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世璋
2021年7月9日,在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站的白川水产综合养殖试验站面积为20亩武昌鱼精养池塘发生浮头死鱼,到7月10日累计死亡0.7kg武昌鱼4000kg,经济损失达5.6万元,经过取样检测发现是由于管理不当引起的蓝藻暴发死鱼事件,对此谈谈笔者的看法。
据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站的永靖县白川水产综合养殖试验站职工崇某某反映,2021年7月5日发现武昌鱼吃食较少,有活动异常,池塘边角有一层翠绿色的水华,水有恶臭的味道,池塘水透明度较低,马上开启池塘内增氧机进行增氧,7月6日从永靖县宏佳兽药店购买灭藻类水产药物,该药物主要成分是硫酸铜,按照说明上说明在上午9点30分用水溶解药物后,在池塘水华明显的三边泼洒施入,下午16时施入解毒药物进行解毒。池塘中安装有2台3kW叶轮式增氧机,2台增氧机都分别与池塘自动溶氧控制仪相连接。笔者到达时间为2021年7月7日早上9时,天气晴朗,水温为26℃,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池塘水色呈黄褐色,有绿色一层的水华,池水透明度低,自动控氧仪显示溶氧为5mg/L,暂时没有发现死鱼现象,池水有恶臭味,立即在上风口和下风口取水样各一份,水样立即送往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的水产学院用显微镜检测样品。7月9日早晨4时开始死武昌鱼,到7月10日累计死亡0.7kg武昌鱼4000kg,这时检测数据也出来,数据见表1、表2。
表1 上风口检测数据
表2 下风口检测数据
养殖武昌鱼的池塘面积20亩,池塘为长方形,长边呈东西走向,池深3m以上,主养品种为武昌鱼,适量搭配鲢鱼、鳙鱼,投放数量及规格见表3。
表3 池塘投放鱼情况
从表1和表2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池塘中藻相蓝藻门的微囊藻属为主,微囊藻细胞内含有微囊藻毒素,死亡后毒素到水体中,被武昌鱼、白鲢和鳙鱼摄食后出现肝脏中毒现象,是发生浮头死鱼主要原因。在灭藻后,蓝藻死亡产生的非离子氨、亚硝酸盐、硫化氢、藻毒素等有害有毒物质也会加速鱼的死亡。
水中pH高时,容易引起池塘中的氨氮数值上升,使得武昌鱼等鱼类发生氨氮中毒现象。
发病池塘放养的武昌鱼约占85%,主养武昌鱼放养密度较大,加上池塘水温高投饵量大,增氧机投放数量较少,池塘面积20亩中只有2台增氧机,笔者到现场时,水中溶解氧为5mg/L,增氧机也没有开启,看到水色后,赶紧让养殖户开启增氧机,对于水色改变的,不应该立即杀藻,要用有益去改造占优势蓝藻,逐渐使水的藻相向好的方向转化。由于水温高武昌鱼吃食好,养殖者饲料投放过大,使得池塘水产生富营养化,给蓝藻的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得池塘中蓝藻占到主导地位,有益藻无法生长,池塘溶解氧进一步减少,有害物质增加,给武昌鱼生存带来较大的隐患。
人工清除蓝藻,用100目的网布做成捞网兜,在蓝藻集中的水面打捞,把捞起蓝藻放到池塘塘坝上曝晒致死;用泵抽出蓝藻集中的水面表层水,对抽出的水用杀藻药物处理,防止发生第二次感染其它池塘;2021年7月8日池塘局部用药物杀灭蓝藻,使用强氯精2袋(1kg/袋)集中下风地方泼洒,用药在早上9时进行,药物要与与水混合后局部性用药避免全池泼洒药物,防治武昌鱼二次中毒,在下午16时施入渔经的水质保护解毒剂16袋(1kg/袋)进行解毒,还引入其它水色好的池水来改变藻相,并给池塘加注新水,加注新水在7月9日下午17时结束,7月11日少量投喂饲料,7月16日武昌鱼采食恢复正常。
施入少量醋酸,来降低水中pH值,降低池塘中的氨氮数值,减少武昌鱼等鱼类发生氨氮中毒现象。
经过抢救治疗发病池塘在7月11日停止死亡武昌鱼逐步恢复吃食,在7月31日清塘销售,取得145000元利润,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具体销售情况见表4。
表4 销售情况
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在水温高武昌鱼采食量大时,适量控制投饵量,防治水中氮源增加,加速蓝藻繁殖增长,合理移植小球藻等有益藻,加水时用80目的网布过滤,防治新水带入蓝藻。注意合理搭配品种和密度,严格按照80∶20模式养殖,主养武昌鱼占80%,鲢鳙鱼占20%,通过鲢鳙鱼吞食藻类来控制蓝藻的过度增长。池塘中合理配备增氧机,一般在20亩池塘中配备3台叶轮式增氧机(3kW),按要求正常使用增氧,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不是在出现浮头症状时才开启增氧机。还要注意在高温季节根据池塘水质情况,使用枯草芽孢杆菌、EM菌和光合细菌等微生态制剂,防治池塘水中氨氮、硫化氢和亚硝酸等有害物质的增加,使池塘水质保持“肥、活、嫩、爽”。关键还要抓好管理关,如在巡查时发现池塘水质和鱼吃食异常,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池塘发生浮头死鱼现象,给池塘养鱼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