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苏粉 杨艳杰 郭全芳 边圆围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91)
雄安新区作为国家战略规划的新区,未来的发展规划很重要,其中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是建设的重中之重,结合河北省的发展现状,高层次人才留在雄安新区的力度有待考量。在2021年9月27日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提到了各地区人才发展的重要性,雄安新区作为国家战略规划之一,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雄安新区高标准和高起点,给予雄安新区明确的规划目标,力求在未来发展中将其打造成具有创新、发展、绿色的新型标杆型区域,雄安新区要想发展,人才战略是重中之重。在雄安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已经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意见,根据2021年雄安新区人才引进中提出的“候鸟型”人才引进方法,发挥高层次柔性人才引进优势,并结合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改变人才引进思路,通过柔性引才,适当地引进一些高层次人才。一方面解决了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的高层次人才问题,另一方面发挥了高层次柔性人才引进的作用,对雄安新区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文研究包括四个方面,首先,从雄安新区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现状,分析柔性人才引进的必要性。其次,通过从人才政策、经济补贴和人才落户三个方面对比分析雄安新区与滨海新区和深圳特区在柔性引才政策上的不同。再次,得出雄安新区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政策存在的问题:雄安新区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政策推行缓慢、精准度不够、缺乏长效管理机制。最后,根据雄安新区目前柔性引才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加快推进雄安新区人才柔性引进政策、精准制定雄安新区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政策、建立长效柔性引才管理机制。
雄安新区于2017年4月1日设立,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决策、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建设对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雄安新区的建设定位是新时代高质量建设的标杆,而高质量建设需要高质量人才队伍的支撑。
雄安新区在中央及河北省政府的关切和协同努力下,多次出台了关于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有《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京津冀公共人才服务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关于加快聚集支撑疏解创新创业新人才的实施方案》以及《河北省“十四五”规划》等纲要性文件。这些文件从顶层设计上就雄安新区的人才引进做出了规定,打造了以“雄才计划”“十项专项计划”“百人计划”“招才引智大会”“专家联谊会”等为主的各种战略方针政策。其中,包含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的部分政策,如表1所示。
表1 雄安新区柔性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
此外,雄安新区连续三年公布雄安新区急需人才目录,进一步细化人才短缺目录及引进措施,2021年的“候鸟型”人才,就是开展柔性引进高端人才政策,为雄安新区的建设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为千年大计提供人才支撑。
1.3.1 人才结构失衡,缺乏高层次人才
雄安新区覆盖范围是县域及农村地区,主要覆盖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该地区人口主要表现为受教育水平低下、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的特点,对高新技术、大数据、网络通信等技术掌握程度不够。截止到2020年,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92年,文盲率1.75%,大学以上的仅占5.9%,由此可见,雄安新区内部存在人才结构失衡,严重缺乏高质量发展定位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建立外部引进、内部培育的人才培养方式。
1.3.2 生活环境落后,缺乏人才吸引力
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出现了“抢人大战”的情况,很多地区不仅出台一系列的人才引进政策,还通过文化输出打造“网红”胜地等方式吸引人才。雄安新区在国家级新区的噱头下,能够吸引很多人来了解雄安新区,但是都受到雄安新区生活环境建设缓慢的影响,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的落后也大大降低了雄安新区的人才吸引力。
1.3.3 高等教育滞后,缺乏人才培育力
高层次人才的源头必然来自知识密集型的区域,而高等教育机构和学校是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受河北省教育资源较差的影响,雄安新区在人才引进中也存在着区位上的劣势,且周边的北京、天津的高等学府的学生更倾向于在北上广或回家乡就业的情况。因此,高等教育滞后会阻碍人才引进,同时,由于高等教育滞后会影响雄安新区自身培育高层次人才的计划,导致引才成本较高。
1.4.1 有利于缓解雄安新区人才急缺问题
雄安新区的建设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需要引进和凝聚广大高层次人才。但目前来看,雄安新区未形成较为完善的高层次人才政策,因此各地区可以探索实施柔性人才引进政策。柔性人才引进是相对传统的以户籍、身份和人事关系调整为特征的刚性人才引进方式而言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引进方式。对雄安新区来说,这一方式具有淡化人才归属、淡化户籍限制等优势,而且针对性较强,在新区建设过程中缺什么人才就制定相应的人才政策有针对性地引进。另外,柔性引才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因此雄安新区高层次柔性引才具有客观必然性。
1.4.2 有效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高层次人才的柔性引进,可大大提升雄安新区的科研创新水平,通过柔性引才、引才引智,让专家学者以顾问的形式参与雄安新区的创新型研究,投入到雄安新区的建设规划上,不仅可以借助高层次专家学者的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还可以提供人才留用机会,将柔性引才直接转化为高端人才,弥补雄安新区高层次人才的缺乏。通过柔性引才的方式,可以借助高端人才的才智,为雄安新区服务,提升新区的科研创新水平。
天津市从成立滨海新区以来,出台了 “海河英才”“鲲鹏计划”等行动计划。除此之外,天津市政府还发布了《关于加快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做了保障工作,在落户、创业、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了保障。
深圳特区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陆续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的意见》《深圳市青年创新就业人才选拔支持实施方案》《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十大人才工程》等人才政策。2017年11月1日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并正式实施,且每年11月1日被确定为“深圳人才日”。
