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胜 黄志友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核心素养;策略
在初中阶段,化学课程为学生开辟了一个观察世界与物质的新视角,同样也为学生带来了新的学习难题。对此,教师应推进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既要将化学与学生生活融于一体,又要让学生拥有自主探析与实验探索的空间,同时还要用信息化资源辅助教学,进而可以达到高效化、智慧化的教学效果。
一、以生活情境为基础,强化学生辨识能力
在化学学习中,观察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学生应建立宏观视角,能通过物质的表象特征、实验的现象成果等要素分析其微观变化与化学规律;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建立微观视角,能够通过了解物质微观粒子的关系与变化,进而了解化学物质的组成方式、结构特点以及由此呈现的化学性质。通过两方面的观察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认知水平和判断意识,能做出更加综合、普遍、科学的结论,并能从化学视角了解和认识世界。对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关注学生观察能力与辨识能力的成长,尤其可以借助情境的呈现效果,联系学生的实践生活,进而达到良好的培育效果。
例如在学习“溶液的形成”这一课时,本课是学生全面认识并了解溶液的学习板块,学生需要通过理解溶解这过程,进而掌握对溶液的认识。在教学时,将学生的生活实践融入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通过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并能够通过观察总结出相应的成果。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由动画制作的情境内容:一位工人在一天的劳作后回到家,脱掉衣服后发现衣服上有很多污渍,由此他开始了回忆,在他工作的过程中,先后接触了很多化学物质,而后他将衣服用清水泡了起来。这时,笔者便向学生提问:你们分析一下这位工人衣服变脏的原因,并且说一说他将衣服泡进水里后形成的溶液中都有哪些离子?其次,在这样的情境与问题引导下,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分析与讨论。有学生则提出,在融入水中后,溶液中有氯离子、钠离子等。最后,在学生讨论过后,笔者还会要求学生提出更科学的衣服清洗方案,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溶液知识,通过宏观与微观双层面的观察,进而解决生活中的衣服清洗问题。
二、以开放实验为方法,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实验意识与创新思维,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和常识判断,进而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活动,通过猜想、设计、验证与具体的操作过程,掌握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进一步为学生开放实验课程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进行创新与突破。
例如在学习实验“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常规教学中的化学材料有固定要求,需要采用锌与稀硫酸进行反应,而学生的操作过程只需要根据演示实验进行重复即可,这样的实验内容显然不具备实效性。因此笔者进行了开放性改造,本实验开展前学生对于生成氢气的反应有所了解,其中很多金属与酸的反应都能实现,那么为何选取锌与稀硫酸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呢?在该问题驱使下,笔者组织学生展开了探究活动。首先,學生进行分组实验,依据所学课程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比如学生提出了镁、铁、铝、锌、稀硫酸、稀盐酸等可用药品,进而通过不同的小组进行实验验证,就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完成后,笔者便会组织学生开展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选择的实验方案,并说明实验现象与结论。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实验与创新思维发展。
三、以数字资源为内容,深化学生化学认知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善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外,还应积极运用数字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课程中的微观世界,提升学生的化学认知,并对化学变化与平衡状态有新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课时,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了解中和反应的基本特征,但学生对于微观层面的化学特征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对此笔者便借助了三维动画,将溶液环境中的动态平衡现象进行呈现,从而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和反应的实际状态与情形,进而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四、结语
总之,教师应全面推动初中化学课程的改革与优化,既要发挥生活与化学之间的联系作用,又要突出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功能,同时发挥数字资源的辅助教学效果,进而达到高效、完善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曲有玲.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2020(49):48.
[2]李万荣.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9(03):133.
[[3]徐钟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9):0137.
[4]刁金连.化学分组实验教学在薄弱初级中学的实践探析[J].师道:教研,2021(10):2.
[5]高国胜.小微课 大效应——谈微课在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1(1):3.
基金项目:邵阳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李文胜(1990-),女,湖南邵阳,硕士研究生,讲师。
通讯作者简介:黄志友(1989-),男,湖南郴州,博士,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