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2022-04-21 03:58张蕊秦诗阳王艳新刘晓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颈动脉血浆硬化

张蕊,秦诗阳,王艳新,刘晓燕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北承德067000;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河北承德067000)

糖尿病是由多种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引发的多因素慢性疾病,近年来,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工作压力增加等因素影响,其发病率逐年攀升[1]。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糖尿病报告显示,自1980年以来,糖尿病成年病例数几乎翻了两番,已达到4.22 亿,且预计到2045年将增至6.93亿[2]。2 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其引发的并发症是致残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目前国内外2 型糖尿病的防治已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其引起的心脑血管并发症仍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3]。颈动脉粥样硬化属于2 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脑血管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血管壁的局灶性增厚(尤其是内膜-中层),导致颈动脉供血异常,不良预后风险增加,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4]。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氨基酸代谢产物,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主要合成于肝脏内,两者表达水平升高均被证实与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相关[5-7]。为此,本研究拟探讨2 型糖尿病患者血浆Hcy、LP(a)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以期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提供新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50~85 岁,平均(60.09±16.31)岁;病程3~18年,平均(9.74±4.10)年;有家族史患者34 例。另选取同期本院5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8]中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扫描;③不伴发高血压;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②合并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③合并恶性肿瘤;④肝、肾功能异常;⑤严重精神类疾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IMT厚度并分组

以IMT 厚度作为判定标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日本日立株式会社)对患者双侧颈动脉进行扫描,根据检查结果,对病例组进一步分组:将IMT<0.9 mm 患者作为IMT 正常组,IMT ≥0.9 mm 患者作为IMT 增厚组,分别有56 例和44 例。

1.3 实验室指标检测

采用电子血压计测定患者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BP)。采用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Beckman 公司)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Hcy、LP(a)。采用Capillarys 2 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

1.4 检测颈内斑块并分组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内斑块数量,根据是否存在斑块,将病例组分为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分别有68 例和32 例,根据斑块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进一步将有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组(10 例扁平斑,8 例硬斑)、不稳定斑块组(9 例软斑,5 例溃疡斑),分别有18 例和14 例。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EpiData 3.1 和SPSS 23.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例(%)表示,比较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 法;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病例组IMT比较

对照组IMT 为(0.71±0.14)mm,病例组为(1.24±0.31)mm,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02,P=0.000),病例组厚于对照组。

2.2 IMT正常组与IMT增厚组临床资料比较

IMT 正常组与IMT 增厚组年龄、病程、吸烟、SBP、TG、Hcy、L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 增厚组患者年龄较IMT 正常组大,SBP、TG、Hcy、LP(a)较IMT 正常组高,吸烟、病程较IMT 正常组长。见表1。

表1 糖尿病患者IMT增厚的单因素分析

2.3 糖尿病患者IMT 增厚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吸烟、TG、Hcy 及LP(a)是2 型糖尿病患者IMT 增厚的风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糖尿病患者IMT增厚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参数

2.4 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血浆Hcy、LP(a)水平比较

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血浆Hcy、LP(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213、30.574,均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浆Hcy、LP(a)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浆Hcy、LP(a)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见表3。

表3 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血浆Hcy、LP(a)水平比较(±s)

表3 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血浆Hcy、LP(a)水平比较(±s)

组别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n 68 18 14 Hcy/(μmol/L)14.10±2.23 17.56±2.68 20.57±3.59 LP(a)/(mg/L)183.97±32.22 226.44±33.64 250.71±34.39

2.4 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Hcy 与LP(a)呈正相关(r=0.671,P=0.004)。

3 讨论

糖尿病并发症已成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颈动脉增厚作为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被认为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也是全身动脉疾病的窗口[9]。本研究中病例组IMT 高于对照组,提示糖尿病患者存在颈动脉增厚的情况。因此,探讨其风险因素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本研究通过结合单因素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病程、吸烟、TG、Hcy、LP(a)是2 型糖尿病患者IMT 增厚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已被证实会增加糖尿病患者IMT 增厚风险[10-11]。分析其作用机制如下: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存在生理性退变,并长期暴露在各种危险因素下,导致机体动脉内皮受损,脂质在血管内膜下沉积,最终导致IMT 增厚、斑块形成;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风险随之增加,包括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烟草中包含尼古丁、一氧化碳、氧化氮、多环芳烯、丁二烯等多种有毒化学物质,可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及功能造成损伤,增加血液黏稠度,对血小板聚集等途径具有促进作用,最终造成血管内皮、斑块不稳定,诱发或者加重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或内膜疾病的独立风险因子。如果体内血液循环长期处于高TG 状态,则可导致血浆抗氧化的能力降低、白细胞所产生的超氧化物增加,在降低内皮一氧化氮产生的同时加速其降解,增加IMT 增厚风险。

Hcy 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氨基酸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正常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因其化学性质与半胱氨酸相似而得名,其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作用已被研究[12]。本研究中血浆Hcy 水平升高也是增加IMT 增厚的风险因素,且通过进一步比较不同颈动脉内斑块回声性质患者血浆Hcy 水平发现,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其机制可能如下[13-14]:①高水平的血浆Hcy 可导致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损伤,影响亚临床动脉结构和功能,并通过改变血管内皮顺应性的变化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血小板凝血,降低血管弹性、改变止血过程;②血浆Hcy 水平上升还可通过高血压、吸烟、血脂和脂蛋白代谢等危险因素,促进炎症发展,降低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及其生物利用度,最终导致IMT增厚及斑块形成。张永忠等[15]提出IMT 增厚的2 型糖尿病患者血浆Hcy 水平明显高于IMT 正常患者及健康人群,因此IMT 增厚与血浆Hcy 水平上升有关,并可将其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赵月娥等[16]以320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现Hcy 是患者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推断其作用机制与诱导氧化应激相关。值得指出的是,Hcy 水平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叶酸、维生素B6 以及维生素B12 是Hcy 代谢酶的辅酶因子,其缺乏会引起Hcy 水平的升高[17-18];此外,吸烟群体Hcy 高于不吸烟群体,分析其机制是由于吸烟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叶酸或B 族维生素水平,进而导致Hcy 各种代谢酶活性降低,最终使Hcy 不能被及时代谢而浓度升高[19]。上述分析提示适当地补充叶酸及B 组维生素、戒烟或减少吸烟量可降低Hcy 水平,从而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

LP(a)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其水平升高已被证实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20]。在本研究中LP(a)与Hcy 类似,均可影响IMT 增厚与斑块形成,分析其作用机制如下[21-22]:①LP(a)主要成分包含载脂蛋白,对纤维蛋白的降解具有抑制作用,并可通过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聚集于血管壁,促进血栓形成;②LP(a)可通过运输促炎症的氧化磷脂,阻止血管内血栓溶解,影响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高华等[23]以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出LP(a)水平与其IMT 厚度呈正相关;韩艳等[24]指出,LP(a)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易损性密切相关;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2 型糖尿病患者血浆Hcy 与LP(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其机制是由于高水平的Hcy 导致氧化作用增强,引起脂质与内皮细胞过度氧化,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发生后可引起LP(a)水平异常升高,两者共同增加了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综上所述,2 型糖尿病患者IMT 增厚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血浆Hcy、LP(a)水平升高是IMT 增厚的风险因素,且与颈动脉内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此外,血浆Hcy 与LP(a)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两者可用于预测2 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猜你喜欢
颈动脉血浆硬化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人参皂苷Rg1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