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雨琪 王蕊嘉 陈东明 张利娜 王天喜 吴学尉*
(1.云南大学农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4;2.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云南昆明 650504)
玉米(ZeamaysL.)是我国种植业中范围最广、总产量最高、用途最多的作物[1]。云南省是中国最早引种种植玉米的地区之一[2]。玉米作为C4植物,相对于其他粮食作物来说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和光照利用率,再加之云南山谷高深落差较大的地形使得玉米的优势更加凸显,得到云南绝大多数农民的青睐。据统计,云南省玉米种植面积常年超过170万hm2,其中2019年高达178.24万hm2[3],玉米已经成为云南省种植面积第一、总产量第二的大田作物[4]。根据生态条件,可将云南省分为四个不同的玉米生态区,分别是山高谷深的滇东北温凉玉米区、地形陡峭的滇西北冷凉玉米区、地势平坦的滇中玉米区、地形复杂的滇南暖热玉米区[5]。
但自2018年12月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J.E.Smith)经过中缅边境入境中国云南之后,云南省玉米安全生产受到了严重威胁[6]。草地贪夜蛾是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的重大迁飞性昆虫[7-11],几乎可在云南省所有地区发生。2019年云南省发生面积近67万hm2次,占全国发生面积的60%,只有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乡没有发现草地贪夜蛾的为害[12-13]。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为玉米型,其最喜食的寄主就是玉米,据统计,2019年全国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上发生面积占比98.6%[14]。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它将会给在云南种植的以玉米为主的4类主要农作物造成3.95亿~8.94亿元人民币损失[15]。
做好玉米品种和种植方式的合理布局,是控制草地贪夜蛾发生、扩散的重要手段[16],而了解玉米原本的种植布局和方式是对其进行后续调控的先决条件。本研究对云南滇中玉米区的玉米种植和云南省草地贪夜蛾防控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为云南省草地贪夜蛾防控体系的完善提供更多的信息。
调研于2021年3-5月进行,选择昆明禄劝县、昆明寻甸县、大理大理市、大理漾濞县、大理永平县、大理祥云县、大理宾川县、大理鹤庆县等云南滇中玉米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8个县区,通过问卷形式进行入户随机问卷调查。为保证问卷调查的有效性,调查员与农户面对面交流记录问卷问题答案。问卷内容包括农户家中种植作物、玉米种植面积、种植玉米种类、玉米播种时间、每年玉米收获量、玉米收获后是否流通、种植玉米直接收益及是否将玉米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等情况;受访者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年收入等受访者基本信息。共入户采访337名农民,收回有效问卷249份,有效率73.89%,将收回的有效问卷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同时,走访云南省上述地区部分村委会及乡镇、县、市政府农业农村部门,向受访单位了解当地玉米种植、草地贪夜蛾发生及防控情况,所进行访谈县的玉米种植面积都为1.33万hm2左右;参与在云南省开远市举行的云南省2021年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技术交流及现场观摩会并总结云南省草地贪夜蛾防控的措施和经验。
入户随机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户样本中性别比例较为平均,其中男性占比43.03%,女性占比56.97%;大部分为中老年人,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之间,体现了大量农村青年外出打工以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图1)。农户文化程度偏低,94.07%的农户仅接受过初中及以下的教育,其中有92人,占比27.30%的农户未接受过教育,而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则获取信息、掌握技术的能力及对市场的判断能力越强[16],结合课题组与农户交谈所获取的信息,发现他们对于种植作物的选择较为盲目,多数种植玉米的原因为周围人都种以及延续传统种植习惯等。农户的家庭年收入较低,65.28%的受访种植者的农户家庭年收入为3万以下(图2)。
图1 问卷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图2 问卷调查对象家庭年收入
在调查的农户当中,93.18%的农民家中种有玉米,其中87.03%的农户在4月、5月播种春玉米(图3)。在政府访谈中了解到这些地区的玉米大部分在4-6月份种植,仅有少量的3月份早玉米和10月份冬玉米种植。
图3 问卷调查对象家中玉米播种时间
接受问卷调查的玉米种植户所种植的玉米田地面积皆较小,面积不足3340m2的农户数量高达83.37%(图4)。由此可知云南滇中玉米区的玉米种植较为零散规模小,在进行问卷调查与农民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农民的玉米种植非常随意,种植目的不是为了以高产量收获玉米,而是为了给葡萄VitisviniferaL.等其他作物遮荫或者不浪费空闲小块土地,因此不会为玉米种植投入大量成本,管理粗放、效益低。
图4 问卷调查对象家中玉米田地面积
大部分受访农民家中所种玉米全部都为饲用玉米,占比高达92.65%(图5)。与农户交谈中发现,由于所收获玉米是喂给牲畜,所以对玉米的品质要求较低,即便收获玉米籽粒遭受了草地贪夜蛾为害,也不会丢弃而是继续喂给牲畜。我们从政府访谈中也了解到,当地玉米种植户所种植玉米种类多为饲料玉米,有较少农户种植青贮玉米和鲜食玉米。
图5 问卷调查对象种植玉米种类
玉米种植户所收获的玉米较少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选择将玉米全部自留的农户占比69.65%(图6)。种植玉米给农户带来的直接收益很低,大部分农户不依赖玉米种植来获取直接收益(图7)。
图6 玉米种植户家中玉米收获后去向
图7 问卷调查对象玉米种植直接收益(元)
玉米与其他作物套种的现象较少,仅有24.03%的玉米种植户选择在种植玉米的同时套种其他作物。在进行玉米种植套种的农户中,大多数玉米与豆科植物FabaceaeLindl.和桑树MorusalbaL.套种(图8)。我们从政府访谈当中得知,当地农民有时会将玉米与豆科植物间作套种,在云南北部时常与桑树套种,在一些气温较高的地区如宾川县,会常年种植葡萄等水果,很多农户会在葡萄地外围种上一排玉米以起到遮荫的作用。
