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中医体质在校大学生下肢肌力特征及其抗阻训练应答差异研究

2022-04-22 02:28牛文玉
运动精品 2022年8期
关键词:气虚肌力体质

牛文玉 杨 俊

不同中医体质在校大学生下肢肌力特征及其抗阻训练应答差异研究

牛文玉 杨 俊

(贵州财经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目的:设定运动负荷下,观察不同中医体质在校大学生下肢肌力测试成绩分布特点及其训练效果差异。方法:随机抽选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在校大学生并依据其体质类型分为平和组、阴虚组、阳虚组、气虚组、血淤组、痰湿组、湿热组、气郁组、特禀组,其中每组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小组12人,共18小组。训练方法:实验组采用阶梯式周期性下肢负重深蹲抗阻训练;负荷:30%-80%RM、12-25次/组、3-5组/天、3天/周、连续16周。观测指标:分别于训练前后测试立定跳远成绩并记录,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比训练前、后成绩(得分)变化,横向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前后对比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不同组别在校大学生立定跳远测试成绩分布与其中医体质属型无关;(2)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除气虚组立定跳远成绩变化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组实验前后均有明显变化(p<0.05);两次测试对比未发现对照组各组成绩存在变化(p>0.05);(3)实验组中,变化差值最大为平和组21.00,其次为湿热组14.42,变化最小的为阴虚组8.00。结论:未发现不同中医体质学生下肢爆发力成绩表现存在差异;连续16周训练后,可有效促进除气虚组外其它不同中医体质学生立定跳远成绩提升;相比于其它组,平和组平均分值提升幅度较大。不同中医体质在校大学生下肢肌力抗阻训练效果存在应答差异。

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肌力训练;应答

肌适能是健康体适能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体质监测内容之一。肌功能不仅关乎人体运动能力,且与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大部分青少年学生处于肌力发展第二窗口期,且不同个体在肌力训练过程中存在基础体能和运动方法差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监测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其中“立定跳远”项目主要反映学生下肢肌肉工作能力。中医体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基础上形成形态、机能和心理等方面相对个性稳定的特征,是人生命活动过程中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果和表现。其主要理论指出,不同体质在生理机能状态、疾病易感、转归方面有着显著区别。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质分布、疾病和健康之间关联等。探讨不同中医体质大学生在体质健康水平测试及肌力训练方面的差别,对中医体质学发展和学生健康体质水平提升有着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自愿形式招募某高校身体健康在校学生为受试者,事前告知实验目的和过程。采用2009年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体质鉴定,并按其类型分为平和组、阴虚组、阳虚组、气虚组、血淤组、痰湿组、湿热组、气郁组和特禀组,各组24人,共9组。其中,每组又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小组12人,共216人,其中男生89人,女生127人。平均年龄为19±2.4岁。纳入要求:身体健康、同意并有能力完成实验训练;能够清楚、准确鉴定中医体质类型;根据招募情况,各组内成员中医体质类型必须相同。

1.2 研究方法

1.2.1 训练方法

实验组采用阶梯式周期性下肢负重深蹲抗阻训练:每次完成一定量冲刺式负重深蹲练习。具体方法:两脚自然开列,略宽于肩,双手置杠铃(重物)于肩部,身体胸背部(脊柱)保持正直,负重慢速下蹲(膝关节屈曲到最大),依次快速登伸髋、膝、踝,将肩、手固定的杠铃推顶最大位置,记为完成一次。运动负荷:依据个体肌肉工作能力设定运动负荷,小负荷为30%RM,25次/组、间歇为3min,5组/天;中等负荷为50%RM,15次/组、间歇为3min,4组/天;大负荷为80%RM,12次/组、间歇为3min,3组/天。训练周期:每周训练量:小负荷(周一)+中等负荷(周三)+大负荷(周五),每周3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40-60min,总周期为16周。实验控制: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在训练周期内,实验组成员不进行以上实验训练以外任何肌力训练,对照组成员也不进行任何形式肌力训练。

