业英语课程教育教学的应用,既顺应了时代的需要,也体现了教育的现代化要求。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五年制幼师专业英语课程考核形式比较单一,主要考查课本所涵盖的知识,如单词、语法识记、阅读理解、句子、短文翻译等。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和考核方式,使得教师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辩证思考、信息获取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五年制幼师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其学位英语考试、升学、读研乃至未来就业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五年制幼师英语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及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信息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尤为重要。
Big6模式为五年制幼师英语课程考核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信息化的思维以及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转变以往的考核模式,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式的考核模式变为注重信息收集与整合能力的多元化评价。Big6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3]
1.满足信息化时代诉求,实现科学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英语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把英语学科知识与学前教育专业有机融合,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内容和贴近实际的话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目前的英语教学实践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评价方式单一等,这导致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明显,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出来。Big6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使教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为信息时代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自主学习方式。以Big6模式为指引进行课程考核的设置,可以有效健全英语课程考核体系,激励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同时,在考核过程中,科学地设置权重,可以促进学生与人交流、自我学习、外语应用、团结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
2.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现代人应该有的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系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提升自身思维的逻辑性、思辨性和创新性。[2]然而,大部分五年制幼师学生缺乏科学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习惯于死记硬背,知识运用能力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及问题意识,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好三维目标的要求。将Big6模式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可以达到让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目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探索创新、务实协作、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生动力。
3.践行分层教学理念,实现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方式不同,这要求教师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多通过学生的期末卷面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片面看待学生的学习表现。对英语基础普遍薄弱的五年制幼师学生而言,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会严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进而排斥英语学习。
实践发现,运用Big 6模式改革五年制幼师专业英语课程教育教学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基于该模式的开放性特点,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践行分层教学理念,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化教学,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度不等的任务。一方面,可以帮助部分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内容学习后,收获成功,获得快乐。另一方面,“学优生”在保证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之后,继续学习相对有难度的学习内容,可以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感。最终,教师可以通过Big6模式,打造积极、温暖、和谐的课堂,让所有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需求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包括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正确检索信息、甄别信息、合理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等,要做到学用结合。因此,教师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从考核学生储备知识的能力转向考核学生收集信息及创造性地加工信息的能力。下文尝试把Big6模式运用到五年制幼师专业英语课程考核模式中,并结合幼儿英语游戏设计课程进行分析。
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而言,通过对幼儿英语游戏设计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教什么和怎么教等专业技能,还要学习为什么教的理念性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基于Big6模式的幼儿英语游戏设计课程考核方案设计如下。
第一,考核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6—8人参与游戏编排,协作分工,提前做好教案设计和游戏道具、幻灯片制作等准备工作。游戏前可使用中文介绍游戏的目的和规则。
第二,考核评分标准。一是学生用语得当,英文发音标准、流利,语音、语气到位,占比为60%。二是游戏组织有序,编排具有趣味性,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占比为20%。三是游戏道具准备充分、合理,符合游戏内容,有效呈现教学目标,占比为20%。
以幼儿英语游戏设计课程为例,Big6模式的指导下的教学流程设计分为5个步骤(表2)。
第一步,定义任务。教师提前两周布置考核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分工准备,在组长的带领下群策群力,为达成理想的试教目标而努力。在此过程中,各小组成员需要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例如,有些学生英语口语、教学水平较高,可以负责试教。有些学生具备较好的电脑操作能力,可以负责幻灯片制作。这样的分工既可以有效明确任务,又充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提升学生分工协作能力。
第二步,搜索信息。为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和教玩具,学生既需要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又要回顾整合大学英语、幼儿游戏等英语课程内容,还要复习教玩具设计、手工等课程。这样,在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加工中,英语课程与学前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也得以提升。
第三步,获取和运用信息。对通过多渠道方式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运用,尝试设计出合理的教案、教玩具和幻灯片,可以锻炼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鉴别和运用能力。同时,可以深化学生对幼儿英语游戏设计的认识和理解,检验学生对幼师专业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美术课程等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第四步,呈现信息。为了熟练地进行展示,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反复试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信息化展示成果的能力得以提升。
第五步,评价信息。在此步骤,教师要秉持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体现评价结果的公平性,维护好学生团队协作的积极性。多元化原则是指在完成试教之后,学生既需要对本组活动的开展进行反思和自评,还需要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以便通过自我反思和借鉴他人建议,提升自身的幼儿英语游戏设计和组织能力。
表2 基于Big6模式的幼儿英语游戏设计课程考核模式设计流程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意识。根据教师布置的考核任务,学生通过搜索书籍、期刊或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筛选、搜集和整理,思考如何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完成试教考核。此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信息参与学习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是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从具体的实践探究到最后任务的完成,学生了解到英语学习还要参考幼师核心课程、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要把专业学习与英语学习进行有效融合,以便更好地完成幼儿英语游戏设计活动。这样,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提升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情特征和学生需求设置合理的课程考核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探究,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基于Big6模式的幼儿英语游戏设计实现了英语知识、幼师专业知识和职业体验的充分融合,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率。同时,任务设置可引导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团结协作等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Big6模式的指引下,教师通过创设模拟的幼儿英语游戏情境,将通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师范生专业技能、学前教育专业学科知识进行了有效的整合。这样的教学可以引导五年制幼师专业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分析问题、搜索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应用,以确保幼儿英语游戏设计课程考核任务的完成。为确保课程考核的顺利实施,需要以下保障条件。
一是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为了使Big6模式在五年制幼师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中得到科学应用,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制订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融入信息素养目标,并努力为学生创造有利的环境,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其次,教是学的条件,学是教的依据。教师只有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英语知识和专业学科的融合,必须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师需要走进幼儿园和企业进行观摩学习,还要积极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及幼儿英语教育专家进行沟通交流,更好地熟悉就业岗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英语教学与职业岗位的有效衔接。
二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平台。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应以应用和技能为主。为了促进幼师专业与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教师在为学生制订针对性的英语训练计划的基础上,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应用语言的综合平台。实践出真知,语言只有在实际的运用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创设良好的语言运用环境。例如,为学生提供到幼儿园、双语机构等学习实践的机会,实现校企融合,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了解岗位需求,学到更多实用的技能,为未来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是建设Big6模式探究学习所需信息资源库。Big6模式应用在英语学习中要以信息资源和环境平台为支撑。[4]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要建设幼师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库,借助云班课、微助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发网络课程资源。教师可将课堂面授与线上教学结合起来,打破传统的固化思维,丰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信息素养的培养从英语课内延续到课外。[5]
总之,Big6模式是一种“问题解决式”的研究性学习模式[6],它为幼师专业英语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和实践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学生的学情存在差异,教学实践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鉴于此,如何科学地评价Big6模式对五年制幼师专业英语课程考核的作用及存在的不足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