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指南》的学前专业学生观察与分析实训方法探究

2022-04-24 08:20刘艳玲
教育观察 2022年12期
关键词:指南实训领域

刘艳玲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优秀的幼儿教师必定具有洞悉幼儿想法、充分理解幼儿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教师解决幼儿冲突、获得支持、改进课程质量的前提。

近年来,全国各地师范院校纷纷开设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这门课,江苏省每年举办的师范生技能大赛中,也有“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这个考核项目,师范生观察幼儿、理解幼儿的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任课教师如何依托课程,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能力,其方法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中。本文就学生进行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实训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据此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生观察记录与分析实训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每年学生进行实训时获得的反馈可知,师范生在进行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训练时,容易存在如下问题:

(一)学生自觉观察不到有价值的幼儿活动内容

学生去幼儿园实训时,其中一个任务是拍摄幼儿活动视频,并根据视频撰写观察记录。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拍不到有价值的视频内容。笔者进一步追问发现,这部分学生认为幼儿的活动内容很普通,没有分析的价值。例如:有学生认为幼儿吃饭、排队、洗手等这些常规活动没有观察价值;有学生认为,自由活动时间,一名幼儿无所事事,东逛逛西看看,不参与到活动中去,这也是没有观察价值的表现。学生认为幼儿争抢东西或玩橡皮泥等富有冲突或富于变化的内容才有观察价值。这是在观察能力训练初期容易出现的问题。

出现上述问题,有实训时观察时间、观察内容受限等原因,但其深层原因在于学生对幼儿学习的本质理解不透。《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1]因此,需加强学生对《指南》内容的理解。

(二)观察记录易主观,记录与分析评价不分离

尽管在理论讲授时,教师跟学生强调观察记录的撰写要详尽客观,但在实际训练时,不少学生仍然意识不到自己用语的主观性倾向,如下面这段描述:“甜橙和其他小朋友都显得尤为兴奋,老师一声令下,叫喊助威的声音此起彼伏。”撰写观察记录时,容易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记录与分析评价混在一起。不少学生喜欢在撰写观察记录时采用亦叙亦议的方式。如有学生写道:“小明把他搭的‘房子’给我看,我觉得小明在搭建方面很有天赋。”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受生活中描述事情用语习惯的影响,二是训练强度偏低、反馈不足。不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数规模众多,教师没有精力一一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加以精准地反馈。

(三)观察分析时畏难情绪大

部分学生面对幼儿的活动行为,不知该从什么方面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析。这个问题主要具体表现为学生对自己的分析不自信,总想求得标准答案。这个现象在实训初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还有一部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很好,但落实到书面语时,却总是惜字如金,常常使用比较笼统的话语评价幼儿活动。如有学生的评语:“小明在跑跳活动中表现很好”。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学生找不到分析的思路。例如,幼儿在沙池里活动时,一会儿看看别人,一会儿又动手挖几下自己面前的沙地,其间没有与其他幼儿交流,活动整整持续了10分钟。像这种活动,幼儿的行为比较平常,在分析时学生就感觉难以入手,不知道该怎样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与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幼儿缺乏感性认识,换句话说就是对幼儿应该是什么样的不清楚。因此,从行为上分析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并据此提出建设性建议就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

(四)教育建议比较笼统,缺少针对性

部分学生在提教育建议时会感觉难以下笔,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提,有时提出的建议具有普适性,即一项建议既可以提给小明,也可以提给小强。例如,小美和小强在美术活动中都哭了,有些学生就会给出同样的建议:“建议丰富美术操作材料的种类,提高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意愿。”但事实上,虽然同样是美术活动,两名幼儿哭了,但他们哭泣的原因可能并不相同,应该针对不同的原因给出不同的建议。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幼儿不够了解,也存在发散性思维不够的情况。教育建议要根据不同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不能笼统泛化,以至建议适用于任何场景。

二、围绕《指南》训练的意义及存在的困难

上述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困难,都可以在深入理解《指南》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得到有效解决。《指南》能够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系统地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内涵,掌握各领域的核心价值与关键要素,能够引导教师通过与目标相应的各年龄段典型表现去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年龄特征等,还能够通过“教师建议”的引导,帮助教师进一步提高针对幼儿某一发展目标设计或展开相应的活动、改善课程与教学、创造课程的能力。[2]

在每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探索活用《指南》的方法。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课程针对的学生主要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都比较缺乏,理论与实践之间尚未能建立起很好的联结。基于此,在活用《指南》的过程中,学生面临如下困难。

(一)《指南》内容繁多,难以记忆

《指南》将幼儿学习与发展内容分为5大领域、11个子领域、132个目标。尽管相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要内容来说,这已经相当精简了,但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涉及幼儿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与典型行为表现,并能根据分析提出恰当的建议。学生要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内容非常具有挑战性。