1.2.2 统计方法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法,测试“立定跳远”成绩,并对照其得分记录。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后对全体受试者进行数据采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对比训练前后成绩(得分)变化。横向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前后对比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取P<0.05为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中医体质大学生立定跳远测试结果

图1 不同组别学生立定跳远得分情况

不同组别在校大学生立定跳远测试得分情况(图1):最高为平和组66.3±16.8,其次为湿热组63.5±21.3,得分最低为痰湿组60.0±20.0。其余各组得分依次为阳虚组62.8±20.0、气虚组62.58±20.2、特禀组62.1±13.7、气郁组61.1±10.1、阴虚组60.8±21.2、血瘀组60.6±15.8。以“组别”为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未发现中医体质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 实验组各小组抗阻训练前、后,立定跳远成绩对比

表1 实验组各组前后配对T检验

注:*与实验前相比,P<0.05;**与实验前相比,P<0.01

从实验结果看(表1):实验组各小组中,除气虚组前后肌力变化不明显外(p>0.05),其余各组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平和组、气郁质、湿热组、特禀组、血瘀组及阴虚组存在非常显著变化(p<0.01)。此外,对照组各小组立定跳远成绩均未发现有明显变化(p>0.05)。

2.3 实验组各小组抗阻训练前、后,立定跳远成绩的变化

实验组各小组实验后得分情况如下(图2):平和组85.5。、湿热组78.75、阳虚组75.58、特禀组71.83、气郁组73.75、血瘀组67.67、痰湿组69.75、阴虚组67.00、气虚组64.67。实验前后各组内差值最大为平和组21.00,其次为湿热组14.42,变化最小的为气虚组2.00。气虚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

图2 实验组各组学生立定跳远测试结果前后对比

3 讨论

3.1 不同中医体质大学生立定跳远测试成绩无差别分布

立定跳远是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之一,主要反映人体下肢肌肉瞬间工作能力,是人体局部肌力的体现,可作为评价青少年下肢肌肉力量素质手段,且无性别差异。从训练学角度讲,个体运动表现主要与竞技能力相关。立定跳远成绩表现主要由个体运动系统遗传特征和运动训练水平所决定,表现在肌细胞生理、人体关节与力矩及其转化动作三个层次。中医体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机能和心理等方面相对个性稳定特征,是人生命活动过程中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果和表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运动能力亦是先天遗传和后天培养上形成。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总成绩与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关联性,运动习惯因素可以影响到中医体质。但未见单项肌力水平影响中医体质分布的报道。中医体质主要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个体差异,某些疾病易感性和转归的某种倾向性。体质健康水平测试体现个体整体健康状况,与中医体质有关联性。但影响个体单项运动能力主要与运动训练水平相关。在校大学生在生物年龄、运动及生活习惯方面,有着高度的聚类性,且测试环境、时间和手段较为相同。故其立定跳远成绩与(中医)体质分布无关联。运动训练前不同中医体质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呈现一定特点,但无统计学差异。从中医体质类型角度看,不同体质学生下肢肌力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3.2 阶梯式负荷下,周期性肌力抗阻训练可有效提升下肢运动(立定跳远)能力表现

众所周知,科学合理的肌力训练可有效提升肌肉工作能力。不同训练方式与负荷能够获得不同的训练效果。肌抗阻训练是以肌肉克服一定阻力,完成额定做功进而促进运动系统,特别是骨骼肌纤维结构与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变。运动方式及负荷是制定和达成训练目标的主要变量。研究表明,4~12周的规律性抗阻力训练可有效提升不同人群下肢肌肉运动能力。另外,有研究以实验大鼠股四头肌为对象,发现经过8周肌力抗阻训练,股四头肌功能可发生明显提升。这说明不小于8周的肌抗阻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肌功能,这与本研究有着较为一致的结果。同时,个体基本体质也是决定训练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经16周阶梯式周期性下肢负重抗阻训练,发现:除气虚体质以外,其余8种体质学生下肢肌力均有明显提升,以平和体质提升幅度最大。

