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丽 李 凯 张收元
为及时了解全省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动态,山东省在济南、青岛、威海、日照、滨州、临沂6市设置了水产品批发市场监测点,对海、淡水鱼类、甲壳类、贝类和头足类等25个交易品种进行了重点监测。6个批发市场的全年交易总量达107.7万吨,成交额307.1亿元,基本能反映山东省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情况。
2021年水产品价格整体涨幅较大,特别是淡水常规品种上半年价格出现了20多年来的历史高位。全省批发市场水产品成交价格整体较高,综合平均价格53.6元/kg,同比上涨8.6%,但因山东省是全国水产品主产区之一,水产品供应充足,综合平均价格涨幅比全国涨幅低2.2个百分点。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平均价格分别为64.8元/kg和26.4元/kg,同比分别上涨8.0%和23.2%,海水产品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涨幅0.9个百分点,淡水产品高于全国平均涨幅5.9个百分点。
在16个重点监测的海水交易品种中,12个交易品种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带鱼、马鲛鱼、扇贝、牡蛎平均价格分别为45.2元/kg、35.1元/kg、9.7元/kg和10.2元/kg,同比分别上涨19.9%、16.4%、13.7%和25.3%,涨幅显著。另外小黄鱼、鹰爪虾、鲍鱼和鱿鱼的平均成交价格分别为20.6元/kg、57.9元/kg、105.0元/kg和32.4元/kg,同比分别下跌21.7%、9.5%、1.4%和10.0%。
图1 主要监测品种2019-2021年平均交易价格
淡水产品中鱼类上涨幅度较大,淡水鱼类年综合成交价格22.1元/kg,同比上涨31.4%。常规淡水品种中的草鱼、鲤、鳙年综合成交价格分别为19.0元/kg、17.4元/kg和19.8元/kg,同比分别上涨48.5%、47.4%和43.1%,高于全省淡水鱼类平均涨幅。鳜鱼、鲫、乌鳢、鲢年综合成交价格分别为 78.1元/kg、24.1元/kg、22.6元/kg和7.6元/kg,同比上涨28.2%、18.8%、17.1%和12.8%,低于全省淡水鱼类平均涨幅。中华绒螯蟹和甲鱼市场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平均价格分别为78.0元/kg和50.0元/kg。
整体看,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全年上涨,但上半年涨幅较大,大多数品种下半年有所回落,但仍高位运行。
一是后疫情效应显现。因2020年疫情影响,春季压塘严重,市场消费不振,销售困难,养殖积极性下降,影响了投苗时间和数量,导致今年上半年成鱼出塘量减少,市场供应不足,价格上涨明显,下半年有所回落。
二是渔业发展约束较多。近年来,按照环保督察、河长制等要求,内陆各市实施退渔还湖、退渔还湿、水库网箱围栏退养等措施,加上城市开发占用大量渔业用地,导致养殖空间受到较大挤压。渔业养殖尾水治理强制标准即将出台,也给渔业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三是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多年来草、鲤、鲫、鳙大宗淡水鱼价格低迷,利润微薄,渔民收益不高,让不少养殖户转向河蟹、南美白对虾、小龙虾等名优特产品养殖,以期取得更高的回报。导致大宗常规淡水鱼供应量下降,价格上涨明显。
四是渔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近年来,饲料、人工、运输等费用几乎每年都会有一波上涨,加之环保要求的提高,养殖户的燃料、尾水处理设备等费用也在提高。而水产品价格多年来一直在低位运行,大部分养殖户微利经营甚至保本、亏本经营。今年的这次鱼价上涨,是长期低价后的补偿性上涨,是价值规律的正常反映。
一是稳定水产养殖空间,提高养殖产量。落实《关于强力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省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确保我省水产养殖面积保持稳定。积极推广和扶持跑道鱼、工厂化等设施渔业,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
二是加强监测预警,提升供给调配能力。进一步保障渔业统计工作保障,加强渔业生产、市场价格监测等全产业链监测能力,提升监测预警水平,指导产销对接,增强水产品收储和加工流通等设施和配套建设,提高地区间的产品调配能力,稳定市场供应。
三是加强扶持引导。用足用好“十四五”渔业发展补助资金政策,推进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等设施设备项目落地实施,科学引导结构调整,合理开展名优特品种的推广以及大宗常规品种的优化提高,做好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确保省内市场供给,并为全国水产品供应做出山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