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之源 颜其珍 黄亚宗
(湖北省罗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 湖北罗田 438600)
茶小绿叶蝉(EmpoascapirisugaMatumura)为半翅目昆虫,是茶叶主要害虫之一[1]。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消耗内部养分与水分,一方面会引起茶树茶叶在挥发物组成和含量上产生较大的变化;还会诱导茶树产生多种新的挥发物[2];另一方面引起茶树芽叶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或停止。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3-5]。为了控制该害虫的危害,化学农药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但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等原因,一些茶园的天然生态系统已经遭到破坏。为了寻找化学农药的替代产品,实现茶树化学农药减施,本研究对生物源杀虫剂双丙环虫酯(afidopyropen)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双丙环虫酯是日本研发的生物源杀虫剂[6],对成虫和幼虫均有效,但对卵无效。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靶标昆虫香草酸瞬时受体通道复合物的调控,导致昆虫丧失协调性和方向感,进而不能取食,失水,饥饿而亡。双丙环虫酯还具有优秀的叶片渗透能力,能有效防治刺吸式和吮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粉虱、木虱、介壳虫、粉蚧和叶蝉等),可降低因昆虫介体传播的病毒病和细菌性病害,对昆虫天敌和传粉昆虫等有益节肢动物的影响小,可有效减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负担,适用于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6]。
试验地设在湖北省罗田县凤山镇饼子铺村(115.4019°E,30.8021°N),茶园面积800.4m2。试验地海拔124m,地势平坦。茶树树龄5年,生长齐整,树高约1.2m。
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来源:巴斯夫欧洲公司提供);2.5%联苯菊酯水乳剂(山东潍坊双星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共5个处理,每个小区处理施药量分别为:A,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0.6mL(0.6g);B,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0.9mL(0.9g);C,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2mL(1.2g);D,2.5%联苯菊酯水乳剂3mL(3g);E,以清水作为对照。随机排列,4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试验区周边预留2m为保护行,单个小区间隔0.5m。
试验于2021年9月22日进行,此时为茶小绿叶蝉低龄若虫盛发期,施药1次。使用EX-16C型电动喷雾器(台州市路桥奇勇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施药,整株均匀喷雾,喷雾压力为0.2~0.4MPa,每20m2用水量1.8L。试验当日为阴天,药后24h内未降雨,温度在21.5~32.6℃。
施药前进行调查,记录虫口基数,施药后1d、3d、7d、14d各调查1次,共进行5次调查。参照《IPPSSHbAAS-SOP-TJYX-I-011-v2.0杀虫剂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晴天晨露未干时或阴天全天,每小区固定5点调查,每点调查20张嫩叶,每小区随机调查100张嫩叶(一般取芽下第2张嫩叶)或抽查30个芽梢(一芽3、4叶)上的成虫、若虫数。药后1d、7d观察各药剂对茶树是否有药害,同时记录对有益生物的影响。
依据施药前后5次调查的虫口数,用公式计算得出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数据,应用SPSS18.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对各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性进行多重比较。
校正防效(%)=
试验结果显示(表1),施用药剂前后,虫口数、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数据变化非常明显。从最终防治效果来看,随着双丙环虫酯浓度的增加,药后1d,防治效果从75.82%上升至84.33%,药后3d防治效果从91.09%上升至96.53%,药后7d防治效果从95.8%上升至98.02%,药后14d防治效果从95.31%上升至98.32%;说明随着施用的双丙环虫酯药剂浓度增大,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也更好。药后14d,双丙环虫酯的3个处理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仍全部高达95%以上,且高于联苯菊酯的防效,表明双丙环虫酯在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方面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药效性。联苯菊酯在药后1d和3d,防治效果均为100%;但在药后7d和14d,防治效果分别下降为96.86%和90.28%;出现下降的原因可能与联苯菊酯药剂的药效持续期有关,表明联苯菊酯药效持续期不长。
表1 不同浓度双丙环虫酯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
试验期间未发现药剂对茶树有药害现象。
在此,我们完成了双丙环虫酯和联苯菊酯药剂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安全性试验,得到了双丙环虫酯在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病虫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药效性,加大施药浓度后表现出更强的防治效果,而联苯菊酯对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病虫害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但在持效性方面并不占优势的结论。在田间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当地使用后的实际防效来选择最佳农药品种和对应剂量开展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