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固定架用于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2022-04-21 01:49杨鑫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下段固定架胫骨

杨鑫(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多由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损伤、撞击等因素导致。近年来,该症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创伤较为严重,且易发生骨折不愈合、骨髓炎、骨不连等症状,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威胁其身体健康[1]。手术复位固定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临床多采用外固定、内固定两种方式,其中内固定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病情,但该手术易导致胫骨营养血管损伤,引起血运循环不良,导致骨折愈合受阻[2]。而外固定架治疗中,支架构件具有万向调节的功能,有助于促进骨折复位,还可进行针对性调整[3]。但目前,临床关于急诊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效果的报道较少,且探讨并不深入。鉴于此,本文随机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抽取80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8-62岁,平均(45.00±6.12)岁;致病因素:交通事故12例、高处跌落15例、其他13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29-62岁,平均(45.50±6.14)岁;致病因素:交通事故14例、高处跌落15例、其他11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诊断标准:依据《实用骨科学》[4],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具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或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反复治疗未痊愈的陈旧性骨折;免疫性疾病、感染类疾病者;近期服用激素、抗菌药物等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药物;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具有精神类疾病或相关病史;临床资料不完整;依从性不佳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于损伤后6h内全麻,取仰卧位,对创面组织进行彻底清创,并清除严重损伤的软组织、皮肤,同时进行I期修复治疗,修复受损血管及神经等组织。对照组:钢板内固定治疗: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状况,选择规格、型号适宜的钢板,之后应用螺钉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控制切口感染,并做好患肢抬高动作,促进肢体血运循环,术后2d,开始进行活动锻炼,并叮嘱患者按时复诊。

观察组:急诊外固定架治疗:对患者清创后,游离受损血管神经,于患者胫骨近端、胫骨远端进行游离,之后将外固定支架穿针置入,将外支架连接杆安装好之后,对患者胫骨骨折复位进行相应调整,待X线透视满意后,对患者损伤血管、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相应处理,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血管通畅情况进行详细观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康复情况、凝血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康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

凝血功能检测方法:治疗后,对患者抽血化验,以仪器法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不连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骨折不愈合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总有效率判定标准:治愈:患者症状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X线显示骨折破坏修复。显效:患者症状改善,患肢功能改善,X线显示骨质破坏部分修复。有效:患者症状有所缓解,患肢功能有所好转,X线显示骨质破坏处于修复状态。无效:患者症状、患肢功能较治疗前未发生任何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数据差异对比采用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对比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创面愈合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月)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d)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0 35.20±5.00 15.50±2.00 21.00±3.00 40.50±4.50观察组 40 20.00±3.00 9.50±1.50 13.00±2.00 23.00±3.00 t 16.487 15.179 14.033 20.465 P<0.050 <0.050 <0.050 <0.050

2.3 两组凝血功能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凝血功能对比(±s)

表3 两组凝血功能对比(±s)

组别 例数 TT(s) PT(s) APTT(s)对照组 40 14.12±1.38 10.11±1.30 27.14±3.45观察组 40 16.78±1.34 12.28±1.12 30.18±3.25 t 8.746 7.998 4.056 P<0.050 <0.050 <0.050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为骨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严重降低了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6]。关于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病理学主要基于以下几点:①相关区域软组织覆盖较少,极易导致中下段胫骨血运循环情况变差,胫骨滋养动脉受到损伤,仅可依赖骨膜血管提供营养供给[7]。②胫骨软组织覆盖相对较少,极易引起粉碎性骨折。③相关区域血液循环受到严重损害,组织被迫开放,导致组织抵抗力降低,更易受外界刺激引发感染[8]。④粉碎性骨折的相关固定处理工作较为困难,易引发关节功能不良、骨折愈合不佳、组织修复不良等问题。⑤胫骨组织对应的覆盖、血循环受损,使软组织、骨愈合、修复能力受阻,还可导致局部组织对外界的抵抗力降低[9]。因此,及时寻求有效的方案治疗此病非常有必要。为进一步探讨急诊外固定架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80例患者展开相应分析。

本文研究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提示,与传统内固定治疗比较,急诊外固定架治疗效果更明显。研究还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提示急诊外固定架治疗可促进患者术后创面、骨折的尽快愈合,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10]。分析原因:外固定架手术方式操作简单,利于患者早期血管神经修复成功,且该手术还可减少对患者骨折断端血供的影响,促进骨折尽早愈合[11]。苏建文[12]学者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APTT、PT、TT等凝血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本文数据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T、PT、APTT凝血指标更优,这与苏建文学者的研究具有一致性。数据提示急诊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主要是由于急诊外固定架固定效果稳固,还可保障局部供血状态,可迅速恢复患者骨折稳定性,改善凝血功能。此外,本文通过分析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提示相较于传统手术,急诊外固定架手术安全性更高,主要是由于该手术操作便捷,可有效减少治疗损伤,尽量减少患者发生软组织损伤、大骨块损伤情况。此外,固定结构相对简单,可操作性强,可有效保护骨折端血运循环,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关节锻炼,促进关节活动,使其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对于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与传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急诊外固定架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缩短骨折、创面愈合时间,促进术后尽快康复,且手术安全性高,价值显著,可继续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中下段固定架胫骨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胫后动脉穿支带蒂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治疗小腿中下段严重开放性损伤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两种方式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常用胫骨骨折外固定架的力学性能测试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小腿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体会
墙壁开关插座固定架刚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