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宝国,叶雄峰,谢杨春(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18)
肩周炎属于一种多发常见疾病,以40-60岁为好发年龄段,女性患病率明显比男性高。该疾病发病原因通常因外受风寒或剧烈损伤所导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降低其生活质量[1]。肩周炎主要以疼痛为常见症状,早期疼痛较轻,常因劳累或是天气等原因出现阵发性疼痛,可随着病情进展,其疼痛症状会逐渐变为持续性,同时疼痛区域会不断扩大到颈、肩、腰等部位,导致疼痛剧烈者夜不能寐,甚至患肩取任何姿势也不能感觉舒适,因此,肩周炎患者需要及早接受有效治疗[2-3]。目前,临床多以药物治疗肩周炎,多给予非甾体抗炎或肌肉松弛等西药治疗,虽有一些效果,但其疗效仍不理想[4]。本研究对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肩周炎患者给予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72例肩周炎患者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男13例,女23例,最小46岁,最大76岁,平均(59.83±8.81)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年,平均(1.47±0.19)年;研究组36例,男12例,女24例,最小48岁,最大75岁,平均(59.47±8.7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平均(1.46±0.17)年。纳入标准:均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年龄45-80岁;临床配合度高者。排除标准:意识障碍者;沟通障碍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其他疾病者。该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内容。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法松解术:患者术前禁饮禁食8h,行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操作者站于患者患肩侧,用一只手固定其患肩部,而另一只手则握住患者患肢肘部,分别将患肢前屈、外展,内旋90°及上举180°,外旋60°与后伸45°,在松解时手法不可过重,避免导致肩关节骨折或脱位等,一旦出现粘连组织撕裂声,则代表患肩关节已经松开。松解术完毕后,间断冰敷患肢3h,而术后当天则开展前后划圈、爬墙及甩臂等训练,患肩外展外旋位保持固定8h,术后6h可转普食。研究组使用高频超声引导浮针:静脉全身麻醉下行肩关节松解术,在高频超声引导下实施浮针治疗,隔天1次,需治疗7次。浮针操作如下:指导患者使用侧卧位,其患肩朝上,触摸患肩,找出指下紧张、僵硬处,距离此处约为8cm处作进针点,行常规消毒,以专用进针器置入浮针刺入皮下,其针尖指往患肌,做扫散动作,指导患者行3次抗阻动作再灌注活动,10s/次,全程为15min。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疗效标准:治愈:患者疼痛、活动受限、僵硬等症状全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稍受限;有效:患者症状有所减轻,肩关节功能存在中度受限;无效:临床症状及肩关节功能均无改变;对比两组疼痛情况,使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估,0-10分,分值愈高疼痛愈重;对比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利用(OSS)牛津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价,该表共12题,疼痛情况有1-4题,功能活动度情况有5-12题,每一项1-5分,总分则是12-60分,分值低则表示肩关节功能好[5-6]。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资料选取SPSS25.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差异;计数资料用[n(%)]表示,以χ2检验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疼痛度比较 研究组治疗7d、30d、60d后疼痛度分别为(3.68±1.34)分、(2.72±0.59)分与(1.85±0.56)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疼痛度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术前 治疗7d 治疗30d 治疗60d对照组 36 7.73±1.63 5.24±1.76 3.77±1.13 3.18±1.17研究组 36 7.75±1.11 3.68±1.04 2.72±0.59 1.85±0.56 t-0.061 4.579 4.942 6.152 P-0.478 0.010 0.008 0.004
2.3 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15.34±5.64)分比对照组的(24.76±6.86)分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s,分)
表3 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6 33.47±7.53 24.76±6.86研究组 36 32.41±7.12 15.34±5.64 t-0.614 6.364 P-0.291 0.004
肩周炎在临床骨科中是常见多发疾病,其患病率及复发率极高,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该疾病主要以关节疼痛及活动不便为常见症状,其发病原因是由于肩关节的周围软组织(韧带、肌腱、肌肉、关节囊和滑囊等)存在损伤性疼痛,且出现了肩关节功能障碍疾病,一旦病发,若不及时接受有效治疗,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7-8]。因此,临床需采用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治疗肩周炎患者,改善其预后。临床目前治疗肩周炎多用镇痛药或非甾体消炎药,以及皮质激素局部封闭等治疗,但长期使用药物可出现明显肠胃副作用,短期内虽然能够缓解疼痛,但对于改善肩关节功能效果不理想,复发率极高[9]。为此,本文对本院收治的72例肩周炎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结果与陈浦[10]等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相符,表明肩周炎患者使用高频超声引导浮针治疗,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增强患者治疗效果。究其原因考虑为:临床治疗肩周炎多采用肩关节松解术,其可直接作用于活动受限、僵硬及粘连病变的肩关节,通过被动运动使粘连和挛缩关节囊及局部的筋膜组织等松弛,进而起到松解粘连,改善肌肉痉挛及提高患肩活动程度的效果[11-13]。此外,由于肩周炎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且多合并心血管或是内分泌疾病,而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能使手术风险降低,避免患者产生恐惧心理[14-15]。在中医学上,肩周炎被纳入“痹证”范畴,其发病机制多为筋脉失养、慢性劳损及气血不足等,可导致瘀滞不通、经络痹阻,产生不同程度疼痛,致使肩部出现肿胀粘连及无法抬举。中医疗法多包括浮针、针刀、推拿、针灸等,均能起到舒通筋络、止痛作用[16-18]。浮针疗法主要由符仲华学者根据中医基础的理论知识,并与现代的肌筋膜理论、物理、生理学、解剖学等理论相结合的一门技术,是属于侵入性的治疗,通过使用一次性的浮针针具针刺于肌筋膜触发点的皮下浅筋膜层,行扫散及再灌注活动、留针,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情况。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7d、30d、60d后疼痛度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且研究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高频超声引导浮针治疗肩周炎患者,可缓解患者疼痛,能有效改善其肩关节功能。究其原因考虑为:浮针治疗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扫散皮下浅筋膜组织及再灌注活动,能够改变局部关节及肌肉或是有关肌肉组织的血流,通过减轻局部的肌肉组织缺氧、缺血情况,促使微循环改善,进而起到松解粘连组织的效果。此外,浮针治疗通过缓解肩周炎患者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其肩关节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使用高频超声引导浮针治疗肩周炎患者,可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改善肩关节功能,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