(二)部分学生误用《指南》,将其作为检测标尺

《指南》的目标部分由“各年龄段典型表现”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在对幼儿行为进行分析时,学生通过阅读幼儿行为典型表现,与被观测幼儿的行为进行对比,评估被观测幼儿的发展水平。但在此过程中,初学者容易掉入“检测”的陷阱。比如特别在意幼儿能跑多快、跳多远、双手吊起多少秒,用这些数据去评量幼儿发展的优劣,误用《指南》。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指南》及其背后的理论支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发展观,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对《指南》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做到对《指南》内容活学活用。

三、围绕《指南》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行为观察能力实训方法

(一)围绕《指南》搭建实训操作脚手架

1.观察内容预设练习

在进入幼儿园实训之前,开展观察内容预设练习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一步熟悉幼儿生活、学习方式及发展规律。针对《指南》中5大领域11个子领域,可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在实训前的课堂讨论中随堂展开预设练习,也可作为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笔者以“健康领域”下面的子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为例,设计了练习表格(表1),供学生练习时参考。学生可依照此表格样式,制订计划完成其他观察内容的预设练习。

表1 健康领域“(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观察内容预设练习

2.建立《指南》与相关理论课程内容的联结

此部分工作可与观察内容预设的练习同步进行,也可以与相关的任课教师合作,在其他课程中联合进行,还可以作为见习、实习时的学习任务进行。涉及的理论课程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游戏等。这部分练习可帮助学生理解《指南》背后的理论支撑,从而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目标。表2为学生练习时的参考样表。

表2 《指南》与理论课程内容联结练习

经过了实操前的预设观察内容,以及与理论内容建立联系的练习,学生对幼儿应然状态有了更多的了解。随堂观察与调查显示,学生进入观察实训状态时的目的性大大提高,对幼儿活动意义的理解更加透彻。仍以幼儿一日活动内容观察为例,以前认为是无价值的观察内容,经过练习,学生能从中找到很多有价值的观察点。如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性格的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差异;一日活动中也可伴随语言、社交活动等领域能力的培养等。学生对幼儿平淡行为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依据《指南》科学分析幼儿行为[4]

在观察记录分析阶段,《指南》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在没有运用《指南》指导之前,学生的分析呈现经验化、感性化的特点。有了《指南》的指导,学生的分析思路变得清晰。以幼儿玩过家家内容分析为例。

下午。区角活动。亮亮和小美玩过家家游戏。

亮亮找到了一个粉色盘子,笑着递给小美,并问:“有葡萄吗?”小美拿起一串玩具葡萄,做出洗葡萄的动作,之后将葡萄放在盘子里,递给亮亮,说:“葡萄洗好了。”亮亮接过葡萄,笑着看向小美,同时把玩具葡萄举起来,嘴巴张开,拿舌头舔葡萄,舔了几下,将玩具葡萄扔到桌上,笑着叫起来:“好酸!太酸了!”小美看着亮亮,突然挑了下眉毛,说:“假如你把一半的虫子给吞进去了。”说完笑了起来。亮亮听完小美的话,做出呕吐和翻白眼的动作。小美看着亮亮,一边笑一边说:“哎呀,不行,你已经吞到肚子里啦。”亮亮开始用手捂住肚子:“不得了啦,虫子跑到我肚子里啦。”

过家家活动本身属于艺术领域范畴,因此可以从《指南》艺术领域的子领域“表现与创造”这方面去分析评估幼儿发展水平。在这个案例中,亮亮和小美进行了密切的语言交流活动,据此,可以根据《指南》语言领域的子领域“倾听与表达”的内容对幼儿行为进行分析。同时,亮亮在游戏的过程中,用舌头舔玩具葡萄这一行为属于《指南》健康领域的范畴。根据以上分析思路,对照《指南》并依照《指南》中艺术领域、语言领域以及健康领域的目标指引,就能明晰从哪些方面分析幼儿行为,从而达到科学分析幼儿行为的目的。

(三)依据《指南》科学制订教育建议[4]

在科学分析幼儿行为的基础上进入制订教育建议环节。一般而言,建议与分析之间存在严谨的逻辑关系,建议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的。在亮亮和小美玩过家家的案例中,对其行为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儿童发展的艺术领域、语言领域和健康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指南》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学生可以参考《指南》中给出的教育建议,结合自己的观察分析,给出更加具体的教育建议。以艺术领域为例,《指南》在教育建议部分提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如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1]。学生根据《指南》中的这些建议,就可以从材料投放、环境创设等方面提出更加具体的建议。

《指南》在科学观察幼儿的过程中起到了“指南针”的作用。在选择观察主题、抓住观察重点、分析观察行为、完善教育教学行为等方面为观察者提供了科学依据。但在应用《指南》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时,仍存在困难,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指南实训领域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