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银华 张 棋 杨武华 刘骏恂 刘沫洋
武汉市沉湖湿地尊沁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小龙虾、河蟹生态繁育、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研发、产后技术咨询服务的企业。公司成立于2016年,现有养殖水面2993亩,员工34人,其中聘请的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2人,具有15年虾、蟹养殖经验的技工16人。公司从2005年开始从事小龙虾、河蟹的试验养殖以及苗种仿生态人工繁育工作,先后参加了省科技厅《稻田保种,稻虾轮作养殖技术研究》和市科技局《虾蟹池塘种草,仿生态高效混作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等攻关项目。自主研发的《虾蟹池塘轮作高产高效养殖技术》与现在单一小龙虾、河蟹池塘养殖水平相比,单产提高50%,两年累计推广示范面积6000余亩。目前,基地储备有东湖、西湖、洪湖水系的天然野生亲本1.39万kg,可年生产规格为35-75只/kg的优质虾苗2万kg。
2018年以来,在蔡甸区农委渔业主管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下,公司开展了小龙虾、河蟹的生态养殖、池塘虾蟹轮作以及轮叶黑藻种籽的培育工作,并应用微孔管池塘底层增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成功入选了水产绿色高质量养殖技术协同推广、五大行动项目,建立了项目示范基地,开展池塘“3+5”分段养蟹可控技术的推广示范工作。
此外,公司从成立起就重点发展品牌战略,目前注册了“沉湖湿地大闸蟹”“沉湖湿地小龙虾”“虾稻米”“稻虾微米”“尊沁缘”五个商标,且基地还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证”,所产的小龙虾和河蟹均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通过将河蟹池塘养殖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阶段并在不同的池塘进行养殖,为河蟹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了蟹种质量可控和养殖过程全程可控,规避了养殖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河蟹规格和产量以及养殖效益。
1.技术要点
(1)配备大、小两口池塘或将一口池塘用围网分隔成大、小两口池塘,大池塘与小池塘面积比为3:1。
(2)小池塘在10月底干池消毒后种植伊乐藻,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的60%左右。
(3)小池塘水位控制在30cm左右,待水草生长起来后投放蟹种并逐渐加深水位。
(4)蟹种进入小池塘后,水温达到8℃,就喂高蛋白河蟹全价颗粒料以增强河蟹体质,投饵率为1%左右;待到3月份左右,水温10℃以上,就每天开始喂高蛋白河蟹全价颗粒料,投饵率为2%左右。
(5)大池塘干池消毒后,在3月中旬左右种植轮叶黑藻,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的60%左右。轮叶黑藻采用芽苞种植的方法,按行株距0.5m×0.5m,每穴3~5粒芽苞插入泥中,芽苞用量约1.5kg/亩。水温上升到15℃以上,开始种植苦草。苦草播种在池塘中水位不超过20cm的浅水区,每亩(以实际种植面积计算)种子用量约150g。
(6)大池塘在3月底、4月初投放活螺蛳100kg/亩,8月中旬投放活螺蛳300kg/亩。
(7)配备大、小两口池塘的,在5月10日前后用地笼捕捞小池塘的蟹种,将规格大于20g/只的蟹种挑选出来投放到大池塘。大池塘的蟹种密度为800~1200只/亩;用围网分隔成大、小两口池塘的,直接撤掉围网,让小池塘的蟹种进入大池塘。
(8)大池塘套养少量鲢、鳙、鳜,不准放养其他鱼类。
(9)大池塘水位控制:在4月中上旬,水位控制在30~50cm,5月份时水位控制在60~80cm,6月份时保持100~120cm水位,7月份和8月份保持130~150cm水位,9月份和10月份保持100~120cm水位。
(10)蟹池水草要求顶端低于水面10~15cm。水草一旦露出水面,就及时刈割水草,割去后的水草保持30~40cm株高。
(11)根据河蟹的生长特点和营养需求,在每一次蜕壳前后都投喂粗蛋白含量不同的河蟹全价配合饲料。
(12)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环境改良剂改良水质及底质。
(13)配套微孔增氧设备以提高池水的溶氧量。
(14)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河蟹病害发生。
重点关注:
(1)水草面积始终控制在池塘面积的60%~70%。
(2)大、小池塘都必须杀灭克氏原螯虾。
(3)6~9月份应密切注意水草的虫害。
微孔管池塘底层增氧技术解决了虾蟹池塘的“致命死结”。微孔管底层增氧技术是将压缩空气通过池塘底部的微孔曝气管转化为无数微小气泡,从池底慢慢上浮,在上浮的过程中气泡中的氧气和水体充分接触并溶解到水中,形成底层、中层到上层均衡供氧,有效解决了池塘底部的缺氧问题。同时,水体中的有害气体被氧化或随着气泡上升而逸出水面。因此,该技术能大量增加溶氧、加快水体中有机物分解,提高对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转化速度,减少致病因子。此外,微孔管底层曝气增氧技术还具有噪音低、水体搅动小的特点,可以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在水质调控中效果明显。
通过实施池塘“3+5”分段养蟹可控技术,河蟹平均产量85kg/亩,平均规格0.15kg/只,平均产值7310元/亩,纯利3550元/亩。
基地通过举办池塘“3+5”分段养蟹可控技术培训班,示范带动周边池塘养殖超过1万亩,其中带动扶贫面积1200亩,新增经济效益200万元,新增社会效益2000万元。
表1 经济效益表
通过充分利用种植水草,应用微生物制剂等方法建立了生态养殖模式与养殖技术,对环境无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一)抓整合资源。公司充分整合所实施的省、市、区的各类项目资源,通过各种项目实施,使公司整体实力得到极大提升。
(二)抓科学规划。公司位于蔡甸区消泗乡,要让公司的发展与《武汉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六大区域”之一的“蔡甸区西部名特优生态种养区”充分融合。努力打造以水养草、以草养蟹,水-草-蟹和谐共存的生态化养殖模式。
(三)抓硬件建设。推进示范基地主要道路硬化,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安装电子视频监控设备和手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等,将物联网应用与水产业有机结合,打造智能化水产养殖。同时建立产品加工车间,实现养殖流程化,标准化。
(四)抓科技创新。重视技术创新与应用,基地示范推广了“池塘底部微孔增氧养殖技术”、“发酵饲料养殖技术”等养殖技术,节约了运行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促进了生态养殖。
(五)抓素质提升。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讲授池塘“3+5”分段养蟹可控相关养殖技术和微孔管池塘底层增氧技术,共培训贫困户310人次,提升人员素质。
(六)抓品牌建设。基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务,打造了自己的品牌,申报了“尊沁缘”等系列商标,并与武汉正大水产有限公司的合作,拓展了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了品牌知名度,目前基地产品已在广东深圳、东莞等地区盒马鲜生超市上线,备受消费者青睐。
基地位于蔡甸区消泗乡洪河村,周边的12个村均为省级贫困村,基地通过流转洪河村土地开发成高效的池塘,使村户平增加收入6000元,同时招用贫困户人员务工,人均增加收入7500元。同时,基地举办池塘“3+5”分段养蟹可控技术培训班,指导培训周边村民,尤其是贫困户,交流提高养殖技术水平,辐射带动效应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