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
摘要: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能力,其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在小学这个学生对于课本中的知识理解能力较低的阶段,实践性的学习就更重要。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地加工。本文将围绕当今教育现状下学生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所出现的问题及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操作;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下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书中晦涩难懂的知识点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知行合一”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不能够很好地掌握课本中偏深奥的知识,这个时候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小学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敲门砖,还是将来阶段相关领域学习的垫脚石。作为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不仅仅是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做”和明白“为什么这么做”。
一、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对于科学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一)变抽象为具体,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
实践操作能够将课本的知识通过可见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的知识。“实践是知识的根本来源”,课本中的知识都是在前人不断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汇编而成的,所以教师利用自己的方式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一定能够起到最直观的效果。“利用实践操作课程让学生对切实的科学现象进行考察,能够帮助学生将各自孤立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形成感性的认知,并且在多次实践和反复总结的过程中,这些感性的认知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转变成理性认知。”[1]科学这一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一定的要求,而理论的学习具有抽象性,往往晦涩难懂,实践操作能够还原知识获取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
实践操作课程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同时还能够鼓励学生动手去验证课本中的一些理论猜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科学的学习内容往往更贴近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去探索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一些科学现象,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总结规律,既培养了学生的求真精神,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让学生成为更加理性的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求真精神的又能够反作用于学生自身,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实践的环节不完全以书本中单一的操作方法为出发点,一定是有所创新、有所不同的。
二、科学实践课程开展过程中的问題
(一)学生的参与度、积极度不高
当今小学的科学实践操作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科学课的积极性不高,师生的课堂互动少,课堂效果不佳。教师为了保持教学的进度和课堂的效率,倾向于选择难度小、耗时短的科学实验,但其中的弊端也很明显,如果学生对于实验的选题的兴趣不高,就会适得其反拉低课堂效率。加之教师仍然没有完全跳脱出课堂主导者的角色观念,仍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在时间有限的一堂课里,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学生所能够自由利用的时间少,无法快速进入状态。同时,教师常抱有“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观念,对于学生的每一步操作都要严格统一,导致学生没有自主的实践操作权力。学生缺少了自主探索的自由,自然对于实践课题的积极性也不高,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操作,知其然却不其所以然,只知道应该怎么操作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操作、如果换一种方式能不能够实现相同的目标。
(二)实践课程占全部课时的比例少,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备
当今的教育现状存在很多不足,并且这种不足是跨学段、跨专业的,许多课程都存在共性。特别是像科学这种需要动手进行实践操作的学科来说,实践课程占本科全课时的比例极小,几乎一学期能够保证给学生的实践操作课程都只是个位数,很难满足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需求。不仅如此,许多学校对于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从硬件条件到软件条件,都表现出明显的缺失。学校的实验室少、器材少,不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亲自动手参与到实践的每一个过程中,往往都是一个小组内几个同学轮流进行。加之实践课程的课时本来就不足,所以很多学生都只是在一旁观看,并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三、提升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实效性的建议
(一)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方面,想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就要从硬件、软件条件上为学生提供完备的保障。“硬件建设是现代化教育的关键,是实现现代化教育思想、内容的保障,良好的硬件设施还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益,校方要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以个体学生为单位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2]同时,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校方要不断地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力鼓励教师搞科研,让教师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进步,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卢梭关于教育与兴趣的观念十分符合当今教学的趋势,他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以科学教育为载体,鼓励学生不断地去探索世界未知的奥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借助兴趣为学习的推动力,还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地去完成学科任务。”[3]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课题,鼓励学生自行探索。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身份,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不宜把每一步操作过程都详细地告诉学生,要适当“留白”,给学生更多自主摸索的空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采用引导的方式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
四、结束语
实践操作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了传统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上。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曹明.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观点出发谈学习的重要性[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2.
[2]胡培基.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J].中国冶金教育,1998(5):55-56.
[3]张希平.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21(1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