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增民
(培黎职业学院 甘肃 山丹 734100)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搭建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的合作平台,将企业需求、区域特色产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探索出适合我省及西部教育环境和背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体现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毕业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使职业教育服务于终身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产教深度融合过程中,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构建区域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平台以及教学资源库,提升教学团队教研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加强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创建省内一流的骨干专业。
职业教育注重技术能力的培养,面向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制定任务式培养方案。形成职业教学模式的特色。着眼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才能发挥学校在地方人才培养的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提升我省职业教育水平,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协同育人“一体两翼三育三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一体为轴”——构建高水平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根基。是由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组成的“三位一体、开放共享”的产业学院。由此支撑学生由新生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师能够转变成教学创新团队;“两翼赋能”——助力院校新生、专业教师向高水平全面飞跃。“两翼”中,学生方方面,以创新性的“1+X”人才培养方案支撑,培养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师方向面,以双师型师资培养方案支撑,使教师形成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学创新团队;“三育三化”——从两个方面,分三个层次进阶式促进师生成长,分阶段递进的工作路径保障学校教育全面迈进高水平。
美国产教融合发展的代表性高校及地区有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对硅谷、波士顿乃至整个美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英国产教融合的代表案例为牛津大学与牛津郡的融合发展。牛津大学技术转让中心平均每6到8周就能创造一个新企业,为牛津及周边地区的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内产教融合早期源于“产教结合”,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第一次专门针对产教融合制定了国家级推进政策,赋予产教融合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多项职能。2019年国务院“职教20条”的颁布,就促进产教融合、“1+X”证书制度作了明确的说明。针对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研究,目前国内有多种提法和做法,本项研究旨在以师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上有所突破,其现实意义在于:
(1)建立产教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通过企业项目实践,有助于提高教师实践转化为教学的能力。
(3)产教深度融合,有助于技术人员双元培养。
(4)有助于构建中高职一体化教学体系。
本模式的中心思想是:以校内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基础,建立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进一步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提供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生的培养途径是通过专业平台课程的学习,接受行业岗位模块技能培训、顶岗实习,进而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在学生整个培养过程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成长相当重要,通过参与校企协同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社会培训,进而能够提供技术创新服务,从而形成创新性的教学团队。
针对五年一贯制大专或“2+3”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架设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桥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遵照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充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促进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和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有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完善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运行机制。其中,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要体现出科学性、系统性、发展性、有效性,结合人才培养的教育规律和行业企业岗位对技术技能的要求,校企协同设计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培养人才。以此为基础提出“1+X+Y”课程体系,即1个专业基础平台、X个技能模块、Y个专业拓展方向。
2.1 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五年一贯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局站位。科学构建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体系,应遵循发展理念,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即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求、顺应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终身发展需求。紧扣五年一贯制高职人才培养的特征,就是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工匠”型人才,是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探索职业教育规律,系统化设计,着力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一体化的贯通培养体系,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学生多样化选择,为多途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2.2 构建五年一贯制专业课程体系。学生通过“1+X+Y”课程体系学习,经历哺育、培育、孵育的过程,成长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物联网专业为例,结合中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新大陆等企业培养人才的案例,搭建基础通用的课程平台(专业基础模块)。选取物联网专业概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与应用、传感器技术应用、物联网底层编程基础、嵌入式编程技术与开发等为基础模块课程,主要是专业认知和基础实训,力争前两年内学生学习完成,打好基础,这是专业知识的哺育过程。结合行业岗位需求,优化技能训练模式,精选出几个技能模块,开展项目化教学。选择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物联网组网技术、物联网软硬件安装与调试、物联网运维技术与服务、物联网程序设计基础等作为技能模块教学的进阶课程,突出岗位能力训练,并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取得职业认证或行业认证,获得初级、中级或高级资格证书,这是专业技能的培育过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就业意向、行业企业用人岗位,设立几个专业拓展模块,以智慧农业、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就业方向进行素质拓展,进行职业体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这是岗位能力的孵育过程。按照“1+X+Y”课程体系,制定专业课的课程标准,形成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五年一贯制或“2+3”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实施,实现1个专业、X个技能、Y个就业方向的培养目标。
1+X+Y课程体系(举例)基础模块物联网专业概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与应用、传感器技术应用、物联网底层编程基础、嵌入式编程技术与开发技能模块传感网应用开发单片机技术应用物联网组网技术传感网应用开发(初级、中级)物联网工程实施与运维物联网软件安装与调试物联网运维技术与服务物联网系统集成(初级、中级)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物联网程序设计基础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初级、中级)
拓展模块智慧农业智慧大棚创新应用实践智慧仓储创新应用实践智慧溯源创新应用实践智能家居智能家电创新应用实践智能照明创新应用实践智能门锁创新应用实践智能制造智能生产线创新应用实践工业机器人创新应用实践智能光伏创新应用实践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内容和保障,教师的地位、待遇、培养等指明了方向。
职业教育要立足于市场,结合地方的支柱产业或经济特色,面向生产一线,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教学的模式,将知识教育、能力训练、素质修养等方面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和岗位的需要。因此,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师来说,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指导能力。这就要建立一支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熟悉职业教育规律、教风严谨、既能理论教学又能实践教学、既能刻苦钻研专业前沿技术、又富于改革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1 抓好三教改革,校企协同教学创新,强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工学一体,学生又是学徒,教师既是师傅,双师型教师尤为重要。以产学研为核心的产教融合模式,为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带来了发展曙光,学校与企业共同担任培养学生的主体负责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生产实训当中,将一线高精尖研发生产与教学系统相互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行业认知能力和岗位应用实践能力,同时也帮助教师弥补了在实践层面的短板,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实现教学全面创新。深化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学校专业发展规划、教学设计、资源整合、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的实施效果。
3.2 服务“1+X”考证培训,开展师资培训,深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作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也是探索建立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学历证书“1”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相辅相成、互为补充,通过学历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同时通过技能证书培训,掌握新技术新技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根据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将X证书师资培训作为必修模块,纳入周期性的全员轮训内容。探索适应职业技能培训等级要求的教师技能培训模式,分类别、分区域培育一批优质“种子”师资,要通过融入社会实践的方式来推进教学体系的改进升级,带动教学队伍的双师型水准的提升。
3.3 参与横向课题,技术转化,转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由于横向课题主要来源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真实反映当前改革开放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可以不断补充学校的教学内容,对实践活动、能力提高、工艺革新有了新要求,已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教师可以凭借自身的科研背景和对于行业的了解,依托学校的供给资源投入到一线技术项目的科研创新当中来。当前,通过横向研究课题,可以提供大量源于实践的生动的案例教学,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以高校科研部门牵头、教师领军搭建的科研项目,以校企合作模式运行,能够较好地联系实际,使理论教学更加通俗易懂,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掌握。参加横向课题研究,有利于丰富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提高。
职业教育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类型教育,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能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提供人才资源支撑。它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更是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面向个人的终身教育。校企协同育人的“一体两翼三育三化”人才培养模式,以五年一贯制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为目的,立足大职业技术教育观,对于有效促进普职融通、中高职衔接、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