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探究

2022-04-21 03:33袁睿晗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6期
关键词:碳中和双碳碳达峰

袁睿晗

【摘要】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对能源的过度开采,地球大气环境遭到破坏,气候问题频出。我国承担了大国应有的责任,凸显大国担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出“努力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要想“双碳”目标得以实现,我国必须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进行调整,加速其绿色转型,从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金融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前置条件,则是推动完成这一目标的主力。因此,为应对全球气候挑战,实现“双碳”目标,就必须实现绿色金融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碳达峰;碳中和

【中图分类号】F831.5

一、“双碳”目标与绿色金融概述

(一)“双碳”目标

1.“双碳”目标的概念

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努力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为“双碳”目标。“碳达峰”中的“峰”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所能达到的最高值,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开始持续下降的历史拐点,这就意味着在这之后,碳排放将与经济发展相分离。“碳中和”是指我国可以通过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等方式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从而达到“零排放”。

2.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意义

(1)“双碳”目标的提出展现了大国担当

“双碳”目标展示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我国在首次提出此目标之后,又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反复重申,并强调坚决落实,向全世界展现着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和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2)“双碳”目标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由于国际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重度利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遭受破坏,极端气候事件层出不穷,已经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为保证人类的永续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由之路,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3)“双碳”目标推动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唯一解决方案。我国各行业、企业想要实现此目标则必须掌握先进技术、生产高端设备和创造先进材料,因此,“双碳”目标会倒逼企业奋力发展、实现技术创新。

(二)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是指为帮助各企业达成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转型,从而能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而提供的金融服务。与传统金融业务相比,绿色金融更强调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为宗旨,以保护环境和高效利用资源为利益目标,通过自身活动协调金融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金融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优势条件

(一)相关政策支持

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首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9月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正式提出。而后人民银行等七部委于2016年8月发布了《关于建构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绿色金融的目的是实现资本流向绿色产业,提出了一系列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激励措施,如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再贷款等,指出绿色金融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以及债券市场对于绿色投资提供支持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2017年,绿色金融试验区建设有序开展。2018年,我国审议通过了第一部绿色金融相关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此部法规在2021年3月正式投入实施,对我国绿色金融框架实施给予指导,规定建立绿色金融内部管理制度、创设绿色投资评估制度并实施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上述政策的公布和执行,对于绿色金融产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双碳”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向前发展。

(二)产业结构稳步调整,推动碳金融发展

资本的稳定持续支持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产业绿色升级的重要条件。我国充分发挥了绿色金融的杠杆作用,实现产业结构稳步调整。对于产能过剩、高碳排放的企业,我国采取限制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成本等多种方式,倒逼此类企业转型;反之,对于绿色产业,我国通过扩充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多种方式推动其迅速发展。金融政策向绿色产业的倾斜,催生出了碳金融活动,即通过信贷投放、碳融资或碳排放权交易等多种方式支持抑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和项目发展。目前,碳金融已经成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碳排放企业或金融机构的投资、融资需求,以碳融资、碳支持、碳交易为主体的碳金融服务,正在改变金融市场格局。

(三)以量的优势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我国绿色金融总量不断扩大,到2021年,我国绿色金融存量已上升至世界第一。“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不断向低碳排放领域和低碳转型企业倾斜,从绿色信贷方面看,2021年一季度末,绿色信贷依然是绿色金融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绿色信贷总额占绿色贷款近70%,除加大绿色信贷的投入外,我国还积极修订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扩大绿色债券的发行量,2016—2020年五年间,我国境内平均发行的绿色债券金额总计在2000亿元以上,可见发行规模之大,且平稳增长。另外,2020年,我国成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表明国家级绿色投资基金正式创立,可见,促进低碳相关企業发展的绿色金融以及绿色基金工作正在有序向好发展,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向快车道驶进。

三、绿色金融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劣势分析

(一)融资期限和信贷周期不匹配

从绿色金融的现状来看,其融资期限和信贷周期匹配难度大。究其原因,绿色项目大多投资时间长、时间跨度较大且短期收益不明显,整个项目过程都需要资金的不断支撑,但金融机构的负债周期又相对较短,因而二者之间无法匹配。而且长周期进行绿色产业投资不利于银行的资金流动,总结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经验,期限错配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威胁之一。“双碳”目标下,绿色产业不断发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或者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目标项目的资金需求量持续增大,产业突出项目如风能、水能等新能源项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搭建基础设施,仅靠金融机构的信贷体系难以填补绿色项目长期发展的资金空白,期限错配的威胁直面而来。

(二)银行机构与绿色项目信息不对称

现阶段,傳统产业逐渐被以碳减排技术为主的绿色科技项目所替代,且此类项目与传统产业相比风险更高,收益也具有不确定性,如英国就曾因为资金问题被迫中断研发碳捕获技术,挪威也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研发上投入超过12亿美元,但还没有实现明显的收益增长。投资者也不能完全把控这一情形,其与绿色项目之间还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性。目前来看,投资者很难及时且准确地获取到绿色项目的相关信息,如绿色项目的审批、设立和后期的建设等。此外,投资者也并不能轻易识别、判断和参与到绿色项目中,这十分影响投资者及时做出投资决策,因而绿色项目在银行投资中逐渐失去吸引力。我国为实现“双碳”目标,催生了许多绿色项目,这些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如果银行机构和绿色项目信息长期高度不对称,将大大影响绿色金融的融资量和融资效率,进而不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

