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飞红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通过良好的数学概念学习促进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进一步培养数学能力;通过有效的概念教學,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有关概念。本文就在进行优化概念教学时,所要遵循的教学原则,可以采用的创造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要完成的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目标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小学、小学数学、优化数学概念教学
一、小学数学优化概念教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目标,是教学的根本。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首先要完成一般的教学目标,如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把握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等一些有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完成这些基本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首要前提。在此基础上,还要完成以下几项教学目标摘要:
1.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而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发现是创造的一种重要形式。现代闻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摘要:“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也是一种发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索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办法。一个人的创造力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假如一个人不想去创造,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再高,创造力再高,一切也都等于零;而假如他具有愿意为科学和人类进步献身的高尚品德,那就会给他的创造力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他就可能会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因此,在进行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时,要非凡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造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为创造提供要求,为创造提供成功的可能,为检验创造成功和否提供检验的标准,因此可以说实践是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只有积极参和实践,才能发现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把握创造的机会进行成功的创造,提高创造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目的。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去探究新的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新概念;可以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概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新问题等。
以上各教学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创造性教学的基础,创造性教学的目标则是双基目标发展的结果。因此在概念的创造性教学中,除了要确定双基目标外,还要确定培养创造力的目标,做到在打基础中学创造,在学创造中巩固基础,提高创造力。
二、小学数学概念创造性教学的教学方法
1.通过生动形象的形式引入数学概念
有效的数学概念引入途径是学生理解概念、熟练应用概念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形式引入数学概念,就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记忆。比如,在为学生讲解三角形的时候,老师可以准备几个大小不一样的、颜色不同的三角形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模型的相同之处:都有三条边、三个角,而且这三条边长短不同但首尾相连,然后让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东西也具备这样的特征,学生回答“三角尺”“三脚架”“路标”“三明治”……通过这样对三角形模型的观察和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回忆,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对三角形形成深刻印象。
2.使用学具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火柴盒或烟盒,开展看、摸数、量、想、听、说活动。即:看看教材内容及教材中所提出的问题:摸一摸物体的面、棱、顶点,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量一量火柴盒或烟盒的几条棱的长度,想一想相对棱,相对面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按四人小组展开讨论: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比较相对的面是不是完全相同。六个面一般可分为几组?12条棱一般可分为几组?长度相等的棱各有多少条?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生怕轮不到自己,把长方体的所有特征和盘托出。
3.以实践操作加深概念的理解
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你听,你会忘记;你看,你会记得;你做,你才能学会”。一年级下册学习“认识图形”,老师可以利用孩子们十分熟悉的积木引入,并利用积木,同通过压、印、沿着边沿画从而得到相应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可见,动手实践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而且小学生的好奇心重,对很多事物都想知道为什么,也特别喜欢动手摸一摸、碰一碰、玩一玩,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看或听上。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个特点,扬长避短。在教学概念性知识时,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多样化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多动手,从操作中,从实践中去领会知识,而不是靠教师的长篇阔论。
综上所述,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不可少的知识内容。我们的数学老师在采取教学策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的能力,提升概念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