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雨朦 朱妍
摘要:本文在价值共创理论视角下,以蚂蚁森林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互联网和绿色金融的融合下深入探讨其公益发展的模式创新和商业融合,研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调查蚂蚁森林的运营模式,深入分析蚂蚁森林营销推广策略,了解绿色金融产品给阿里巴巴集团及社会带来的积极效益。2、针对国内外发展水平和趋势的研究分析,对差异进行比较。3、通过分析蚂蚁森林为我国众多企业实现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并存的创新实践与多维契合提供新的思路参考。
关键词:价值共创;绿色金融;蚂蚁森林;社会责任
一、绿色金融概述
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如今,生态环境的污染、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资源趋于耗竭等问题已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生态环境逐渐演变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为缓解环境问题,我国也一直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寻求平衡,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生态保护纳入到经济发展范畴来,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力求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由此,绿色金融概念应运而生,并已逐渐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重要战略。顾名思义,绿色金融是指政府、金融机构等将绿色因素作为其投资业务,并运用于企业绿色经营的经济行为。2017年国家出台《“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与《“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政策文件,同年,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这均显示出国家在建设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推进低碳经济形成方面的重视和做出的努力。
企业,从概念上来说,确实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但是与此同时不能其作为社会一份子所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而相应地发生变化,企业的这种变化与改革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本文将以阿里巴巴蚂蚁森林为例,探讨其绿色金融模式下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并存的创新实践与多维契合。
二、蚂蚁森林及国内绿色金融分析
1.蚂蚁森林
2016年8月,支付宝平台上线了新业务分支:个人碳账户——蚂蚁森林,这是支付宝客户端设计的第一个“碳账户”公益产品,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公益活动,抑或是支付宝自身已经拥有的“行走捐”、微信开发的“行走捐步”等产品,蚂蚁森林不仅仅是非盈利组织、传统金融行业为单位或是以互联网为媒介间接监督个人身心健康的产品,它也是非传统金融性企业机构研发的,将互联网媒体与碳排放相结合,利用媒体网络将减少碳排放量的实践进行大众生活化、普遍化,极具创新意义。蚂蚁森林与传统意义上的公益产品有着显著的差距,它是一款有着明显的公益倾向的互联网产品。被蚂蚁森林吸引的用户越来越多,支付宝的用户便也在源源不断地增加,企业因此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实质上的经济效益,如此良性循环。因此,它实质上是一种依托互联网进行推广的半公益性性质的碳产品,只不过一般企业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该项目则更倡导一种绿色环保的金融体系,这样一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将大众好感度拉满,吸引了一大批支持绿色环保理念的用户,反向促进了企業经济利益的增加,带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喜人结果。
基于上述背景,本项目将以“阿里巴巴蚂蚁森林”作为分析案例,搜集从2016年8月支付宝正式推出蚂蚁森林公益项目的各种资料,从以下两个角度探讨其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并存的创新实践与多维契合:
1.1蚂蚁森林的行动逻辑
首先从蚂蚁森林的运作机制探讨,阿里巴巴于2007年提出“社会责任应内生于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公益观,蚂蚁森林将公益与业务融合创新发展,蚂蚁森林的产品设计融入了阿里巴巴的商业考量,其一直在寻找突破口进入社交领域,蚂蚁森林使得支付宝兼具了社交属性,24小时生成能量的机制大幅提高了用户黏性,同时树立了阿里巴巴及旗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了品牌价值。
1.2蚂蚁森林实现企业价值共创的路径探究
在分析行动逻辑的基础上,继续探究蚂蚁森林实现价值共创的路径,蚂蚁森林通过“互联网—公益”模式,且企业营运的思维将 “政府引制、企业引资、组织引技”的体制发展起来,使公益更为普及、更加方便。蚂蚁森林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的双赢,既实现了互联网公益创新又树立了良好的公益形象,在宣传了环保意识的同时又推动了自身普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蚂蚁”自身对于公益与商业创新的模式嵌合。
2.国内绿色金融发展状况及趋势
近年来,我国对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方面的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大力扶持绿色金融,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在全球绿色金融领域做的重要倡导者和引领者。199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金融部门在信贷工作中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2012年2月,原银监会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初步建立了绿色信贷制度框架。2016年以来,我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人民银行在建立健全国内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基础上,主动运筹,通过G20(二十国集团)等一系列多双边场合,加强绿色金融发展经验交流,发起或参与多个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全球绿色金融发展议程。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构建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2020年11月,《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通过,这是全国首部绿色金融领域的法规,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上升到立法层面。
在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 +”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也已经深入到绿色金融领域,企业自发的公益行为潜移默化地与互联网元素融合,例如冰桶挑战、捐步等,这都是互联网给企业公益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到公益活动中,“互联网 + 公益”推动着全民公益时代的到来,也代表着企业将社会责任作为自身发展的一部分承担起来,通过互联网将更多用户通过“游戏”、“奖励”等模式与绿色公益粘连在一起,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双赢。
但是,就现阶段发展而言,人们对于“绿色金融”的关注点仍主要集中在银行业,尤其是银行的信贷业务方面,即“绿色信贷”,而对于企业可承担责任的部分较为忽略,企业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也存在缺乏创新、循规蹈矩的缺点。
三、现实意义
商业模式嵌入社会责任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在价值共创理论视角下,蚂蚁金服创新推出以“蚂蚁森林”为主体的互联网公益模式。“蚂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十分明确,用一句话概括则是: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走向未来。不管是从蚂蚁森林的模式定位还是从环保公益的环节设置来看,“蚂蚁”都很好地将环保公益理念契合在企业合作中,实现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的相互兼容。其结合自身的企业优势与各界进行合作,以商业化运行的模式自下而上地将公益与金融进行融合,实现企业环保公益行为,从而实现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的双赢,使公益更为普及、更加方便。本文正是基于互联网移动平台下的公益倡导很好地弥补了个人公益与企业公益的传统局限,通过政、企、民三大群体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全民参与的生态公益,引导了社会许多企业的良性公益发展,从而通过大量材料进行分析论证,探索其背后的奥秘,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并不仅是单一的捐资引技,更多在于如何利用企业自身的职能定位,去承担社会公益引导和迁移的责任。
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的双赢,则离不开“蚂蚁”自身对于公益与商业创新的模式嵌合。阿里巴巴蚂蚁森林模式的良性发展论证了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不应是割裂开来的两大主体,而更应该是企业谋求社会贡献和自身发展的有机融合。本文正是立足于此,通过大量材料进行分析论证,探寻其背后的奥秘,对互联网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性意义,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在公益更好的发挥引导作用, 为我国众多企业实现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并存的创新实践与多维契合提供新的思路,更高效地为我国绿色金融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曾刚,万志宏.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与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9(10):19-25.
[2]天大研究课题组等.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与发展战略[J].财贸经济,2011(10):38-46.
[3]习近平.金融思想及其在十九大报告中的新发展[J].探索,2017(6):23-30.
[4]吴玉宇.我国碳金融发展及碳金融机制创新策略[J].上海金融,2009(10):26-29.
[5]黄明明. 欧美绿色金融经验可资借鉴[N]. 中国银行保险报,2021-03-15(002).
[6]戴泽瑞.绿色金融产品展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今日财富,2019(10):43.
[7]人行国际司青年课题组. 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中的“中国角色”[N]. 第一财经日报,2021-03-18(A11).
[8]馬骏.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J].金融论坛,2015(05):18-27.
作者简介:
钱雨朦(2001-),女,汉族,江苏泰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财务学方向。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大学2021年度大学生实践科研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C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