图8 问卷调查对象与玉米套种作物
由于经济效益的驱动,云南中部许多地区农民曾自发或在政府引导下将常年种植玉米的土地改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或水果,但部分更改种植作物的田地由于面积较小或气候不适宜的原因,改种之后效果不佳。一些地区的政府计划在当地土地流转集中之后再引导当地农户种植经济作物,未来如果将这样的引导与草地贪夜蛾的防控相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其扩散。云南滇中玉米区玉米种植户大概每年每667m2能够收获500kg左右的玉米,当地所种植的玉米上经常遭受玉米螟(Pyraustanubilalis(Hubern))、蚜虫(Aphidoidea)、草地贪夜蛾、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的为害,其中草地贪夜蛾是对玉米造成最严重破坏的害虫。
根据走访8个县区部分村委会及镇、县、市政府农业农村部门所获得的信息,结合云南省2021年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技术交流及现场观摩会的资料,总结了4条云南省草地贪夜蛾防控的主要经验。
2.2.1 采取多种措施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统防统治
对于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采取统防统治的方式,运用减少种植冬玉米面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等农业防治方法,使用性诱捕器诱杀成虫等物理防治方法,对草地贪夜蛾发生严重区域施用甲维·虫螨腈等高效低毒农药等化学防治方法,使用苏云金杆菌(Bt)、利用夜蛾黑卵蜂等天敌生物防治方法,来减少并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危害。在多措并举的过程中,还向种植户免费提供农药、器械等防治资源。
2.2.2 建立草地贪夜蛾防控示范展示区
各地根据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和各地的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当地核心示范区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方法,将其效果与空白对照区或非核心示范区进行对比,从而试验出适合当地情况的草地贪夜蛾防控方法,进而带动更大面积防控。例如昆明市寻甸县核心示范区采用统一播期、拌种、性诱捕器诱杀成虫等防治措施,玉米产量达到804.7kg/667m2,而空白对照区对照玉米产量701.4kg/667m2,农民自防的非示范区玉米产量仅有403.1kg/667m2。
2.2.3 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
各地政府结合云南省草地贪夜蛾跨境入侵、迁移规律及综合防控研究项目和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设置数量不等的性诱监测点,定期统计监测点的成虫监测数据;采用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安排技术员定期调查田间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情况;部分地区安装实时远程检测仪和高空虫情测报灯来监控成虫虫量。
2.2.4 多渠道宣传其危害及防控方法
通过开培训会、发宣传单、村民小组微信群科普、村广播宣传等方法,培训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对草地贪夜蛾认知及防控技术和科学安全用药技术,积极主动参与到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当中。
当前云南省所种植的玉米多为小规模的自留饲用春玉米,多数玉米在每年的4-5月份种植,由于草地贪夜蛾在玉米的全生育阶段皆有为害,因此云南中北部地区在不防治的情况下,从每年4月到9月会大规模持续遭受草地贪夜蛾为害,高峰期为时值春玉米苗期、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的4-7月[17],这也与我们在政府访谈过程中得到的结论相一致,因此在这些地区,我们应该在4-7月加强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云南省中、北部玉米耕地零碎而分散,玉米种植者年龄偏大,掌握的种植技术水平较低,因此引导这些玉米耕地流转、调整以便于草地贪夜蛾统防统治的实施。
2019年由于草地贪夜蛾刚入侵我国,政府和玉米种植者对其了解程度较低,防控资金拨付较少,防控措施提出和实施不到位,导致云南省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不佳,以玉米为主的大量作物遭受为害,而自2020年开始,虽在当年虫源北迁提早一个月[18],但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各县对中央救灾资金、省财政资金、市州财政资金、县财政资金的拨付和各项防控措施的实施使全省草地贪夜蛾的发生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玉米产量得到提高。
将玉米与非禾本科植物轮作、间作或套种是对草地贪夜蛾进行农业防治的一种方式,比如云南的文山市西畴县和大理州黄坪县的玉米种植者常将玉米分别与蔬菜和大蒜进行轮作,虽然很多不是以防治草地贪夜蛾为目的,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其的防控效果。但需要考虑对与玉米轮作、间作或套种植物所带来的影响,在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辛屯镇常将玉米与桑树套种,但由于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许多农药,如甲维盐,对农户养殖的以桑叶喂食的桑蚕BombyxmoriL.毒性较高,因此不能将这类药物施用于套种在桑树下的玉米上,在采桑喂蚕时不能打药,而在两批蚕养殖的间隔40d内打药。
云南省虽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草地贪夜蛾防控体系,但在这些防控措施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农民对草地贪夜蛾的认识不足、负责监测的农业技术人员人数较少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建议各地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所实施的具体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