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彬
(兴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CT室,广东 514500)
肺磨玻璃样结节,为无特征性表现(CT影像),能清楚显示血管情况[1]。 有学者表示[2],可在结核病、肺纤维化等肺部良性病变中观察到肺磨玻璃样结节无特征性表现。然而肺磨玻璃样结节存在较高的诊断难度,故多数患者确诊时,往往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因此选择适宜的诊断方案,对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明确的指导价值[3-4]。基于此,本文以60例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样患者为分析对象,旨在探究CT影像学检查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详情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样患者为分析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各有18例、42例。纳入标准:①经手术病理确诊;②肺叶切除史;③B超、MRI示无远处转移;④研究符合医学伦理;④入组患者有知情权。排除标准:①未行胸部CT扫描;②恶性肿瘤;③多发肺磨玻璃结节;④依从性差。
CT影像学检查:螺旋CT(美国GE),行胸部扫描。嘱屏气约10s。设置参数:管电压、管电流、转速、螺距、层厚为 120kV、800mAs、0.27s/r、0.18、0.625mm。根据标准算法,行图像重建,加用高分辨CT重建于病灶范围,设置层距、层厚为1mm、1mm。增强造影剂:碘海醇(华仁药业,H20066468),高压肘静脉注射,流速:5ml/s。再以同样的方式,注射生理盐水20ml。由2名专业影像学医生分析影像图像,若意见不一,则由影像学主任判断。视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采取6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Crobacha系数0.918),包括性别、年龄等内容。记录CT手术病理诊断分析、CT影像学特征、磨玻璃影形态学等。同时,对相关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两组性别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年龄、吸烟史、居住地、CT值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 1。
表1 一般资料的比较
60例患者,视病理诊断为金标准,CT诊断准确率为 86.67%(52/60),误诊率为 13.33%(8/60),见表 2。
表2 CT手术病理诊断分析
恶性组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边界清楚率均高于良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 3 CT影像学特征的比较[n(%)]
恶性组圆或椭圆、不规则状、斑片状、多结节融合状均高于良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 4 肺磨玻璃形态学的比较[n(%)]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样良、恶性影响因素有年龄、CT值、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等(P<0.05),见表 5。
表5 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样良、恶性影响因素分析
当前,肺癌为恶性肿瘤死亡首位,5年内生存率较低,主要与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有关,进而影响患者最佳治疗时间。肺磨玻璃结节为早期肺癌诊断的关键,故鉴别其良性、恶性十分重要[5]。经CT影像学检查,肺磨玻璃结节呈胸膜凹陷征、毛刺征等,有学者表示[6],恶性的毛刺征、分叶征发生率高于良性。但也有学者表示[7],肺磨玻璃结节病灶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病灶最大直径、胸膜凹陷征、CT值等。本组研究显示,两组年龄、吸烟史、居住地、CT值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提示:肺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吸烟史、居住地等。
目前,肺磨玻璃样小结节样的首要检查手段是CT影像学检查。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CT影像学检查在肺磨玻璃结节的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本组研究显示:60例患者,视病理诊断为金标准,CT诊断准确率为86.67%,误诊率为13.33%。同时良性组、恶性组的CT影像学特征、肺磨玻璃形态学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提示:CT影像学检查在肺部膜玻璃样小结节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肺磨玻璃样小结节样的形态学及特异性表现的全面分析[8]。恶性组圆或椭圆、不规则状、斑片状、多结节融合状均高于良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提示:恶性肿瘤可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等,但良性结节较少,故可以通过对胸膜凹陷征、毛刺征等影像表现对结节性质予以区分。此外,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样良、恶性影响因素有年龄、CT值、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等(P<0.05)。进一步证明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样的良、恶性与年龄、影像特征及形态学有关。
综上所述,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样良性患者,需根据相关情况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而恶性患者主要是年龄较大的患者,且其CT影像学检查呈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及CT值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