雄安新区成立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新区的人才引进问题,并提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2017年5月,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初步阶段提出了“采取人性化、个性化、差异化、一人一策“的方式引进相关人才。2019年,“百人计划”、招才引智大会、专家联谊会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候鸟”服务、对口支持等方式柔性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021年,雄安新区启动“雄才计划”,设立十个专项,柔性引进高端人才。
滨海新区将人才分成了不同层次:顶尖人才最高1200万元工作经费和生活补贴,领军人才最高300万元,大学本科连续三年每人每年1.2万元,硕士研究生连续三年每人每年2.4万元,博士研究生连续三年每人每年3.6万元,企业经营管理型人才连续三年每人每年5万元。同时,还设立“伯乐奖”等奖项,从资金方面吸引人才。
深圳特区的“孔雀计划”中,市政府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按国家级、地方级领军人才、后备级领军人才,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200万元、160万元的人才补贴。海外及领军人才经认定的项目和团队,最高给予1亿资助。
2021年,雄安新区实施“雄才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围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布局人才链,通过租赁补贴、购房补贴、人才公寓等方式,为各类人才提供安居保障,具体政策尚无详细补贴标准。
滨海落户政策有人才引进落户、积分落户、投靠落户三种。人才引进落户根据《天津市引进人才落户实施办法》,分为学历型人才、资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创业型人才、急需型人才,分别按条件进行落户。积分落户、投靠落户也是满足一定的条件进行落户,但是申请条件低,基本能满足。
深圳特区致力于加大各类人才保障,进行人才公寓的建设,对符合条件的人才进行人才租房补贴。除此之外,还完善了高层次人才居住办法,加大中初级人才住房政策支持。落户可通过学历、积分、技能、职称进行落户,给足各类人才落户机会。
雄安新区成立较晚,在落户政策上有生源地大中专毕业生回原籍、直系亲属投靠、人才引进落户及积分落户政策并行执行,在积分落户政策中有清晰明了的积分政策但并未设置确切的落户分值,导致人才获取信息不对称,降低人才吸引力,并且积分政策面面俱到,不能有效提炼雄安新区针对性的紧缺人才,政策不精确、不准确。其中,针对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人口落户政策,大大降低了京户人口在雄安新区的自由流动,并非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措施。
结合上述分析的柔性人才引进政策,发现相对于刚性引才,柔性人才的政策很难具体落实,柔性引才本身的弹性较大。目前,关于雄安新区的人才引进,更多的是全方位的人才引进方式和宣传模式,并没有出台具体人才引进的相关措施,更多的是关于便利化服务的政策,因此无法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此外,雄安新区政府方面尚未出台专项柔性引才政策,相关的柔性引才政策较为零散、政策覆盖面较窄,总体上吸引力不强、含金量不高。虽然2021年提出的“候鸟型”计划有了关于柔性引才的规划,但是缺乏具体的激励措施,柔性引才效果差。
高层次人才资源是各个地区竞争的重点,虽然雄安新区出台了一系列柔性引才方案,但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政策不够精准。目前来看,主要从子女入学、住房补贴、创业支持、租房购房优惠、落户条件、人才绿卡等方面来开展。而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强调的是引入并使用,在不改变高层次人才原有单位和福利待遇的条件下,通过短时期或项目跟进式的引入,目的是加快雄安新区的建设进程,为雄安新区的建设提供创新科研动力,并没有将高端人才强制留用的目的。因此,雄安新区的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政策不能仅体现在子女入学、出入境便利、交通住房补贴等方面,这与柔性引才的初衷相违背,这些政策不会对高层次人才产生吸引力,无法真正实现高层次人才的柔性引进。
高层次柔性引才的根本目的在于“引智”,在不改变高层次人才原有归属的情况下,暂时性地借用高端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弥补目前雄安新区高层次人才不足的问题,但这种短暂性的人才引进容易造成“头重脚轻”的情况。高层次人才引进来后,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取得重大的突出贡献,工作效果不能得到保障。在政策方面,没有长效的管理机制,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对于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的相关激励措施也存在短期、暂时等问题。在高层次人才没有产出的情况下,减少其福利待遇,可能引发高层次人才的懈怠和埋怨,因此降低工作热情,造成人才被吸引过来后不能促进雄安新区的发展,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或闲置。
政府部门或企业在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的过程中,要统筹合作,创新柔性引才政策。柔性引才重在“引智”,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经济作用机制。首先,政府可与企业合作,积极推行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的组织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立柔性人才数据库,为人才和市场搭建对接平台,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柔性需求。其次,优化柔性引才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行关于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的激励措施,从国家贡献、社会需求、人才激励等角度,创新柔性引才的激励模式,加快推动政策的发行。最后,加强柔性引才政策的共享机制,可对比借鉴其他区域柔性引才政策,结合雄安新区的建设规划实际,推行柔性引才的政策共享,推行平等统一的规则体系,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合作的人才共享环境,促进高层次人才的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相互转化。
柔性引才的引进本身具有较大弹性,在制定政策过程中,要结合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行政策,争取在“一人一策”的机制中找出共有因素,在经费、方式、人才的使用时间等方面进行弹性管理,发挥高层次人才智力合理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根据雄安新区各区域的发展程度差异和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不同需求状况,结合高层次人才的个人需求,提供精准的激励机制,强化以产出为导向的柔性引才政策,根据高层次人才的产出结果,制定相应激励政策,真正发挥人才智力的最大化效用。
对于高层次人才柔性的引进,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激励机制,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创造活力。一方面,要加强对引进人才的合理监管,对那些无真才实学不能作出实际贡献的人零容忍。强化高层次人才的产出标准,对需要长时间才能出成绩的行业或领域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经费,保障高层次人才的创造激情,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根据不同的工作特性、服务形式,制定不同考核标准,对高层次人才的工作要进行定期指导和组织协调,在实践中探索不同人才的评价体系,根据其创新效果、成果转换及对社会的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