(三)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

我国虽然已经发布相关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对金融行业的政策支持,也在2017年将绿色金融评价结果纳入MPA。但我国低碳转型的规模和速度逐年提高,其风险和收益问题进一步加剧,从而使投资主体顾虑重重,因此,为扩大对绿色项目的投资规模,我国需不断加强激励的力度和效果,降低绿色项目自身风险的同时,激发投资者的投资兴趣并加大对绿色项目的投资。分析绿色金融的激励现状发现,目前我国还尚未完全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很多考核激励措施还存在局限性。业界对绿色金融的认识、界定和评级都不尽相同,从而致使投资主体无法整体把握绿色项目,在风险因素和利润目标的影响下难以迅速做出投资决策。另外,相关激励措施无法约束投资主体,大部分金融机构甚至未对绿色金融目标加以明确,过度追求信贷规模的考核而忽视绿色金融的占比考核,导致相关人员缺乏审批和管理绿色项目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绿色项目的发展动力。

(四)企业套利问题未能完全避免

在金融政策大幅度向绿色转型企业倾斜的前提条件下,部分企业为获取资金支持,很可能通过短期激励手段获得绿色绩效,暂时达到绿色融资要求,以申请绿色金融的资金支持;或者企业可能会打造环保形象诱使资金投入,实际上,并未为环保工作做出努力。因此,为避免此类现象出现,银行或相关金融机构在发放绿色信贷或绿色金融债前应审慎行事,做好企业“背调”,确保企业将所获资产用于绿色项目的投资和开发,防止企业出现“泛绿”“洗绿”等虚假行为。

四、绿色金融推动“双碳”目标实现途径

(一)开发多种产品以适应融资期限和信贷周期

前文分析出融资期限和信贷周期不适配限制绿色项目投资进而影响“双碳”目标的实现。要打破这种桎梏,必须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以推动绿色经济向好发展,推动“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提高周期适配程度必须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以绿色项目的资金需求和信贷周期为导向,利用国家级绿色基金的政策和功能,引进绿色金融和投资相关复合型人才,用以研发绿色保险、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的相关或衍生产品,并使之广泛应用。另外,重视碳金融服务发展,推动创新碳金融衍生工具,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为依托,发展碳期权、碳期货等产品,降低绿色项目投资风险。同时,可借鉴成功经验,如绿色金融六省九地试验区举措,采用专项贷款、绿色中期票据等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手段。

(二)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开放信息获取渠道

1.整合绿色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目前我国关于绿色金融的信息平台包括“绿金通”“绿融融”等,但这些平台都分散在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内使用,对于投资主体来说,使用起来多有不便,我国应整合平台研发和推广经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全国性的绿色金融信息平台,以高效助力绿色产业融资,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2.建立绿色项目信息备案机制

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绿色项目信息数据库,并及时对绿色项目研发和施行的相关信息进行备案和更新,对该信息进行定期汇总和公布,避免因信息难以查询或更新延迟等导致投资主体不能及时准确获取信息,增加投资风险。

3.要求企业和金融机构持续披露绿色项目相关信息

要使企业和金融机构明确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承担起信息披露的责任和义务,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将绿色信息纳入公司信息披露指标,使投资者能够获取准确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相关激励机制

首先,要借鉴实现碳达峰国家的经验,统一绿色金融认证、评级标准。将碳减排、绿色排放等指标融入绿色金融发展,设置相关绩效指标,推动金融机构重视企业绿色项目资金需求,把握金融风口,积极开展针对绿色项目的投资、融资工作。其次,创新对绿色金融行业的激励机制,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为银行开展绿色金融工作提供财政支持,推动银行主动提高绿色金融业务在内部考核中的占比,提高金融工作者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鼓励发放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绿色投资,缓解绿色金融发展资金压力。

(四)加强行业监管,避免企业套利

认识到法律对规范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申请绿色项目资金投入的审查和监管。引进专业人才,成立专业部门对申请绿色融资的企业进行深度“背调”,确保企业为实现产业绿色升级和产业转型真实研发或开展绿色项目;成立监管部门对企业绿色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管,戳破企业“泛绿”“洗绿”假象,彻底排除企业套利风险,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做出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广蔚.“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展望[J].当代县域经济,2022(2):77-81.

[2]孙秋枫,年综潜.“双碳”愿景下的绿色金融实践与体系建设[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71-79.

[3]朱凯.“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思考:以华夏银行为例[J].福建金融,2022(1):44-49.

[4]张文成,吕现伟.绿色金融视角下“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2):100-102.

[5]郭大勇.创新发展绿色金融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J].群众,2022(2):45-46.

猜你喜欢
碳中和双碳碳达峰
“双碳”目标下云南水利发展新常态
蒋伟群:侨界“碳达峰、碳中和”追梦人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新发展格局下加快内蒙古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思考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