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然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帮助学生认知与探究世界的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也是义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但科学学科知识繁杂,教学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效率较低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形式多样,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本文主要研究了将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教学流程中的方法,以期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学习效率,构建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一、绪论
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其不仅为广大的科学教师指明了科学教育的目的以及教学的方向方法,也给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标提出:教师要构建更加高效、更加开放的科学课堂[4]。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天,信息技术无疑是发展的最迅速的前沿科学,因信息技术具有突出的高速性、智能性以及信息性,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教育教学领域,尤其是小学科学教学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化,但大部分科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并不精通,并没有真正的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 [5]。笔者将对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上的应用进行介绍与分析,以期让科学课堂高效起来。
二、精确定位——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学情分析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其对于科学教师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现有的模式中,大部分的科学教师的学情分析依旧采用口头询问或者广泛的学生心理及行动分析,如此广泛的分析难以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将教学时间用在大部分学生已知的知识上也会影响教学的效率。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我们利用了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学生对于本课所学知识的了解情况,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兴趣,方便预习。尤其是对于更加需要直观性的科学课来说,网络问卷可以插入视频,可以有效的解决低段小学生对于文字性的科学描述不甚理解的问题。我们将本校一年级科学教师分为使用网络问卷组及传统分析组,分别教授四个平行班,实验时间一个月。我们发现使用网络问卷的组别,教师讲的时间少于传统组,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的时间增多,这证实使用网络问卷进行学情分析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
三、寓教于乐——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微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改进
播放微课,是绝大多数老师都会运用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其好处在于内容具体、主题突出,可以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6]。但经常地、频繁地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容易削弱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且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注意力很容易被微课中色彩丰富、内容卡通化的部分所吸引,形成无意注意,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所折扣。
我们改进了微课在科学课堂上的应用方法。将传统的播放他人的实验流程的方法,转换为每节实验课前安排一名同学,其先进行预习与自学,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试验,并录制视频,并将其在课前5分钟环节中对全班同学进行展示,这样做不仅可以利用好微课教学的优势,又可以锻炼每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
改进后的微课教学效果大大提升,学生们对于微课中实验操作部分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大大提升,减少了无意注意。同时每节课前的实验微课勾起了同学们之间的竞赛意识,大大的提升了微课教学的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互动视频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视频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微课这一个方面,很多教师也利用视频来设置情景,进行课程导入。对于科学学科来说,使用相关视频作为课程导入可以让学生在本节课开始前充分的了解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对于学习新知识的抵触感。
但目前大多数的教师在利用视频设置情景的时候,仅仅只是把它作为吸引学生兴趣的手段,在播放完导入视频后就断开了其与整个教学流程的联系,或者只是在结束环节草草带过。对于课堂的引导作用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利用一种新技术——互动视频来设置情景链,将有机的将整节课联系在一起。
互动视频技术是最近新兴起的视频技术,其本质是一种非线性视频,观看者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决定事件大的走向,互动视频技术中的旁支剧情选择功能,能够为观看者带来强参与感、强沉浸度的互动体验。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利用互动视频技术进行授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感,尤其是在实验课上,学生的探究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影响互动视频事件走向,学生的实验流程是否完整,实验结果是否准确都会导致互动视频中情景的改变。如此一来学生们对于实验中应进行的流程或重要操作的印象就会大大加深。课堂进程不再局限于教师控制,而是由学生个人兴趣与任务感所驱使的科学探究进程推进,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以及无痕教育。
(三)、虚拟实验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植物的结构以及人体的内部构造是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但书本上的平面图不具备立体性,难以全面的展示物体的内部构造,导致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够透彻。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选择了以Nobook为主的3D虚拟实验软件来进行教学,其特点就是能够全方位的展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学生进行记忆,同时由于画面为立体图形,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转化成生活中的学习经验。
为了测试其教学效果,我们选择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植物的“身体”》为授课单元,将八个班分为两组平行对照,其中四个班采用Nobook虚拟实验技术进行教学,另外四个班则用普通视频进行教学,三节课后,采用书面考察的方法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结果表明,采用虚拟实验教学的学生平均记忆下的植物器官的名称更多,这证明了采用虚拟实验技术进行教学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行成长期记忆。
四、以评促学——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评价过程中的应用
评价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评价对于科学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其本身具有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好的课堂评价应当从学生的素质培养出发,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个性化成长,拓展学生相互合作的空间,且能够凸显科学特色,秉承科学理念[7]。
严谨的评价设计往往伴随着的就是课堂时间的消耗,在我们设计的评价体系中,过程性评价與展示性评价都需要课堂上完成,社会性评价需要进行家校合作,花费大量的时间利用纸质导学单的方式进行评价大多数只是存在于表面,想要利用纸质教学单全面评价不仅会影响课堂效率,还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影响教师的备课质量。
利用局域网教学工具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微助教等网络工具对于课堂中学生的实验方案以及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使用局域网教学工具不仅具有评价全员参与性以及评价全员可见性,还能够集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为一身,加快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够高效的收集社会性评价,形成真正评价的同时,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课堂内容的设计上,让高效课堂得以实现。
结语
在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介绍了多种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将互动视频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网络问卷调查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科学课堂的各个环节上,大大的提高了小学科学课堂的效率。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晓霞.梳理修订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J].内蒙古教育,2017(07):35.
[2]张婷婷,徐艳.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2):158-159.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杨丽云.发展性评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名师在线,2021(07):51-52.