3.3 不同中医体质学生下肢肌力训练存在应答差异

以现代健康角度看,中医体质是人躯体、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具有某些特质及其偏向的状态与生活习惯,心理特征社会环境之间有着一定关联性。从实验结果看,实验对象中,平和体质学生肌力提升幅度较大,且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气虚体质学生不是很明显。这可能与其基本素质及运动适应性有关。气虚体质是九体质之一,属偏颇体质,在大学生群体当中较为常见。其总体特征为:元气不足,易疲劳、气短、自汗,精神不振,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肌肉松软、性格内向易感风寒暑湿邪,体能偏低,不适合进行大负荷力量运动。生理学角度看,气虚体质主要为免疫力低下,机体内外环境及自主神经自我调节能力较弱。“肌肉松软”说明气虚体质个体骨骼肌功能较为低下,且相对体脂率高;肌细胞功能、肌纤维神经桥接及运动调节功能较弱。此外,“元气不足”及“脉弱”说明呼吸循环系统生理功能状态不佳。为此,气虚体质个体骨骼肌系统受此影响,功能提升较慢。有研究表明,气虚体质与低水平运动能力相关性较强,且运动对其促进作用也有限。从本实验数据来看,也得到了较为类似结果:气虚体质下肢肌力抗阻训练效果不明显。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人体阴阳、神形、脏腑经络及精、气、神存在状态。平和体质表现为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正气充盈,气血运行顺畅、得气机及精神健旺等。符合现代健康概念,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的标准。反映出人体从生理功能到社会适应方面良好的适应性。相比较于偏颇体质,平和体质个体拥有更高健康水平。抗阻力训练是人为施加于个体的运动负荷,目的是有效刺激肌肉、关节等运动系统,使之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体现为健康水平与运动表现的提升。由于平和体质在肌肉—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与之相匹配的支持、辅助系统方面有着更强的适应性,所以其力量训练效果也最为明显,提升幅度较大。

4 结论

不同中医体质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均值最高的为平和体质66.3±16.8分,最低为痰湿体质60.0±20.0分,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下肢肌力运动表现与中医体质属型无关。16周的周期性抗阻训练,可有效促进除气虚体质以外的其余各组在校大学生下肢肌力提升(p<0.05),尤以平和体质为最,平均提升幅度达21分。不同中医体质在校大学生,下肢肌力抗阻训练反应敏感性不同,存在一定的应答差异。

[1]岳建军,高升,龚俊丽,等.体质测试中青少年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效度的比较[J].体育学刊,2017,24(6):138-143.

[2]田麦久,刘大庆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6).

[3]史冀鹏.人体肌肉力量测量原理与方法综[J].中国学校体育,2017,4(2):82-87.

[4]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4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31.

[5]刘晨,冯德琳.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33(4):347-349.

[6]郑昆,朱燕波,米芸.大学生运动强度、静坐与中医体质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9):5510-5514.

[7]孙嘉伟,孟庆华,鲍春雨.抗阻训练方案中诱导骨骼肌肥大的最佳训练量的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0,37(7):994-1000.

[8]翟华楠,周彤.复合式训练影响青少年下肢爆发力的meta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10):65-71.

[9]胡轩铭,倪军.抗阻训练对初中男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J].学校体育学,2020,10(11):172-173.

[10]贺继平,苏晓云,崔建梅,等.抗阻训练对绝经后女性身体成分、膝关节肌肉力量及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解剖学杂志,2022,45(2):96-101.

[11]苏艳红,袁乾坤,肖蓉.抗阻训练对增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20,36(2):165-170.

[12]郑昆,朱燕波,米芸,等.大学生运动强度、静坐与中医体质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9):5510-5514.

[13]郑玉.体育项目干预中医体质的教学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2017,38(1):29-30.

[14]]王琦,靳琦主编.亚健康中医体质辨识与调理[M].北京:中国中医出版社,2012.

[15]刘雯琼,朱燕波,马方晖,等.偏颇质得分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运动的中介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7):3372-3378.

A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of Lower Limb Muscle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Respons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TCM Constitutions

NIU Wenyu, etal.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550025, Guizhou, China)

牛文玉(1985—),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保健康复理论与应用。

猜你喜欢
气虚肌力体质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气虚了,病多了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