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花 纵瑞强
摘要: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教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真切地爱上数学这门学科。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数学“两极分化”成因与对策,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课堂教学
引言: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成绩的差异性越来越大,有的学生能够得到满分,而有的学生却连达到及格都困难。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对班级整体的进步和学生个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数学“两极分化”成因与对策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在农村地区,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态度问题,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厌学和逆反心理,最终学习成绩才会越来越差。此外,农村地区的整体氛围也对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家长对孩子放任自由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越来越放纵自己,无心学习,成绩下滑是必然趋势。
(二)教师因素
教师因素对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形成也有着较大影响。一些教师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难以跟上现阶段教学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学理念、教学手段都较为落后,难以激起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学生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自身因素对数学学习效果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首先,从学习自主性层面来看,小学生是否有着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乐于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并且能够自主进行学习,对其数学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数学相对于语文、英语等学科而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畏难心理。这个时候,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起来自然会越来越进步,反之则越来越退步。其次,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学习缺乏正确认知。从现阶段的农村氛围来看,对学习的追求普遍较低,很多学生都不爱学习,很多农村青年早早辍学进入社会。小学生身处这样的氛围之中,很难不受影响。以上种种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两极分化”成因与对策
(一)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有很大的关联。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后,才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此来解决学生们理解比较吃力的重点数学知识。所以,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增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保持良好的沟通,在学生出现问题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学生对数学缺乏自信时,及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这样能让学生感知教师的关怀,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动力,有效实现帮扶转化学生。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高效实现对学生的帮扶转化,最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在数学课程上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加强,才能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教师在开展日常的教学工作时,要时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深度挖掘教学内容,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可以实践操作的机会。
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终脱离学生的境地。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拿出不同面值的钱币,引导学生模拟在超市购买不同价位物品時使用钱币的场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三)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与尊重
在数学教师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学内容应该充分地与生活实践内容相互结合。另外,面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真实情况,更应该着重将教学形式变得多样化,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与尊重,及时进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有自信,进而不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四)将教学方案进行革新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面对学生的帮扶转化问题,数学教师更应该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也可以采取情景导入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为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还可以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学习《认知物体》这一课时,数学教师依据课本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不同形状的积木块来辅助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去对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了解,会更好地加强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不断地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分享,进而使学生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群体能够得到共同进步。数学教师也可以通过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活动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通过举行数学手抄报竞赛、数学口算类的比赛等等,使学生在参与数学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数学水平。
(五)在教学过程中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由于学生所处的生长环境不同,以及在知识认知和理解能力方面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予以耐心的对待和指导,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一个班级中有优等生的同时也有学困生,数学教师不能对其进行差别对待,这会打击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需对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索,在指导其学习的过程中应不断地予以鼓励和支持;对于优等生出现错误时,也不要一味的纵容,应指出其错误并给予一定的批评,使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改正。这样平等的对待方式,对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结论:小学数学教学“两极分化”的原因是多样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解决处理的办法也是因人而异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充分了解“两极分化”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研究,总结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妥善处理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
参考文献:
[1]田笑兰.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及策略[J].科普童话,2019(04):13.
[2]贾京理,段润泽,贾晓兰.关于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8(94):79.
[3]张霖,于巧梅.关于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3):40.
[4]赖海强.当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解决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6):119.
[5]马新芹.浅谈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6(3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